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SHAPE \* MERGEFORMAT一、人体的血液和循环1.心脏(1)心脏的结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来源:21cnj*y.co*m】(2)瓣膜的特点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呈单行通过。3.人体的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左心室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右心房。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房。(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血液循环示意图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解剖猪心脏的实验。下列针对心脏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心脏的四个腔上下左右是相通的 B.右心室与主动脉相连通C.心室与动脉之间存在房室瓣 D.心脏左边的腔室内都流动脉血【解析】A.由心脏结构可知,心脏的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A错误;www.21-cn-jy.comB.由心脏结构示意图可知,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B错误;C.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C错误;21*cnjy*comD.心脏左心房连着肺静脉,从肺静脉流回的血液是经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液,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所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因此心脏左边的腔室内都流动脉血,D正确。故选:D。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流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B.若c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C.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D.若c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则b为呼吸道内的毛细血管【解析】A.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减少;因此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故符合题意;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C.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因此若c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D.血液流经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会明显增加,但血液中氧的含量会明显减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成分 功能 异常病血液的组成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差;太多,炎症血小板 加速血液凝固 凝血功能降低(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2.血液的种类: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动脉血;含氧低,颜色暗红的血----静脉血。骨髓的造血功能,幼年时骨髓呈红色,成年时只有骨松质内保留着红骨髓,骨髓腔内为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身体失血过多,黄骨髓会转变成红骨髓。以下对如图“人血涂片观察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血液中③的数目最多B.②能运输养料和废物C.③细胞膜上有决定ABO血型的凝集素D.人体血液中①越多则免疫力越强【解析】A.③是红细胞,数量最多且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正确;B.②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③是红细胞,细胞膜上有决定ABO血型的凝集原,②中的血清中含凝集素,C错误;D.①是白细胞,有细胞核.白细胞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A正确.故选:C。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健康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的含量变化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的含量变化C.血液流经脑部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D.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体内白细胞数量变化【解答】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向肺毛细血管中扩散,因而流出的血液氧气含量增多,A正确;【版权所有:21教育】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B正确;C、血液流经脑部时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脑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正确;D、从平原到高原,由于空气中的氧气稀薄,人体会做相应的调节,红细胞会增多,便于与更多的氧气结合,白细胞不变,D错误。故选:D。1.人体ABO血型人类的血型由遗传决定,而且终生不变。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 A 抗BB B 抗AAB A、B 无O 无 抗A和抗B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2.输血(1)原则:输同型血。(2)异型输血: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异型间可行的输血:(见下表)供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A ABB ABO A、B、AB3.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被称作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地输送,不能大量输送。(2022 东昌府区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某人因酒驾发生车祸,导致失血过多,需输血急救。已知其血型为AB型,从血库中取血时首选的血液是( )【出处:21教育名师】A.B型血 B.AB型血 C.O型血 D.都可以【答案】B【解答】解:安全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红细胞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所以,急诊科有一患者急需输血,他的血型为AB型,从血库中取血时首选的血液是AB型。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1174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血 型 凝集原 凝集素A型血 CuCl2 Na2SO4B型血 Ba(NO)2 NaOHAB型血 /O型血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 来模拟。(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 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来源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 为什么? 【解答】解:(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通过化学反应发生的沉淀代表凝集反应,可推知:CuCl2模拟的是A凝集原,Ba(NO)2模拟的是B凝集原,Na2SO4模拟抗A凝集素,NaOH模拟抗B凝集素,因此O型血不含凝集原,但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因此可用上述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钠(NaOH)来模拟。2-1-c-n-j-y(2)A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推测“人造血液”不用考虑配型问题,因为人造血液不含凝集素。(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我国实行义务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因此,小明的想法不正确,因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硫酸钠;(2)不含凝集素;(3)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4)错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21*cnjy*com(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等。血液成分的变化(3)尿液排出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排尿的意义(1)排除废物: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2)调节水盐平衡(通过肾脏调节),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022 李沧区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表中数据取自正常人原尿、尿液样品,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样品A(g/100mL) 样品B(g/100mL)葡萄糖 0 0.1无机盐 1.1 0.72蛋白质 0 0尿素 1.8 0.03血细胞 无 无A.表中样品A是尿液B.图中的⑦和①内流动脉血,②和⑧内流静脉血C.表中样品B是原尿,在图中的④肾小囊中D.原尿流经图中的⑤时,葡萄糖被重新吸收进入⑥中【答案】B【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样品A是尿液,A正确。B、图中的⑦肾小动脉、①入球小动脉、⑧肾小静脉属于体循环,⑦①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⑧静脉内流静脉血。由于③肾小球只起滤过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②是出球小动脉流的仍然是动脉血,B错误。C、表中样品B有葡萄糖,但没有大分子蛋白质,可判定是肾小球过滤到④肾小囊中的原尿,C正确。