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课件 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课件 视频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7.1教学设计
课题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单元 四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内容解析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深刻认识依宪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自由与平等,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2.结合网络语言暴力的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3.通过探究案例,结合教材,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重点 1.自由平等的内涵,正确认识自由 2.结合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点 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领会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观看视频播放视频《渴望自由》请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为什么被封控的人们那么渴望自由? 引入新课 认真观看视频,理解视频内容,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思维的碰撞,自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P100)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P99)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100)第一步:自学要求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99-100,独立思考,圈画重点,标记问题。第二步:互学要求 CD号先讲,AB补充,组长总结,达成共识。第三步:展学要求 小组展示(4人),组长主持,站姿端正,声音洪亮主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标注、勾画,梳理出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学习自由的含义,理解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了解自由和网络言论要遵守的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行使网络自由。通过分析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力,否则就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主问题预设答案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补充:拥有自由的意义对个人:增强幸福感和激发活力 对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结合网络语言暴力案例,分析材料说明了什么?(1)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2)网络世界同样需要遵守法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 (3)我们在上网时,要有依法行事、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学生认真思考,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回答问题。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 1.平等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P101)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102)★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主问题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女性享有同男性平等的权利,深化学生对平等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以案说法”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真正做到平等。主问题2预设答案1.平等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意义: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102)★平等的享有权利 平等的履行义务合法权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违法犯罪行为平等地依法追究 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班内小组代表展学,解决学习任务。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积极回答问题。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学习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最新“两会”时政内容,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对比强调职权的典型行为及相互区别,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在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分析中,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1 【2021 永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对于自由,有人认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观点( A )A.没有认识到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会导致混乱与伤害B.主张自由是珍贵的、无限制的,彰显了理性的力量C.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个人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D.认为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2021 湘西州】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发布微博,诋毁、贬损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精神,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5月31日,网民“辣笔小球”被判入刑8个月。这启示我们( A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2022年3月28日,有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涉及天津静海区大邱庄镇疫情的不实言论。经查,刘某枫虚构事实编造涉疫敏感言论在微信群内进行发布,后刘某发在明知刘某枫发布不实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信息截图发布至微信朋友圈中,严重扰乱区域疫情防控秩序,造成群众恐慌。刘某枫、刘某发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思考:公民有言论自由权,那为什么刘某枫、刘某发会被拘留?法治与自由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刘某枫、刘某发有言论自由权,但刘某枫、刘某发在行使自由权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益。刘某枫、刘某发虚构信息,散布谣言损害了社会利益,违反了法律,所以被依法处罚。 学生当堂练习,作答,纠错。 及时巩固强化理解,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自由平等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普世价值,我们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未停歇,也不会停歇,自由平等的烙印已深深的融入进我们的骨血之中,我们不仅要珍惜今日自由平等的来之不易,更要为明日更加自由平等做出我辈应有之贡献。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认真倾听讲解,积极配合老师梳理知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培养思辨思维。
板书 学生仿照思维导图,细化问题,整理思维导图。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大处着眼,细节理解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新知导入
请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为什么被封控的人们那么渴望自由?
视频:渴望自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通过学习自由与平等,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2.结合网络语言暴力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3.通过探究案例,结合教材,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学习目标
第一学程:无法治不自由
主问题:
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P100)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P99)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P100)
第一步:自学要求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99-100,独立思考,圈画重点,标记问题。
第二步:互学要求 CD号先讲,AB补充,组长总结,达成共识。
第三步:展学要求 小组展示(4人),组长主持,站姿端正,声音洪亮。
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道德、纪律
一、无法治不自由
拥有自由的意义
对个人:增强幸福感和激发活力
对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
请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你眼中的自由是什么?
视频:要自由不要命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
男子陈某因现实生活不得志,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诋毁戍边烈士肖思远。杭州互联网法院2022年4月1日对该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判令被告陈某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公益诉讼起诉人诉称,2021年2月至4月期间,陈某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头条新闻”等微博账号下,发布针对戍边烈士肖思远的不当评论内容共计20条,诋毁其形象和名誉。陈某的行为侵害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名誉和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故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材料说明了什么?
(1)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网络世界同样需要遵守法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
(3)我们在上网时,要有依法行事、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
一句话:享受自由须守法治底线,
法治规范、保障自由。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自由
不能触碰
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
法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规范、保障
标定
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1 【2021 永州】“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对于自由,有人认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一观点(  )
A.没有认识到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会导致混乱与伤害
B.主张自由是珍贵的、无限制的,彰显了理性的力量
C.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个人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D.认为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A
课堂练习
2【2021 湘西州】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发布微博,诋毁、贬损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精神,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5月31日,网民“辣笔小球”被判入刑8个月。这启示我们(  )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A
第二学程:法眼看平等
主问题:
1.平等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P101)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102)★
请结合视频和课本相关知识,说说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有何含义?
二、法眼看平等
视频:罗教授解释什么是平等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上的平等)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上的平等)。
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机会上的平等
结果上的平等
注意:离开”差别对待”讲平等,平等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平均”,即弱者与强者的“均等”,这一思想会造成形式的平等,而实质的不平等。
思考:平等由什么保障和实现?
4.什么是平等(含义)
平等的意义
理想.主题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基本原则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合法权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
违法犯罪行为平等地依法追究
平等的享有权利
平等的履行义务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一:
平等的享有权利
李旭上学不好好读书,经常出入网吧,很少到学校上课,老师批评了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我现在还是学生,不用承担任何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一:
平等的履行义务
材料如何体现法律面前平等
的表现?
监狱法:①“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二:
合法权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大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而被审查、审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二:
违法犯罪行为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自由平等的真谛
一、无法治不自由
二、法眼看平等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体现
自由的内涵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平等的内涵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做练习册78页选择题4,5,6题
2022年3月28日,有网民在微信群中发布涉及天津静海区大邱庄镇疫情的不实言论。经查,刘某枫虚构事实编造涉疫敏感言论在微信群内进行发布,后刘某发在明知刘某枫发布不实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信息截图发布至微信朋友圈中,严重扰乱区域疫情防控秩序,造成群众恐慌。刘某枫、刘某发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思考:公民有言论自由权,那为什么刘某枫、刘某发会被拘留?法治与自由之间是什么关系?
刘某枫、刘某发有言论自由权,但刘某枫、刘某发在行使自由权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益。刘某枫、刘某发虚构信息,散布谣言损害了社会利益,违反了法律,所以被依法处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