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家监察机关》教学设计一、教育价值1.自我成长:学习监察机关知识,掌握国家机关运行的法治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2.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维护公平正义,主动关注公职人员的行为。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能够自觉拥护、支持国家监察机关的工作,增强国家认同,为社会风清气正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拥护和支持国家设立监察机关,增强反腐和廉政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树立宪法意识。2.能力目标: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学识与能力。3.知识目标:认识国家监察机关的性质、构成、监督对象、职责以及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国家监察机关的性质、构成、监督对象。2.教学难点:监察机关的专门职责、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3.重难点确定依据分析: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对全新的国家监察机关的知识了解甚少,自主学习资料也比较缺乏。从课标的要求看:课标提到了我们要认识我国的国家机关。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看:国家反腐败工作势如破竹,监察机关的专门职责与优势是什么?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学生认知的盲区。4.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本框内容多取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所以可以采用阅读法律原本和课本原文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情境角色扮演的形式鼓励学生收集素材,理解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及职责。四、教学准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活动和问题,学生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老师准备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法律原文供学生学习参阅,并收集视频素材和案例,制作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猜人物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线索,你们来猜人物。(老师出示线索,学生来猜,猜对加分。)师:同学们,不管是监察御史还是刺史,你们猜猜都是做什么工作?学生:监督百官的吧。师:非常好,其实不只这两位,还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监察官( 出示图片)。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监察体制,打击腐败,维护稳定。他们给了你什么印象?学生: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师:中国古代杰出的监察官是“刚毅守节”、“忠直亮节”的代表,深深影响我们的童年。但因为所处的封建社会,摆脱不了维护专制皇权的实质,成就不了民主大义。当然,我们纵观历史,可以看到历朝历代对监察工作的重视,今天我们的学习也与监察有关。那你们再猜猜,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一课知识?出示PPT:《国家监察机关》师:今天将从“我”的视角出发,全面认识这个机关。首先我们来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设计意图:在激趣的同时通过人物回忆监察历史,纵向感知监察,为结尾铺下基础。(二)环节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1.活动:自我介绍先播放视频:一分钟介绍监察机关。师:看完视频,请回答我从哪里来?生:我来源于宪法的规定,宪法设置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能体现出宪法的至高无上性。师:请结合视频和书本90-91页知识,完成监察委员会的自我介绍小档案。师:好的,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现在的我,这个我不是凭空产生的,请看“我”的成长历程。师:通过成长历程,我们看到了监察机关传承反贪使命,我们也看到了国家机关的合并优化,这是国家治理的需要,能够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可见,我的出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应需而生。2. 环节一小结:“我”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我”来自宪法的规定!设计意图:通过为监察机关建立小档案形式,有趣地扫清基础知识障碍,初步了解该机关。本环节重点强调监察委员会来源于宪法的要求,树立学生的宪法意识。(三)环节二:“我”为什么来?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我为什么要来呢?探究这个问题,可以明白监察委员会产生的必要性和意义。请先看一个案例。1.活动:举案说法视频:吉林工商学院副院长张国志涉嫌严重职务违法,但张国志并非中共党员,他落马时也并非行政机关公务员,而是高等院校的副院长。问题:请说一说:我为什么要来?生:弥补监察对象漏洞,惩治腐败,让行使公权力的人都要受到监察。2.查看对比图师:大家可以看对比图:原来监察部的监督对象仅局限在国家行政机关范畴,存在盲区,就会存在非法用权的贪污腐败现象,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痛恨什么,我们就反对什么。新设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实现了监察对象全面覆盖,实现了监察制度的完善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可见正风肃纪反腐关系民心所向。设计意图:通过举案说法,感知监察机关设置的巨大意义。将意义与职责结合起来讲,重点突出了监督的首要职责。通过对比图,能够直接感受国家监察体制的完善与进步。3.大胆猜测,回归课本印证师:你们猜猜:有了法律的授权后,监察机关将会如何对张国志开展监察?生:监察机关把张国志逮捕起来,拘留他;生:可以对他进行罚款;生:可以审判他;生:可以进行调查取证,对他提起公诉;学生答案可能存在错误,老师随时板书并追问:监察机关可以对张国志进行逮捕、罚款、审判、公诉吗?我们先留个悬念,待会揭晓。