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八下4.1土壤的成分(2)(胜哥同步)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土壤的形成》课程后深刻理解了相关知识。那么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成熟土壤最终形成的是-一()A.最低等生物出现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C.森林和草地出现D.低等动物的出现2.小科同学将盛满水、盖紧瓶盖的玻璃瓶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放置一天后发现水结成了冰,并且玻璃瓶已破裂。下列自然现象中,与这一过程的原理一致的是-一(A.冬天,雨水结冰使岩石碎裂B.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岩石溶解形成溶洞C.冷水浇到高温岩石表面,岩石破裂D.水流冲击岸边的岩石,岩石向内凹陷3.“胜哥”带着小科与小红去金兰古道游玩,发现溪流中的石块都没有棱角,你认为下列解释符合科学道理的是-一()A.这些石块形成时就没有棱角B.是长期水流冲刷的结果这C.些石块是人为处理后投入溪流中的D.上述三项都有可能4.“胜哥”将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生长正常,乙组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此实验说明小麦生长需要-一(A.水B.空气C.有机物D.无机盐5.如图为“胜哥”在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实验时,“胜哥”先将土壤浸出液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后,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水分,蒸发皿上会残留白色固体物质。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一(A.甲装置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B.只用乙装置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C.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难溶于水的无机盐D.蒸发皿上残留的白色固体是易溶于水的氯化钠6.土壤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一(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21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B.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有机物C.土壤中腐殖质越少,土壤肥力越高D.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养料和空气7.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一()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C.土壤主要由刊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8.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关于土壤形成的科学视频后收获很大。那么土壤形成的正确顺序为一()a.岩石的风化b.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c.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d.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A.abcd B.bcad C.abdcD.cbad9.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一(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原因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热胀冷缩等物理现象变化变成了土壤10.滴水穿石在科学上的解释正确的是-一(A.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形成的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埋入矿物质中形成的D.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11.小科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较大B.岩石的密度较大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12.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和的土壤。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生物的和13.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花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各种的共同作用。14.小红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常深科院遮光3%遮光30%D(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221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共29张PPT)第二课时 从岩石到土壤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特点的影响。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是指:土壤的温度,疏松程度、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复习: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土壤中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学会证明这些物质存在的有关实验。土壤中除了含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以外,还含有什么物质呢?思考:4.土壤中还有无机盐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无机盐的检验呢?1.取新鲜的土壤样品50~100克,放入大烧杯中。2.向大烧杯中倒入足量的蒸馏水。3.先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一 会儿,再静置一段时间让土壤固体颗粒沉淀下来。得到的上部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4.取出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收集滤液,如图甲所示。然后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如图乙所示。当水分蒸发完后,蒸发皿上有无出现残留物?它们是什么?答:有残留物出现,它们是无机盐。这些能溶于水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三、土壤中的成分固体液体气体矿物质颗 粒腐殖质水分空气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空气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质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占固体95% 左右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呢?思考:四、从岩石到土壤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一)岩石从大到小的过程石块岩石石砾砂粒1.岩石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风化的结果就是大块岩石不断地变成细小的矿物质颗粒。2.风化作用的因素(1)物理因素① 风力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后破裂成了小碎块。② 流水水流动时,夹带的石块与石块摩擦,使石块逐渐成了小石块。③ 温度剧变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却就爆裂了。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会爆裂。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CaCO3 + CO2 +H2O =Ca(HCO3)2Ca(HCO3)2 = CaCO3 + CO2 +H2O(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植物的根、地衣等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二)有机物在矿物质颗粒的积累过程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在矿物质颗粒中,慢慢形成腐殖质。(三)土壤的形成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土壤的形成是漫长的,但毁坏土壤却是瞬间的。我国规定所有城市禁止使用黏土砖作为建筑材料。结合查阅资料,讨论砖窑厂的生产对土壤资源有哪些危害,以及应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直接破坏:减少耕地面积,降低土壤肥力。间接破坏:窑厂的废气、废渣会导致土壤污染。保护措施:严格遵守法律、宣传教育、拆除生产实心黏土砖砖窑厂。小结:1.土壤中有水、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2.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3.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土壤中的成分固体液体气体矿物质颗 粒腐殖质水分空气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空气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质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占固体95% 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下4.1土壤的成分(2) (胜哥同步).pdf 冰对岩石的影响.wmv 土壤中有无机盐.wmv 土壤的形成.wmv 微课八下4.1土壤的成分(2).pptx 流水对岩石的冲刷.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