D、原尿流经图中的⑤肾小管时,由于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可以把全部葡萄糖重新吸收回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D正确。故选: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022春 巧家县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氧气通过A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内的 被利用,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淀粉在B系统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最先出现在心脏的 。(3)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4)C系统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该分泌物为 。(5)图中表示出的排泄途径共有 条。21·世纪*教育网【答案】(1)线粒体。(2)右心房。(3)肾脏。(4)激素。(5)2。【解答】解:(1)A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氧气进入该器官时,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淀粉在B消化系统的小肠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体循环由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3)D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它由大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图中C是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是激素,这种调节方式叫激素调节。(5)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图中表示出的排泄途径共有2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故答案为:(1)线粒体。(2)右心房。(3)肾脏。(4)激素。(5)2。三、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变。2.意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3.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同化作用:指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同化作用又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种营养方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属于自养方式;人和动物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属于异养方式。异化作用: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异化作用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的,它为生物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①有氧呼吸:呼吸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有氧呼吸是自然界中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21教育网②无氧呼吸:呼吸作用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释放出较少的能量。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下列有关人体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淀粉通过人体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运输,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肝糖元的过程属于同化作用B.人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维持水盐平衡的重要途径C.植物在白天进行同化作用,晚上进行异化作用D.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肌细胞收缩提供能量,这一过程属于异化作用【答案】C【解析】A、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食物中的淀粉通过人体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运输,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肝糖元的过程属于同化作用,A正确;B、人体排出尿液不但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还对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B正确;C、简单地说,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变成自己;异化正好相反把自己变成非己。绿色植物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白天,既能进行同化作用也能进行异化作用,C错误;D、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所以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肌细胞收缩提供能量,这一过程属于异化作用,D正确。下列关于人体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细胞中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完全相同B.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C.血液中的葡萄糖一部分合成糖元,暂时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以备生命活动利用D.人体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属于异化作用【答案】C【解析】糖类与脂肪在人体细胞内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蛋白质氧化分解后的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含氮废物,故A错误;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有氧呼吸的一种补充,释放能量较少,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故B错误;当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较多时,人体可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元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加以备用,是血糖减小的一条途径,故C正确;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即新陈代谢)可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异化作用包括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排出代谢废物三个方面;同化作用包括合成物质、贮存能量、吸收营养物质三个方面。因此将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属于同化作用,故D错误。故选C。1、已知有一突变的鱼类血液内完全没有血红蛋白,下列有关此鱼的推断:①鳃不呈红色;②活动能力可能较弱;③血液仍可携带少量氧;④伤口血液很难凝固;⑤较易生活在水温较高的环境,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答案】A【解答】解:由分析知道:一突变的鱼类血液内完全没有血红蛋白,所以①鳃里面有毛细血管,血液没有血红蛋白而不呈红色;①正确;没有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所以②鱼的活动能力可能较弱;②正确;③血液中可以通过物理溶解,仍可携带少量氧;③正确;④伤口血液很难凝固与血小板有关,与血红蛋白无关;④错误;⑤鱼是变温动物,环境水温的高低与血红蛋白的有无没有关系,⑤错误。故选:A。www-2-1-cnjy-com2、(2021春 瑶海区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甲、乙表示过程,1-5表示结构),如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毫升).据图、表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物质 样品A 样品B 样品C葡萄糖 0.1 0.1 0无机盐 0.9 0.9 1.1蛋白质 微量 7.5 0尿素 0.03 0.03 1.8(1)据如图分析,图中[5] 、[2] 和[3] 共同构成了肾单位.(2)当血液流经[5]时,经过程甲中的[5]和[2]内壁的 作用,使得样品 形成了样品A.样品A经过程乙中的[3]的 作用,形成了样品 .(3)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解答】:(1)据如图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2]肾小囊、[3]肾小管、[5]肾小球组成.图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肾小囊、3是肾小管、4是出球小动脉、5是肾小球.(2)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品A中含有葡萄糖,但基本上不含有蛋白质,是原尿;样品B中含有蛋白质,是血浆;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只含有尿素、无机盐等物质,是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原尿与血液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正常人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3)尿的形成要经过甲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如果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会使血细胞和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由于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和蛋白质,这些物质会随尿液排出形成血尿和蛋白尿.因此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5]肾小球.