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课件(22PPT)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课件(22PPT)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学习目标
一、了解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分析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不同,了解在线发布个人信息的
益处与风险。
三、知道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信息的措施。
信息技术在加速信息传播、收集、共享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文明、虚假、诈骗等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发布、传播信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信息社会中,有哪些伦理与道德需要我们去遵守的呢?
课堂导入
一、关于网络礼仪
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有各种各样的礼仪:见面礼仪、课堂礼仪、餐桌礼仪等。那么人们在网络中的交流有哪些礼仪呢?
VS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哪位同学的做法更能体现网络礼仪呢?
一、关于网络礼仪
【案例探讨1】
小浩正在参加学校网站论坛里的一个话题讨论。突然,一个发帖者开始不停地发送脏话,很多人用更恶劣的语言对这个发帖者“拍砖”,很快,论坛就被这些愤怒的语言“刷屏”了,讨论根本无法继续。
1.如果你是旁观同学或网站管理者,你会怎么做?
网站管理者(警告、禁言、删帖……)
旁观同学(劝阻、举报……)
一、关于网络礼仪
【案例探讨1】
2.通过该案例,你觉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应该遵守哪些文明礼仪呢?
注意文明用语、尊重他人。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关于网络隐私保护
【案例探讨2】
小凯给好友小聪发送了一段自己在家录制的搞笑视频。在视频中,小凯装扮成小丑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小聪看了哈哈大笑,并把这段视频上传至班级群中,后来不知是班上哪位同学把这段视频上传到了公共网络视频平台。这段视频被更多的人浏览之后,下面的评论有好有坏。小凯看到这些评论后又气愤又伤心。后来,在学校也有人拿这段视频取笑他。
二、关于网络隐私保护
事件的主要参与者 传播范围
参与者1
参与者2
参与者3
参与者4
参与者5
小凯
小聪
小聪
全班同学
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同学
全体大众
评论人(还可以分成:发表侮辱性评论的人、发表尊重作者评论的人)
全体大众
取笑小凯的学校同学
校 园
1.请问这个案例里,有哪些主要的参与者?
3.小聪和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人做法有哪些欠妥之处?
未经过他人同意擅自转发他人视频,泄露他人隐私。
随意对他人进行攻击性或者侮辱性评论是不道德的行为。
二、关于网络隐私保护
2.整个过程,哪两个人扩大了视频的传播范围?
小聪、上传视频到公共网络的同学。
4.你想对那些看了视频并留下侮辱性言辞的人说些什么?
二、关于网络隐私保护
【思考】
在网络发布或传播信息,应该如何做到隐私保护呢?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思考】在网络上发布或传播信息前,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头脑风暴,并把想法写下来。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一)三思而后行——网络行为决策表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上网聊天时,你是和真实的人进行交流。当浏览一个网站时,你所看到的图片、视频,也可以是真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
网络空间不是真实的物理空间,但它也并不是因为那些网站看不见、摸不着就只是个想象的空间。
(二)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二)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在虚拟空间里的任何行为都会留下自己的“数字脚印”。这些“数字脚印”构成你的虚拟形象。别人也会通过这些“脚印”来认识你。
由于网络的广泛性,现实世界的一个行为在虚拟世界中可能被“放大”。网络的“放大”功能是把“双刃剑”。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二)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网络的“放大”功能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上,一些偶发性的、地域性的事件,过去可能仅仅是本地的社会新闻和街谈巷议的见闻,但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它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放大”功能。一个很小的事件可能在一个瞬间被“放大”得引起全国乃至于世界的高度的关注,对于整个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二)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
比如,“网络红人”就是因为现实或网络中的某个事件或行为而被众多网民关注。
网络的“放大”功能
一个小的错误行为在网络中也可能被放大而成为致命打击。
所以,网络的“放大”功能是把“双刃剑”。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记得对方是真实的人。
现实中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上也是如此。
明白自己所处的网络空间的规范。
尊重别人的时间,节省带宽用量和主机存储空间。
网络用语文明。
共享专业知识。
网络讨论要理智。
尊重他人隐私。
勿滥用权利。
宽恕他人的过错。
(三)网络礼仪,国际上通行以下十大规则: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四)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应对网络欺凌
在前面案例探讨2中,参与者的行为已经构成“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充满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网络欺凌如果造成恶性事件也会触犯相关的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四)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应对网络欺凌
三、如何遵守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七十七条
(四)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应对网络欺凌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