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提示,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诗文名句 内容情感 作家作品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① 。 机遇造人 杜牧《赤壁》
② ,弓如霹雳弦惊。 金戈铁马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③ 。 忧国忧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豁达乐观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夫君子之行, ⑤ , ⑥ 。 修身养性 诸葛亮《诫子书》
⑦ , ⑧ 。 塞外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
⑨ , ⑩ 。 无私奉献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落后、扳平、绝杀!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用一场史诗般的大逆转,时隔16年后再次问鼎亚洲之巅。坚韧不bá ① 的铿锵玫瑰,永不言败的女足精神,把困境写成诗篇,让汗水涌动激情,在绝望中升腾起希望。在中国足球历史上,这注定是 甲 的一笔。
危局中,中国姑娘们不屈不挠 ② 、敢打敢拼,用最荡气回肠的方式,把困境转为顺境,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试问,我们怎能不爱这样的中国女足?亿万网友的刷屏致敬, 乙 着中国人对奋斗拼搏、不惧风雨精神的赞美与追求。一路走来, 丙 。
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发扬、珍视和传承。这是中国女性的骄傲、中国体育的骄傲,更是中国精神的骄傲。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处 (A.拨 B.拔)
②处 (A.ráo B.náo)
(2)从括号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只填序号)(2分)
甲 (A.浓墨重彩 B.大肆渲染)
乙 (A.饱含 B.包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章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传递着震撼人心的中国力量
②中国女足就是用这样的一次次“铿锵绽放”
③诠释着永不言败的女足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作于苏轼初到黄州时,描写了夜深人静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B.上阕写景,“缺月”“疏桐”“漏断”“孤鸿”等营造寂寞清冷的氛围。
C.下阕抒情,“惊” “恨”直接抒写词人离开故乡的惊恐愤恨和依依不舍。
D.整首词写景和叙事均简约凝练,语言空灵飞动、含蓄深远、生动传神。
4.这首词采用了托物写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词人托何物抒写了怎样的心境。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①人也。震少好学,受②《欧阳尚书》于太常③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④,而震志愈笃。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⑤之,举茂才⑥,四迁⑦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传》有删改)
【注】①弘农华阴:地名。②受:接受,学习。③太常:官名。④晚暮:出仕时间太迟了。⑤辟:征召。⑥茂才:秀才。⑦四迁:多次上任或升任。
5.解释下面加点词。(3分)
(1)而震志愈笃 笃: (2)闻其贤而辟之 闻:
(3)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遗:
6.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3分)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3分)
8.请简要概括选文中体现杨震“公廉”的两件事。(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赤水河畔忆丰碑
①汽车沿着遵义至茅台的高速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离古镇愈近愈加兴奋,因为将要一睹其千年风韵。
②古镇深藏在群峰环绕、逶迤绵延中,从深山沟壑里流淌出来的赤水河贯穿全境。两岸建筑鳞次栉比,窗格镂花,古色古香,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蓝天上,白云飘飘悠悠,或坠落山顶,或挂在楼间,幽静而悠远。濮獠部落世居于此,出于对先人开荒破草的崇敬,历代濮獠人筑土台、立灯杆,用来祭祀祖先,故称“茅台”。这块神奇的土地,自古繁华,素有“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之称。
③河西岸的朱砂堡郁郁葱葱,山顶矗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四根巨大的赭红的浪形柱依次错落排列,柱的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似飞溅的浪花,在万绿丛中特别醒目。山下赤色丹霞石的精美浮雕,再现了当年四渡赤水情景。河边庄严肃穆的茅台渡口纪念碑,一下将我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岁月。
④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了高度机动的运动战,迂回穿插,千里奔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谱写了长征史上最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3月16日凌晨,红军从茅台的山羊坳、朱砂堡、银滩三处胜利渡河,成功实施了“四渡赤水”的第三渡。
