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一、两种变化、两种性质1、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 区别:有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2、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二、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1、定义: 2、区别: 举例:(1)有水生成的化合、分解反应(2)有水参与的化合、分解反应三、置换反应1、定义: 2、不同种类的反应:(1)活泼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3)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四、复分解反应1、定义: 2、条件: 3、不同种类的反应:(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酸+碱→盐+水(3)酸+盐→新酸+新盐(4)碱+盐→新碱+新盐(5)盐+盐→两种新盐五、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反应的基本类型) 一氧化碳+氧化铁→ 铁+二氧化碳 物质 (得到或失去)氧,被 ,作 ,发生氧化反应; 物质 (得到或失去)氧,被 ,作 ,发生还原反应; 巩固提高: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 )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作灭火剂C.天然气用来作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3、成语、诗词话科学——对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包含化学内容的解释,你认为错误的是( )成 语 或 诗 词用 化 学 知 识 解 释A.唐代李白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分子运动B.唐代张九龄诗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清香的美酒来自于粮食缓慢氧化C.明代于谦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描述的是物理变化过程D.成语“百炼成钢”通过反复锤炼,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含量4、下列镁条燃烧的现象中,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放出大量热 B.有耀眼的白光 C.白色固体生成 D.固体不断减少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H2CO3 ==H2O+CO2↑ B.NH3+HCl==NH4ClC.2HI+Cl2==2HCl+I2↓ D.NaOH+HCl==NaCl+H2O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7、2010年5月20日,一个有华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辛西娅(Synthia)”诞生。科学家将一种细菌的DNA分子解码,并复制、改进,形成完全人工合成的新DNA分子,再将人造DNA分子移植到另一受体细菌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生命。下列对该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合成新的DNA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B.人造生命不同于原有生命,说明不同的DNA分子性质不同C.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D.人类的能力可以“操纵”自然,可以任意设计、制造生命8、下面是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将上述四种金属分为两类:一类能与酸反应,一类不能与酸反应B.金属甲、乙、丙与盐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若乙是金属Zn,则丙可能是Fe或Cu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甲、乙、丙、丁9、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10、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A.H2CO3 CO2↑+H2OB.2H2SO3+O2==2H2SO4C.2HClO HCl+O2↑D.CaCO3 CaO+CO2↑11、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要能量螅尽应可表示为:C6H12O6+6O26CO2+6H2O+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B.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C.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D.人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相比较,CO2和H2O的含量增加了1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 ( )A.阴影1:C+O2 CO2B.阴影2:2H2O 2H2↑+O2↑C.阴影3:Mg(OH) 2+2HCl== MgCl2+2H2OD.阴影4:Fe+CuSO4==FeSO4+Cu13、关于H2→H2O,CO→CO2,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14、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B.圈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15、“绿色化学”要求工业生产尽可能不产生废物,即实现“废物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最容易实现“零排放”的是(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16、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YZW反应前质量/g41102反应后质量/g待测5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8 g B.Z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C.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 D.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是2︰3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镁粉用于制照明弹: (2)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用熟石灰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上述三个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19、实验室可用铁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上述反应生成的盐和烧碱在溶液中反应生产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20、右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请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①生石灰与水反应转变成熟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化学变化可用“A+B→C+D”这样的表达式来表示。(1)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用上式表示的是反应_______和_______反应。(2)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3)在上式中,若A是硫酸,则B可以是______________(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化学式),其中一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合理即可)17.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TiO2),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目前工业上制取钛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 水和常见的溶液一、水1、水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水是一种 、 的液体,密度在 时最大,是 2、水的化学性质(一)水的电解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2)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________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多,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3)气体检验:用______________检验乙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______________检验甲管中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_______和________。通过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二)水的检验CuSO4 + H2O白色 蓝色 (三)金属(金属性很强)+水→碱+氢气K + H2OCa + H2ONa + H2O (四)金属氧化物+水→碱CaO + H2O(五)非金属氧化物+水→酸CO2 + H2OSO2 + H2OSO3 + H2O3、硬水与软水(1)硬水和软水____________________叫硬水,____________________叫软水。河水多是硬水,雪水、雨水是软水。(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____________________倒入水中搅拌,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易形成白色垢状物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软化硬水的方法生活中通过_____________,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根据水和杂质的沸点不同,用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蒸馏水。3、水的净化(1)过滤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①过滤所需仪器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带铁圈)。