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初三年级质量监测试卷综合理科试题(含化学试题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初三年级质量监测试卷综合理科试题(含化学试题答案)

资源简介

启用前★注意保密
2022届初三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综合理科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 本卷为物理、化学合卷,全卷共8页,共35小题,满分150分,其中物理90分,化学6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 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3. 下面提供部分公式或数据供答题时选用。请冷静思考、细心答题,祝你取得理想成绩!
物理可能用到的部分公式: W=Fs g=10N/k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Cl—35.5 Ca—40
第Ⅰ卷
一、化学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2分。
1.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贵阳“强省会”重要举措。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D.用太阳能照明,发展新型能源
2.化学实验中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漏斗
3.北京冬奥会期间,使用低浓度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溶液对竞技场馆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次氯酸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属于氧化物 B.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次氯酸中H、Cl、O元素的质量比为1:1:1 D.一个次氯酸分子含有3个原子
4.学好化学知识,享受健康生活。下列观念或行为正确的是
A.补充钙元素可预防贫血
B.衣服里料添加棉纤维,可增强衣服透气性
C.用汽油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水浇灭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K2SO4、NH4Cl、(NH4)2SO4三种化肥 分别滴加Ba(OH)2
B 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 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D 分离NaCl和MgCl2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6.一定质量的可燃物X和氧气在一密闭容器内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CO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m3 m4 m5
A.m1+m2=m3+m4+m5
B.当8/11m3+8/9m4+4/7m5>m2时,X含有氧元素
C.若m4=m5=0,当m1+m2=m3时,X一定是碳单质
D.若m5=0,当m1+m2=m3+m4时,X完全燃烧
二、物理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第7~10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1、12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7.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下列从物理学角度对如图1所示的冬奥会项目分析正确的是
8.关于家庭电路的安全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试电笔时切勿接触笔尾金属体 B.发现有人触电应快速用手将人拉开
C.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必须要接地 D.只有短路才会造成空气开关跳闸
9.如图2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从航天员所在环境考虑,这是因为
A.声音传播速度慢 B.没有传声介质
C.声带不能振动 D.响度非常大
10.下列关于核能开发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核能使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停止开发核能
B.核电站产生的废料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海中
C.核电站开发核能是利用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D.现有核电站核变原理与氢弹核变原理相同
11.(多选)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室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室内表面
12.(多选)如图3甲所示,小明洗水果时发现不同的水果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是不一样的,梨子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大约有1/3体积露出水面;金桔也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大约有1/5体积露出水面,葡萄放入水中后,慢慢下沉,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他从三种水果中各取一个测出质量的关系是m梨子>m金桔>m葡萄。若将三种水果看成三个密度均匀的小球,如图3乙所示,根据水果在水中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梨子所受浮力大于金桔所受浮力
B.梨子所受浮力大于梨子的重力
C.金桔的密度比梨子的密度大
D.葡萄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第Ⅱ卷
三、物理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 分。
13.电影《长津湖》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艰苦作战的场景。战士们吃的熟土豆在-40℃的严寒中变的像石头一样坚硬,必须用身体捂热变软之后才能吃。“被焐热的土豆”是通过 方式使其内能发生改变。
14.如图4所示是天鹅嬉戏湖面的情景。天鹅沿水面上方水平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水面上方飞行的天鹅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5.停车场入口处常用电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如图5甲所示。若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杠杆AOB,若横杆AB重120N(全部作用于重心),AB=2.8m,AO=0.3m。要使横杆AB保持水平平衡,则电动机在A端施加的动力大小是 N。
16.如图6所示电路,已知R1∶R2=1∶2,电源电压不变。当只闭合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当S和S1都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U2,则前后两次R1的功率之比为 。
(二)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 分。
17.如图7所示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风光互补路灯。“有风无光”时利用灯顶的叶片转动发电,“有光无风”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二者皆备同时发电,并日夜蓄能。请你说出该路灯两种发电方式的能量转化,并写出一条该路灯的优点。
18.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巧妙的应用,例如:(1)打鸡蛋时,往往向碗沿碰一下,蛋壳就破了,请解释打破鸡蛋要选择向“碗沿”碰,而不往平面处碰的原因;(2)如图8所示,手按压空矿泉水瓶,把瓶口贴着蛋黄,松手后蛋黄会被吸进瓶里,巧妙地分离了蛋黄和蛋清。请解释蛋黄被吸进瓶里的原因。
19.小明在实验室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在相同电源的条件下,相同的两只小灯泡串联发光时的整体亮度,还不如只接其中一个灯泡时亮。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推理并解释其中的原因。(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0.如图9所示,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答题卡上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2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补充完成如图10所示实物连线图。要求:灯L1和L2并联;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
22.如图11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带有电磁铁的泡沫塑料船模型,将它放入水中漂浮,闭合开关S后,船头A总是会指向北(上)方静止,请在图上标出螺线管的N、S极,并画出螺线管的绕法。
23.如图12甲所示,通电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向里,磁场对通电导体力F的方向水平向右。如图12乙所示,改变实验条件,请画出通电导体所受到的非接触作用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4.小明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若图中的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若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 (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3)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 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 视眼(选填“近”或“远”)。
25.某实验小组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电流的关系”,所选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分别标有“2.5V 0.3A”“3.8V 0.3A”的灯泡L1和L2、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
灯L1和L2串联 发光情况 电压/V
灯L1 暗 2.4
灯L2 亮 3.6
(1)为了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按如图14甲所示电路连线。
