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下复习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科学三下复习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下科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上天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例如:以公交站牌为参照物,行驶中的公交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公交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3.描述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中心点,然后根据相对中心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4.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运动的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5.按照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电梯升降、汽车前进、掉落的苹果、上升的红旗、扶梯上的人等
曲线运动:抛出的篮球、飘落的树叶、荡秋千的孩子、摩天轮的座椅等
小球从桌面上滚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运动路线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在桌面上滚动过程是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曲线运动。
6.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物体在斜面上有静止、滚动和滑动三种情况。
7.正方体在斜面上可以静止或滑动;球形或圆形的物体在斜面上容易滚动;
六棱柱或十二棱柱在斜面上既有滚动又有滑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放置方式、斜面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8.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实验(1)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材料:两条斜坡轨道;两个小球;秒表。
方法:以轨道最高处为起点,轨道最低处为重点。发令员发出“开始”指令的同时操作员松开双手让小球自然滚动,计时员开始计时。发令员看到小球到达终点及时发令“停”,计时员同步计时。记录员记录两个小球的运动时间。重复实验3次。
实验(2)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材料:一条轨道;两个小球;秒表。
方法:同上个实验,但每次只能测试一个小球。
结论: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长,运动慢,用时短,运动快。
9.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测量小球运动所花时间的实验时至少测量3次,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10.经过重复实验,每个实验可以得到多个数据。对数据的处理可以选择中位数、平均数或众数。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序,位置处于中间的数。
(一般选择中位数,无需计算,在只有3个数据时常常不出现众数)
平均数:数据相加之后除以数据个数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1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实验(1)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比较运动的快慢
材料:两条铺好的软尺。
方法: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同时从软尺的0刻度出发,沿着软尺前进,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距离。
实验(2)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出发,比较运动的快慢
材料: 秒表,两条铺好的软尺。
方法:用秒表计时的方法控制两名同学的运动时间相同,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
结论: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运动快,运动距离短,运动慢。
12.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运动得越慢.小球运动相同时间所走的距离越长,运动的越快,距离越短,运动的越慢。
13.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可以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计算方法:速度=距离 时间
14.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排序:
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15.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6.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17.设计建造过山车的步骤:设计、制作、评价。
18.“过山车”的设计要求: (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选择制作方案:(1)积木制作;(2)塑料管和铁架台;(3)纸板制作......
设计制作:画出轨道路线;按照路线进行拼搭(注意起点高,终点低;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适当调整设计)。
改进完善:用小球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轨道进行调整和改进。
19.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20.利用小球代表过山车,对轨道进行探究:描述小球的位置和运动路线,比较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快慢。
(1)描述小球的位置
材料:方向盘、软尺、细绳。
方法:选择过山车起点作为中心点,将方向盘中心点对准轨道起点,铺在下面。将小球摆放在轨道上任一点,利用方向盘获得小球在中心点的方向。
小球沿着轨道运动,距离中心点的距离需用细绳和软尺测出这段轨道的长度。
(2)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材料:方向盘、软尺、细绳。
例如:小球先沿着轨道向南滚动30厘米,再向东转弯滚动6厘米,又转弯向北进入一段长为15厘米的曲线轨道......
(3)比较小球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快慢
材料:秒表、软尺、细绳。
方法:将两个过山车轨道放在一起,用细绳和软尺测量出两个轨道的路程长度。当小球从起点开始滚动时开始计时,到达终点后停止计时。
如果两个轨道长度相同,可以直接比较运动的时间;如果两个轨道长度不同,需要通过计算来获得小球通过各轨道的平均速度。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动物的卵
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常见的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有蚕、鸡、鱼、龟、蛙、蛇、蚂蚁等。
3、卵是动物一生的初始阶段,卵孵化发育成小动物。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
有卵壳:蛇卵、龟卵、鸡卵(蛋)等。
无卵壳: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5、鸡蛋的组成:卵壳、卵黄、卵白、气室和胚盘。
各部分作用:蛋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蛋黄内贮存着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壳和蛋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蛋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蛋壳:保护胚胎的作用。气室:直接给胚胎提供氧气;蛋黄(卵黄):直接提供胚胎营养。蛋白(蛋清或卵白),蛋白质,主要作用:保护胚胎,做缓冲剂,并提供一定胚胎成长所需蛋白质和水分。
6、握在手中的生鸡蛋不容易被捏破,是因为鸡蛋椭圆形的结构能承受很大压力。
二、蚕的一生
1、蚕的生命从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蚕卵很小,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2、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3、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4、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5、养蚕小窍门: (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6、蚕的幼虫。
(1)刚出生的蚕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叫蚁蚕。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变大了。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的一生一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龄期:5个龄期。
(3)蚕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单眼,有8对足,身体两侧有气门。
(4)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食物,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7、蚕和蛹
(1)蚕茧是指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通常为白色,内含蛹体。
(2)蛹的特点:不吃东西,受刺激会动。
(3)蛹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型粗短,纺缍型,黄褐色,两侧有气门。
(4)蛹和蚕的幼虫比较:虽然蛹和蚕的形状、颜色都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头、胸、腹、体节和气门。
(5)其他经过蛹阶段的动物: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蚊子和蝴蝶等。
(6)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的典型动作是呈8字形。
(7)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8)蝴蝶、蜻蜓等动物的一生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8、成虫。
(1)从蚕茧里钻出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
(2)蚕蛾类别:雌蚕蛾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大,爬 行较快。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会产卵繁殖后代,一只雌蛾大约产400~500粒卵。
