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标题+金句+人物事例+语段+时评+范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标题+金句+人物事例+语段+时评+范文

资源简介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标题+金句+人物事例+语段+时评+范文
推荐标题
01.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
02.承千年精粹,挺中华脊梁
03.涵养中华魂,坚定中国心
04.最好的传承是创新
05.腹有“文明”气自华
06.赓续中华文脉,守卫精神家园
07.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
名言金句
01.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新时代领路人
02.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领路人
0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 魏征
(句子释义: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稳固它的根系。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04.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余光中《逍遥游》
(句子释义:现代工业文明进入中国后,如影随形的西方文化也呼啸而来,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人们热烈拥抱西方文化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成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弃儿。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满怀失落的一问。当我们丢掉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其实丢掉的是民族认同感和精神归宿,丢掉的是一个民族的根。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这时,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就成了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05.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中国社会学家]
(句子释义:这句话说的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处之道。意思是,我们首先要懂得欣赏自身之美,然后要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学习,最后达到和谐相处、共同繁荣。)
06.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冯骥才
(句子释义:这句话是作家参观完贺兰山岩画后的题词,他还说:岁月总是不声不响地流过我们每一个生命的瞬间,直到生命的尽头,唯独石头虽然看似毫无生命,但他却能深深的体会到岁月的流逝,并为此深深地留下印痕。)
07.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
08.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
09.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
人物事例
01.冬奥开幕式上的中国风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它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作为开篇,从第一秒钟起就饱含中华文化意蕴。后面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鸟巢上空绽放的迎客松、合唱团员脚下的虎头鞋……每一个环节无不贯穿着“中国风”,弥漫着“中国味”。它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了文化自信,抒发了民族豪情。
02.一墩难求
随着北京冬奥会开幕,吉祥物冰墩墩一夜爆火,市场上“一墩难求”。熊猫是中国国宝,黑白两色符合阴阳之道,温和样态堪当“和平使者”,再加上冬奥元素和现代科技感的加持,冰墩墩受到海内外朋友的热捧实属必然。冰墩墩的爆火,基于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冰墩墩”们“组船出海”,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03. 河南卫视火爆出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辉煌瑰丽的宝库,站在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广袤大地上,每个人都应当是传统文化的燃灯者。近年来,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从春晚的《唐宫夜宴》到端午节的“水下飞天”,一系列古色古香、精彩绝伦的节目,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撒向了新时代的土壤,创造了勃勃生机,收获了好评无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我们就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04.《诗词大会》热播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节目受到观众热捧。这一现象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日渐回归。我们这个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一路传承如奔流不息的黄河水,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昂首挺胸的资本。曾几何时,我们心浮气躁,盲目追求,总感觉外来的东西更好,外国的月亮更圆。有一天,突然回头,才发现身边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传统文化的回归,必将带来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
05.“昆曲义工”白先勇
自称为“昆曲义工”的白先勇,是当代华语作家中的翘楚。昆曲虽然早早地就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还是面临着传承断代、无人问津的危机。于是,在多年呕心沥血又几经奔波之后,白先勇老师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引发了两岸三地乃至世界范围的昆曲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此爱上了昆曲。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白先勇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是这方面的典范。
06.中国式浪漫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彰显了我们的实力,而“中国式浪漫”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彰显了我们文化的独特魅力。
精彩语段
0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2.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签,丢失了它,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丧失了精神家园。
03.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经济是筋骨,文化是灵魂。筋骨软弱,就无法坚强独立,而灵魂空虚,必然会迷失方向。
04.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要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05.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06.中华文化如香茗,只需浅尝,便有无穷之韵味。千年沉淀,大国底蕴,让人静从心生。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亘古流芳;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文化之瑰宝;一拳一脚,打出威风英姿,中华武术海外名扬。衣袂翩翩,华须飘荡,那是孔夫子传扬孔儒家经典,涤荡思想;驼铃声声,蹄踏万丈,那是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海风阵阵,那是鉴真东渡日本促文化繁荣。古文化的魅力在发扬中传承,泱泱华夏之经典,将在传承中开启新篇章。
07.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文化,可喻之为山。壁立万仞,挺拔巍峨,为地之锁钥,为天之柱石。山中既有大树参天,也有溪流边野花烂漫,可曲径通幽,更可登临远望。把握文化,就需要把握其高远之处、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间树立文化的坐标。文化,也可喻之为海。万川涌入,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可载大舟,亦可浮一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发展文化,就需要发展其多元、多样,其宽容、宽广,才能在兼容并蓄时更新文化的血脉。
