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9课 画家 梵高(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9课 画家 梵高(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姓名 学校
学科 美术 联系电话及邮箱
年级 四年级下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民美术出版社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色彩单元
1.单元内容分析
本课与第4课《点彩刻纸》,第10课《画家凡·高》、第13课《画水果》等内容,形成了一个以了解色彩运用水粉工具进行艺术表现方法学习的课程单元。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粉工具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色彩知识。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三原色、三间色、冷色、暖色的色彩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基础及色相知识。但学生在灵活使用这些色相知识方面有欠缺。 四年级学生对图形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对静物用水粉的方式进行创作、写生还有欠缺,并未掌握水粉工具的特性。
3.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认识、表现,灵活运用色相知识,初步尝试水粉的表现方法。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以及色彩变化的美, 单元教学难点:表现色彩间微妙的变化,同类色、邻近色的运用,及同类物体的不同色彩的表现。
4.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可附教学结构图)
(
了解水粉工具,尝试运用水粉工具创作
) (

10

画家凡·高
) (

4

点彩刻纸
) (
了解画家凡·高,学会分析画面中的颜色和笔触尝试运用水粉工具创作
) (
学习同类色、邻近色,运用相关色彩知识进行大胆创作
) (

11

向日葵
) (

13

画水果
) (
学习写生方法,大胆表现水果色彩的变化。
)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向日葵》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课以《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的特点。”为指导,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向日葵,学生间互相介绍和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探究艺术作品中的同类色和邻近色,了解艺术家的绘画方法,激发学生大胆自信创作的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理论依据:本课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通过欣赏、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由浅入深地建构新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能力。
2.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本学期《画家凡·高》联系紧密,是继第4课《点彩刻纸》之后,继续运用水粉工具进行艺术表现方法学习的课程,也是为第12课《我们身边的植物》和第13课《画水果》描绘植物、静物写生题材的学习内容,以及后期的色彩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习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画家凡·高的故事及绘画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凡·高的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临摹,对水粉颜料及工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向日葵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表现题材,但学生对于凡·高《向日葵》这幅世界名画还理解不了。且不能灵活运用色彩的深浅关系去大胆的表达自己心中那片向日葵。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同类色、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并且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表现向日葵,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造型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游戏、师生互动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向日葵的结构特点,并向画家学习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表现向日葵的方法,进行艺术表现。鼓励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分析、评议等多种教学活动,体验向日葵色彩、形态的美感,激发学生关注、喜爱自然之美的情感,提高个性艺术表现鹅意识,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梵高。每个孩子都有艺术天赋,让他们建立勇于变现自我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向日葵》作品,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知识,学习画家表现向日葵方法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 教学难点:用笔大胆,表现多姿多彩的向日葵。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导入 1.上节课我们聊到了文森特·凡高一身酷爱向日葵,他去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那里有成片的向日葵田,凡高就在阿尔达到了他艺术的巅峰时期创作出很多一向日葵为主题的作品,那今天我们和凡高一起走进阿尔,看一看那里的向日葵。(欣赏ppt) 你能用一个词表达向日葵带给你的感受吗? 生:阳光、生机勃勃…… 2.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幅《向日葵》去感受梵高笔下的热情奔放的色彩世界。 【设计意图:欣赏自然界中的向日葵,感受阳光下向日葵的魅力。】 新授 1.小小讲解员——《向日葵》的前世今生 分享你了解的《向日葵》? 学生介绍《向日葵》背后的故事,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走进凡高的《向日葵》,了解凡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掌声:有些同学在课前做了很详细的了解,可谓是《向日葵》作品的研究小专家。) 【设计意图: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任务,去查找《向日葵》的相关资料,课上分享,让学生了解梵高的《向日葵》背后的故事的同时,也培养的学生的自学能力。】 2.凡·高考考你 (1)刚才听到了同学介绍了《15朵向日葵》,我们的画家梵高也有问题想考考你们,那这15朵向日葵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A.