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山行》第一课时2.教材分析:《山行》是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杜牧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传的佳作。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掌握了古诗学习的基本模式。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5.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6、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7、媒体资源:课件 iPad交互工具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激趣导入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那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节语文课,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板书,课题 2、师配乐读师:(课件出示山行图),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3.自由朗读师: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秋天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4.课件出示“径、斜、”2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全班齐读。5、请学生读,互相评价6、齐读7、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 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说明理由。学生畅所欲言。听老师范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由朗读,完成朗读要求。汇报字音,理解字意。全班齐读。学生汇报读,互相评价齐读学生汇报:生1:美 生2:快乐 生3:陶醉 从生活实际出发,谈感想。教学伊始,结合季节特征,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明理由,使学生顿时走进古诗。再次配乐地朗读,入情入境。 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优点: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特色: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师:诗的哪些地方向我们传递着这些感觉,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这首古诗,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吗?1、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2.、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还可以借助iPad中的古诗学习App,学习古诗。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6分钟.批注质疑 1.自主合作学习 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还可以借助iPad中的古诗学习App,学习古诗。 2.质疑批注。 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先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根据学法,合作交流。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突破本课重难点。对于想知道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借助iPad进行学习。有了iPad为本课学习助力,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小结: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借助古诗工具书,iPad中的古诗学习APP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根据学法合作交流,做好批注。优点:一个个问题在学生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解答,一个个问号又在学生的读文批注的学习活动中生成。三、汇报交流 品读想象 1.小组汇报交流。(1)简介诗人杜牧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师: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件 板书(3)品读诗句 a、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师: 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师: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师: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 师:诗中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非常美?师:为什么呢? 师: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美的吗? 师:“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师:说得太好啦!b、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师:面对这片枫林杜牧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并回答问题。 师: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瞧,从这些图片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师: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请学生回答)师:大家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呢?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二月花在眼前竞相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啊!怪不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诗人赞美过它。师:你还知道有哪些诗句是赞美花的? 师:对,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万紫千红的花儿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花卷。看来同学们读过的诗真多,老师也找到了几句,咱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上这份浓浓的喜爱读读这句诗。(全班齐读诗句)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师:有了想法,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师:说得对,诗人正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了下来,静静地坐着欣赏。师:诗中又说到“枫林晚”,这个“晚”字是晚上的意思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课件出示爱晚亭图片,边讲解:老师也搜集到了关于“晚”字的另一种解释。湖南长沙有个名胜叫岳麓山,山上有个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泽东主席到那里游玩,只见山前山后,山上山下,枫林就像火烧一样让人陶醉。毛主席看到这种景象,想起杜牧的这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给这座亭子取名为“爱晚亭”。从这个意义上讲,“晚”字可以理解为深秋的意思。不过在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这个晚字的解释,至今学者专家还存在着分歧,还有人认为是时间长的意思呢!同学们在课外可以继续调查研究,做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师:谁能把这两句的诗意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生说诗意,师评。师: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课件师:你更喜欢哪两句?课件 板书c、全班朗读整首诗 师:读着《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却独爱霜叶,让我们伴着诗人的爱、随着深秋的美再次读读这首诗。 小组汇报交流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生:齐声朗读一二句生:美。生:围绕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生: 弯弯曲曲的。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生:山上。生:围绕从“寒山”感受到美。生:因为“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等生:从“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到很美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生:隐隐约约的人家。汇报读诗句生: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生:这些枫叶比二月里鲜艳的花还要红。 生:是生:围绕是非常艳丽、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婀娜多姿回答生:二月花是婀娜多姿的;二月花是多姿多彩的;二月花是姹紫嫣红的;二月花是万紫千红的;二月花是争奇斗艳的。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生: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齐读诗句全班齐读诗句(生自由读,并思考。)同桌交流(生自由交流。)生:从“停车”这个词中回答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学生思考发言知识拓展,认真聆听,欣赏图片生说诗意思考并回答问题生:齐读。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结合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发挥想象品读诗句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对于有争议的字意,加以扩展解释说明,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根据古诗学习方法,体会是人的情感。小结: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汇报交流突破本课重难点,按照古诗学习模式读诗悟诗,古诗工具书和iPad古诗学习APP助力学生的古诗学习。有了iPad为本课学习助力,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四、延伸品读,拓展升华 1.同学们,一首《山行》带我们领略了秋天的美景,其实描写秋景的古诗有很多,如,《秋夕》和《暮江吟》,请你课后查查资料,找一找,背一背。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句段和诗词. 2.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后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 本环节把寻美、赏美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小结:我们并不满足于学习了一首古诗《山行》,这首诗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古诗文的大门,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受益匪浅。板书设计 山行远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近景——枫林 霜叶山林秋色图 喜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