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基本、基础、基石”类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3.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4.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8.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9.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10.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12.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1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4.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15.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1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17.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关系的基础:道德1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2.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5.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类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4.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的核心价值: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7.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8.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前提、关键”类1.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家安全2.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3.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国策、政策、制度、方针、战略、方略”类1.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区别:改革开放)等2.民族政策: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4.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4个/基本政治制度(后3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①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关键作用(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9.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厉行法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0.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1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12.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13.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14.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15.党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17.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18.全球发展理念:合作共赢“体现、表现”类1.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4.自信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5.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6.创新精神的表现: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原则”类1.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民主集中制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本质、实质、性质”类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党的领导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5.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7.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8.人民法院的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9.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10.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目的、目标”类1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证、保障”类1.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2.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3.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4.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5.自由的保障:法治“重要、地位”类1.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2.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着关键作用5.诉讼的地位: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途径——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最、第一”类1.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2.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3.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4.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5.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6.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7.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人民政府——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权)8.我国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机关——监察权)9.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机关——司法权)10.我国最高检察机关(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11.我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机关——审判权)12.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特征、特点、新”类1.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犯罪的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3.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4.中华传统美德的特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5.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7.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8.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9.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10.新发展阶段:我们党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奋斗目标进军称为“新发展阶段”;11.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2.新发展格局:促进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3.新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4.新常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数字”类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两个阶段”战略安排:①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对未成年人的六个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四个尊重”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8.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9.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0.根据违法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③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分为两个类别: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关系”类1.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国风引导家风。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205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3.自由与规则的关系:P210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社会规则的约束。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4.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227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5.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237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6.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P23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7.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243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8.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250 ①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二部分 易混易错知识点专题训练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下列属于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①宪法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义务教育法 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 )A.人治 B.法治 C.道德 D.法律4.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保护是…………………………………………(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5.下列属于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的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 )A.遵守规则 B.传播网络正能量 C.尊重全人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7.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请求以下哪个机构的帮助? ……………………………………………………………………………( )A.法律援助中心 B.法律服务所 C.公证处 D.律师事务处8.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 )A.道德 B.法律 C.纪律 D.规章制度9.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 )A.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C.犯罪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10.下列不属于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是……………………………………………………( )A.犯罪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11.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是……………………………( )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1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社会危害性 C.刑罚处罚性 D.触犯宪法13.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社会危害性 C.刑罚处罚性 D.触犯宪法14.青少年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A.通过私了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B.通过人民团体仲裁来解决争议C.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D.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15.俗称“民告官”的是哪一种诉讼?………………………………………………………( )A.行政诉讼 B.民事诉讼 C.刑事诉讼 D.法院诉讼16.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不违背道德 B.不做坏事 C.不违反规则 D.不违法17.我国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是…( )A.宪法 B.刑法 C.物权法 D.民法总则18.根据宪法规定,具有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及地方人大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19.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这说明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遵守宪法和法律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尊重和保障人权20.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尊重和保障人权C.公民拥有广泛的权利 D.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科学立法 B.全民守法 C.依宪治国 D.依法执政22.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体现了………………( )A.宪法的根本原则 B.宪法的指导思想C.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D.宪法的主要内容23.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国家监察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24.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在监督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是……………………………………………………( )A.法律监督制度 B.宪法监督制度 C.刑法监督制度 D.人大监督制度25.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③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26.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监督权 C.政治自由 D.受教育权27.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 )A.政治自由 B.人身自由 C.人格尊严权 D.平等权28.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的权利是…………………………………………………………( )A.财产权 B.物质帮助权 C.劳动权 D.平等权29.我国调解的方式不包括…………………………………………………………………( )A.人民调解 B.行政调解 C.司法调解 D.他人调解30.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是……………………………………( )A.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B.维护国家安全C.维护国家荣誉 D.维护国家利益31.下列选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①受教育 ②劳动 ③抚养教育未成年人 ④赡养扶助父母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32.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包括………………………( )①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②维护国家尊严不受侵犯③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④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3.维护合法权益可以采用的方式有………………………………………………………( )①协商 ②调解 ③诉讼 ④仲裁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4.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35.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是…………………………………………………………( )①国有经济 ②个体经济③集体经济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6.下列选项中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是…………( )A.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3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8.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 ④自治乡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9.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①平等 ②团结 ③互助 ④和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0.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不包括……………………………………………………( )A.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B.立法权C.外事权 D.荣典权4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公民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私有制 B.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个体所有制 D.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4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 D.人大代表45.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和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分别是……………………( )A.贫穷中国的减贫行动 B.犯罪中国的扫黑除恶C.疾病中国的大病保险 D.文盲中国的义务教育46.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 ………………………………………………………( )A.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集中制 C.公平正义 D.自由平等4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分别是…………………( )A.依宪治国法治 B.依法治国法治 C.依宪治国人治 D.依法治国人治48.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 B.刑法 C.教育法 D.民法总则49.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等纠纷的方式是………(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5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个体经济 B.国有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53.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强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 )A.公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5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现共产主义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5.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 C.中国共产党 D.人民政协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能集中力量办大事58.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团结和民主 C.富强和文明 D.自由和平等59.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国务院 B.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家主席60.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D B A C D A B A B D B A C A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A A D D C C A B C A B C D A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C D D C C B B C D C B D B B A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B B A A B C D B A B C C B A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