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执笔:田瑞昌 审查:李凯 编辑日期:20130408 编号:8215学习内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的经济、城镇的发展(50—56页)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了解城镇发展的变化学习重、难点: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法学法:双向五环:学法: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法: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学习过程【学生预习※教师导学】【任务一】自学50页“对外开放的前沿”部分内容1、观察50页图7.1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 (热量带)和我国的 (温度带)。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 地区,年降水量在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 ,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3、读地图册30页《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的位置》及教材50页的图7.1及文字,完成下列问题。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下游,毗邻 ,与 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4、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分析后得出: 。5、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 和 ,其中, 省就占了三个,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的经济特区分是 、 。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 。珠江三角洲的 (城市)为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香港位于 (经济特区)以南,澳门位于 (经济特区)以南。6、我国著名的侨乡是 省和 省。7、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阅读50-51页课文及图7.2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政策因素 。【任务二】自学52页“外向型的经济”部分内容1、阅读52页课文以及图7.3、7.4,分析、归纳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2、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 。3、珠江三角洲的主要产业部门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销售特点?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模式是: 。港澳利用 优势,充当“ ” 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利用是 优势,充当“ ” 的角色。6、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 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7、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 ”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8、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成为全球最大的 生产出口基地之一。9、读图7.5,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 作用。【任务三】自学教材55页“城镇的发展”部分内容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的变化》(图7.8)说说城镇化的发展的变化: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 。地区最显著的变化形成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土地利用方式以 用地为主外向型经济繁荣后用地、 用地、用地和 用地交错分布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学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难题,遇有提问的学生教师个别给予引导解答。学生展示※教师激励】有问题学生公开提问,有答案的学生试着解答,教师点评。【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一、选择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其主要的外资来源是( )A东南亚地区 B 欧洲 C港澳地区 D 日本2.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 )A在国内销售 B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销售 C.销往香港、台湾、地区及美国等地 D .直销往香港、澳门3.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的人文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 地形平坦 C 著名的侨乡 D 丰富的矿产资4.目前,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是( )①港澳地区—前店②珠江三角洲—后厂③珠江三角洲—前店④港澳地区—后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5.邻近香港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6.目前我国有常住人口最多的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河南省 B.广东省 C.山东省 D.四川省二、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表示的是 地区,该区南临 海,位于 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地区,有祖国 之称。(2)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事物名称。① (城市) ② (经济特区) ③ (经济特区) (3)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其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农作物一年可以 熟。(4)本地区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有 和 等。【学生反思※教师总结】课后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对老师的建议: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