②过滤操作要点一贴: ,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要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 的边缘。三靠: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紧靠在 滤纸的一边;倾倒液体时, 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要紧靠在烧杯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2)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成______________,再使______________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通过蒸馏,可以利用物质的______________不同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也可以把混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除去。5、物质溶于水引起能量的变化 解释:物质溶于水时,通常发生两种变化:(1)扩散过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此过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扩散到水中,成为自由移动的分子或离子。此过程要吸收热量。(2)水合过程:已经扩散到水中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于水。二、溶液1、定义: 2、特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 下,一定量的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除熟石灰外)(4)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是稀溶液。 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4、溶液的配制㈠用固体和水配制溶液如用食盐和水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药品: 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①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需要水的质量: 需要水的体积: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装瓶保存: 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如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 g·cm-3的浓盐酸,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 (1)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量取: ③稀释: 所用仪器: ④装瓶保存: ㈢实验注意的问题 (1)称量固体时,砝码应放在右盘,物体应放在左盘。若左右颠倒(1克以下用游码),则实际所取固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实际称量的物质的质量比要求的少了,配制的溶液变稀了。 (2)要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量取液体的体积少了;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量取液体的体积多了。 ㈣误差分析 (1)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①溶质的质量偏大:称量固体溶质质量偏多或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 ②溶剂质量偏少: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俯视液面;或水量好后,向烧杯中倾倒时有液体洒落。 (2)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①溶质质量偏少:称量固体溶质质量偏少;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游码;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 ②溶剂质量偏多: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烧杯内有残留的水。三、溶质质量分数1.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溶液的稀释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方法有:①加入溶剂,此方法遵循的等量关系是: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②加入低浓度的溶液,其等量关系为:原溶液的质量+低浓度溶液的质量=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低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可以通过溶液的体使溶液积和密度进行计算。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3)×溶液的密度(g·cm-3)四、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 (2)四因素: 条件: 标准: 溶液的状态: 单位: 举例: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①在 时, g水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②在 时, g水溶解 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3)根据集中物质溶解度曲线归纳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陡升型),如: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缓升型),如: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下降型)如: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点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 曲线上的交点: ②线的意义: ③面的意义: 曲线以上的面: 曲线上的面: 曲线以下的面: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 和 有关。温度越高,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压强越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溶解度(20℃)练习: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结晶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又称 ),蒸发结晶适用于 ;降温结晶适用于 。巩固提高:1.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4.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C.水体有自净能力,末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C.水不能作溶剂D.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6.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A.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食盐7.如右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8.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 130g B.140g C.160g D.180g9.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了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置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可以变成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B. 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C. 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gD. 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和蒸发溶液中的水分这两种方法,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一定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1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 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13.某物质能与水反应,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 ?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少C.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汽油作溶剂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15.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12. 5% B.20% C.22.5% D.25%16.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16.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烧杯 B.托盘天平 C.量筒 D.玻璃棒 17.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18.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19.以下是KCl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0204060溶解度 /g27.634.040.045.5A. 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 20℃时,100g饱和KCl溶液中含KCl 34.0gC. 20℃时K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时K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60℃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 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将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需加水50gC.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21. 