答案:(1)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过滤;B;重吸收;C(3)肾小球3、下列图示中,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体的器官,图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1)上面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 。A.脑 B.肾 C.肺 D.小肠(2)某人患了急性肺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少需 次经过心脏。(3)图甲中③、④、⑤、⑥代表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A.④和⑤B.③和⑥C.③和④D.⑤和⑥(4)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 。A.血液的流向B.血液的颜色 C.血液的成分 D.管壁的厚薄(5)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 和少量的水。(6)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这有利于把血液推向全身各个部位。(7)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可表示为:右心室→ →肺毛细血管→ → 。2·1·c·n·j·y【解答】解:(1)A、血液流经脑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葡萄糖减少、尿素增多; B、血液流经肾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C、血液流经肺后氧气增多少、二氧化碳减少,葡萄糖减少、尿素增多; D.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 图乙中,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因此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小肠,故选D。(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某人患了急性肺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炎部位。因此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少需1次经过心脏。(3)两图对照可知,图甲中③肺动脉流静脉血、④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⑤主动脉流动脉血、⑥肺静脉流动脉血,因此“图甲中③、④、⑤、⑥代表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⑤主动脉和⑥肺静脉,故选 D。(4)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血液的流向,故选A。(5)“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6)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该组织强有力的收缩,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其中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因此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这有利于把血液推向全身各个部位”。(7)“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可表示为: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答案:(1)D(2)1(3)D(4)A(5)二氧化碳(6)肌肉;左心室(7)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1.下列表示人体的部分器官和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的血液来自肺动脉,血液中含氧高 B.③中的血液为营养丰富的静脉血C.⑥内的血液经上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D.⑦将脑产生的CO2不经心脏直接输送至肺【答案】B【解析】A.②中的血液来自肺动脉,血液中含氧低,故A错误。B.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③小肠静脉中,其血液为营养丰富的静脉血,故B正确。C.⑥肾静脉内的血液经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故C错误。D.⑦脑静脉将脑产生的CO2经过心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输送至肺,故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B.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暂时停止C.把物质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细胞内的物质不断更新【答案】B【解析】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如生物可以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物质,A正确。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量,只是消耗能量较少,因此人在睡眠时也要进行新陈代谢,B错误。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C正确。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D正确。故选:B。3.近年来血铅事件时有发生,各地医院为及时救治重度铅中毒病人,常采用静脉注射EDTA钙钠,以促进铅的排出。(1)EDTA钙钠(C10H12CaN2Na2O8)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氢元素的是 (选填字母)。(2)如图乙是心脏模式图,通过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首先进入心脏的 (填序号),最后经过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3)EDTA钙钠在体内会与铅结合成为稳定而可溶的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液流到 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答案】(1)B(2)1(3)肾脏【解析】(1)EDTA钙钠(C10H12CaN2Na2O8)中碳、氢、钙、氮、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2):40:(14×2):(23×2)::16×8)=120:12:40:28:46:12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表示氢元素的是B。(2)通过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由上下腔静脉收集,首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到肺静脉,到左心房,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注入主动脉,最后经过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3)EDTA钙钠在体内会与铅结合成为稳定而可溶的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液流到肾脏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4.甲、乙二人的尿液检测指标如下表,其中乙为健康人.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参考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L)被测者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甲 + 30 1.0 2.0 0.05 9.0乙 - 0 0 2.0 0.05 11.0(1)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发生了病变(2)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分泌不足【答案】 ②肾小球 胰岛素【解析】(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是②肾小球发生了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所致。(2)胰岛素可以调节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无法从血液摄取糖,使血糖增高,如果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则出现尿糖。因此,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5.如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几乎只能成单行通过,流速缓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和肺泡间的_____。(2)图乙中,①和②合称_____,血液通过该结构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经过[_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_____]_____。【答案】 气体交换 肾小体 ③ 肾小管 A 右心房【解析】(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泡数量多,肺泡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因此,图乙中,①和②合称肾小体,血液通过该结构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经过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因此,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A右心房。1.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的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转动显微镜转换器 调节视野的清晰度B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实验,在量筒水面加上一层油 防止空气进入水中C 探究种子呼吸作用释放CO2实验,向广口瓶中加水 把瓶中CO2压入澄清石灰水中D 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用湿棉花覆盖鱼鳃 给鱼降温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错误。B.在进行“观察植物蒸腾作用”时,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加一层油,目的是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对实验造成干扰,错误。C.