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做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中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推向了新阶段   B.为藏族发展与进步开辟了广阔前景
  C.彻底粉碎了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分裂祖国的阴谋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3.小明想看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他应选择            
A.《血战台儿庄》  B.《大决战》   C.《上甘岭》  D.《暴风骤雨》 
4.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农业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点。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生产技术提高 C.工业发展推动 D.土地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改革开放
6.“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7.在1949年开国大典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上,游行队伍中没有一辆中国生产的汽车或坦克,更不用说飞机了。然而,1956年在长春第一批国产汽车诞生了,接着沈阳也产出我国首架喷气式飞机。这表明                    
A.我国开始跨入先进工业国行列   B.我国工业化速度很快
  C.我国国防事业进入现代化    D.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8.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理论探索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9.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它创作的背景是               
A.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
10.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跨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这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桥 B.粉碎林彪集团 C.粉碎“四人帮 ” D.四五运动
11.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             
A.彻底消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12.20世纪80年代,农民王大爷看着自己承包的土地喜笑颜开。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土地改革   B.粉碎四人帮  
C.实行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是在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C.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D.中共十二大后
14.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根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他的思想是                                    
A.实行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                       
A.实行包产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国企改革
16.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③香港澳门回归④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B.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
C.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D.包装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18.建国以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港澳回归中国,统一进程迈出重要步伐。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立了                       
A.求同存异方针 B.一国两制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
19.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  B.出席万隆会议 C.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
20.1972年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与社会主义中国的一次“越洋握手”,结束了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隔绝。它发生在                  
A.重庆谈判时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
C.中日建交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
21.建国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实施
A.建立人民空军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863计划”
22.他“感动中国 ”,也“感动世界”,因为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詹天佑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23.1980年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863计划 ②实施素质教育 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④开始恢复高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下列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场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打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全,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7分,27题18分,共35分)
(17分)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右图),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十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时代”始于我党的哪次会议?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有企业“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看待改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5分)
27.(18分)“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发展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的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6分)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错误是什么?举一例说明。 (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久发展? (7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5分)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围绕“50年以后”中国发展走向问题展开一段对话。对话饶有趣味、发人深省。请根据对话完成下列问题。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你的看法是,到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
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毛:要向外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就是历史教训。
(1)上面的对话中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以一个20世纪50年代美国事例来说明。(8分)
(2)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4分)
图1 中国神八飞天 图2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3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A 2、D 3、C 4、 D 5、 C 6、C 7、D 8、D 9、A
C 11、C 12、D 13、C 14、D 15、C 16、D 17、C 18、B
C 20、B 21、C 22、D 23、A 24、 B 25、D
材料分析题(26题17分,27题18分,共35分)
(1)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3分)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分)
(2)原因: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2分)
国企改革的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4分)
(3)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2分)
态度:通过改革,使国家民族重新焕发生机,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坚决拥护。(言之成理即可3分)
(1)最高利益:工业化(3分)
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3分)
(2)问题:“左”倾错误泛滥(3分)
例如:“大跃进”(2分)
(3)工作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分)
看法:只有实事求是,尊重和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尊重科学技术,靠先进的管理,才能高速发展经济,国民经济才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4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历史逻辑: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4分)
举例: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4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分)
(3)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言之成理即可,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