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 第17课 虎头装饰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北京) 四年级下册美术 第17课 虎头装饰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内容要求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T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T5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科 美术 学段 3—4学段 年级 四年级
案例名称 虎头装饰—艾虎
教材 书名: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 年 12 月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 的设计思想,知道艾虎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美好寓意与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展台(图片,视频)观察对比,直观了解真是老虎和民间艺术品的区别。老虎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珍稀野生动物。在我国民间,老虎作为驱除邪恶、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众多与生活密切关联的民间艺术品流传于世。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通过微课示范,让学生自主探究用民间艺术手法表现艾虎的民间艺术形象,即可以让学生继承民间传统,又能直观清晰的了解制作步骤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能力的兴趣。大胆的用自己创作的作品美化装饰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在尝试、体验六种基本技法的同时还能发现那些新的技法,并能运用到艾虎上,巧妙地进行结合,并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用具带来的不同的面塑技法。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2.多媒体互动展台的运用 3.微课4.微信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所处的教学位置,对教材进行梳理: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了解和欣赏了一些民间艺术形式,。技能技法方面的课程有《玩泥巴》、《多样的小饼干》、《小花垫》、《好看的器物》,《面塑》等设计教学主题提供支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他们对面塑技法,对老虎造型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通过搓、揉、捏、盘、压、切等方法做出长条、三角形、圆形等简单的形状,并能通过不同形状的组合塑造简单的形象,这些都对学习本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课学生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面塑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面塑艺术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面塑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艺术中虎头装饰是对现实中老虎进行创造性的夸张变形的结果,了解端午文化—艾虎,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面塑方法,塑造艾虎形象。过程与方法:对比真虎与装饰虎的不同特点,用面塑的技法创作一件富有情趣的端午节艾虎。通过探究式学习体验探究过程,达到技法与形象有机的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端午文化、及丰富多彩的面塑文化,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及想象能力,产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色彩搭配鲜艳,装饰图案多样,运用面塑技法表现出艾虎的特点。教学难点:恰当运用不同的技法创作虎头的形象,色彩搭配鲜艳,装饰图案多样。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一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老虎》片段 样子?2.再出示一组图片牡丹、桃子、祥云、铜钱,提问:在吉祥图案中,这些物品有怎样的寓意?能用一个词形容它们吗?3.凶猛的老虎和这些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谈谈老虎的哪个部位你印象最深啊?用一个词来形容老虎。凶猛,威武等2.牡丹:富贵荣华桃子:福寿延年祥云:吉祥如意铜钱:财源滚滚这些都是美好的象征。 感受体验激趣导入。 通过描述老虎,强化学生从各个角度,语言描述自己头脑中老虎的形象,为后面的装饰做好准备。 视频 2
二、探究新知 老虎这么威猛今天老师让你们看看他不一样的一面,一部分一部分出示装饰图案,展示凤翔挂虎与真实老虎的图片。加上这些吉祥图案之后,老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添加2.除了添加装饰图案,虎头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一组:眼睛第二组:鼻子第三组:嘴第四组:胡子第五组:色彩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设计方法制作虎头装饰,出示课题。3.在民间人们将老虎的形象在生活中发挥到了极致,很多用老虎做的艺术品,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工艺品,欣赏书中作品。4.出示各种儿童虎头饰品,提问:民间为什么以老虎为题材,创作出这么多装饰品及用品? 1.观察对比真虎头与装饰虎头有什么不同。在虎头装饰中找到上述吉祥图案。学生讨论回答:可爱了并且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比观察分析装饰方法。造型:夸张 概括颜色:单纯 艳丽添加象征性图案欣赏,感受各种装饰方法,及五官的表现手法。民间老虎千姿百态,充满了想象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旧事端午节驱邪之物……认识了艾虎的装饰方法,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进行装饰。(出示做好的艾虎作品装饰在两个学生的身上)请你仔细观察,这个艾虎和真虎比较哪些地方进行了变化。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造型对虎头进行装饰?可以戴在什么地方?(2)你能用学过的面塑技法在艾虎上进行装饰吗?分小组进行探究习:一组:做虎脸二组:做虎眼睛三组:做虎嘴和胡子四组:做虎耳朵五组:做头上的王字和一些装饰图案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示范,加入一些艾叶造型做装饰。虎脸—揉、捏、压虎眼—揉、剪、压、搓(针对眼睛、鼻子、眉毛、耳朵、嘴巴、学生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了解装饰后虎变化)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老虎的装饰文化。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小组探究老虎眼、鼻、口、脸等的特点,感悟五官的具体装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作和设计做铺垫。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体会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多媒体展示台教学ppt 5