探究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验,向广口瓶中加水,把瓶中二氧化碳压入澄清石灰水中,正确。D.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用湿棉花覆盖鱼鳃,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错误。故选C。2.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过滤作用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答案】C【解析】图中的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动脉,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⑦是收集管。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①肾小囊组成,A错误;②肾小球起过滤作用,⑥是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以及部分无机盐,不会重吸收尿素等废物,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血液经肾静脉流出时尿素含量大大降低,因此③是肾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其中⑤肾静脉中尿素浓度最低,C正确;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⑦中盐分会增加,D错误。3.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C过程只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答案】C【解析】A、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分析图示可知:过程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正确。B、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经过B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正确。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因此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C过程还可表示物质交换,C错误。D、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因此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D正确。故选C。4.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B.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C.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D.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答案】B【解析】:曲线表示三个阶段某种结构和时间段的变化,随着横坐标的增大,而Y的含量则变小。通过分析,若Y表示血液化中的氧气,则Ⅱ表示组织胞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因为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含量减少,选项A不正确;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尿液中的浓度增加,但是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降低,则III为肾静脉,选项B正确;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是随着横坐标,增高逐渐降低,趋于平稳,则II表示成年期,选项C不正确;若Y表示栽种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氧气浓度,因为无光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则II表示从晚上的时间,选项D不正确。故选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5.当徒手登山运动员在海拔4000米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仍然越往上,越感到乏力,其主要原因是( )A.组织细胞内氧气含量降低B.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C.呼吸越来越急促D.山地更加陡峭【答案】A【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感到乏力。海拔越高,氧气含量越少,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越少,因此越往上爬,越感到乏力。故选A。6.下列物质不属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尿素 C.尿酸 D.麦芽糖【答案】D【解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淀粉的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故选D 。21·cn·jy·com7.下列有关人体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四肢静脉中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中都有细胞核C.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D.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答案】B【解析】心脏内有保证血液向一定方向流动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四肢静脉中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故A正确;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其中白细胞中有细胞核,红细胞、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故B错误;在一般情况下,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故C正确;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向动脉开,保证了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故D正确。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动脉 B.丙是静脉C.乙是毛细血管 D.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答案】C【解析】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丙是动脉血管,乙是毛细血管,甲是静脉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可见C正确。9.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 (1)花生的种皮有红色、黑色等,这是因为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21cnjy.com(2)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___(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填名称)。【答案】 细胞核 ④ 右心房【解析】(1)花生的种皮有不同的性状如红色、黑色等,这是因为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2)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④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进入的是体循环,因此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10.2018年10月21日,湖州太湖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马拉松是一场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比赛。(1) 比赛过程中,为运动员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____。(2)为了保证运动员人身安全,组委会要求运动员赛前进行体检。某人在尿检中,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 则其可能出现异常的生理过程是____。(3)某运动员跑完全程马拉松,体重减轻。从新陈代谢角度分析,这是人体同化作用_____异化作用的结果 (选填“大于”、 “小于”、“等于”)。【答案】 糖类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小于【解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比赛过程中,为运动员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糖类。(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过滤的血细胞也能过滤到原尿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血细胞,尿中出现血细胞。因此,某人在尿检中,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 则其可能出现异常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异化作用就是把自己变成非己。异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因此,某运动员跑完全程马拉松,体重减轻。因此,从新陈代谢角度分析,这是人体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的结果。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课题1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区课题2考点管理 明确考点分布归类探究1、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1变式演练1归类探究2、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2变式演练2归类探究3、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3变式演练3归类探究4、描述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4变式演练4归类探究5、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5变式演练5课题3.走进重高 命题规律分析课题4.课堂练习 提升解题能力课题5.限时集训 点拔拓展延伸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SHAPE \* MERGEFORMAT一、人体的血液和循环1.