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 法不可违1.法律有哪些重要性?(1)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分为哪些种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4.如何区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5.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6.我们身边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1)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2)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7.民法和民事违法行为。(1)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8.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1 / 2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课时 遵守规则1.自由与规则有什么关系?(1)自由与规则不可分。(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3)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4.我们应怎样坚定维护规则?(1)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5.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3)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4)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6.我们应怎样改进和完善规则?(1)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2)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 / 1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课时 以礼待人1.什么是礼?它有哪些主要表现?(1)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表现: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2.文明有礼有何重要性?(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3.文明有礼是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1)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2)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4.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1 / 1用点拔训练跟错题说再见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 尊重他人1.如何理解尊重?(1)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3)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4)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3.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4.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5.如何平等待人?(1)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2)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6.如何欣赏他人?(1)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2)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3)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1 / 2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3课时 善用法律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 我们应该怎么办?(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3)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类型:(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3.未成年人应怎样应对违法犯罪?(1)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常见方法: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4.未成年人为什么要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1 / 1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1课时 维护秩序1.什么是社会秩序?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社会秩序?(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3.社会规则是如何形成的?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4.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请列举几种常见的规则。(1)道德。(2)纪律。(3)法律。5.为什么维护社会秩序要靠规则?(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5.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手段有哪些?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6.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是什么?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1 / 1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 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及主要内容是什么?(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主要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4.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5.主刑与附加刑有哪些内容?(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6.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 / 1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第3课时 诚实守信1.什么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2.为什么要讲诚信?(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3)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4)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5)诚信促进社会文明。诚信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6)诚信促进国家兴旺。诚信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如何做诚信的人?(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1 维护秩序.doc 2.3.2 遵守规则.doc 2.4.1 尊重他人.doc 2.4.2 以礼待人.doc 2.4.3 诚实守信.doc 2.5.1 法不可违.doc 2.5.2 预防犯罪.doc 2.5.3 善用法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