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7 新文化运动一、单选题1.(2020九上·温州期中)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C.尊孔和复古 D.马克思主义2.(2020九上·鄞州期中)下图是一份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下列对该杂志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②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4.(2020九上·柯桥月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的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与过去一样。”这意在说明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进步性C.辛亥革命的意义 D.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5.(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②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③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0九上·柯桥月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7.(2020九上·柯桥月考)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绍兴乡贤是( )A.蔡元培 B.鲁迅 C.周恩来 D.秋瑾8.(2020九上·诸暨月考)“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掲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C.宣传马克思主义 D.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9.(2020九上·诸暨月考)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l/20。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转变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0.(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首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1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12.(2020九上·义乌月考)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13.(2020九上·金华月考)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4.(2020九上·秀洲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话文(2)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15.(2020九上·浙江月考)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A. 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C.变法图强 D.民主科学1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B.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17.(2020九上·浙江月考)“《狂人日记》这一本书,是在民国初年时,由鲁迅先生所写,这一本书以文言文写成外,它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的书籍之一。”以上这段叙述中,以黑体、斜字标注起来的部分有一个错误,请问应该修改哪一个,这段叙述才完全正确( )A.民国初年改成清朝末年 B.鲁迅改成胡适C.文言文改成白话文 D.新文化运动改成洋务运动18.(2020九上·绍兴月考)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19.(2020九上·余姚月考)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20.(2020九上·余姚月考)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 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21.(2020九上·余姚月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人物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魏源 B.严复 C.胡适 D.孙中山22.(2020九上·浙江月考)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胡适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24.(2020九上·温州月考)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白话”等观点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25.(2020九上·温州月考)“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辛亥革命兴起 B.五四运动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革命兴起26.(2020九上·温州月考)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27.(2020九上·诸暨月考)二十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这种唇枪舌剑的争论,主要围绕着( )A.民主与专制 B.白话文与文言文C.民主与科学 D.旧道德与新道德28.(2020九上·浙江月考)贝贝同学在一宣传栏里看到下列四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她想拟一主题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一主题可以是( )A.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 B.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C.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D.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29.(2019九上·鄞州期末)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该杂志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②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0.(2019九上·慈溪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认为新文化运动要(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白话文 D.提倡新道德(2)如果在较长的历史视域中审视这场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革,那么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31.(2019九上·浦江月考)“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明确阐述这一思想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蔡元培32.(2019九上·萧山月考)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请回答下面小题。(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3.(2019九上·吴兴期中)陈独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下列对其功绩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4.(2019九上·平湖期中)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下列所选图片与该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题35.(2020九上·诸暨月考)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材料一: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时间 大事记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A项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 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D项②③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杂志对毛泽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是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4.【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题干信息表明: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从而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要求具备对题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5.【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④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A项①②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6.【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题干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大力提倡分不开。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出现平易通俗的文风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7.【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是蔡元培。A项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为壮大新文化运动阵容做出了贡献。8.【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题干鲁迅的这段话批判了封建礼教。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是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9-1922年,“革命”出现的次数较多,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A项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转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10.【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据“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种诗像小孩写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A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题干诗歌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1.【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据“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可知,这一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A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2.【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与材料现象吻合。ABC三项都没有激进派,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最可能出现题干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现象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口号、阵地、代表人物、内容、性质和影响等。13.【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白话通神”与“古文讨厌”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题干对联最可能出自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ABC三项和题干对联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最有可能出现题干对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14.【答案】(1)D(2)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新”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5.【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可知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ABC三项都不是《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科学是《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内容。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16.【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李大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热情宣扬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题干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传播马克思主义。A项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的是陈独秀,不符合题意;B项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不符合题意;C项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符合题意;D项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的是鲁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李大钊的识记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7.【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发表了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ABD三项修改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文言文改成白话文修改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知识的识记。18.【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据“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该书和这段文字解读最恰当的是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ABC三项解读不恰当,不符合题意;D项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解读最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狂人日记》以及意义。19.【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ABC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叙述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由此开辟了“民主科学的时代”。ABD三项都不是《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不符合题意;C项民主科学时代是《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题干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大力提倡分不开。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胡适大力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22.【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熟练掌握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3.【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欲脱梦寐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意思是中国人要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就应该以科学、民主权利为指导思想。A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属于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反对中国封建专制迷信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属于道德方面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属于文学方面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宣传马克思主义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延伸,应在分析题干的基础上,找准关键词扣紧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带有材料的选择题作答时,要分析材料文字找到关键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作答,有助于培养历史材料解析的分析归纳能力。