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6张PPT)+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6张PPT)+2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大 家 都 守 法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习目标
1,什么是法治意识?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哪些时代要求?
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5,怎样依法办事?
自学导航
1 .什么是法治意识?(内涵)
★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3 .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了解)
★ 4 .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0—10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一、树立法治意识
探究1 法治意识的内涵
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思考:以上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什么是法治意识?
遵法守法
尊法守法
为什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说说宪法宣誓的意义,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
③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形成尊从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氛围;
④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由于苏格拉底经常指出别人的无知,招致了一些心胸狭隘的人的嫉妒和怨恨。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罪名是“不敬神”和“蛊惑青年”。执行死刑之前,苏格拉底的朋友们劝他逃走,他们买通了狱卒,为他制定了周密的逃走计划。令人吃惊的是,苏格拉底拒绝逃走。
他说:“逃监是毁坏国家和法律的行为,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被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如果我含冤而死,这不是法律的原因,而是由于恶人的蓄意……”就这样,70岁的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探究2 为什么树立法治意识
思考: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
提示: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教育法第四十四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四款: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第一款::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

课堂笔记
2.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②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①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对国家
对人民
对法律
青少年
二、学会依法办事
2
1
该男子缺乏什么意识?
视频中的男子获刑一年三个月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视频中男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严重妨碍疫情防控,构成犯罪,受到法律严惩。我们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怎样依法办事
教科书式维权
近日,西安一机场一位女乘客在航班延误后,与工作人员沟通协商,表达诉求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其理性维权的方式受到网民的关注与热议。
思考:
(1)这位女乘客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2)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做?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杭州女孩取快递被造谣”事件中,造谣者张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张某受到哪些处罚?
属于违法行为,因为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先是行政拘留9天(行政处罚),后被判刑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刑事处罚)。
1,受害者吴女士是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①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③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遵崇和遵守。
笔记区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怎样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课外多读关于法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当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告诉家长和老师,或通过法治方式来维权。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触犯法律。
……
拓展空间
课堂总结
我们与法律同行
树立法治意识
学会依法办事
(怎么做)
1、什么是法治意识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国家、人民、法律、青少年)
①要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②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③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2、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课堂巩固
1.“我都告诉你了!行车一步就算酒驾!”面对酒后驾驶的父亲,6岁儿子的话堪称教科书式的劝告。父亲最终因酒后驾驶被处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酒驾父亲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要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③我国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比成年人强
④儿子没有做到尊重父亲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C
2.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②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③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④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3.(2021自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至12岁,明确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国家权力机关推进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④青少年要增强自控能力,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2021年3月,深圳市普法办发布了《民法典小人书》、“普法总动员小游戏”以及《法治头条》栏目,希望通过这三款普法产品,将法律的严肃严谨与民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相结合,让公众在休闲娱乐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熏陶和法治教育。深圳市普法办这样做有利于青少年( )
A. 运用法律解决一切问题
B. 尊法守法,杜绝违法行为
C. 参与执法,维护法律权威
D. 学会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D
5.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 
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