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2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23.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B. 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C. 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D.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24.右图是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D. 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溶液 25.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人干乙的溶解度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26.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3)从资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右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利用右图装置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利用右图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 (4)从变化角度看: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②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一定质量的甲和48g乙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乙完全反应时,可生成44g丙和36g丁。 则甲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A.C:H=12:1 B.C:H=3:1 C.C:H:O=6:1:8 D.C:H:O=3:1: 4(5)某些地方的饮用水中含有少量的Ca(HCO3)2等可溶性盐。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CO3。试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7.根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温度(℃)01020406080100NaOH溶解度(g/100g水)4251109129174314347A溶解度(g/100g水)0.180.170.160.140.120.0950.07(1)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在装有100g NaOH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100g冰水并充分溶解后测定溶液温度为10℃,此时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使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利用用(2)中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加入试剂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8.小明同学去峄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29.在实验室中,配制500g0.9%的生理盐水:(1) 该实验必备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烧杯和 ;(2)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溶解、装瓶并贴标签;(3) 若稀释浓硫酸,为了实验安全,应将 沿容器壁慢慢地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 。30. 已知:①向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增大;②向水中加入乙醇,溶液的密度减小;③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钙,溶液的密度增大。如下图所示,将鸡蛋放在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最终鸡蛋下沉的是 。(填序号)导致C中鸡蛋没入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① ;② 。推测: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由内陆河进入海洋时,没入水中的体积将 (填增大或减小)31.根据右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32.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NaCl的KNO3固体药品。(1)查阅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从图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50℃时,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KNO3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KNO3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用提纯后的KNO3固体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_____、装瓶贴标签。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KNO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①KNO3固体仍然不纯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3)小红提出,也可用一定量20℃时31.6%的KNO3溶液稀释配制5%的溶液,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填“行”或“不行”)。33.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___。(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 码标尺示数见右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标号)(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34.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KCl 27.631.034.037.040.042.645.548.3(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右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3)10℃时,131g 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4)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固体 C.冰块 D.硝酸铵固体 E.浓硫酸 35.家庭食用面碱(主要成分为Na2CO3)中往往混有少量NaCl。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食用面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称取面碱样品11g,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②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如图是所加CaCl2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请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食用面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2)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质量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a:40 C:12 O:16 Cl:35.5 )专题三 化学用语一、元素符号1、书写前20号元素符号,并记住它们的质子数2、写出常见元素符号:铁: 铜: 锰: 银: 汞: 锌: 钡: 铅: 3、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O:(1) (2) 2O: 二、离子符号1、阳离子:氢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银离子: 铵根离子: 镁离子: 铜离子: 锌离子: 钡离子: 亚铁离子: 铁离子: 铝离子: 2、阴离子:氯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氧离子: 碳酸根离子: 亚硫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3、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O2-:(1) (2) 2 O2-: 4、粒子结构示意图: 规律: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可以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三、化学式与化合价1、写出化合价口诀: 2、找出离子符号与元素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离子符号化合价相似点不同点3、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氢气: 氧气: 氮气: 氯气: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氯化氢: 水: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锰酸钾: 氯酸钾: 盐酸: 硝酸: 硫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铜、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氢氧化铝: 氯化钠: 氯化银: 硝酸钠: 硝酸铵: 碳酸钠: 硫酸钡: 硫酸钠: 亚硫酸钠: 碳酸氢钠: 甲烷: 乙醇: 醋酸: 4、化学式的意义:(1)H2O:(1) (2) (3) (4) (2)2H2O: (3)Fe: 四:小结:化学符号周围的意义: a a: b: m: n: 四、化学方程式:(附)巩固提高:1.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用来炼钢的氧气 B.用作灭火剂的干冰 C.体温表中的水银 D.用作调味品的食盐 2.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3.“ ”“ ”“ ”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的C.该反应可表示为3X+Y =2Z D.一个Z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4. 