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 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由工业生产提供的,知道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探访、交流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来历,初步感受物品来之不易,物品背后凝聚了劳动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感受工业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难点: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来之不易及物品背后凝聚了劳动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 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我们家使用的物品有哪些 1.导入:同学们,通过课前观察自己的家,在你的家庭生活中都使用了哪些物品?请把你准备好的课件、照片或图画及文字介绍给大家,可以是整体介绍,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房间或处所。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PPT、照片、图画、文字等不同的形式将课前调查的内容记录下来。介绍时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2.交流 (1)指名说,其他学生点评或提问。 (2)简要分类:电器类(智能类)、厨具类、家具类、卫生用品、床上用品等。互动:图片呈现,举手示意。 (3)小结与过渡:通过调查与介绍,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了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已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那这些物品从哪里来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简要分类旨在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与内容,趋于整合化,同时通过图片的形式集中呈现,让学生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使用很多物品,感受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物品。 3.猜一猜活动 (1)出示物品:依次呈现牙膏、毛巾、桌子、冰箱等物品。 (2)猜一猜:这些物品从哪里来?呈现图组:生产线及厂房等图片。 (3)交流:看了上述组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4)引导:像这些产品这样需要在工厂里生产的物品,就属于工业生产产品。而一些手工制品或变废为宝的工艺品(呈现课件)则不属于工业生产的范畴。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大批量生产,流水线操作,比手工操作要快很多(呈现课件)。工业产品究其功能分为用的和穿(戴)的等,下面请结合书本完成相关练习(呈现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方式,旨在让学生懂得很多物品是通过工业生产得以实现的,感受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4.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列举的好多物品,这些物品大部分是由工业生产的,这些物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探访活动:揭开物品的“秘密” 1.导入: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小熊玩具),这是什么? 有谁知道它需要经过哪些过程或工序才会这么可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丽看看其中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小熊生产需要经历的过程,揭开小熊的“身世秘密”,同时也为后续的介绍环节提供版本,知道怎样把物品的经历表述清楚。 2.学习微课《小熊的身世“探秘”》 (1)观看微课:依次播放6个环节。 (2)说一说:小熊生产需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3)学生交流。 预设: 生产研发部门:设计样式 材料车间:选择材料 生产车间:生产制作 装饰车间:装饰美化 检验和包装车间:检验包装 运送部门:运输到站 (4)议一议:你觉得哪一个环节最为重要? ①指名说,追问理由。 ②故事分享:《为了更完美的设计》。 ③听了这个故事,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5)小结:其实在小熊的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很重要,都不能有失误,否则就不能呈现一个完美的产品。当然产品要在市场上有一定销量或者受到人们的追捧,还是需要有亮点,有特色。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熊,不进行深入探究,还真想不到需要经过那么复杂的工序,其背后还有那么多劳动者默默付出。小小的一件产品真的来之不易呀!产品背后更是凝聚了许多劳动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 设计意图:故事分享与谈感受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每件物品背后都会有一些感人的故事或具有正能量的一些东西存在。让学生感受物品来之不易及物品凝聚着许多劳动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通过说一说哪一个环节更为重要,让学生懂得一件满意的物品,每一环节都不能忽视更不能随意,最好有亮点。同时,也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为第二课时如何改进甚至创新(创造)产品做铺垫。 3.探访活动成果介绍 (1)引入:通过微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熊的来历,课前你们也进行了探访,来吧!将你们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要求:一是把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的来历讲清楚;二是简要说说这件物品最大的亮点或竞争力是什么。 ①小组交流,组内点评。 ②全班交流,点评互动。 (2)过渡:刚才同学们介绍的物品,其实与玩具小熊一样,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要倍加珍惜。老师这里有一件特别的T恤,让我们一起来看。 (3)呈现案例:《一件不一样的T恤》 ①说说这件T恤不一样在哪里?在平常你发现类似这样特别的产品吗?学生举例,教师呈现多组个性化产品。 ②思考:个性化产品与大众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这类个性化的产品吗? ③归纳与小结:同学们,无论是个性化的产品,还是大众化产品,它都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各有用处和价值,我们要学会区别对待。每一样产品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改变,改变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二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舒适。 