心脏(1)心脏的结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________相连,心室与______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来源:21cnj*y.co*m】(2)瓣膜的特点瓣膜只能向__________________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______,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______。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______,弹性______,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____________构成,管内血流速度______。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呈______通过。3.人体的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____________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__________。肺循环:从__________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____________。(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血液循环示意图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解剖猪心脏的实验。下列针对心脏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心脏的四个腔上下左右是相通的 B.右心室与主动脉相连通C.心室与动脉之间存在房室瓣 D.心脏左边的腔室内都流动脉血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流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B.若c处氧含量降低,则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C.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D.若c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则b为呼吸道内的毛细血管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成分 功能 异常病血液的组成 血浆 运载______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差;太多,炎症血小板 加速血液______ 凝血功能降低(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__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__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2.血液的种类: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动脉血;含氧低,颜色暗红的血----静脉血。骨髓的造血功能,幼年时骨髓呈红色,成年时只有骨松质内保留着红骨髓,骨髓腔内为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身体失血过多,黄骨髓会转变成红骨髓。以下对如图“人血涂片观察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血液中③的数目最多B.②能运输养料和废物C.③细胞膜上有决定ABO血型的凝集素D.人体血液中①越多则免疫力越强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健康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的含量变化B.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的含量变化C.血液流经脑部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D.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体内白细胞数量变化1.人体ABO血型人类的血型由遗传决定,而且终生不变。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____________决定的。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 ______ 抗BB B ______AB A、B 无O ______ 抗A和抗B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2.输血(1)原则:____________。(2)异型输血: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异型间可行的输血:(见下表)供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A ABB ______O A、B、AB3.AB型可以接受任何______的血液,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被称作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地输送,不能大量输送。(2022 东昌府区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某人因酒驾发生车祸,导致失血过多,需输血急救。已知其血型为AB型,从血库中取血时首选的血液是( )【出处:21教育名师】A.B型血 B.AB型血 C.O型血 D.都可以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1174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血 型 凝集原 凝集素A型血 CuCl2 Na2SO4B型血 Ba(NO)2 NaOHAB型血 /O型血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型血可用上述 来模拟。(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 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来源还是以献血为主。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 为什么?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____________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肾小球的______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______。21*cnjy*com(2)肾小管的____________作用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大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血液成分的变化(3)尿液排出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排尿的意义(1)排除废物: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2)调节水盐平衡(通过肾脏调节),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022 李沧区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表中数据取自正常人原尿、尿液样品,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样品A(g/100mL) 样品B(g/100mL)葡萄糖 0 0.1无机盐 1.1 0.72蛋白质 0 0尿素 1.8 0.03血细胞 无 无A.表中样品A是尿液B.图中的⑦和①内流动脉血,②和⑧内流静脉血C.表中样品B是原尿,在图中的④肾小囊中D.原尿流经图中的⑤时,葡萄糖被重新吸收进入⑥中(2022春 巧家县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是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氧气通过A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内的 被利用,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淀粉在B系统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最先出现在心脏的 。(3)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4)C系统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该分泌物为 。(5)图中表示出的排泄途径共有 条。21·世纪*教育网三、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和______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______和______的转变。2.意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3.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同化作用:指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同化作用又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种营养方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属于自养方式;人和动物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属于异养方式。异化作用: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异化作用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的,它为生物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①有氧呼吸:呼吸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有氧呼吸是自然界中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21教育网②无氧呼吸:呼吸作用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释放出较少的能量。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下列有关人体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淀粉通过人体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运输,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肝糖元的过程属于同化作用B.人体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维持水盐平衡的重要途径C.植物在白天进行同化作用,晚上进行异化作用D.