①当开关闭合时,发现只有一只灯泡发光,且电压表示数为零。根据现象可以判断电路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两灯连接成串联电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排除故障后,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灯L1、L2两端的电压,实验中收集的信息如上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原有器材设计如图14乙所示电路,继续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那么,①存在的安全隐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在某工地看见工人们将汽油桶沿一斜面推上汽车,而不是直接将油桶抬上车。难道这样做可以省力吗?小明提出了猜想:用斜面搬运同一物体时的推力大小可能跟斜面长度、斜面高度、斜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选用了一把弹簧测力计、一块8N的长方体重物、五块长度不同的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粗糙木板,按如图1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重物,测出所用拉力大小。
请你作答以下问题:
(1)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重物时,重物受 力的作用。(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2)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重物的过程中,重物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小明先控制斜面高度为0.2m,改变木板的长度。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物重G/N 斜面高h/m 测力计示数F/N 斜面长L/m
1 8 0.2 4.0 0.4
2 8 0.2 2.0 0.8
3 8 0.2 1.6 1.0
4 8 0.2 1.0 1.6
5 8 0.2 0.8 2.0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4)小明还认为,匀速推动物体上升过程中,推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他的想法正确吗? 。原因是 。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9分,共15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7.某家用电热器内部电路简化示意图如图16甲所示,开关S接不同位置使电热器分别处于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某次使用该电热器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过程中,通过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6乙所示。求:
(1)开关接1时,该电热器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其中R1的阻值是 Ω。
(2)该电热器处于保温状态的电功率是多少?
(3)该电热器此次工作30min共消耗了多少电能?
28.牛顿曾设想,在一座高山上架起一门大炮,把炮弹从高山上射出(如图17所示),如果射出时的速度越大,炮弹在空中运行的时间越长,落地点就越远,如果炮弹射出的速度足够大,那么它就不再落回地面,而将绕地球表面飞行,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故事。当炮弹绕地球表面飞行时,所受的地球引力与运行速度满足公式,其中F为地球对炮弹的引力,m是炮弹的质量,v是炮弹绕地球表面飞行的速度,r表示炮弹到地心的距离。如果炮弹绕地球表面飞行,r可近似的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6400km,炮弹受到地球的引力可近似的认为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取g=10N/kg)
(1)炮弹离开大炮后能继续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一枚质量是20kg的炮弹,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N?
(3)如果这枚炮弹要在地球表面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它的速度
最小应达到多少m/s?
(4)如果增加炮弹的质量,它能绕地球表面飞行的最小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请推导说明。
四、化学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8分。
29.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你熟悉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人们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营养素,鸡蛋、黄瓜、米饭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食物是 。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人类需要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已替代煤气为千家万户提供热量,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写出另一个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0.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图18是图19中丁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①若变化的条件为“加热”,请将B框补充完整。
②若变化的条件为“通电”,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微观角度分析①、②中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火箭用液态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化学式为N2H4)做推进剂。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9所示。
③甲物质中两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相同点是 ,画出其中一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④从物质的类别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 与其它三种物质不同。
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图20装置中的A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图20中装置制取CO2,应选用的是 ,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实验中收集到一瓶无色纯净气体。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气体。
验证操作 现象 结论
(4)用图21所示装置探究CO2的性质。
①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②观察到纸花变红,但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3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物质(常态下水的密度约为1g/cm3)。
(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2)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3)20℃,将固体物质X溶于水并进行如下实验,如图2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物质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或“减小”)。
②20℃,物质X溶于不同质量的水中,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23所示。
a.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b.溶液A、B、C、D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
c.20℃时,将溶液A转化为溶液C的方法有______。
33.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某种镁合金的成分为Mg和Al。
(1)镁合金是轻薄笔记本电脑外壳的首选材料,主要利用了镁合金的 优良性能。
(2)取该镁合金一小块进行实验。实验前,需用砂纸打磨镁合金,除去其表面薄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镁合金表面产生薄膜的原因 (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3)将打磨后的镁合金进行如图24所示实验。
①若X为H2SO4,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若Y的质量为0.7g,镁合金中Mg与Al的质量比为 。
②若X为CuSO4, Z为无色溶液,Y的成分可能是 。
34.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常见碱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1)取5 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不断搅拌,实验现象
为 。
(2)图25所示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26所示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图25、图26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
探究二:探究碱与CO2反应。
如图27所示,甲同学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分别全部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5)观察到装置A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碱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6)乙同学认为A中产生的现象不能说明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理由是 。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请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实验方案是 。
(7)丙同学认为通过对比甲实验中装置A和C的现象也能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对丙同学说法的合理性做出评价 。
35.工业上利用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22吨二氧化碳,理论上能产生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吨?