⑤当年架设在这里的浮桥早已不见,如今建起了一座悬索桥,桥栏上挂满大大小小的红星。只见河水清澈透明,奔流不息。岸边的三角梅一枝枝伸展开来,鲜红的花朵绽满枝头,倒映在赤水河上,连同那一抹夕阳,把河水染红。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
⑥漫步于1915广场,一只破碎的巨大酒坛,再现了当年中国代表“怒掷酒瓶震国威”的场景。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用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展会将结束,中国代表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一下吸引了评委,经反复品尝,评委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一举夺得金奖。这“香惊四座”享誉世界的美酒,是精选高粱、小麦为原料,取赤水河之水,运用娴熟的工艺,在这独特的环境里发酵、升华而成。
⑦茅台酒还与红军结下了情缘。红军抵达茅台镇后,对茅台酒予以保护,并严明纪律,公平买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当地的群众送吃的、送穿的、送酒给红军,把红军当做家人一样对待。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激战连连,不少红军浑身是伤,即使没受伤,脚上也起了水泡。当时缺医少药,红军战士就用茅台酒疗伤、擦脚。茅台酒中蕴含了长征情愫,留下了如酒一般回味悠长的佳话,更觉厚重与醇香。
⑧夜色阑珊,河面的水舞灯光秀高潮迭起。音乐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仿佛用水元素向人诉说着古镇的过往和今朝。道道水柱随音乐翩翩起舞,柔美时如岸边的柳条,婀娜多姿、曼妙游离,仿佛将茅台酒多彩的文化娓娓道来。雄浑处似当年的红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霓虹闪烁,如梦如幻,赤水河越发妩媚动人。
⑨此刻,朱砂堡顶,雄伟的纪念塔在灯光的投射下越发通红,正光芒四射,熠熠生辉。滚滚流淌的赤水河浸润着茅台酒香,日夜吟唱这座永远的丰碑。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08.10,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写离古镇愈近愈兴奋的心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又引出下文。
B.第②段“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是古镇商业繁华、历史悠久的写照。
C.第⑧段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赤水河美丽的夜景,令人神往。
D.文章两处描写四渡赤水纪念塔色彩——“赭红”“通红 ”,意味深长。
10.第⑥段插入“怒掷酒瓶震国威”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1.“茅台酒中蕴含了长征情愫,留下了如酒一般回味悠长的佳话。”请结合第⑦段简要概括茅台酒中蕴含长征情愫的“佳话”。(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霓虹闪烁,如梦如幻,赤水河越发妩媚动人。(赏析加点词)(2分)
(2)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赏析句子)(3分)
13.文章以“日夜吟唱这座永远的丰碑”结尾,从全文看,作者对“这座丰碑”吟唱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冬奥盛会展现大国风范
①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再度见证中华文明与奥运精神交汇相融,也向世界展示着新时代中国的大国风范。
②中国全力以赴、排除万难、精心筹办、周到安排,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这场如约而至的冰雪盛会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重信守诺的大国担当。
③北京冬奥会是首个“碳中和”冬奥会,为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从开幕式上首创的“微火”主火炬,再到手工绒线编织的颁奖花束;从夏季奥运场馆的创新改造再利用,再到全部场馆的绿色供电全覆盖,“绿色办奥”理念贯穿本届冬奥会的全过程。这为今后的奥运会树立了新标杆,凸显了中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诠释了中国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 
④开幕式上,数字科技和舞台美学的开创性融合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赛事期间,世界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和张北柔性直流工程为奥运场馆平稳运行保驾护航……科技创新贯穿场馆建设、基础设施、转播技术、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雄厚的科技实力。
⑤北京冬奥会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烙印。冬奥会会徽“冬梦”主体形似汉字“冬”的写意草书,体育图标的创作灵感来自篆刻艺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外形酷似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开闭幕式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十二生肖造型的巨大冰鞋,从“迎客松”焰火升腾绽放,到折柳寄情的依依惜别,无不彰显坚定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迸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⑥ 北京冬奥会不仅再次展示了中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与实力,也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 2022.03.16,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排除万难如期举办冬奥盛会,兑现了对世界的承诺。