设计意图:案例《一件不一样的T恤》的呈现及引发的思考,主要是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认识产品。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个性化产品与大众化产品都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也为进一步改进产品、优化产品做准备或提前渗透这种思维。 (三)找一找,“它们”的便利 1.找一找 (1)情景再现: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咱们一起走进温馨的家,来找一找吧! (2)师生交流:你都找到了哪些东西?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方便? 预设1:洗衣机,能把衣服洗干净的同时,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更轻松。 预设2:电冰箱,让食物保存得更长久。 预设3:空调、吸尘器、煤气灶、微波炉、电饭锅…… (3)现场活动: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一些物品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你找到了吗? 预设:白板、平板电脑、空调…… (4)小结:洗衣机、电梯、空调、白板等产品的诞生,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让教学内容更具“学生化”“生活化”。 (四)研一研,“它们”的变化 1.小调查:曾经流行的物品和现在新兴的物品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的小调查,情境再现:课前,我们彩虹小队和阳光小队分别采访了自己的家人,了解了那些“曾经流行的物品”和“现在新兴的物品”,咱们一起来看看。 (2)小组汇报:两个小组分别交流那些小时候用过但现在已经不怎么流行的物品,以及过去没有而现在有的物品。 预设1:曾经流行的物品——留声机、录音机、BB机、油灯、自行车、磁带…… 预设2:现在新兴的物品——电脑、手机、高铁、汽车、淘宝、微信、共享单车…… (3)拓展交流:同学们无论是那些“曾经流行的物品”,还是这些“现在新兴的物品”,它们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与方便。在舒适与方便的背后,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感谢那些发明和制造产品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4)小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产品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方便,我们要感谢那些发明和制造产品的人,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为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成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发言的欲望。同时,有了之前调查活动的支撑,学生的发言更具有指向性,言之有物。可以说,这些生活经验开放了课堂的空间,成为学科教学的“链条”,为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小设计:未来的创意物品 (1)提出任务:同学们,将来我们也可以发明和创造新的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那你有什么设想呢? (2)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分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交流:在未来,你觉得哪些产品可能会被完善呢?我们可以怎么完善,让他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对未来物品的设想。 (4)小结:老师期待着我们同学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有一天能成为现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小设计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载体,也避免了大家都围绕生活常见主题进行设计,使设计活动更有层次感和针对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分为三个板块:板块一“物品身世‘探秘’”,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板块二“它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引导学生体会工业产品的推陈出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舒适与方便;板块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工业生产发展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创造”正在崛起,激发学生对“中国创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互动交流、视频学习、探究讨论,感受工业生产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中国制造”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 2.通过互动交流、探究讨论、视频学习、拓展延伸,懂得我们中国的工业生产必须增强自主创造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初步激发“中国创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中国制造”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懂得我们中国的工业生产必须增强自主创造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难点:认识“中国创造”发展的必要性,初步激发“中国创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 (一)令人自豪的“中国制造” 1.感受遍布生活的“中国制造” 身边的“中国制造” 引入:最近老师买了一双国外某品牌的球鞋,在鞋子的商标上看到了“made in China”这个标志。 提问:在国外购买的外国品牌的球鞋却是“中国制造”,这是为什么呢? 过渡:是啊!我们中国有很强的制造能力,有很多外国的品牌会在中国制造。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呢? 学生交流: 预设1:我身上穿的这件衣服标签上就印有“Made in China”。 预设2:我背的书包,上面也标有“Made in China”。 预设3:我们家最近新买了一台洗衣机,在外包装上就印有“中国制造”。 小结:是啊!中国制造的产品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中国制造”。(板贴:中国制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鞋子”创设话题,以轻松自然的谈话形式导入教学,以点带面引出“中国制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并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 (1)引入:暑假,李亚同学参加了中美青少年友好夏令营。