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肌细胞收缩提供能量,这一过程属于异化作用下列关于人体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细胞中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完全相同B.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C.血液中的葡萄糖一部分合成糖元,暂时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以备生命活动利用D.人体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属于异化作用1、已知有一突变的鱼类血液内完全没有血红蛋白,下列有关此鱼的推断:①鳃不呈红色;②活动能力可能较弱;③血液仍可携带少量氧;④伤口血液很难凝固;⑤较易生活在水温较高的环境,其中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2、(2021春 瑶海区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甲、乙表示过程,1-5表示结构),如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毫升).据图、表回答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物质 样品A 样品B 样品C葡萄糖 0.1 0.1 0无机盐 0.9 0.9 1.1蛋白质 微量 7.5 0尿素 0.03 0.03 1.8(1)据如图分析,图中[5] 、[2] 和[3] 共同构成了肾单位.(2)当血液流经[5]时,经过程甲中的[5]和[2]内壁的 作用,使得样品 形成了样品A.样品A经过程乙中的[3]的 作用,形成了样品 .(3)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 .3、下列图示中,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体的器官,图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1)上面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 。A.脑 B.肾 C.肺 D.小肠(2)某人患了急性肺炎,医生给他静脉(手臂处)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最少需 次经过心脏。(3)图甲中③、④、⑤、⑥代表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A.④和⑤B.③和⑥C.③和④D.⑤和⑥(4)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 。A.血液的流向B.血液的颜色 C.血液的成分 D.管壁的厚薄(5)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 和少量的水。(6)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这有利于把血液推向全身各个部位。(7)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可表示为:右心室→ →肺毛细血管→ → 。2·1·c·n·j·y1.下列表示人体的部分器官和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的血液来自肺动脉,血液中含氧高 B.③中的血液为营养丰富的静脉血C.⑥内的血液经上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D.⑦将脑产生的CO2不经心脏直接输送至肺2.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B.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暂时停止C.把物质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细胞内的物质不断更新3.近年来血铅事件时有发生,各地医院为及时救治重度铅中毒病人,常采用静脉注射EDTA钙钠,以促进铅的排出。(1)EDTA钙钠(C10H12CaN2Na2O8)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氢元素的是 (选填字母)。(2)如图乙是心脏模式图,通过静脉注射的EDTA钙钠进入血液后,首先进入心脏的 (填序号),最后经过循环系统送达全身各处。(3)EDTA钙钠在体内会与铅结合成为稳定而可溶的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液流到 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4.甲、乙二人的尿液检测指标如下表,其中乙为健康人.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参考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L)被测者 红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甲 + 30 1.0 2.0 0.05 9.0乙 - 0 0 2.0 0.05 11.0(1)甲的红细胞与蛋白质指标高于乙,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发生了病变(2)甲的葡萄糖指标高于乙,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分泌不足5.如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几乎只能成单行通过,流速缓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和肺泡间的_____。(2)图乙中,①和②合称_____,血液通过该结构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经过[_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由肾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经静脉血管流回心脏,首先到达[_____]_____。1.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的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A 转动显微镜转换器 调节视野的清晰度B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实验,在量筒水面加上一层油 防止空气进入水中C 探究种子呼吸作用释放CO2实验,向广口瓶中加水 把瓶中CO2压入澄清石灰水中D 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用湿棉花覆盖鱼鳃 给鱼降温A.A B.B C.C D.D2.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过滤作用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3.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C过程只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4.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B.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C.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D.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5.当徒手登山运动员在海拔4000米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仍然越往上,越感到乏力,其主要原因是( )A.组织细胞内氧气含量降低B.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C.呼吸越来越急促D.山地更加陡峭6.下列物质不属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尿素 C.尿酸 D.麦芽糖7.下列有关人体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四肢静脉中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中都有细胞核C.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D.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8.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动脉 B.丙是静脉C.乙是毛细血管 D.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9.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 (1)花生的种皮有红色、黑色等,这是因为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21cnjy.com(2)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___(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填名称)。10.2018年10月21日,湖州太湖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马拉松是一场考验运动员体力和意志的比赛。(1) 比赛过程中,为运动员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____。(2)为了保证运动员人身安全,组委会要求运动员赛前进行体检。某人在尿检中,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 则其可能出现异常的生理过程是____。(3)某运动员跑完全程马拉松,体重减轻。从新陈代谢角度分析,这是人体同化作用_____异化作用的结果 (选填“大于”、 “小于”、“等于”)。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课题1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区课题2考点管理 明确考点分布归类探究1、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1变式演练1归类探究2、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2变式演练2归类探究3、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3变式演练3归类探究4、描述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4变式演练4归类探究5、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悟透各类题型例题选讲5变式演练5课题3.走进重高 命题规律分析课题4.课堂练习 提升解题能力课题5.限时集训 点拔拓展延伸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科学培优讲义(word版 含答案)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原卷版).doc 初中科学培优讲义(word版 含答案)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