24.【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该文章中他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出 “文章……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白话”等观点等主张。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胡适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白话”等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5.【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在此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兴起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6.【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ACD三项都不是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不符合题意;B项李大钊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熟练掌握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7.【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C两项属于政治发明,不符合题意;B项白话文与文言文属于文学方面,符合题意;D项旧道德与新道德属于道德方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8.【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题干四位历史人物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题干表达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史实。29.【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率先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青年学生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①③④理解正确。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②理解错误。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0.【答案】(1)C(2)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 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概念,主张新文学,提倡使用白话文。ABD三项不是胡适的主张,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追求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和主张暴力革命的都是辛亥革命ABD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31.【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ABC三项和题干思想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蔡元培明确阐述题干思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注意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32.【答案】(1)B(2)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民国年份加上1911就是公元年份,民国六年即公元1911加6等于1917年。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1917年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依据题干“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说明钱玄同反对旧文学;“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说明钱玄同提倡新文学。AC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一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历史时间换算,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33.【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叙述不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符合题意;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叙述不正确,蔡元培于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使得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叙述不正确,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陈独秀等发起,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符合题意;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叙述不正确,李大钊1919年发表了《新纪元》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不符合题意;C项①②④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陈独秀的功绩。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4.【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①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打倒“孔家店”的主张;③是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④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对北京大学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为深远。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与“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不符合,故排除②。D项①③④与“新文化运动”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信息提取与知识识记的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35.【答案】(1)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2)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札制的社会思潮。(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如果单角度阐述,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断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故答案为:(1)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2)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杜威、罗素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及影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杜威、罗素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及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1 / 1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7 新文化运动一、单选题1.(2020九上·温州期中)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C.尊孔和复古 D.马克思主义【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A项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2020九上·鄞州期中)下图是一份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下列对该杂志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②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 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D项②③④解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2020九上·浙江月考)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杂志对毛泽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民主、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是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4.(2020九上·柯桥月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的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与过去一样。”这意在说明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进步性C.辛亥革命的意义 D.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题干信息表明: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从而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要求具备对题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5.(2020九上·柯桥月考)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②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③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学术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写作。鲁迅在此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大力鞭笞封建礼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这场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④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A项①②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6.(2020九上·柯桥月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椅子上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题干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大力提倡分不开。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出现平易通俗的文风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7.(2020九上·柯桥月考)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绍兴乡贤是( )A.蔡元培 B.鲁迅 C.周恩来 D.秋瑾【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是蔡元培。A项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为壮大新文化运动阵容做出了贡献。8.(2020九上·诸暨月考)“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掲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C.宣传马克思主义 D.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题干鲁迅的这段话批判了封建礼教。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是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 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2020九上·诸暨月考)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l/20。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转变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9-1922年,“革命”出现的次数较多,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A项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项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转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10.(2020九上·浙江月考)1921年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因其平易、通俗而广为传唱。这首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据“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种诗像小孩写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A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题干诗歌有直接联系,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诗歌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1.(2020九上·浙江月考)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据“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可知,这一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A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2.(2020九上·义乌月考)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与材料现象吻合。ABC三项都没有激进派,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最可能出现题干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现象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口号、阵地、代表人物、内容、性质和影响等。13.(2020九上·金华月考)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白话通神”与“古文讨厌”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题干对联最可能出自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ABC三项和题干对联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最有可能出现题干对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14.(2020九上·秀洲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白话文(2)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答案】(1)D(2)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新”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5.(2020九上·浙江月考)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A. 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C.变法图强 D.民主科学【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可知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描述。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ABC三项都不是《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的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科学是《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内容。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16.(2020九上·浙江月考)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A.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B.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李大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热情宣扬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题干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传播马克思主义。