——摘自《“文化自信”三喻》(来源:人民日报)
满分时评
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广春
(标题观点明确,凸显文化与人的关系。)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开篇论述文化对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②文化的主体是人,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强调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照应标题。)
③靠有担当的文化人。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当的文化人,能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他们应该对文化热爱而执着,最懂人民对文化的所需所盼,最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就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从过去延伸到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担当的文化人。)
④靠有绝技的手艺人。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 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民间的文艺形式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绝活的手艺人。)
⑤靠有情怀的开拓者。推动文化发展繁荣,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善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断发展,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还是文化服务的拓展,抑或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文化韵味,我们都需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情怀的开拓者。)
⑥靠有坚守的本地人。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出力发声的有识之士。他们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殚精竭虑;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奔走呼号;有的倾其所有,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能够坚守的本地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有生力量,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善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就能够让文化发展在每个地方找到现实落点,使文化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有坚守的本地人。)
⑦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将激发“以文化人”的精神力量,助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首尾照应,期许鼓励。)
经典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衰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你结合材料,以“文化与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在即将组织召开的“两岸青年共续中华之光”大会上代表大陆青年发言。
优秀范文:
传承文化,自信向前
海峡两岸的青年同胞们:
你们好!很高兴我们能汇聚在一起,更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关于文化与自信的心得。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文化,自信向前”。
【这一段可以作为演讲稿开篇的模板,“很高兴……更荣幸……题目”,单刀直入,直奔主题。】
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这里有古老神秘的土地,这里有勤劳智慧的人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是我们新时代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段申明观点,即“是什么”。“我们新时代炎黄子孙”的称呼,契合与会者身份。】
我们民族强大的前进定力,来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传承的结晶,《周易》象天法地,是我们认识世界、沟通自然、提升自我的经典准则。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召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立德修德,拼搏进取。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稣禹治水,我们的祖先面对逆境灾难,不畏艰险,愈挫愈勇,奋勇向前。我们新时代炎黄子孙理应传承中华文化里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干创新,担当奉献。
【这三段谈“为什么”,旁征博引,写“文化自信”,就必须有文化才好。】
首先,我们要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影响各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国人更应从历史文化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四书五经,立德之本,《弟子规》《孝经》修身之基。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二十四史严谨信实,唐诗气势磅礴而委婉含蓄,宋词一唱三叹而雅俗共赏。“幕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现实主义的《诗经》流淌着浪漫气息;“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浪漫主义的《楚辞》洋溢着现实的忧思。昔日的曹雪芹穷困漆倒,今天的《红楼梦》却养活了一大批人,“红学”成为世界性学问。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新时代炎黄子孙应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不断学习,坚持积累,培养坚定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当前青少年喜爱支持民族文化产品的人减少,折射出的是文化认同的缺失。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方能构筑文化认同。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改写了历史,“一带一路”引领着世界,开放、包容、共享、共建,体现的是文化自信。《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是文化自信的创新。风靡一时的李子柒展示了文化的诗意,她的悠闲、从容表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可以说,开放包容、诗意美丽的中华文化影响了世界。所以,我们要理性工作,诗意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里,放慢脚步,淡泊名利,顺其自然,让文化支撑梦想起舞,用经典引领诗意人生。
当然,认为祖国很快就会引领世界,“万国来朝”的历史即将成为现实,这是文化自负。以华人在海外受到歧视为由,认为祖国还不够强大,未来发展前途未卜,这是文化自卑。这二者皆不可取。在当前疫情背景下,美欧等国的围堵打压,本质上是文化隔阂、文化歧视。我们要坚信,面对逆境,依靠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定能应对挑战,化危为机,曙光在望。
【以上三段,三个分论点,谈“怎么办”,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引用的事例,从古到今,丰富厚重。】
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助推了中国速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阅读浩瀚宇宙,“北斗导航”傲视珠峰,5G创新人类生活,“一带一路”沟通欧亚,女排夺冠振奋民族精神,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震惊世界……【以上为“排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传承创新,实干拼搏,让青春梦、中国梦的绚烂之花,在美丽迷人的中国文化中绽放。
谢谢大家!
【最后一段再次重申观点,发出号召。语言优美生动,很有鼓动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