到美国后,他有什么发现呢?(课件播放教材:李亚的发现) (2)学生看教材,听录音。 (3)交流:听了李亚的介绍,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国外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中国制造”了。 预设2:我们的“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了世界上很多国家。 (4)采访:你们自己或身边的人也出过国,有这样的经历吗? 预设1:我的笔筒就是妈妈去美国参加会议时带回来给我的,也是“made in China”。 预设2:我和妈妈去日本玩,买了一个书包,上面也有“made in China”。 (5)观看视频: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的沃尔玛超市看看。(课件呈现美国沃尔玛超市的视频,直观呈现超市99.5%的物品都是“made in China”。) (6)交流: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1:外国人也离不开“中国制造”了。 预设2:“中国制造”也融入了国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7)小结:是啊!看来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可不只我们,连外国人也离不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已遍布全球!让我们先为“中国制造”点个赞!(课件出示全球地图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国内扩展到国外,通过交流身边的事例和现象,让学生感受不仅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中国制造”。通过直观的视频,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国外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中国制造”了,“中国制造”已在世界上有重要的影响,初步激发对“中国制造”的自豪感。 2.探究“中国制造”的巨大成就 引入:看来“中国制造”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来探究我们的“中国制造”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吧!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学习资料袋,里面有些补充资料等待你们学习和发现。 呈现:接下来我们就将进行共学探究活动。请同学来读一读学习提示。 ①组长分发学习资料,组员先自己学习2分钟。②四人小组探究,填写共学导图,音乐停即结束。③推选一名同学将小组学习结果全班分享。 活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分组交流: (1)预设1:“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 ①第一组: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 ②第二组:介绍中国从使用“洋货”的年代走向了“自主制造”的过程。 (根据学生交流板贴:发展之快、自主制造) (2)预设2:“中国制造”的产量之最 ③第三组:以一张“中国制造产量数据表”介绍电冰箱、空掉、船舶、汽车等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产量情况。 (根据学生交流板贴:产量第一) (3)预设3:“中国制造”的影响世界 ④第四组:交流面对“新冠”疫情,“中国制造”跑出加速度的事例。 ⑤第五组:交流“中国制造”驰援全球抗疫各种案例。 (根据学生交流板贴:影响世界) 采访:通过刚才同学的交流,我们发现了“中国制造”这么多的成就,你现在对“中国制造”有了怎样的认识? 预设1:“中国制造”真了不起! 预设2:“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第一,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板贴:世界第一) 预设3:这展现了我们在工业生产上的实力越来越强,我们为之自豪!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眼中的“中国制造”成就多,发展快!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我们的“中国制造”!在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制造的发展如此之快,实现自主制造,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产量第一,影响世界,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骄傲!(板贴:“骄傲”的标识) 设计意图:运用调查、寻访的数据、故事等素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增强学生对“中国制造”的巨大成就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分组分类交流,从“自主制造、成为世界产量之最、影响世界”三个维度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探寻原因 1.关于“苹果”利润的思考 (1)引入:同学们,我们的话题继续。这次,我们从一只“苹果”开始(课件出示苹果的标识)。家里有苹果设备的同学请举手,请用数字告诉老师你家有几台设备? (2)呈现:课前老师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我们班有86%的同学家里都有苹果设备,我们班就有很多苹果的用户。截至2018年,世界上为苹果组装生产的工厂有18家,其中14家位于中国。(课件出示教师调查图表) (3)提问:以苹果手机为例,请你猜一猜在这张获利统计图中,哪一块百分比是中国代加工组装的获利数据?(课件出示统计图) (4)补充:不仅是这样,有许许多多的外国品牌都在中国制造生产,可是,利润有一大部分都要给到外国品牌。看,这些品牌都在中国加工制造,但是我们的加工工厂获得的利润很少,一大部分都给了品牌和设计公司。 (5)交流:你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利润只有这么一点点呢? 预设1:我们只有技术,没有自己创造。 预设2:没有核心技术,制造实力再强,也只是别人的加工厂。 预设3:光有制造还不行,我们国家也需要有自己的创造能力。 (6)小结:是的!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加工厂,付出了巨大的加工生产的代价,收获的利润却是少得可怜。 2.我们如何改变现状 (1)引入:同学们都为此感到震惊和遗憾。那我们可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板书:?) (2)观看视频: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则视频来深入了解。(课件播放“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创造”的视频) (3)交流:看完这则视频,你发现我们可以如何改变? 预设1:发展中国创造,掌握核心技术。 预设2: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更多自己的品牌。 (4)小结:我们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只有拥有了科技的核心技术,发展“中国创造”,才是新时代的中国的新目标。