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中考模拟试卷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中考模拟试卷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考模拟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两个大题,26个小题。满分为
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Ⅰ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
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
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题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 ▲ 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连续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
A.实现全面小康 B.乡村振兴 C.农业农村现代化 D.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下图为沿着我国300N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2-3题。
第2-3题图
2.图中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由第三阶梯向第一阶梯降低
3.某同学到①地区旅游,出现头疼、呼吸不畅等缺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A.纬度低 B.气温低 C.海拔高 D.降水多
4.读右图“经纬网示意图” ,甲地位于
A.60°S,40°W
B.60°S,40°E
C.60°N,40°W
D.60°N,40°E
第4题图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表达的该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A.儒家“民本,和谐”思想 B.道家“祸福相倚”思想
C.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D.兵家“知已知彼”思想
6.下表所列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内容(部分),对这些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西传 西域东传
冶铁技术、凿井术、农业生产技术、丝织品及其手工业品等 葡萄酒酿造法、葡萄、石榴、胡萝卜、蚕豆、骆驼、汗血马、乐曲、舞蹈、胡服、胡床等
①大大丰富了中原的物产 ②使中原被世界普遍认知
③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下列有关表述与西藏相关的有
①西汉时设西域都护府 ②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元朝设置宣政院辖地 ④清朝时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21年是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
①奋斗目标 ②理论指导 ③革命任务 ④领导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面四幅图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10.2021年10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
A.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旅游经济
C.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D.维护生态平衡,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11.小明在学习“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内容时,用时间轴表述了新时代的战略安排,下面能
体现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为了做好新冠疫情工作,学校坚持实施入校测量体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定
期对校园和教室进行全面消毒等措施。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 B.政府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3.运用法律知识对下列公民行为进行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主动申报纳税,是正确行使权利 B.网上评议政府,是履行监督义务
C.探望留守老人,是行使政治自由 D.参加价格听证,是参与民主决策
14. 2021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总结中国践行的全过程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全过程民主( )
A.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B.需要公民增强参与民主生活意识
C.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D.意味着公民应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15.《民法典》规定和保障了每个公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民事权利。由此可见,民法典
A.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B.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
C.规范公民的民事活动 D.发挥惩治犯罪的作用
16.2022年2月24日,浙江启动“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课程,500万师生听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讲“科学第一课”。这有利于
①使青少年都能成为科学家
②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④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下列事件符合坚守公平要求的是
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乘客不听劝阻大声打电话
②某些网络平台流量至上,通过刷单虚构交易数据
③我国实行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④教育部提出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 年 7 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据此回答18-19题。
18.该意见传递了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坚强决心。国家这样做的理由是
①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 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途径
③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④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某些校外培训机构因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被市场监管局依法处以警告和巨额罚款。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判断,该违法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20.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一举措
①是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 ②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③能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④能彻底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0分)
21.行为判析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在答题卷空格中写上“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
(1)小刚父亲驾驶汽车时都不系安全带。
判断: 理由:
(2)我国实施小微企业减费降税政策,助力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
判断: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判断: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作了《松花江上》,激励全民抗战。
判断: 理由:
(5)浙江率先为古道保护立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判断: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遗产】下图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材料一:
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和灌溉工程,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位于岷江江心的分水堤,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江水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外江用于排洪、通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能有效减少泥沙在宝瓶口的淤积。宝瓶口则是内江的进水口,可引水并控制进水流量。
(1)请说出此项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材料,说一说谚语“天府美自古堰来”蕴含的道理。(2分)
【文明交流】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
航海家或船队 开始时间 扶持国家 开辟的航线
迪亚士 1487年 葡萄牙 欧洲——好望角
达·伽马 1497年 葡萄牙 欧洲——好望角——印度
1492年 西班牙 欧洲——美洲
麦哲伦船队 1519年 西班牙 欧洲一大西洋一太平洋一印度洋一欧洲
(2)请写出上表中序号①所指的内容。简要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3分)
【文化传承】
材料三:2021年12月5日,纪念宁波建城1200周年“千年甬流传”活动启动。从“千年府城”到多中心发展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1200年的发展,孕育了独具宁波特色的地域文化。
