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欣赏 大海啊,故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欣赏 大海啊,故乡

资源简介

欣赏《大海啊,故乡》
一.教材分析
《大海啊,故乡》是四年级上册人教版音乐(简谱)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中的欣赏课。《大海啊,故乡》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首歌曲深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分析
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 X X﹒ XX│X X X ─ │的节奏型,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温柔,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三、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上课也比较认真,学习兴趣浓厚,从整体上看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中去。在演唱歌曲中,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在欣赏中,学生们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不够好,在授课中多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提供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视听结合的机会,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时,他们大多数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通过欣赏、学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能用圆润、流畅、舒展、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产生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欣赏、分析、比较、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并掌握谱号、拍号、旋律、典型节奏型、作曲家等,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不同音乐情绪的魅力,培养自身的音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让学生整体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情感。
【难点】
体会附点、典型节奏型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琴、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大海吗?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美丽的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播放大海景象,倾听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
教师总结:大海是宽阔无垠的。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时温柔慈祥就像母亲一样。同学们,海上还有一些战士,他们在海上航行,保卫我们的祖国,对海军来说,大海就是故乡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海,来欣赏《大海啊,故乡》去感受大海的魅力吧
(二)欣赏歌曲,初步感知。
初次聆听,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做律动。(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律动。)
说说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速度是怎样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学生自由回答。(三拍子(强弱弱)、速度稍慢、深情地、)
教师介绍三拍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通常给人以抒情、荡漾的感觉,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这是一首深情荡漾的歌曲。
3.请同学用深情的、起伏荡漾地声音朗读歌词。
教师总结: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了深情、听到了游子的心声。
(三)深入欣赏,体会音乐
1.欣赏轻声哼唱,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学生交流)
出示段落标记 :A B加结尾
3.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故乡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学生分享(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教师顺势提问:B与A相比较怎样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B音区更高,情绪越来越激动,不断升华,就像翻滚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
教师提出问题:后半部分演唱力度与情绪应该相应的有些什么变化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更加强烈有力、情绪更激动,才能表达呼唤的真切
加入尾声变四四拍,(抒情、平缓)
教师总结:A 平静 朴实、优美 A用叙述性的口吻表达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与赞美之情
B 激动 波涛汹涌、跌倒起伏 B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的强烈,加深了对大海母亲的爱慕之情
结尾 抒情 表达了主人公对大海的留恋与美丽的遐想。
4.讨论:歌曲的旋律线像什么?(再次聆听)
学生:(像大海的波浪)
、学唱歌曲,参与实践。
1.仔细聆听,自主尝试。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多么美好的享受。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呢?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作者介绍:王立平,1941年,吉林长春人,著名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师:现在老师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教师弹唱歌曲)
(1) 学生跟琴用“u”练声。
(2) 教师分句教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
(3)引出重点节奏型及附点音符。 XX X. XX │XX X - |(你们真棒!)
(4)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琴学唱歌曲(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5)齐唱,教师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6) 师生合作,演唱下面的旋律,演唱时注意两个声部的声音要和谐。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思考:“大海啊,故乡”重复出现,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呢?(生自由回答)
2.歌曲创作背景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召唤》的主题歌。创作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大海啊,故乡》贯穿着一个“爱”字——爱童年、爱母亲、爱家乡、爱大海、爱祖国。我们的生活就因为充满这些爱而充满希望、充满美好。
3.欣赏不同的演唱形式
a女生独唱《大海啊,故乡》 童声合唱《大海啊,故乡》
4.欣赏王立平作品:《故乡的云》 《牧羊曲》 《枉凝眉》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曲,你有哪些收获?
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源于海洋,音乐又源于生命。让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父母,热爱大海,热爱生活,一起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大海”的作品
教学设计意图: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歌曲《大海啊故乡》采用3/4拍,旋律流畅舒展、感情真挚、并采用了切分音和附点等技法,打破了三拍子的强弱旋律,使得旋律韵味变化无穷。而整个音乐在中音区进行,因此也易于学生学唱。于是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歌曲的情感处理和不同表现的方式上。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完全沉醉在我的课堂教学中。
但由于我教学经验的不足,还缺乏一些临场的应变,对学生还缺乏更多的耐心,在课堂上还显得不够成熟,今后我将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不断地反思并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走得更稳健,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