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B C D 5.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己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6.下列有关物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酸性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 D.碱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7.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处发生置换反应 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 D.D处生成白色沉淀8.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其火箭所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说法正确的是 ( ) A.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B.它由2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2个氮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它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9.现有、、、四种元素,假定它们按二种或三种元素相结合形成化合物,按指定化合价不能形成的化合物是 ( ) A. NaOH B.H2SO4 C.SO3 D.Na2SO3 10.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氯酸钾 医用酒精 干冰 石墨 B.胆矾 碘酒 二氧化锰 石墨C.碘酒 纯碱 蒸馏水 液氧 D.天然气 熟石灰 氧化铜 火碱11.反映了某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12.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共有几种( ) N2 NO2 NO N2O N2O3 NH3 N2O5 NH4NO3 A.三种 B.五种 C.六种 D.七种 13.现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三种物质,根据它们的某种性质可以归为一类。下列跟上述三种物质属于同一类的是 ( )A.CO2 B.N2 C.SO2 D.CO1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单质 D.一定不是化合物15.右图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D.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36:883 1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 A.碳酸氢钠能电离出H+,属于酸 B.一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C.氢氧化钠中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D.胆矾可用化学式CuSO4·5H2O表示,属于纯净物17.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1 H氢2 He氦3 Li锂4 Be铍5 B硼6 C碳7 N氮8 O氧9 F氟10 Ne氖1l Na钠12 Mg 镁13 A1铝14 Si硅15 P磷16 S硫17 C1氯18 Ar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质子数为13原子序数为1、7和17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H4Cl属于氮肥D.上表中每一周期变化规律是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18.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5.01.22.00.5反应后质量/g待测3.03.60.5关于这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反应物,b、c是生成物 B.d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后a的质量为3.4 g D.a一定是化合物19.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3.211.2000反应后质量/g007.24.4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20.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O2CO2H2O反应前质量/g167010反应后质量/g0待测4536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 表中“待测”值为5 D. 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36二、填空题 21.①干冰 ②硝酸钾 ③氧气 ④盐酸 ⑤氢氧化钠 ⑥水等物质中(填序号):(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碱的是________; (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4)与铁反应生成铁锈的是________;(5)用于潜水、医疗救援的是________;(6)用于人工降雨、做制冷剂的是________。22.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1)N______________(2)N2___________________(3)2N2_______________(4)2Cl-______________(5)3CO32-_______________23.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 的含义: (1)H2____________(2)2H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S2-________________(5)2CO2_________________(6)2OH-_________________(7)2Ca_________________24.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3个钾原子________(2)8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3)7个氮原子________ (4)4个钙离子__________(5)氖气____(6)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________ (7)氧气_______________(8)铁元素_________2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现有以下几种物质: A.氧气 B.氢气 C.干冰 D.熟石灰 E.食醋 F.尿素 G.不锈钢 H. 纯碱 ⑴(6分)请从A~H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 ;②用于农作物肥料的物质是 ; ③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④厨房调味品中pH小于7的是 ; ⑤可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⑥可用于制造刀具的物质是 。 ⑵(4分)请从A~H中选择符合下表物质分类的化学式填空(每空只需填一个化学式):物质分类氧化物单 质碱盐化学式 ⑶(2分)请从A~H中选择物质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 复分解反应: 。 26.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的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要求每种分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水、木炭。 分类标准一: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分类标准二: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质__________________。27.分析下图,回答问题: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一组反应物,其反应的微观实质与上述都不同:___________(合理即可)28.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下表列出的是l—l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 11号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粒子与________(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 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推测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________,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3)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请写出其中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已知几种离子或原子的结构、带电情况及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通过此表总结出:“带负电荷的离子属于阴离子”。你还能总结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以下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Cl、Na、Ca、Cu、Fe中的元素组成。(1)利用图一进行实验①若B为不溶水的白色粉末,将A溶液滴入后产生气泡,则B的化学式 为 ;②若将A溶液滴入到C粉末中,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将蓝色D溶液滴入到E粉末中,可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利用图二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将F溶液滴入到盛有H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气球胀大,得到K溶液,K溶液可继续与H反应生成M,其中K与M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图三进行实验——“发射火箭”表演时,挤压胶头滴管,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完成发射。则锥形瓶中的固体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可能是上述物质中的:序号物质①②③④⑤液体固体31.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1O3)。右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食用注意可知,K1O3的化学性质是 。