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备课无忧这是最近很火的健身操,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导入新课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板书课题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1.掌握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2.通过观察《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明长城示意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3.归纳明朝三大科学巨匠和巨著,分析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4.列表归纳明朝文学、戏剧作品及其特点,分析归纳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相关史实。自主学习自学识记123科技名著----享誉海内外建筑艺术----恢弘又气派小说艺术----人见人皆爱目标导航壹科技名著——享誉海内外在这次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除了现代医学及药物之外,国内也开展了中医中药治疗的尝试。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公告,截至2月5日0时,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你是否知道,在我国明朝时期,有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了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你知道这部药物学著作是什么吗?这位杰出的药物学家又是谁呢?新课讲解01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享誉海内外观看视频:李时珍,思考:他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0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作者、朝代:内容:记载药物1800多种,配1100多张形态图,对药物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产地、形色、气味和主要疗效,收录药方11000多个合作探究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 世界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价值:影响:《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东方药学巨典”图说历史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人物扫描拓展延伸想想看,李时珍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1)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2)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3)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4)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5)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6)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7)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李时珍动脑筋:0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作者、朝代:宋应星是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内容: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他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合作探究价值: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影响: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工开物》合作探究播放视频:《天工开物》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答:原因:显示了宋应星坚持以农为本的思想,他对农业的重视高于珠玉。这既符合当时国家“重农”的政策,同时也便于印刷和发行。史料研读重点突破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宋应星说的很对。如果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再说如果人力不与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东西,开发出什么资源!你认为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他们谁说的对?谈谈你的看法。(宋应星的强调是对的。左边说的有合理成份,但立论错误。右边说的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相协调,意味着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生存环境,人类甚至不会出现。如果人为地破坏人与自然的协调,则意味着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尽的,但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正确认识和对自然力的利用,这种认识和利用,不可能超越自然。)03徐光启与《农政全书》作者、朝代: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合作探究价值:《农政全书》是一本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农业百科全书”图说历史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及“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另外还翻译了《泰西水法》、《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对中国当时的数学、天文、历算、军事、测量、水利和农业等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相关史实《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都是我国古代的农学著作,请你对它们进行比较。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北方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包括农、林、牧、副、渔等。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采集了《齐民要术》的优秀成果,系统地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策和科学技术,同时还渗透了徐光启富国强民的“农政”思想。这两部书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出巨大影响。合作探究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合作探究《徐霞客游记》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知识拓展播放视频:长城,思考,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何要修建长城?贰建筑艺术——恢弘又气派01明长城修筑目的、起止观察明长城示意图,填写明长城的起止位置,分析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目的: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02目标导学二、建筑艺术----恢弘又气派(集权下危机重重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明长城新课讲解明代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达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横贯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最坚固、最完整、气势也最雄伟的长城。知识拓展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明长城知识拓展长城的组成部分城墙关隘烽火台城台关城明代长城及其附属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结构: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03明长城结构、功能功能: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合作探究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关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有“天下雄关”之称。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明王朝为便于对长城全线的防务管理和长城本身的修筑维护,将长城全线划分为九段,每段分别置镇,派驻重兵,委任总兵(亦称镇守)官统辖。相关史实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的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居庸关相关史实地位:在长城修建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03明长城的地位、作用、影响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作用: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合作探究结合所学,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建筑规模最庞大;建筑风格最独特;防御体系最完备;文化内涵最丰富;合作探究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答: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时代的国家均实行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有极高的旅游观光的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素养提升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什么是长城精神?嘉峪关鸭绿江临洮辽东动脑筋: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秦长城抵御匈奴骑兵南下,为土筑,明长城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东段用条石青砖砌筑。明长城比较长。秦长城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长城,全长五千多公里;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全长六千多公里。明长城还增加不少城堡和烽火台,在重要关口,修筑了好几重城墙。 明长城示意图秦长城明长城合作探究播放视频:故宫风光,思考,故宫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扩建和改造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迁都。1)阅读教材,分析概括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2)北京城是如何构成的?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外城在内城南面。2.北京城合作探究1。左图是古代某城市的平面图,你认为是哪个城市?读图思考明北京城看图学史3).识读《明朝北京城平面图》,说出北京城的布局特点。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皇城在宫城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看图学史4).看看并想想:故宫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故宫平面图看图学史(1)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2)主次分明,故宫分内朝和外朝两部分;(3)规模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布局严整,方城十字街,南北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辉煌北京城和紫禁城“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九龙壁、九龙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思考:这种结构布局反映了明清什么样的时代特点?布局特点:严整、对称,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君权至上知识拓展故宫鸟瞰图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史实故宫内铜狮故宫内铜鹤故宫内铜龟故宫华表故宫日晷图说历史长城之殇故宫之痛肩负责任,加强保护知识拓展拓展延伸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一、精神价值展示中华文明,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保护意识有利于唤醒人们的遗产保护意识。三、经济价值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过渡明朝三大著名小说说说这是哪些名著里的场景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叁小说戏剧——人见人都爱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背景:1、阅读教材,归纳明代三部小说及戏剧的名称、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价值。03目标导学三、小说艺术----人见人皆爱新课讲解活动探究分组探究,完成表格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特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代中期描写魏、蜀、吴的矛盾冲突及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白话描写北宋农民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蔑视封建传统,敢于反抗的可贵精神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这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西游记》小说的语言生分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相关史实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作者汤显祖主要内容2.《牡丹亭》汤显祖(1550—1616)书法家: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楷书也独具一格。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兼有“颜骨赵姿”之美。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多才多艺,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徐渭3.书法、绘画相关史实董其昌 拟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董其昌 山阴道中徐渭 《榴实图》徐渭 《蟹鱼图》图说历史《徐霞客游记》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知识拓展书名作者成书时间主要内容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们群众统一的强烈愿望。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西游记》吴承恩明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牡丹亭》汤显祖明朝后期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冷静、理性、批判的继承。明朝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呢?①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经济基础)。②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社会基础)③印刷技术的发展(技术基础)合作探究视频:明朝科技文化繁荣的背景分析归纳明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原因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合作探究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学作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古典文化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如三部古典小说。同时,在建筑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世界级的经典之作长城和故宫,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课堂总结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汤显祖《牡丹亭》等文学之美明长城北京城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筑之美科技之美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板书设计第15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感动中国。回望历史,有一位医药学家,用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了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位医药学家是(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D课堂检测2.故宫在明清时期被称作“紫禁城”。其中,“紫”是指紫微垣,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央,最高处共有恒星15颗。这组恒星代表“运于中央,临制四方”的天帝所居住的宫殿,即“紫宫”。“禁”是指禁地。这一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团结统一C3.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长篇神话小说是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B课堂检测4.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全书分成12目,共60卷,其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由此可见,此书( )A. 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B. 是农业生产先进经验的集大成者C. 标志着北方农业的成熟 D. 集中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6 典籍里的中国-宋应星编纂《天工开物》.mp4 2-16 央视故宫风光欣赏.mp4 教学视频:明代科技文化成就综述.mp4 教学视频:明代科技文化繁荣的背景.mp4 最近很火的健身操.mp4 李时珍.mpg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精品课件与视频).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