三、欣赏评述 1.出示图片(艾虎)观察这些民间工艺品都用了同一种元素进行装饰,是什么?教师介绍艾虎的由来2.欣赏不同形式的艾虎作品今天我们用面塑的技法制作艾虎,出示面塑艾虎挂饰。3.分组实物探究制作方法。4.出示虎头底托,提问:你们知道虎头如何与挂线链接吗?试一试教师总结要点师范。5.在此基础上进行艾虎五官制作及装饰。(微课播放制作步骤)6.欣赏:学生作品 1.学生观察艾叶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2.泥塑,剪纸,刺绣….3.一组:虎眼二组:嘴、胡子三组:耳朵四组:王字五组:装饰图案学生回答:装饰添加 替换4.学生实践探究5.欣赏学习 了解民间美术图案中蕴含的丰富寓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增强热爱祖国的艺术情感。 教学ppt 5
四、艺术实践 1、请你也开动脑筋、想象构思、利用所学的方法设计一件造型新颖、美观艾虎挂件。2、制作步骤 (1). 虎头 (2).穿绳,挂穗 (3).五官 (3).装饰 观看微课,熟悉制作步骤,艺术实践 明确作业要求,在设计制作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微课视频 23
五、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1.用了什么样的面塑技法?2.创作出了什么样的艺术作品?3.哪个作品颜色最好看?4.你要送给谁,给他怎样的祝福? 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在欣赏评价中,提高审美的表达能力。此时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愉悦和自信。 实物投影 5
六、课后拓展 把学生的作品拍成照片,发到微信班群中,学生课下进行交流欣赏。 培养语言评述能力。 微信交流平台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的方法:自评、师评、互评相结合。评价的时机: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强调展示交流中评价。评价的要点:能否的参与教学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否掌握虎头装饰的方法及步骤。能否恰当的运用面塑技法表现艾虎。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着教学方式,也在改变着教学观念。减少了许多带工具的繁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美术创作变成有兴趣、有成效的游戏。本课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运用上的有如下特点:1、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创造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本课在引入阶段运用音频视频,给学生营造课堂课堂小环境,从视觉到听觉上同时经历多层次的感受,对老虎的形象初步了解,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2、提供资源、拓展教材教材中每一课围绕主题提供的资源总是相对有限。虽说都是有代表性的图片,但还是不足以窥全貌。要让学生就凭几张图片就认识民间虎头装饰的特点及手法,是相当困难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引导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搜集大量民间作品图片,储存到手机上,课堂上交流欣赏,并把制作步骤制作成微课,让学生简单直观反复了解,同时节省了教师示范时间,给学生实践活动留下充足时间。3 、展示评价,反馈信息传统的展示评价,多为将学生作品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贴到黑板上,教师可以给予优点及不足的评价反馈。这样评价时效短,又无法从时间上纵向观察一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因而激励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本课课堂展示后,教师将学生作品收集整理,然后在班级网页上展示,并给予书面的点评。长期积累,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作品数据库,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任意查看和打印学生各个时期,乃至每一节课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发展轨迹就十分明显,既有利于长期激励学生,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美术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经验积累,更是有数据支持的科学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力求探究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美术课的审美元素,在观察中去发现、感受、体验、研究和创造.拉进与生活的联系.用问题链体现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启发,以学生小组研究的形式体现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的主动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提升美术文化素养。 在我国民间,老虎被作为驱邪除恶、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众多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的民间艺术作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虎的传说知识及虎文化,通过课件欣赏虎头装饰在古代生活中的运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虎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通过说虎、赏虎,体会虎头装饰的美感及美化生活的含义,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突出了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发现、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