A项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的是陈独秀,不符合题意;B项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不符合题意;C项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符合题意;D项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的是鲁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李大钊的识记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7.(2020九上·浙江月考)“《狂人日记》这一本书,是在民国初年时,由鲁迅先生所写,这一本书以文言文写成外,它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的书籍之一。”以上这段叙述中,以黑体、斜字标注起来的部分有一个错误,请问应该修改哪一个,这段叙述才完全正确( )A.民国初年改成清朝末年 B.鲁迅改成胡适C.文言文改成白话文 D.新文化运动改成洋务运动【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鲁迅发表了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ABD三项修改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文言文改成白话文修改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知识的识记。18.(2020九上·绍兴月考)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据“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该书和这段文字解读最恰当的是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ABC三项解读不恰当,不符合题意;D项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解读最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鲁迅《狂人日记》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狂人日记》以及意义。19.(2020九上·余姚月考)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ABC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叙述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2020九上·余姚月考)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 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由此开辟了“民主科学的时代”。ABD三项都不是《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不符合题意;C项民主科学时代是《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2020九上·余姚月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人物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魏源 B.严复 C.胡适 D.孙中山【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题干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大力提倡分不开。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胡适大力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能力。22.(2020九上·浙江月考)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胡适【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熟练掌握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3.(2020九上·浙江月考)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欲脱梦寐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意思是中国人要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就应该以科学、民主权利为指导思想。A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属于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反对中国封建专制迷信的内容,符合题意;B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属于道德方面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属于文学方面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宣传马克思主义属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延伸,应在分析题干的基础上,找准关键词扣紧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带有材料的选择题作答时,要分析材料文字找到关键词,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作答,有助于培养历史材料解析的分析归纳能力。24.(2020九上·温州月考)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白话”等观点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该文章中他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出 “文章……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白话”等观点等主张。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胡适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白话”等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5.(2020九上·温州月考)“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辛亥革命兴起 B.五四运动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革命兴起【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在此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兴起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6.(2020九上·温州月考)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ACD三项都不是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不符合题意;B项李大钊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熟练掌握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7.(2020九上·诸暨月考)二十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这种唇枪舌剑的争论,主要围绕着( )A.民主与专制 B.白话文与文言文C.民主与科学 D.旧道德与新道德【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C两项属于政治发明,不符合题意;B项白话文与文言文属于文学方面,符合题意;D项旧道德与新道德属于道德方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8.(2020九上·浙江月考)贝贝同学在一宣传栏里看到下列四位历史人物的画像,她想拟一主题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一主题可以是( )A.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 B.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C.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D.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题干四位历史人物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是题干表达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史实。29.(2019九上·鄞州期末)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该杂志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②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率先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促进了青年学生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①③④理解正确。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②理解错误。C项①③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30.(2019九上·慈溪月考)“新”相较于“旧”而存在,历史总是在新旧交替中前行。距今100多前,一批知识分子就曾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伐旧倡新的运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胡适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这种死的语言并不能产生有活力的文学。为此,他认为新文化运动要( )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提倡白话文 D.提倡新道德(2)如果在较长的历史视域中审视这场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革,那么与此前泱泱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相比,这场以反传统为旗帜的文化运动主要“新”在( )A.追求民族独立 B.宣传民主共和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暴力革命【答案】(1)C(2)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 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概念,主张新文学,提倡使用白话文。ABD三项不是胡适的主张,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白话文是胡适的主张,符合题意;(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追求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和主张暴力革命的都是辛亥革命ABD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新”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2)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31.(2019九上·浦江月考)“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明确阐述这一思想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蔡元培【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ABC三项和题干思想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蔡元培明确阐述题干思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注意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32.(2019九上·萧山月考)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请回答下面小题。(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的时间是( )A.1911年 B.1917年 C.1919年 D.1921年(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答案】(1)B(2)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民国年份加上1911就是公元年份,民国六年即公元1911加6等于1917年。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1917年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依据题干“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说明钱玄同反对旧文学;“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说明钱玄同提倡新文学。AC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一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历史时间换算,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33.(2019九上·吴兴期中)陈独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下列对其功绩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①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叙述不正确,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符合题意;②任北大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叙述不正确,蔡元培于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使得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符合题意;③在上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叙述不正确,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陈独秀等发起,在上海首先建立的符合题意;④发表《新纪元》,宣传马克思主义叙述不正确,李大钊1919年发表了《新纪元》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不符合题意;C项①②④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陈独秀的功绩。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4.(2019九上·平湖期中)某小组确定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下列所选图片与该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①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打倒“孔家店”的主张;③是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④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对北京大学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为深远。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与“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不符合,故排除②。D项①③④与“新文化运动”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信息提取与知识识记的能力。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史实。二、材料分析题35.(2020九上·诸暨月考)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材料一: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时间 大事记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答案】(1)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2)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札制的社会思潮。(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如果单角度阐述,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断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故答案为:(1)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2)单角度阐述: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成立工会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多角度阐述:1920年的中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多种变革力量持续发力。有人坚持思想启蒙,提倡思想领域的社会转型;有人逐渐认同马克思主义,并开展研究、宣传和实践等活动;政府支持白话文运动,白话文教材和出版物的流行,使民众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大提升。以上变化都折射出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杜威、罗素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及影响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杜威、罗素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及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7 新文化运动(学生版).docx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专题:07 新文化运动(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