(2)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3)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 mg。(4)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l8岁的青年每天摄人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人这种食盐应为 g。32.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的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右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上脂肪≥3.3 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 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至少_______g(保留到0.01 g)。(2)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为0.1%)。(3)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且这些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P:31 I:127 K:39 Ca:40 )专题四 三种气体的制备和检验一、气体的制取1、反应原理实验室:O2:CO2: H2:工业上:O2:CO2:实验室制取气体原理的选择: 可行性、操作简便、实验室条件许可、经济2、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固体加热型 固体+液体不加热型3、收集方法:O2:: (1)方法: 验满:(2)方法: 验满:CO2: 方法: 验满:4、气体的检验O2:: CO2: 二、气体的干燥:注意:(1)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2)酸性气体:CO2、SO2、SO3、HCl气;碱性气体:NH3;中性气体:H2、O2、CO、N2干燥剂可以干燥的气体不能干燥的气体常用装置酸性浓硫酸H2、O2、CO2、CONH3A碱性固体NaOH碱石灰H2、O2、CO、NH3CO2、SO2、SO3、HClB、C、D中性CaCl2除NH3以外的所有气体NH3B、C、D三、气体检验和除杂(一)常用的试剂及作用:1.浓H2SO4: 除去水蒸气(干燥)2.固体NaOH: 除去水蒸气(吸水)3.无水CuSO4: 检验水(有时也可以除水蒸汽)4. NaOH溶液: 吸收(除去)CO2等酸性气体5.Ca(OH)2溶液: 检验CO2气体(也可除去CO2气体)6.灼热铜网: 吸收O27.石蕊试液: 检验并除去HCl气体8.AgNO3溶液: 检验并除去HCl气体(二)装置顺序的确定例1.如何除去H2中少量的CO2和水蒸气?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例2.如何检验H2中是否含有CO2和水蒸气?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例3.如何测量H2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的质量?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巩固提高:1.下列有关盛放某些气体的集气瓶,其摆放情况正确的是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的是 ( )(1)用硫酸铜固体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二氧化锰固体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溶液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A.仅(1)(2 B.仅(3)(4)C.仅(1)(2)(4) D.仅(1)(3)(4)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B. 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C. 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D. 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5.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6.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7.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人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8.氢气是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氢气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是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实验室通常采用下面装置制取少量氢气,请根据要求回答: ①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蒸气,可将杂质气体通过装置_________________除去;②实验中可采用__________装置收集氢气;集满氢气后的集气瓶按装置G方式放置备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_______。(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写化学式)(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F。先在装置E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装置后,出现如F装置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净化装置(装置⑦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热时应先 ;若用装置⑥净化气体,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的编号),过氧化氢溶液应从 中加入(填仪器名称),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11.有人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资料卡片] 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A、温室效应 B、南极出现臭氧空洞 C、酸雨(2)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4)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12.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Ⅰ.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 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1)填写下表: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___ 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 _____溶液中有气泡放出_____ _______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2)步骤①的目的________ ____________。(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甲台(带铁圈)、漏斗、烧杯、_____ ____。(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要探究步骤⑤做过催化剂的CuO其它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1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组别药品实验现象①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②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③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 (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把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B(盐)C(碱)D(酸)液体名称碳酸氢钠溶液(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 。(6)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并对CO2气体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新产物进行探究。[实验准备] 甲、乙两位同学先指导老师领取必要仪器和药品,并组装了右图气体发生装置:(1) 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各仪器名称为:双孔胶塞、导气管、橡胶管、 、 。[对比实验]甲同学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立即停止通气。(2)甲同学实验时,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乙同学也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另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问题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较长时间通入气体,发现沉淀逐渐溶解,溶液最后变为澄清。[问题提出] 乙同学实验最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哪些化学性质?带着问题,经老师点拨指导,两位同学设计了下面的方案探究:方案(一):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过滤将白色沉淀取出洗涤、干燥后置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方案(二):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方案(三):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有气泡冒出,并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溶液同时变浑浊。冷却后滴入 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用燃着木条伸入试管,火焰熄灭。[推测判断](3)方案(一)中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符号或名称均可,下同),由此可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H+ 除外)。