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9.2解析三大诉讼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9.2解析三大诉讼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9.2解析三大诉讼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诉讼的含义和特点;诉讼的主要类型
关键能力:
明确诉讼解决纠纷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明确诉讼在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中的地位,正确运用诉讼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的权威。
科学精神:了解非诉讼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树立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在生活中提高合理有效解决纠纷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诉讼的含义及其特点
2.调整诉讼关系的三部法律
3.诉讼的类型及其差异
教学难点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提起诉讼的主体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李某在城里开了一家土特产销售店,长期以来一直向城里的一家大型超市供应土特产。春节前,李某向该超市老板讨要剩余的货款,老板不但不给,还将其打伤。李某很是气愤,回家约了几个人准备对老板实施报复。
思考:李某的想法对吗?他应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李某的想法是不对的。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不能靠暴力来解决纠纷,要寻求合法的程序和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超市老板不给货款并伤人的行为,李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过渡:怎样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解析三大诉讼。
2、新课讲授
(一)诉讼及其特点
探究与分享1
8岁的小学生张某放学回家经过邻居吴某家门口的时候,被从吴某家蹿出的一条恶犬咬伤。张某的父母马上带着张某去医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3000多元。张某的父母要求吴某支付这笔费用,遭到吴某的拒绝。张某的父母准备到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
思考:什么是诉讼?张某的父母是否可以提起诉讼?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由于张某被吴某家恶犬咬伤,但吴某拒绝支付医疗费用,构成民事侵权纠纷,属于民事争议案件,张某的父母可以提起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
知识总结:(1)诉讼的含义: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诉讼的地位: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结合课本86页,谈谈什么是诉讼法,诉讼法的种类有哪些?
总结:诉讼法
①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是诉讼法。
②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属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探究与分享2
2020年3月15日是第38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人民网主办,人民健康、中国消费者报社协办主题为“凝聚你我力量”的“2020年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线上主题活动。活动上,中消协公布2020年“啄木鸟奖”获得者,为起诉上海迪士尼的大学生王洁堂,中消协表示,“华东政法大学学生王洁莹,作为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代表,不向消费侵权行为妥协,不畏经营者强势,依法依规理性维权,为广大消费者争取合法权益的行为。
2019年,王洁堂因携带零食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翻包检查,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无效,并赔偿损失。几经周折,在王洁莹的坚持不懈,与社会各方以及舆论的持续关注和强烈要求下,上海迪士尼最终作出改变,允许游客携带自己食用的食物进入乐园,并划定专门的野餐区域,同时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安检流程,尽可能降低安全检查对游客体验的影响。
思考:结合上述案例,谈谈诉讼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知识总结:诉讼的特点
(1)公权性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2)程序性
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诉讼是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诉讼活动,无论是法院还是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应按照诉讼法设定的程序实施诉讼行为,违反诉讼程序常常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
(3)强制性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诉讼的强制性既表现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执行上。调解、仲裁均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选择上述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仲裁就无从进行。诉讼则不同,只要原告的起诉符合诉讼规定的条件,无论被告是否愿意,诉讼均会发生。同时,若当事人不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4)终局性
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一切案件或纠纷,一旦进入司法程序,由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生效的判决、裁定或决定,便应得到最终解决或平息,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应再作处理,以维护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探究与分享
思考:(1)在诉讼目的上,诉讼的三种类型有什么不同?
(2)在提起诉讼的主体方面,诉讼的三种类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点拨:(1)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行政诉讼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2)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行政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知识总结:
比较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案件性质 民事案件 行政案件 刑事案件
诉讼目的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提起诉讼的主体 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 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
名词点击:
行政相对人 自诉 公诉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3、结束新课
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它们在案件性质、诉讼目的、提起诉讼的主体、诉讼内容和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重点学习了诉讼的特点和诉讼的三种类型。知道了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能够区分三种诉讼类型,知道其适用条件和法律,能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法律手段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板书设计
解析三大诉讼
(一)诉讼及其特点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