方向不同(花的姿态不同) a.花芯的形状不同: b.花瓣的形状不同 B.大小不同 (2)热情奔放的画面中有用到了哪些颜色?你能将它们进行分类吗?说一说你们分类的理由?(辩论声:不同的学生色彩分类的方式不同,每个孩子因此能说出分类的理由也截然不同,其实无错为对与错。) A.同类色:指相同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 B.邻近色:也叫类似色,指色相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 这些同类色和邻近色的运用让作品富有深浅变化、颜色丰富。在不变的黄色调中富有变化 (3)我为什么选择这样姿态的向日葵和色彩来表现呢?(对比莫奈的作品) 同是印象派的两幅《向日葵》凡·高和莫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不同的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生:我觉得以明亮而纯净的黄色调描绘的向日葵,像火焰般燃烧,表达了梵高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用画笔来宣泄激情。 (4)老师今天把《向日葵》这幅作品也带到了课堂,你们谁想来摸一摸,谈一谈感受。 生:我摸到了有起伏不平的颜色;我摸到了凡·高的笔触…… 师:没错你们所摸到的这些起伏不平的肌理正是凡·高笔触。 【设计意图:以画家凡·高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观察到画作本身,了解到花朵的姿态的变化以及认识同类色和邻近色,每一个学生所观察到的定有不同,就在学生间互相辩论、补充的过程中感受《向日葵》的魅力,了解画家安排画面的用心良苦。从而才能达到对文化的理解。】 3.向凡·高学画向日葵 (1)从厨师到艺术家 凡·高的向日葵影响了很多人,美国的Justin Gaffrey在多年前是位专职的厨师,而绘画只是闲暇之余的兴趣,但一切就在欣赏了凡·高的名画-向日葵后有了改变,他深深的被油画的质感所吸引,于是便一头栽进这鲜艳浓烈、立体奔放的绘画风格中。 【设计意图:分析绘画方法,同时让学生看到,即便不是专业出身,但Justin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样成为了艺术家。】 (2)色彩的尝试——师生合作示范 原来绘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也来试试看,向Justin一样,直接将不同色的颜料挤在画纸上,请一个学生上台将其变成向日葵的花芯,请第二个同学为其添加花瓣。 看,这样生动的向日葵经过同学们的合作就形成了。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一朵向日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决绝问题的能力,同时解决了本课重难点。】 艺术创作,我的向日葵 1.像凡·高一样勇于表达自己,画一幅我的向日葵。 注意颜色的深浅变化; 注意花的姿态 2.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 拓展——小小凡·高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凡·高在我们这么大的时候张什么样子呢?如果你画完画,请你来讲台看一看,先不要告诉其他同学你看到了什么。(笑声:老师小小的玩笑实则是想告诉大家,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凡·高,鼓励孩子,为自己点赞。) (讲台上的箱子里放着一面镜子,孩子们看到的凡·高小时候其实是他们自己) 猜猜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 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凡·高的艺术潜质,只要你们相信自己,勇于表达自我,不畏挫折,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相信自己、勇敢表达自己的凡·高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也许是未来的梵高。】 板书设计: (
向日葵
)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量规: 一、学习过程评价表 此表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用于评价学生在上课时的学习表现。 内容如下: 评价内容自评互评优秀良好加油优秀良好加油①发言有秩序,使用四声用语,观察认真,合作默契。②实践制作时,认真、仔细,能根据实践内容需要调整构思与作品内容,同学合作时积极主动,相互协调和老师及时交流。③作品运用了本课所学所了解同类色和邻近色的色彩关系,注意画面的构图布局,大胆的表达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本科教学特色如下: 本课让学生作为小小解说员为其他学生讲解关于凡`高《向日葵》的故事,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 学生充当小小讲解员,从学生的角度讲解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了解《向日葵》的前世今生。学生对自己的疑惑向讲解员提问,生生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了解了《向日葵》,有效的利用课堂四声文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主观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运用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体验, 本课从和凡·高一起去看向日葵欣赏生活中向日葵的图片、到小小讲解员了解凡高的11幅《向日葵》系列作品、再到凡·高考考你深入了解《向日葵》作品中色彩和构图关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向日葵》的油画临摹作品,让学生从触觉上感知凡·高笔触之美。从视觉到触觉多方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加了解凡·高《向日葵》,充分感受向日葵之美,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3.拓展环节——小小凡·高 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画完作品后看一看讲台上放好的箱子,看看凡·高小时候样子,孩子看完后不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最后老师揭晓答案,原来讲台上的箱子里放着一面镜子,孩子从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让每个孩子知道凡高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每一个孩子身上也都隐藏着像凡·高一样的艺术天赋。激励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教学反思: 本课从欣赏现实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到赏析凡·高《向日葵》作品,学习同类色和邻近色,到处摸《向日葵》,最后由凡·高《向日葵》对现代艺术家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进行大胆创造,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带动了课堂四声,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在学生创作环节时让学生使用的纸应该改为长卷试的大纸,有助于学生大胆发挥,作品也会更有视觉冲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