(3)请根据材料推测宁波建城的朝代。为更好地传承宁波千年文化,请说出你的建议。(3分)
2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忘屈辱】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中国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2分)
【救亡图存】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
清帝第六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内容一项,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3分)
【由富到强】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现在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摘自九下《历史与社会》
(3)材料三中“光辉的起点”是指哪次会议?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中华民族“屈辱到富强”的复兴历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24.(8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折射时代变迁,彰显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
材料二: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摘自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会议公报
(1)将材料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3分)
(2)根据材料,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更好保持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应有怎样的应对之策?(2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1分)
25.(8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更好地了解此部法律,某校法律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学习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出以下内容:
(1)结合材料一,分析立法过程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4分)
材料二:《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家庭教育促进法》要做出如此规定?(2分)
材料三:《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但同学们发现,一些家庭不要求未成年人参加任何力所能及的劳动。
(3)针对这一现象,请分别从道德建设和法治意识角度,给这些家庭提出改进建议。(2分)
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生小元和小方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内容非常感兴趣,查阅资料后绘制了下图。:
(1)在绘制图的过程中,小元深入理解了我国宪法第一条中的这句话: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_______的特征。(请把横线上的空格补充完整)(1分)
(2)小元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可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呢?”请运用所学内容为她答疑解惑。(3分)
(3)小方认真阅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但他认为:“驻守边疆、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是战士的职责,与中学生没有关系,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对此你怎么看?(4分)
2022 中考模拟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A D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B C B D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21小题10分,22-26小题每题8分,共50分。)
21.行为判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1分,理由1分。)
(1)错误。违法行为;自我保护意识弱等。
(2)正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3)正确。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4)正确。宣传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等。
(5)正确。有利于保护古道,规范古道利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等。
22.(1)都江堰。(1分)道理:自然条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们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顺应自然规律,人类应和自然和谐相处等。(1分,写出一点即可。)
(2)①哥伦布。(1分)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唐朝。(1分)弘扬宁波精神;弘扬宁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宁波革命文化;坚持宁
波优秀地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在交
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等。(2分)
23.(1)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小变”: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建立新式海军。(任选一项即可,1分)
进步:康有为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落后就要挨打;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等。(2分)
24.(1)B、A、D。(3分)
(2)从屈辱、不平等的、任人宰割的外交到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从被动到主动;从被西
方国际排斥到主动融人国际社会;从弱国无外交走向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任选其中
一点即可,2分)
(3)①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世界竞争。
②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
③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懈努力。
④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共同担当,谋求
互利共赢。
⑤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
(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4)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综合国力与外交关系”、“国际关系变化、外交政策调整与外交发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1分)
25.(1)此立法表明法治要求良法之治;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等。(4分)
(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教育未成年人是父母或监护人应尽的基本义务等。(2分)
(3)道德建设角度的建议:父母或监护人应制定家务劳动规定,要求并鼓励未成年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品格。(1分)
法治意识角度的建议:父母或监护人应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认真履行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义务,促进未成年人履行劳动义务。(1分)
26.(1)本质。(1分)
(2)我国宪法法律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3分)
(3)不赞同小方的观点。(1分)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光荣义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珍惜和平安宁的环境,努力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3分)
中考模拟
社会法治答题卷
试题卷 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0分)
21.行为判析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在答题卷空格中写上“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
(1)判断: 理由:
(2)判断: 理由: (3)判断: 理由:
(4)判断: 理由:
(5)判断: 理由:
22.(8分)(1)(2分)
(2)(3分)
(3)(3分)
23.(8分)(1)(2分)
(2)(3分)
(3)(3分)
24.(8分)(1)(3分)
(2)(2分)
(3)(2分)
(4)(1分)
25.(8分)(1)(4分)
(2)(2分)
(3)(2分)
道德建设角度:
法治意识角度:
26.(8分)(1)(1分)
(2)(3分)
(3)(4分)
工程示意图
B、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签字的新闻
D、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资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发出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动员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资料三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资料二
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家庭教育立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家座谈会,举行草案集体审议,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1002人提出的1800条意见、8封群众来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