(4)方案(二)中产生的气体是 ,由此可以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的阴离子是 (OH- 除外)(5)甲、乙两位同学经过亲手操作实验,并结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提到石笋、钟乳石的形成等知识,认为:乙同学实验最后所得的澄清溶液中溶质是 ;其中方案(二)中溶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方案(三)的现象可推测澄清溶液中的溶质受热可转化为一种不溶盐,又从化学反应必须遵守质量守恒的规则推知:还应生成另外两种物质,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写出此化学议程式: 。[思维拓展](6)甲、乙两位同学通过本实验,结合曾经学习的“木炭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很多化学反应,即使反应条件、反应物相同,但 不相同。14.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于制氮肥、硝酸、药物和染料等。①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②工业上用氨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流程如下:流程中“气体的混合”是在F装置中进行的,F装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将氮气和氢气干燥;二是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三是__________ ,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15.某探究小组拟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和药品制取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收集气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2)能够实现气体发生和收集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该装置中制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研究小组拟用装置A中的发生装置产生CO2。实验时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138g,则需要用_____mL量筒一次性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____mL(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才能配制出该稀硫酸。专题五 化学实验与评价一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则 4、实验用品5、实验步骤 6、实验现象的记录和结果处理 7、问题与讨论二 、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 1.科学性: 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2.安全性:尽可能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危险性操作或会产生污染的使用方案。如必须使用,详细说明注意事项,确保安全。3.可行性:实验设计切实可行,实验用品能够得到满足。4.简约性:实验设计简单易行。包括装置简单、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5.环保性:环保无污染。三 、突破方法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遵循的原则:(1)现象明显、操作方便; (2)程序合理、药品节约;(3)步骤安全、方案环保.2、解题思路和方法:明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审清题目给的新信息。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药品和仪器。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全面、及时且正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一、选择题1.含有CO、N2、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浓硫酸,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A.N2 B.N2和CO2 C.N2和CO D.N2和H22.检验碳酸盐最简易的方法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石灰水产生无色气体C.加入稀盐酸,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盐3.下面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检验;②只用澄清石灰水检验;③只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④只用氯化钠试液检验;⑤只用Ba(OH)2溶液检验;⑥只用稀盐酸检验.其中能够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4.四位学生在检验同一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下列四种不同的答案.其中正确的是( )A.KNO3、BaCl2、NaCl B.CaCl2、Na2SO4、HNO3C.MgSO4、Ba(NO3)2、KOH D.FeCl2、AgNO3、NaOH5.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B.某溶液中滴加BaCl2,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6.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离子,现用NaOH、Na2CO3和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转化为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则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 )A.NaCl、NaOH、Na2CO3 B.Na2CO3、NaCl、NaOHC.NaOH、NaCl、Na2CO3 D.NaCl、Na2CO3、NaOH7.下列试管内部的物质能用括号内所给的试剂除去的是( )A.盛石灰水后留下的固体(氢氧化钠)B.用足量H2还原CuO后留下的光亮红色固体(稀盐酸)C.盛过植物油的试管(热碱液)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固体(水)8.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氯化钠溶液9.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10.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干燥氢气 B.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C.③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④验证Zn、Fe、Cu的活动性强弱。11.市面上出售的“小壶一次净”能较好地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为确定它的成分和使用范围,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加入锌粒后,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2)另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经实验,该同学关于“水壶一次净”的下列结论与推断中合理的是A.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1)多余B.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2)多余C.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可放心使用D.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应适量使用12.有四瓶无色试剂,已知它们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镁溶液和稀硫酸,因标签腐蚀无法使用.为区分它们,将其编号为①、②、③、④进行两两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编号①+②①+④②+③③+④实验现象白色沉淀无色气泡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由此可知,按①②③④排列的四种物质的顺序应该是( )A.Na2CO3 BaCl2 Mg(NO3)2 H2SO4B.H2SO4 BaCl2 Mg(NO3)2 Na2CO3C.BaCl2 Na2CO3 Mg(NO3)2 H2SO4D.Mg(NO3)2 H2SO4 BaCl2 Na2CO313.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右图)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ABCD滤纸上的指示剂酚酞试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烧杯中的溶液浓氨水浓盐酸浓氨水浓盐酸14.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较设计中,不能达到实脸目的是( )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B.用AgNO3溶液鉴别H2中混入的少量HCl杂质 C.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二、填空题15.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马上变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同时不断振荡,当最后滴下一滴盐酸后,红色立即褪去.在本实验中,酚酞指示剂在中和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已知A是一种固体,A与某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B;B的饱和溶液受热会变浑浊;C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A、B、C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D;B和D都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C常用于制取A.请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17.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可以看到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同时U型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 ①在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反应结束后过滤。 ②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水洗涤晶体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过滤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 。