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和知识点梳理【课内阅读】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学( ) 晨夕不休( ) 悬屋梁( ) (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 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 (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答案 示例:爱好 休息 悬挂 【 解析】 本题考查借助组词法理解字义。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答题。 (2)答案 勤奋好学 家贫不常得油 眠睡疲寝 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绳系头,悬屋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先读两篇文章,提取信息后作答。 答案 示例: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用囊萤来照明,也不用悬梁来提醒自己,但这类故事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讲这类故事并不过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作出评价。答题时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理由合理即可。 二、《文言文二则》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 逢老媪方磨铁杵( ) 太白感其意( )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参考答案】1. 正在 被她的意志感动 2.老媪 3.老媪持之以恒的决心 4.磨杵成针。提示: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三、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过是溪( ) A.这 B.正确 C.名字叫“是” (2)太白感其意( ) A.被她的意志感动 B.明白了她的意思 C.感谢她的语意 (3)还卒业( ) A.还是结束了学习 B.回去完成了学业 C.还是完成了学业 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A (2)A (3)B 2.(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太白感其意四、阅读《小英雄雨来》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 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的直裂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来。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了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到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②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的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可用段意归并法将选文内容概括为:敌人 ,雨来 。(2)请用“ ”画出选文第①段中的比喻句。把这句话把 比作 ,充分说明了敌人 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反衬 。(3)我从选文第③段中“雨来还是咬着牙”看出来雨来是个 的孩子。(4)我想用一句俗语赞美雨来,下面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 A.自古英雄出少年 B.有志不在年高 C.英雄莫问出处 【参考答案】(1)暴打雨来 始终不屈服 (2)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扁鼻子军官的手 鹰的爪子 凶残 雨来英勇地与鬼子作斗争的英雄形象。 (3)英勇不屈 (4)C 五、课内阅读。 小英雄雨来(节选) 十二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仲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胖向背后一拧,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1.敌人追雨来到树底下时,从_____、_____、_____、_____捆绑等动词可以看出敌人的凶残。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______________”说明缸对雨来来说很重。“挪”字与前文李大叔的“搬”字形成__________,更加突出雨来挪缸的不易。 3.对“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来害怕鬼子,不顾一切朝后院跑。 B.因为后院有一棵桃树,雨来爬上树就可以躲过去。 C.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4.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伸 抓 拉 拧 2.使尽气力 对比 3.C 4.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而被鬼子抓住。六、阅读《芦花鞋》选文,完成练习。 上学,是青铜的一个梦。然而现在事情明摆着:他和葵花妹妹,只能有一人上学。 夜晚,他躺在床上,眼睛骨碌骨碌地睡不着。但一到了白天,他好像什么也不想,依然像往日一样,带着葵花到田野上游荡去。 而葵花也显出没有任何心思的样子,一步不离地跟着青铜哥哥。他们仰脸去看南飞的大雁,去撑只小船到芦苇荡捡野鸭、野鸡、鸳鸯们留下的漂亮羽毛,去枯黄的草丛中捕捉鸣叫得十分好听的虫子…... 这天晚上,大人们将他们叫到了面前,将安排告诉了他们。 葵花说:“让哥哥先上学,我明年再上学,我还小哩,我要在家陪奶奶。” 奶奶把葵花拉到怀里,用胳膊紧紧地将她搂抱了一下,心酸酸的。 青铜却像是早就想好了,用表情、手势准确无误地告诉奶奶、爸爸和妈妈:“让妹妹上学。我不用上学。我上学也没有用。我要放牛。只有我能放牛。妹妹她小,她不会放牛。” 这两个孩子就这样不停地争辩着,把大人心里搞得很难受。