所以我们的国家也正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设计意图:从“苹果手机”的案例切入,通过猜想、比较、拓展、资料补充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增强体验,探寻“中国制造”要走向“中国创造”的原因。通过视频补充,让学生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创造”,增强对“中国创造”的认识。 了解“中国创造” 1.“华为”的力量 (1)引入:在这个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另一只“手机”,它是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华为。 (2)交流:你知道华为手机吗?身边的人有用华为手机的吗?说说你对华为手机的了解,它有什么优点? 预设1:知道,我妈妈就是用华为手机的。她觉得华为手机的性价比高,用起来也很舒服。 预设2:华为手机的画质很好,屏幕特别清楚。 预设3:华为手机的功能很强大。速度非常快。 (3)资料补充:就是这个不仅在国内、在海外都收获了大批粉丝的“华为”(课件出示:在2019年5月15日,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那里购买技术或配件。面对美国的刁难,任正非董事长硬气回应,不用美国芯片,华为没问题!原来早在2004年10月,华为就创办了海思公司,正式拉开了华为的手机芯片研发之路。15年前华为就准备了,华为要创造自己的芯片!) (4)采访:你觉得华为公司为什么能够这么硬气地回应? 预设1:华为公司就是中国创造的典型。 预设2:我们中国企业有了自己的创造力,就可以不受他国制约,可以挺直腰板了。 (5)小结:像华为公司这样,因为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走出了自己创造之路的中国企业,就是“中国创造”的新兴力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机品牌“华为”创设话题,激发经验,适当补充拓展,以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自己创造的品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创造”,感受“中国创造”带来的积极改变,初步体会“中国创造”的意义。 2.正在崛起的“中国创造” (1)引入:“中国创造”还有哪些身影呢?同学们去探访收集了“中国创造”的相关资料,相信你们一定很有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我们的“中国创造”) (2)小组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中国创造”的案例。 (3)集体交流:每个小组向大家介绍一个“中国创造”的案例。 预设1:中国天文事业方面的创造 预设2:中国桥梁建筑方面的创造 预设3:中国交通运输方面的创造 (根据学生交流板贴:天文事业、桥梁运输、交通运输、航海业……) (4)过渡:通过我们的交流,同学们发现了许多“中国创造”的身影,让我们通过视频再次来感受一下。 (5)视频补充:课件播放《正在崛起的“中国创造”》。 (6)采访:通过刚才同学们课前调查的案例分享,看了这则视频,你心里一定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1:“中国创造”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了! 预设2:现在我们不仅是制造大国,也正在走向“创造强国”。 预设3: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越来越强大。 (7)小结:是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迎来了真正科技大发展,一次次的中国创造惊艳世界,给国人带来无比的骄傲!(板贴:正在崛起) 设计意图:以“华为”的案例为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们中国在天文事业、桥梁建筑、交通运输、航海等领域的创造性突破。精心制作的视频集画面、音效、解说于一体,震撼展现了各种正在崛起的“中国创造”,让学生多感官、立体化地感受“中国创造”正在崛起,充分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展望“中国创造” 引入:同学们,你还记得2015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排名,中国排名第几?(第22位)是啊,虽然我们的中国制造已经领先世界,但是要成为世界创造强国,提升我国的创造实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这张图展现的,我国的创造实力排名还不靠前,我们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可以怎么做,为“中国创造”助一份力?(课件出示我国创造实力排名) 学生交流: 预设1: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预设2: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让自己更有创造力,将来为中国创造出力。 预设3:多关心祖国的发展。 补充:杭州小学生获得青少年创新科技奖以及玩尺子玩出发明申请专利的新闻资料。 小结: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现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锤炼自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只要你想,你也可以用自己的创新为中国创造贡献力量!(板贴:“崛起”的手势)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呈现“2015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排名”,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国家在创造实力上并不是特别强,我们离“世界创造强国”还有距离。同时,通过引发学生对“我们作为小学生如何助力中国创造”这个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中国创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全课总结 引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分享。 预设1:我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制造工业很强大,自主创造也有很多成就,但还需要努力。 预设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强大感到自豪! 预设3:好好学习,将来为中国创造出一份力。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制造,感受了正在崛起的中国创造,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肩上担负着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的使命和责任,少年们,祖国的未来就在你们的手中,加油去创造吧!(把板贴中的“?”修改为“!”)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回顾本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思考过程,交流学习收获。这样既帮助学生回顾梳理了学习重难点,也通过动态化的板书设计和教师富有激情的总结性语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情感目标进一步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