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12—3机械效率 课堂笔记目标 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重点 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难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器材 铁架台、滑轮、钩码、刻度尺、细线、测力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什么是滑轮组?2、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在使用的时候各有什么特点?二、新课1、 创设教学情景,揭示学习目标2、 预习交流展示:(小组交流、提交问题、教师收集问题、学生板演)3、 教师精讲(一)有用功:必须要做的功。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总共做的功。W总=W有+W额(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η= W有/ W总 (η<1)三、达标测评1.有一种群众爱好的跳板运动,支点在跳板中央,当60kg的两名运动员同时从1.5m的高处由静止下落到跳板的一端时,静止于另一端的50kg的运动员可以向上弹起3m高,若不计空气阻力,跳板的机械效率是 ,有用功的大小是 。2.在沿5m长、2m高的斜面把重200N物体匀速推上顶端过程中,推力至少是 N,若实际推力是100N,则人所做功是 J,额外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3.外力对水泵做7×l05J的功,水泵把5×103kg的水送到10m高处,则水泵完成的有用功是 J,水泵的机械效率为 。4.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100N的物体,已知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75%和80%,则它们的拉力F1:F2= ,将重物提升3m时,甲滑轮组做的总功为 J,乙滑轮组做的总功为 J。5.将一个动滑轮改装成定滑轮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B.可以省力 C.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可以省功6.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则( ) A.使用甲机器一定省力 B.使用甲机器一定做功快 C.使用甲机器一定做功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四、反馈作业:1.一个重40N的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0N的重物,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人的手用120N的向上的拉力拉绳子,使重物和动滑轮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83.3% B.50% C.100% D.60%2.利用滑轮组来提高机械效率,以下方法中可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减小定滑轮重 B.减少动滑轮重 C.增加提升货物的速度 D.减少提升的物重3.小明同学选择如下器材准备做“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刻度尺、钩码、铁架台、滑轮、一根足够长的细绳。 (1)它所选的器材缺少了 。 (2)补足器材后,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际操作: A.将滑轮组安装在铁架台上,在滑轮组下方挂好钩码,在细绳的一端系住弹簧测力计 B.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C.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D.测量出钩码提升的高度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上述步骤中,有一项需要作出补正,该项内容是 。(3)补正后,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完成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请你帮助完成下表:滑轮组组成钩码质量/g钩码上升高度h/m弹簧测力计读数F/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一个定滑轮1000.100.50.30一个动滑轮2000.200.90.60并比较说明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 。(4)根据该同学以上实验过程,请将一定一动滑轮组的组装情况画出。4.用一重为G1的动滑轮和一定滑轮组成滑轮组匀速提升一重物,不计绳重及滑轮各处的摩擦,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为提高机械效率,改用重为G2的轻质材料的新动滑轮后,再提升这个重物,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5%,则新动滑轮重力是原来动滑轮重力的多少倍 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