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其原因是 (4)为了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人向第3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18.一包固体物质,可能由CuSO4、NaCl、Na2CO3、KN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得无色溶液;(2)向实验(1)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3)向实验(2)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向实验(2)所得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由此判断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19.某气体可能由C0、C02、H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研究其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有些固定装置已经省去)。请回答:(1)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A处没有明显现象,据此现象,你能确定气体中C02的存在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在不影响其它气体检验的前提下,对上述装置提出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案,使实验能确定CO2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试管号1%淀粉溶液1%稀硫酸蒸馏水碘液12mL01mL2滴22mL1mL02滴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比记录现象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_________。如果硫酸根离子(SO42-)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_____。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______________。21.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丙(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人同一个子净的废液缸中,最终 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 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② 的猜想正确。③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2.(1)实验室给你提供了下列仪器,请选用合适的仪器完成指定的实验。①要制取较多的O2用来探究其性质(要求制取过程中可以添加反应物),组装气体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___ ___(填序号),收集氧气应采取___ _____法。②提纯粗盐时,过滤需要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 ____(填序号),除此之外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 _____、____ ______(填名称)。(2)美羊羊同学在购买回的袋装薯片中发现还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的,大多数是灰白色的。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美羊羊同学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预测与分析】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②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Fe,E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_________,此时C装置的作用是____ ____________。③看了美羊羊同学的分析结论,有同学认为小袋内灰白色粉末中还应该有别的物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 ______。23.“五一”劳动节,小军给妈妈帮厨,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小军问妈妈这是什么物质,小军妈妈要他猜一猜。假如你是小军,你认为该无色液体会是 。(1)小军打开瓶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请问小军是利用了白醋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2)为进一步判断该液体是否为白醋,小军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该液体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小苏打粉末(碳酸氢钠),观察,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液体中含有 性(填“酸”、“碱”、“中”)物质。(3)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该液体的酸碱性(参照小军的实验方案,要求有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得出结论)。 。24.某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浓硫酸处理费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提出猜想】对产生的气体进行猜想:猜想1:可能是H2;猜想2:可能是SO2;猜想3:可能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问题讨论】(1)如果装置A中没有明显现象,装置C中的现象为 则猜想 成立。(2)如果装置A中的现象为 ,装置C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则猜想 成立。(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思维拓展】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的装置(如右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结论,其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是 。25.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据此现象,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1)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情况①: 情况②:NaOH和Na2CO3情况③:NaOH和Ca(OH)2情况④:NaOH、Na2CO3和Ca(OH)2小红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其中情况 (填序号)不可能,理由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情况 (填序号)不可能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情况③正确同学们的回答,得到了老师满意的赞赏。26.某气体可能由以下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①水蒸气②CO③H2④CO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C、D瓶可根据需要盛装物质。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此气体是由①②③三种气体组成,若用干燥的还原性气体和CuO反应,且能观察到A瓶中固体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则A瓶装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填化学式)(2)如果此气体是由①②③④四种气体组成,则B瓶装的物质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C瓶装的物质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3)当经过A、B、C装置后的干燥气体与CuO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若D瓶中没有发生明显变化(D瓶中装有与A装中相同的固体物质),E瓶中有沉淀产生。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 (填气体编号)(4)如果有①②③④四种气体经过A、B、C装置,且B瓶中盛装的物质是碱溶液,请写出在B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实验评价:27. 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⑴ 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 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⑵ 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现象是 ,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右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 (填化学式),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⑶ 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由: 。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 ,处理的方法是 。(一)金属活动性的探究1.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7并含有较多的Hg2+、Cu2+,对农作物和人畜有害.从回收利用、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加入( )A.Na2SO4和MgCl2 B.NaCl和HCl C.NaOH和Ag D.CaO和Fe粉2.在AgNO3、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A.只有Cu2+ B.只有Fe2+ C.Fe2+和K+ D.只有K+3.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设计方案可行的是( )A.Cu、FeCl2溶液、MgCl2溶液 B.Fe、Cu、MgCl2溶液C.Mg、CuO、FeCl2溶液 D.Fe、MgCl2溶液、CuCl2溶液4.若允许反应得到的生成物作为试剂使用,下面各组试剂经合理使用后仍不能确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A.铁钉、铜片、硝酸银 B.铁钉、硝酸铜、硝酸银C.银片、硫酸亚铁、硝酸铜 D.铜片、硝酸银、硫酸亚铁5.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