妈妈竟转过身去——她落泪了。 葵花将脸埋在奶奶的胸前,一个劲地哭起来:“我不上学,我不上学……”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来评价以下人物。 青铜:____________ 葵花:____________ 奶奶:____________ 爸爸和妈妈:____________ (3)故事的最后到底谁去上学了?是用什么方式决定的?请你预测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找原著看一看你的预测准不准。 【参考答案】(1)答案 示例:兄妹互让上学机会【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题目要求通过小标题来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要简练地概括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如青铜、葵花为谁去上学这件事互相推让,奶奶和妈妈都很感动。 (2)答案 示例:坚定、懂事 善良、乖巧 慈祥、疼爱孩子 善良、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赏析。通过“上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青铜、葵花、奶奶、爸爸和妈妈的特点,概括时语言要凝练。 (3)答案 示例:一家人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去上学,最后是葵花去上学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预测故事情节。这篇短文说的是青铜和葵花互相推让上学的机会,体现了青铜的坚定和懂事,还有葵花的乖巧和善良。了解了人物特点,再预测后面的情节就容易多了。同时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积累。七、《芦花鞋》课内阅读。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和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两双鞋,在一家人手里( )地看个没够。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 )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 )四只鸟窝,( )两对鸟。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他们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第一百零一双是为青铜编的。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几十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上去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地卖了出去,( )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A.又像 B.竟像 C.仅仅 D.传来传去 E.既像正确的顺序是:( )( )( )( )( )2.“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中“倾覆”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第一双男鞋和第一双女鞋分别从爸爸和妈妈的手中编织出来时,全家人都很开心。”为什么全家人都很开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芦花鞋的“好看”具体表现在( )A.那柔软的芦花,是长在上面的。B.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C.两双鞋,既像两只鸟窝,又像两对鸟。【参考答案】1.D B E A C2.(物体)倒下。文中是指芦花被风吹倒向一个方向。3.鞋子代表了青铜一家的希望。鞋子被满意地编织了出来,全家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亮堂堂的日子。4.B【知识点积累】知识点一:字音1、易读错的字音 吃荤(hūn)攥(zuàn)着 黝(yǒu)黑 苇絮(xù) 笤(tiáo)帚(zhōu) 扭(niǔ)身 糠(āng)皮 嗖嗖(sōu) 哐(uāng) 啷(lāng) 门槛(ǎn) 拧(níng)紧 推搡(sǎng) 劫(jié)难 嘟囔(nāng) 刀鞘(qiào) 咧(liě)嘴 趔(liè) 趄(qiè) 吆(yao)喝 漩(xuán)涡 恍(huǎng) 惚(hū) 嘱(zhǔ)咐 雪屑(xiè) 济济(jǐ) 轮廓(uò) 捋(luō)下 祈(qí)求2.易混淆的多音字 zuān(钻研)lù(露营)sāi(塞车)luò(落叶)bā(扒开)zhá(挣扎) 钻 露 塞 落 là (落下) 扒 扎 zā (包扎) zuàn(钻石)lòu(露面) sài(边塞) lào(落枕)pá(扒手) zhā(扎起) 知识点二:词语精讲 1.词语听写 保姆 滋味 谜语 翘起 恍惚 和尚 潦草 沮丧 倔强 拘束 熟悉 倾覆 空寂 抛落 抚摸 清新 唯恐 遗憾 晋察冀 藏猫猫 光溜溜 睁眼瞎 鼓囊囊 手榴弹 红绸子 大拇指 暖和和 亮堂堂 毛茸茸 蓬松松 笑眯眯 芦苇 芦花 柔软 扭身 泥鳅 发愣 苇席 哐啷 咔啦 枪栓 嗖嗖 拧紧 胳膊 劫难 炕沿 枕头 鬼脸 戒指 柜板 枪声 扒开 敌人 尸首 漩涡 防备 慌忙 妨碍 2.熟记四字词语 咕咚咕咚 哗啦哗啦 唔哩哇啦 推推搡搡 嘟嘟囔囔 嗷嗷直叫 风靡全国 一生不吭 哭声嘹亮 老老少少 干干净净 漫天大雪 咯吱咯吱 啧啧称赞 有志不在年高 飘飘悠悠 钻上钻下 吧嗒吧嗒 黝黑发亮 嗡嗡嗡嗡 歪歪斜斜 3.形近字 柜(柜子)绸(绸缎)尸(尸体)慌(慌忙)搏(搏击)拒(拒绝)调(调节)户(户口)谎(说谎)膊(胳膊)晋(晋中)炕(土炕)栓(木栓) 普(普通)坑(火坑)拴(拴紧)4.近义词 潦草—马虎 沮丧—失落 镇静—沉着 拘束—拘谨 抱怨—埋怨妨碍—阻碍 厚实—结实 空寂—空旷唯恐—害怕 歪歪斜斜—歪歪扭扭 柔软—柔嫩 扭身—转身 发愣—发呆 劫难—灾难 温和—温柔 防备—防守 慌忙—慌乱 嘱咐—叮嘱 恍惚—隐约 倔强—固执 5.反义词 镇静—慌乱 拘束—洒脱 熟悉—陌生 鲜明—灰暗 空寂—热闹 便宜—昂贵 仰—俯 柔软—坚硬 温和—严厉 慌忙—镇静 恍惚—清楚 倔强—温顺 潦草—工整 沮丧—兴奋 6.词语搭配 (惊慌)地看着 (嗷嗷)地叫着 (飘飘悠悠)地飞来 (雪白)的芦花 (飘着)的浮云 (悲伤)地哭着 ( 愤怒)地指着 (鹅毛般)的苇絮 (明亮)的眼睛 (黄绿)的芦苇 知识点三:句子精讲1.