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五年级下册)实验内容:观察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五下第一单元)课 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时 间:第 1 周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洋葱、洋葱鳞片内表皮标本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1.观察人的手 1.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背皮肤。 2.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3、在纸上画一画观察到的手背皮肤细胞的样子。2.观察洋葱鳞 1.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片内表皮。 2. 把洋葱表皮细胞标本轻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通光孔中央,缓慢转动调焦旋钮,直至能清晰地观察到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3.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必须保护好镜头,不要用手摸镜头。建议先选用低倍镜观察,如看不清再换用高倍镜,细调焦距观察。4、在纸上画一画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的样子。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受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五下第三单元)课 题:《昼夜交替》时 间:第 9 周实验器材:地球仪、已装电池的手电筒、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1.在黑暗环境 1.拉上教室的窗帘,也不要开灯,尽量保持教室黑暗。中,用手电筒照 2.在两米之外,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向射地球仪上的 光面和背光面。中国。2.转动地球仪, 1.逆时针缓慢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从白天进入夜观察地球仪上 晚。被照亮的区域。 2. 继续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从夜晚进入白天。。3.同时,观察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晚。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究地球上昼夜现象的奥秘。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被太阳照亮的地方是白天,没有被照亮的地方是夜晚。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实验内容:探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及对温度的影响(五下第三单元)课 题:《四季循环》时 间:第 12 周实验器材:地球仪、强光手电筒、胶水、牙签、温度计、信封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1.在地球仪的 1.在黑暗环境中,打开强光手电筒代表太阳。赤道和北半球 2.先让“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再让“地球”上各粘一根牙 倾斜着绕太阳转动一圈。观察赤道和北半球上的两根牙签。 签的影子长度。2.将温度计插 1.阳光照射两个信封,5分钟后分别记录两个温度计的入直立于地面 温度。的一个信封,再 2. 比较哪个信封里面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更高。将另一根温度 3.讨论:为什么平放于地面的信封里的温度计温度更计插入平放于 高?地面的另一个信封。放在阳光下照射 5 分钟。3.实验总结 观察、比较实验数据,探究四季温度变化的规律。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 ,阳光斜射的地方温度低。实验内容: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秘密(五下第四单元)课 题:《撬重物的窍门》时 间:第 13 周实验器材: 铁架台、平衡尺、钩码、细铁丝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1.用细铁丝把 1.挂好平衡尺,手轻压尺一端再松开看看尺是否能自由平衡尺挂在铁 转动。架台的铁环下。 2.如果平衡尺在静止状态下,不能保持平衡,可仔细调节平衡尺两端的螺母,直至尺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2.在平衡尺的 1.在支点左侧 10厘米处挂 2个同规格的钩码。左右两侧,分别 2. 分别在支点右侧 5厘米、10 厘米、20 厘米处挂同规挂上同样规格 格的钩码,观察分别需要多少个同规格钩码才能尺保持的钩码若干,观 平衡。察什么情况下 3.将左侧的钩码移到 15厘米处,在右侧怎么挂钩码才尺能保持平衡。 能尺平衡?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实验数据,探究杠杆省力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越少,也越省力 。实验内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五下第四单元)课 题:《拧螺丝的学问》时 间:第 14 周实验器材:轮轴实验套件、钩码、线绳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1.把轮轴实验 1.把支架插入底座孔洞中,再把轮轴安装在支架上端;套件组装起来。 2.轻轻拨动轮轴,确认轮轴可以自由转动。2.在轴上挂一 1.轴的右侧线绳上挂 4 个 50 克的钩码。定数量的钩码, 2.小轮左侧线绳上挂 2 个 50 克的钩码,观察轮轴能否观察在轮上挂 保持平衡 。多少个钩码才 3.保持轴上的 4 个钩码不变,把小轮上的钩码取下,试能使轮轴平衡。 着挂在大轮左侧线绳上,观察挂几个钩码在大轮上就能使轮轴平衡。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实,探究轮轴省力的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实验内容: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五下第四单元)课 题:《升旗的方法》时 间:第 15周实验器材:组装滑轮的部件、钩码、铁架台、测力计、粗棉线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1.测出提升一 1.用测力计垂直提升一个钩码;个钩码所需的 2.眼睛与测力计指针保持平视,读出测力计指示的力。力2.分别测出用 1.分别组装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1)定滑轮:把定滑轮用棉线挂在铁架台上,再将另提升1个钩码所 一根棉线沿轴槽绕过滑轮,一头挂钩码,一头挂测力计。需要的力 (2)动滑轮:把棉线的一头系在铁架台上,将棉线的另一头沿动滑轮下方的沟槽穿过,再挂上测力计,在动滑轮下方挂一个钩码。2. 提醒实验注意: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要依次用定滑轮、动滑轮各做三次提升 50克、100 克、150 克的实验,读出测力计指示的力再记录平均值。拉动时,动作要缓慢、匀速,不要让粗棉线脱离滑轮沟槽。应在匀速拉动测力计过程中读出数值,不忽快忽慢或停后读数。3.可二人合作,一人拉动并读出测力计数值,另一人记录实验数据再取平均值。重复实验时,二人互换角色。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实验数据,探究使用滑轮的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拉动同一个物体,动滑轮比定滑轮省力。实验内容:探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五下第四单元)课 题:《斜坡的启示》时 间:第 16周实验器材:测力计、小车、光滑的长木板、字典 3 本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1.测出垂直提 1.用测力计垂直提升小车。升小车所用力 2.视线与测力计指针保持平视,读出测力计指示的力。2.测出在不同 1.利用同一块长木板,先后分多次搭建不同坡度的斜坡度的斜坡上, 面。(可在长木板右端下面,分别垫 1本、2 本、3本、拉动小车所需 4 本、5本字典)的力的大小 2.提醒实验注意:沿着斜坡,用测力计匀速、缓慢从下往上拉动小车。拉动小车时,测力计要与木板保持平行;在小车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读出测力计指示的力;每个坡度都反复拉 3次小车,读出测力计数值再取平均值记录。3.可二人合作,一人拉动小车并读出测力计数值,另一人记录实验数据再取平均值。重复进行实验时,二人互换角色。3.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比较实验数据,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