2022届初三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化学学科参考答案
说明:1.答题时出现其它正确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化学式错误不给分,条件、配平、“↑”、“↓”符号,出现两处及以上错误或遗漏不给分。
一、化学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2分。
1.D 2.B 3.D 4.B 5.A 6.C
四、化学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8分。除注明分数外,其余每空1分。
29.(6分)
(1)O2 鸡蛋
(2)物理 3CO + Fe2O3 高温 3CO2 + 2Fe
(3)CH4 + 2O2 !异常的公式结尾2H2O + CO2 2H2 + O2 !异常的公式结尾2H2O
30.(7分)
(1)① ② 2H2O 通电 2H2↑ + O2↑
(2)①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②中分子变成其它分子
(3)③原子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④ 丙
⑤ N2O4 + 2N2H4 !异常的公式结尾 3N2 + 4H2O
31.(8分)
(1)2KClO3 二氧化锰 2KCl+3O2↑
(2)BD CaCO3+ 2HCl=CaCl2+H2O+CO2↑
(3)
验证的操作 现象 结论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气体为氧气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内,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为CO2
(4)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没有对照实验,不能排除二氧化碳直接使纸花变红的情况
32.(7分)
(1)蒸馏 吸附
(2)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3)①减小
②a.40
b.C=D>A>B
c.向溶液A加入12g溶质X
或将溶液A蒸发掉30g水,再降温至20℃
或先加入20克水,再加入20克溶质,搅拌
33.(6分)(1)密度小、硬度大、延展性等(答一点即可)
(2)2Mg + O2== 2MgO 或 4Al + 3O2==2 Al2O3
(3)①2Al+ 3H2SO4=Al2(SO4)3+ 3H2↑ 或Mg+ H2SO4=MgSO4+ H2↑ 1 : 1
②Cu;Cu、Al;Cu、Al、Mg (2分)
34.(11分)
探究一
(1)固体溶解,烧杯外壁发热
(2)NaOH+ HCl=NaCl+H2O
(3)CuSO4+2NaOH==Cu(OH)2 ↓+ Na2 SO4 Cu(OH)2 +2HCl=CuCl2+2H2O(2分)
(4)NaCl、Na2SO4
探究二
(5)B中的水进入A中 Ca(OH)2 + CO2 =CaCO3 ↓+ H2O
(6)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能溶解二氧化碳且与水反应,使A中压强减小,也能观察到B中的水被压入A中
方案:将C中氢氧化钙溶液更换为少量水,重新完成实验,并对比实验
或将B中水更换为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重新完成实验
或实验结束后,向装置A中加入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
(7)若C中氢氧化钙足量,则A、C中的CO2均完全反应,无法形成对比,现象不能说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由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氢氧化钠的量比氢氧化钙多,若C中氢氧化钙不足,B中压入到A中的水比C中更多,现象能说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2分)
35.(3分)解:设理论上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 高 温CO2↑+ CaO
44 56
22吨 x
=
x=28吨
答:理论上生成氧化钙28吨。
图1
A.宽大的滑雪板可增大压强
B.运动员弯腰是为了降低重心
C.高山滑雪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冰壶出手后依靠重力运动
图2
图3
图6
图5
图4
图7
图8
图10
图9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B
A
图21
图20
降温
物质X
图23
图22
7.2g镁合金
图24
物质Y
溶液Z
一定量X溶液
碎片pain
图26
图25
图27
2022届初三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综合理科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