(3)蚕蛾特点:不吃东西、不会飞、会爬行。
(4)蚕蛾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2对翅膀和3对足。
(5)蚕蛾与蚕蛹的外部特征。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能看清眼、口器、触角,胸部有盾片、胸足,腹部有体节。
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眼、口器、触角,胸部长有2对翅膀和3对足,腹部有体节。
9、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
10、昆虫的共同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2对翅(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3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腹),头上有1对触角,骨骼包在身体外部。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蚕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其中蚕卵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三、动物的繁殖
1、卵生: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昆虫、鸟类、鱼类等动物通常为卵生。
2、胎生: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我们知道的胎生的动物有羊、兔、熊猫等,哺乳动物通常为胎生。
3、哺乳动物的特点
身体表面有毛,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之;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
四、动物的一生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四个阶段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2、像鸡、鸽子等动物,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属于鸟类。
3、母鸡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会下蛋繁殖后代。
4、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5、狗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牙齿、咀嚼食物
6、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人也要经历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7、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五个时期.在人一生中,出 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长得最快。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8、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9、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大 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会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了光明和热量。表面有黑子和耀斑。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它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3.模拟实验1:
问题:为什么体积差异如此巨大的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
材料:观察纸筒(模拟地球上的视角)
小圆片(模拟月球)大圆片(模拟太阳)
方法: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保持观察纸筒的位置不变,通过观察纸筒找到合适的小圆片位置并固定不变;前后移动大圆片,观察大圆片移动到多远的距离时,大小圆片看上去一样大。
现象:大圆片距离纸筒更远,到一定距离时,看上去和小圆片一样大。
结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得多,所以看上去大小差不多。
4.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变化来测量时间。
6.一天之中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都在变化,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早晨—中午—傍晚的影子分别在西—北—东方向;影子的长度与太阳的高度有关,太阳越低,影子越长,太阳越高,影子越短,早—中—晚的长度分别为长—短—长。
实验2:
简易日晷记录一天中影子的变化
7.影子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光源、遮挡物和屏。光源发出的光被遮挡物阻挡,在屏上面形成遮挡物的阴影,这就是影子。
对比实验3
(1)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的照射角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圆柱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影子的变化。
结论:通过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影子的长短与方向会发生变化。
(2)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源所照射物体摆放方式的关系
实验方法: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不同摆放方式的圆柱体的侧面。观察、记录不同摆放方式的圆柱体产生的影子。
结论:通过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8.影子与天气:阴天或多云的时候,云挡住了阳光,我们感到天色暗淡下来,是因为我们处在了云的影子里。
9.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做月相。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月相变化解析:
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发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了太阳光。
农历每月初一,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发亮的一面背对地球,与太阳同时升落,我们一天都看不到月亮,月相为新月或朔月。
月亮渐渐移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区域,我们能够看到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部分,并越来越多,月相依次经历蛾眉月(初三初四)、上弦月(初七初八)、盈凸月(十二十三)。
十五,月亮运行到太阳的对面,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地球上看到月亮发亮的一面,月相为满月。
满月过后,太阳和月球的位置又逐渐靠近,月相从右边亏下去,下半月亮左面。依次经历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亏眉月(又称残月、残月蛾眉月)。
10.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年龄大约45亿年,表面由岩石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永远以同一面面向地球,这一面称为月球的正面,永远背对地球的一面称为月球的背面。
11.月球的显著地貌是月海和环形山,在月球正面,月海更多。在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
模拟实验4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猜想:环形山是流星、小行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材料:沙盘(模拟月球表面)、不同大小的圆球(模拟流星、小行星)。
实验步骤:(1)用不同大小的球撞击沙盘,观察记录出现的“环形山”;
(3)同一个球,用不同的速度撞击沙盘,观察记录出现的“环形山”。
实验分析:撞击球的大小、速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环形山”。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撞击形成的。
拓展:人类能不能在月球表面生存?
月球的表面没有大气层,没有氧气,没有液态水,不能阻挡宇宙辐射,昼夜温差极大,气压极低,这些都使人类无法在月球表面生存。
1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地球是球形。
模拟实验5
模拟实验(1)
实验目的:模拟观察进港口(从远处驶来)和出港口(向远处驶去)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模拟实验(2)
实验目的:模拟观察月食的形成,论证地球的形状。
手电筒模拟太阳,球和正方体模拟地球,白纸模拟月球。
13.虽然有现象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当时大多数人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直到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了出发点。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
14.观察地球仪,发现地球的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水集中分布在海洋中,在陆地表面有河流和湖泊。在地球仪表面,水域用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
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统计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发现地球表面大约是三分地,七分水。尽管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淡水资源的分布也很不均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水在大气、水域、生物体内进行着物质循环。水中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在固态、气态、液态之间转化的时候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因此,水对地球上的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5.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比较
共同点:是球体,是属于太阳系的天体
太阳:恒星,太阳系核心,体积和质量巨大,会发光发热,表面有黑子和耀斑......
月球:地球的天然卫星,有月海和环形山,无大气层(真空),体积和质量小,引力小......
地球:行星,有丰富液态水,有大气层,有生命,有适宜的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