B.开幕式开创性的融合了数字科技和舞台美学,为全球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C.第③段将开幕式的首创微火与夏季奥运场馆的创新改造进行对比,展开论证。
D.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列举多个事例,论据充分。
15.全文的观点是什么?从哪四方面展开论述 请简要概括。(6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0分)
【材料一】2022年虎年除夕,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史诗《只此青绿》成为整台春晚节目的爆点,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人们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象级“出圈”。对此,记者在晚会结束后进行了线上采访。
业内人士: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已经提供了相当成熟的艺术母本,其设色之精妙、构图之磅礴、意蕴之丰厚,本身就是极大的审美享受。《只此青绿》对图画意境几乎进行了一比一再现。
资深观众:看完节目居然老泪纵横,原来最能打动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苍劲厚重的古琴和刚柔并济的舞蹈把《千里江山图》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回到九百多年前,见到十八岁的王希孟正在奋笔创作。
主演孟庆旸:这个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一种东西,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一种岁月,一种大气,也是代表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面。
【材料二】自2021年8月国家大剧院首次“展卷”以来,《只此青绿》在16个城市演出50余场,近6万名观众走进剧场。《只此青绿》在线上各大平台的数据如下表:
抖音阅读量 5840万
微博话题 7500万
豆瓣评分 9.1分
网络平台曝光 2.47亿
【材料三】近年来,舞剧演出市场呈现蓬勃态势,经典舞段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在中国当下舞剧创作中,对历史文物题材偏好经久不衰。中国舞剧跨越艺术类型,从国画、文物、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如《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诸多舞段,表现“身体的诗意”,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象万千生动呈现于舞台。当下舞剧创作上越来越注重“当代感”,注重舞台审美与当代人的接轨。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五星出东方》两部作品的叙事节奏、舞蹈节奏都很快,与当下人的生活节奏、心理节奏是能共振的,而快节奏的舞台让观众觉得更有看头。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
17.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在2022年春晚节目中,人们首次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象级“出圈”。
B. 最能打动我们中国人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
C. 《只此青绿》自首演以来,在线上各大平台引起的关注度远远超过现场。
D. 历史文物题材是中国当下舞剧创作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备受剧作家青睐。
18.《只此青绿》能够“出圈”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3分)
19.材料三中“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这种创造性、创新性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举例分析。(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0.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6分)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50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学校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他于1876年生于长沙附近一个贫农家庭,与彭德怀诞生的地方相距不远。”——《红星照耀中国》 句中的“他”是: ①
关注情节 “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朝花夕拾》 文中“我”决定“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的原因是 ② (请结合鲁迅的经历回答)
关注评价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水浒传》 “平生机巧心灵”是对吴用精彩的评价,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分析他的“智”: ③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北斗人”踔厉奋发,“探火人”笃行不怠……航天人,好样的!