比喻句 (1)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2)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 映在还乡河上 ,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3)芦花开的时候 ,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的芦花里。 (4)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色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 2.佳句欣赏 (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 ,到底追上了 ,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 ,怎么也抓不住。(2)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 , 嘴里吹着气 , 望着妈妈笑 (3)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 ,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向两边拉。 (3)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知识点四:课文内容考点 ★19小英雄雨来 1、这篇课文 让我认识了一个 机智勇敢 的雨来,我想对雨来说: 你不仅是游泳小能手,也机智勇敢,真是一个小英雄 ! 2、这篇文章 描写小英雄雨来的顺序是: 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勇斗鬼子⑤宁死不屈 ⑥ 机智逃生 3、课文中的拟声词 有 : 跳入水中 : 扑通 ; 许多人小声说话 : 嗡嗡嗡嗡 ; 人跑的声音 : 咕咚咕咚 ; 爸爸抽烟袋 : 吧嗒吧嗒 ; 翻课本 : 哗啦哗啦 ; 门响声 : 吱扭 ; 响 : 咔啦 ; 日本鬼子说话: 唧唧咕咕 。 4、“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在文中出现了 2 次,这样的写作手法是 反复 。句中 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 声音的延长 。 5、 “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是说 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 。6、 课文中 三 次写了还乡河的景色: (1) 芦花开的时候 , 远远望去 , 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 , 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 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的芦花里。因此 , 这村就叫芦花村。 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 不仅 写出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也 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2)太阳己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 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作用: 这是雨来失踪时的景物描写, 壮丽感人,增添了此时庄严的气氛,更加突出了雨来的英雄形象。 (3)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烘托出河岸上的气氛 的 沉重,反映出乡亲们悲愤交加的心情 。★20、我们家的男子汉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王安忆,从 “他对事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和“他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介绍了姐姐家的孩子, 作者 称他 是男子汉是因为: 虽然他是一个小孩子,但他已经有了男子汉的气概,已经学会了独立、勇敢、坚强 。 2、课文写了 不要让人搀手 、 自己买东西 两件事来表现 小男子汉 对独立的要求。 3、“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这句话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表明 小男孩 想要独立的强烈愿望 。 4、“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这句话体现了 小 男孩尝试独立 失败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 。 5、“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 ‘ 同志 ’ ,可最后还是忍住了。”“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不想伤了孩子自尊心 , 想满足他的独立愿望 。★21芦花鞋 1、《芦花鞋》的作者是曹文轩。课文按照 编织芦花鞋、穿新鞋、雪中卖鞋、脱鞋送鞋 的顺序写了青铜雪中卖鞋的故事,赞扬了他淳朴善良的品格。 2、“ 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 , 这句话不仅是说青铜的脚因为穿上芦花鞋暖和,也在写青铜因为卖出去芦花鞋而觉得温暖 。 3、“他们忘记了它们的用途,只是觉得他们好看——不是一般的好看,而是特别好看。”这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补充说明 。强调了芦花鞋的精致和美丽。 4、这篇课文以“芦花鞋”为题,不仅突出了芦花鞋的美,也突出了 做芦花鞋的人美、卖芦花鞋的人心灵美 。知识点五:课外积累 1、本单元出现的拟声词: 哐啷 咔啦 嗖嗖 嗡嗡嗡嗡 吧嗒吧嗒 咕咚咕咚 哗啦哗啦 唔哩哇啦 嘟嘟囔囔 咯吱咯吱 2、ABB式词语: 藏猫猫 光溜溜 鼓囊囊 暖和和 亮堂堂 毛茸茸 蓬松松 笑眯眯 3、日积月累: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4、描写 芦花 的诗句: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芦花》唐 雍裕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