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我们小点儿声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我们小点儿声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 案
NO:23
课 题 我们小点儿声 授课时间
主备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过程方法 知道在公共场所小声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在公共场合具有保持安静的意识,改变不良说话习惯的同时,改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 体验在安静环境中的愉悦和嘈杂环境中的不适。
难点关键 在活动中切身体会到小点儿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在公共空间保持安静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公共空间意识也满未完全养成。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学生自律意识还不强,在集体中易受周边影响,因此行为落实也不易到位。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将学生置于喧闹和安静两种环境中,通过对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喧闹的环境给自己带来的不悦,以及安静的环境给自己带来的愉悦。然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程资料 资料
教 学 流 程 设计意图要求程度 动态调整
一、感知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2、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3、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4、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给出建议: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5、小结: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啊什么时候需要小声说话 。揭示课题《我们小点儿声》二、明理:教室里面有点吵 1.出示情景视频,学生重重的关门,大声喧哗,挪动桌椅,下课跑闹 、吵嚷……2.这样的教室给你什么感觉? 3.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 4.我们班级里有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说一说我们班级里让你不喜欢的声音。5、教室里吵闹的环境让人心里不舒服,让人不悦,是不文明的行为,需要禁止。6、教师总结:出示书页下小故事 风声小了,听得见流水的声音; 雨声小了,听得见小鸟的声音,我们的声音小了,听得见心灵的声音。三、行动:做个小小调音师 班级里的大声现象确实有点让人烦恼,同桌或四人小组之间讨论:你想怎么做来减少这样的大声呢? 想一想:除了做警示贴提醒自己和他人,互传纸条代替语言交流、设置声音控制员提醒大家这些方法之外,还有其他好办法吗? 3.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1)就我一个人大声没关系的,不会影响大家 (2)他们大声说话,我要大声告诉他们不许说了 (3)大家都在学习呢,我们不要说话了,嘘 。4、小结:在班级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低声说话。给自己学习创造了安静的形境,也给其他同学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四、拓展:故事,《关闭大嗓门》片段五、总结检测:不可以大声说话的时候,举例说明。 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把握了教材思路,以学生熟态的教室为背景,分别展现很吵闹这四个场景。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在安静的教室里出现这些杂音的不和谐,也切身感受到吵间的环境不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并引起了学生的情感
作业
板书设计 12 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