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专项复习: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化学实验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实验目的或某一具体内容的题设要求,以及提供的仪器(或单元装置)、药品,选择适合者进行正确的连接或组装,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化学实验评价是对某一实验设计的实验操作程序,药品的使用和装置的选择等做出一个公正合理的科学评价。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题型之一。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这种新的题型出现次数在增加,难度在增大,分值也在增高,因此在要高度重视,加强训练。一、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1)根据实验题目要求,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2)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推理,提出合理的假设,(3)根据推理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案;(4)根据实验设计方案,选择药品和仪器(或对仪器进行恰当的选择、合理的连接);(5)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二、实验设计的注意问题及实验评价内容:(1)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即原理是否正确。(2)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佳的,是否还有更简单安全的方案;(3)实验仪器的连接是否正确,是不是最简单的;(4)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的,状态和用量是否准确,在经济上是否合算;(5)注意同一装置的重复使用和多余装置的筛选;(6)实验现象是否明显;(7)实验过程中是否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或过量试剂是否除掉;(8)实验若有废水或有害尾气产生,有没有进行处理。1.你认为下列的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把Mg、Zn、Cu、Ag分别插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稀盐酸中,比较四种金属的活泼性B.加热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 C.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Na2CO3和BaCO3 D.方案:NaOHNaClNaNO3,制取NaNO32.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3.为从废铜屑中得到较纯的单质铜,某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是铁,第③步反应还应有氯化铁生成 B.X还可以是Zn,但不能是Ag C.直接用废铜屑进行②③步操作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第②步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即证明盐酸过量4.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生石灰可以配制少量石灰水 B.CO还原氧化铁时,先通入CO,排净空气后再加热 C.直接用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通过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可以说明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是( ) A.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制取Cu(OH)2: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C.除去H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以此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D.分离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加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B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Na2CO3溶液C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稀盐酸D除去CO2中的CO通入足量NaOH溶液7.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其中存在的离子有Fe3+和Cl﹣.在含有Cl﹣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AgCl沉淀,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氯化钠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黑色8.在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和BaCl2杂质,下列除杂方法中,最适宜的是( ) A.先加适量Na2SO4溶液,再加适量AgNO3溶液 B.先加适量AgNO3溶液,再加适量稀H2SO4 C.先加适量稀H2SO4,再加适量AgNO3溶液 D.先加适量K2CO3溶液,再加适量AgNO3溶液9.某学生设计的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uCuCl2Cu(OH)2 B.O2{→}MgO C.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D.MgCl2Mg(OH)2l{电解}{→}Mg10.对加热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实验,小明假设:“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是加热初期有大量水蒸汽产生”,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对此假设提供较好实证的是( )A.使用生石灰干燥生成的气体 B.使用浓硫酸干燥生成的气体 C.延长加热时间,让水蒸汽先逸出后再检验生成的气体 D.分别使用不同催化剂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实验11.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如右两个实验方案:认真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uSO4溶液和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2)两个方案中,你认为较好的是哪一个,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 .12.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图中标号①的名称是 _________ ;(2)A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该方法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并固定;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 .(填序号〕(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实验室可利用Zn+H2SO4=ZnSO4+H2↑制取氢气, ___(填“能”或“不能”)用B装置制取并收集氢气.(4)C实验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是通过对比 _________ 的现象得到的.13.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净水剂,它在水中离解出K+、Al3+和SO42﹣,甲同学为了探究明矾中每粒子是否有净水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KCl,静置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 _________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Al2(SO4)3,静置烧杯中的水变澄清 _________ 乙同学看到甲方的方案后,认为该方案不完善,他对甲同学的方案进行补充完善,请你把乙同学的补充方案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使用的试剂填入下表 _________ .14.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___ ;要用上图仪器组装成制气装置:用KMnO4加热分解制O2应选 _________ (填字母);用废铁屑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应选 ____(填字母).(2)若用F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b处的现象为 _________ ;要检验反应后的气体中含有CO2,仪器②中应装的试剂名称为 _________ ,c处尾气的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 .(3)用此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H2,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4)检验F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___ _________ .15.甲、乙两同学想通过实验鉴别炭粉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各设计如下方案:甲:将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在空气中灼烧,有火星出现且黑色粉末逐渐减少的是炭粉.乙:将两种黑色粉末分别放在试管里,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的原物质是氧化铜.你认为最佳方案是 _________ (填“甲”或“乙”),理由是 _________ .16.查阅资料: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发生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 ;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含碳元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严密 _________ (填“严密”或“不严密”),理由是 _________ .17.(下面是某同学制取CuSO4的两个实验方案:甲方案:Cu+2H2SO4(浓)CuSO4+SO2↑+2H2O乙方案:Cu CuO CuSO4 你认为这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 _________ ,另一方案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 , 18.(学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后,某同学认为在家中也可以验证Na、Al、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厨房供选择的物质:醋精、白酒、食盐水、水、铝丝、铜丝.为了得出比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在两个玻璃杯中分别取少量 _________ ,再分别插入打磨后的铝丝和铜丝;铝丝和铜丝表面都没有明显变化Na比Al、Cu活泼2.在另两个玻璃中分别取少量 _________ ,再分别插入打磨后的铝丝和钢丝.Al比Cu活泼据此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a>Al>Cu.19.某兴趣小组以废铁屑为原料设计了如下两种制备硫酸亚铁的方案:(1)Fe+H2SO4(稀)=FeSO4+H2↑(2)2Fe+O22FeO FeO+H2SO4(稀)=FeSO4+H2O以上方案合理的是 _________ ,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 .20.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1)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试举一例: (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方案Ⅰ: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方案Ⅱ: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方案Ⅲ: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_________ (填方案序号),分析该方案表述的实验现象,其不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 .(若你认为有多种不合理方案,只需选择其中一种回答即可).请再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该粉末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