——2021感动中国人物之中国航天追梦人事迹
梦想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触摸到。
——王亚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感悟与联想?请以“奋斗点燃梦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拟在校刊上发表交流。
要求:体裁不限(除诗歌外),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 (每横线处错漏一个字,该横线处不得分)
①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马作的卢飞快 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⑤静以修身 ⑥俭以养德 ⑦大漠孤烟直 ⑧长河落日圆
⑨落红不是无情物 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0分)(1)(2分)① B ② B (2)(2分)甲:A 乙:A
(3)(3分)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受到了全社会的珍视、传承和发扬。(语序不当,正确顺序应为“珍视”“传承”“发扬”)
(4)(3分)D(注意句子内在逻辑关系,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先是“中国女足”“铿锵绽放”,接着 “诠释”“女足精神”,最后“传递” “中国力量”,故选D)
二、阅读(70分)
(一)古诗词阅读(6分)
3.(3分) C (“直抒自己离开故乡的惊恐愤恨和依依不舍”有误)
4.(3分) 词人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1分),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或: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2分)。(“孤寂”“高洁”的情感各1分,意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5.(3分)(1)坚定 (2)听说 (3)赠送
6.(3分) C
7.(6分)(1)(3分)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句意正确1分,“故人”“何”翻译正确各1分)
(2)(3分)(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句意正确1分,“故”“谒”翻译正确各1分)
8.(4分)①杨震从前举荐的王密在夜里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他,他拒绝接受;②杨震的老朋友和长辈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他不肯。(每点2分,意对即可。若用原文语句回答每点1分)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他少年时代就喜欢学习,曾向太常卿桓郁学习《欧阳尚书》,通晓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大家都说他出仕太迟了,但他的志向却更加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从前的老朋友和长辈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三)文学作品阅读(20分)
9. (3分)C(此段描写没有运用嗅觉,故选C)
10. (3分)①解说了1915广场上“一只破碎的巨大酒坛”的来历;②说明茅台酒香浓郁(芳香四溢),突出酒的品质高(影响力大);③引出下文茅台镇娴熟的酿酒工艺(赤水河畔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④引人入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生动性等)。(一点2分,两点3分,意对即可)
11.(3分)①红军抵达茅台镇后,严令保护茅台酒;②群众把红军当家人,送茅台酒给红军;③红军战士缺医少药,用茅台酒疗伤。(每点1分,意对即可)
12.(5分)
(1)(2分)“妩媚”一般形容女子姿态美好可爱,这里用来形容霓虹灯照耀下的赤水河,写出了赤水河的美妙和柔情,表达了作者对赤水河的喜爱(赞美)之情。 (答出在语境中的意思1分,作用1分,意对即可)
(2)(3分)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1分),生动地描绘了岸边三角红梅和桥上闪闪红星交相辉映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赤水河红色革命历史的崇敬之情(或:暗含赤水河是红色革命历史圣地)(2分)。(意对即可 )
13. (6分)①对茅台古镇美景的热爱之情;②对茅台古镇(红色革命)历史的崇敬之情;③对茅台古镇酒文化的自豪之情;④对茅台古镇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赞美之情。(每点2分,答到三点,意对即可)
(四)议论性文本阅读(12分)
14. (3 分)C(“进行对比”错误。)
15. (6 分) 观点:冬奥盛会展现大国风范(2分)。从四个方面论述:①重信守诺展现大国担当;②绿色低碳诠释大国责任;③科技创新彰显大国实力;④传统文化传递大国自信。(每点1分,意对即可)
16.(3 分)第⑤段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北京冬奥会打上中国文化烙印的观点(1分),再列举冬奥会会徽、图标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外形设计、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中国文化创意等例子来论证(1分),最后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融合的意义(1分)。(意对即可)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17.(3分)A(从材料二可知:2021年8月首次展演以来,《只此青绿》在多地多场次演出,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非 “首次出圈”)
18.(3分)①以传世名画为艺术母本,几乎一比一再现其意境;② 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沉淀和文化自信,最能打动人心(或:蕴含大气磅礴的传统文化);③多地多场次演出,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扩大影响。(每点1分,意对即可)
19.(4分)①舞剧创作跨越艺术类型,从国画、文物、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如《只此青绿》从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获得灵感;②舞剧创作与时俱进(注重“当代感”),注重舞台审美与当代人的接轨。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五星出东方》的叙事节奏、舞蹈节奏都很快,契合当下人的生活节奏、心理节奏。(每点2分,创新点1分,结合例子分析1分,意对即可)
(六)名著阅读(6分)
20.(6分) ①(1分)徐特立
②(2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校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后,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决定弃医从文,从精神上拯救国人。(意对即可)
③(3分)示例一:吴用为晁盖献计,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一行,夺取了梁中书送给蔡太师的生辰纲,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示例二: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情节2分,评价1分,意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