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金属活动顺序 (2)能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 1·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1-c-n-j-y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教学 用具 教学一体机课时 安排 1课时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设 计 平台融合课中 新 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另一个化学性质。 复习导入,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1-12页内容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什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三点应用。 学生看书说出合作探究 属 [过渡]金属不仅能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还能与一些金属的化合物溶液反应。 四、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 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把铁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会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它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 还记得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Fe+CuSO4=FeSO4+Cu] 2、视频: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现象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Al+3CuSO4=Al2(SO4)3+3Cu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2AgNO3=Cu(NO3)2+2Ag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不反应综上,我们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21教育网 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规律: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学生回忆 师生共同完成五、金属活动性顺序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21cnjy.com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和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拓展学习: 1.与金属反应的酸通常指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与硝酸或浓硫酸反应时不生成氢气 2.钾、钙、钠太活泼,与酸反应不发生置换,不生成氢气 3.铁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读“亚铁” 学生认识背会 学生 理解 背会学以致用 例题: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21·cn·jy·com A. X>Y>Z B. X>Z>Y C. Z>X>Y D. Y>Z>X www.21-cn判断:X、Y 、Z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X>Y>银>Z 学生回答 屏幕推送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点,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 结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金属中,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 C ) A.K、Na、Ca、Mg、Al B.Fe、Al、Zn、Hg、Ag C.K、Mg、Cu、Ag、Au D.Zn、Mg、Na、Ca、K 2.下列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 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3.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 B ) A.铜和硫酸钠溶液 B.铁和稀盐酸 C.锌和氯化钾溶液 D.银和稀硫酸 4.在CuCl2和Zn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物质是( ) A.Cu B.Fe C.Cu、Fe D.Cu、Fe、Zn 围绕重难点设计 推送试题课后 作业 课后习题2、5(A/B) 课后习题2、基训82知识点二(C/D) 分层布置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