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是根据成语故事《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叙事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添了歌曲的幽默感。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学生在观察能力、探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演唱歌曲;2.认识倚音、顿音、波音等相关音乐知识,并准确的演唱。3.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自主编创动作,与同学合作表演。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练唱,掌握倚音、顿音的演唱技巧,自如的表演歌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掌握歌曲内容,能复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懂得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教学重点:1.掌握倚音、顿音、波音等相关音乐知识,节奏密集处要吐词清晰2.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自己创编的动作,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教学难点:歌曲情绪的把握,以及歌曲的表演,演唱时能够做到吐字清晰、节奏准确、并把握好音准,特别是倚音、与顿音的地方要演唱准确。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草帽、头饰等相关道具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高颖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发声练习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四年的学习,相信大家掌握了不少的成语,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成语的游戏吧!看看谁猜的又快又准!(出示图片),用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出示《守株待兔》的图片,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并请同学简要说说故事内容。3.师总结:这位同学说的真好,这个故事还可以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根据“守株待兔”的成语创作的寓言歌曲吧,名字就叫做《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引入课题——《守株待兔的老农夫》)三、聆听歌曲,感受音乐1.初步聆听歌曲(出示歌词,播放歌曲音频)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在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生:速度稍慢师:对,这是一首稍慢的四二拍歌曲。那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生:诙谐 幽默师:对,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首歌曲是用一种非常欢快、幽默的情绪来演唱的,希望同学们能在学的时候好好把握歌曲情感。2.复听歌曲师:让我们感受下歌曲诙谐的情绪,并跟着歌曲的节奏左右摆头。四、学唱歌曲、表达情绪1.歌词熟悉,师用节奏把歌词带读。(注意“撞在树上”“等了一冬”节奏密集的地方,吐字清晰。)2.看歌谱,模唱旋律,师弹奏,一句一句教唱主旋律。3.解决重难点师:通过旋律模唱相信同学们对歌曲更加熟悉了,现在请同学们边跟着哼唱,边找一找歌谱中有哪些特殊的音乐记号。师:你们都找到了哪些特殊的音乐记号呢?生:分别找到记号师:找的非常准确,用小音符标在乐谱的左上方就是倚音记号,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顿音: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讲解倚音记号和顿用记号)师:同学们想不想学会这些记号怎样演唱呢?(解决音乐记号的唱法)。师: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谁可以说一说歌曲中加入这些音乐记号后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呢?(教师采取对比演唱的方法启发学生)生:装饰音是让故事中更加有动感形象生动,口语化,更加的诙谐幽默。 倚音 “ 把地锄”(生动形象) 顿音“慌慌张张”(突出兔子慌乱逃跑的形象) 波音“来撞树”(得意自大) “断了脖”(口语化 幽默诙谐) 4.完整演唱全曲,要求声音加入音乐记号演唱(提示:边唱边做摆头动作)。师:请同学们跟随音乐伴奏演唱整首歌曲,一定要表现出农夫的诙谐幽默!五、拓展创新《演员招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分组练习,找学生分别扮演农夫、大树、兔子,将歌曲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请台下的同学当评委,进行适当点评。六、情感升华师:同学们的表演棒极了!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我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已又加深了理解,并且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要对这个守株待兔的老农夫说,同学们对他来说几句吧。“农夫伯伯,我想对你说。。。。。”生自主表达七、师总结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所收获!八、结束课程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一首音乐中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原来,音乐有如此大的魅力,还可以给我们讲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音乐中的小故事《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在音乐声中下课,同学走出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