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归课本看看,监察机关有哪三大法宝?4.澄清事实老师板书监察机关的职责,出示张国志处理过程:吉林省监委很快对问题线索启动了初核。经调查,查清了他担任吉林省体育学院副院长期间的受贿事实。掌握了张国志职务犯罪的确凿证据,于2018年8月对他采取了留置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和调查职责。师:同学们,张国志事件如果没有监察机关的出现,待东窗事发,依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监察机关的出现究竟有何意义?请大家看一组数据,张国志早年就有职务违法行为,就是因为缺少监督,没能防患于未然。生:监察委员会设立的最大的意义,就是实现了监督的全过程。监督可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预防腐败,正本清源!师:所以监督也是监委的首要职责,第一大法宝,这样就能更好理解监察委员会的到来的使命了。我们来看监察委员会的其他法宝。经吉林省监委研究并报吉林省委批准,决定给予张国志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法所得;建议由有关单位按照规定开除张国志中国民主建国会会籍;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为预防腐败,我们将对相关部门提出监察建议,督促整改落实!还人民一个风清气正!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突出了监督的首要职责。4.环节二小结:“我”为了监察体制改革与完善而来;“我”为了从严治党、预防与惩处腐败而来;“我”为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而来;“我”为了民心所向而来。过渡:铜为镜正衣冠,古为镜知兴替,人为镜明得失,行为准,事有规,我们来看让监察委员会变得更好?(四)环节三:如何做更好的“自己”?1.活动:小组探究同学们,我们回看张国志的案例:①可以看到监察机关在监督、调查、处置等行使检察权时候都是独立行使的,宪法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呢?(保持公平公正,不受干扰。)②仅仅只靠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就能保证社会风清气正吗?请同学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请先阅读小组讨论的要求:小组合作要求:1.讨论前要独立思考;2.组长廉洁公正记录组员得分并负责记录汇总发言;3.汇报声音洪亮,有条理;4.讨论时间4分钟。讨论总结:内部的自我净化,外部的多方监督与协作(人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媒体监督、群众举报等),监察委员会大部分的案件线索都来自群众的举报。2.环节三小结:监察委员会如何做得更好?需要坚持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需要外部多方监督与协作;需要内部自“我”净化。设计意图:在整个国家机构框架下理解监察机关,不会剥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理解国家制度安排,本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五)环节四:升华延伸师:大家知道,自2018年监察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开展了打虎、拍蝇、猎狐等行动,打击了贪污腐败。习近平谈铁腕反腐:不是没有掂量过,但认准了人民的期待。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为人民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才是有发展前途的国家!在课的开始,我们了解了历史的监察官,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当代监察官,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1.播放视频:致敬,当代监察官!师:请同学们也来评价一下当代杰出的监察官。师:看完这些人物事迹,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什么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看到他们的牺牲与艰难工作,我们唏嘘不已,多希望天下无贪腐。我们现在就可以用好手中的监督权,帮助监察官们排忧解难。2.畅想未来工作师:我在想未来的你们会是怎样的监察官?又会是怎样的公职人员?我们一起畅想一下:生:清正廉洁,不贪污腐败。师:也许改变不了别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后我们要做一名不贪不腐,不欺不诈的公权力行使者!设计意图:通过当代监察官的事迹介绍,弘扬反腐正能量。回应开头,展望未来,形成本课的纵向完整脉络,也体现了一代一代中国人要对廉洁文化传承。发出号召。(六)结尾尽管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贪腐现象也没有完全被消灭,但是我们国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完善各种体制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设计意图:塑造制度自信,形成国家认同!教学反思课堂充满情感,一切皆有可能从接到公开课任务开始,我的心情是不安的,情感是复杂的。市中心组第四小组的全体老师对教材的钻研热情、对学情的重视态度、对组员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感染着我。把这节课上得好一点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与挑战。人是有感情的,学生自然也是有感情的,我们如果能把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学习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这节课也是我们第四小组全体组员们的一次尝试与探索:一、情是对学生真实学情的重视正如东山外校周校长在评价本课时候指出:设立国家监察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修订内容,教师上课有压力,学生补充学习内容相对比较困乏,学生很少有时间关注时事政治,与国家机关打交道的机会更少。国家监察机关的出生自带庄严的“高位光环”,授课容不得半点“玩笑”,但是教授本课如果过于严肃,就会拉开学生与本课的距离,不利于教学。所以,一个难题首先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去拉近本课与学生的距离?本课我们做出如下几点尝试:一是,在本课大环节上,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要来?如果做更好的自己”几个探究问题串联起整节课架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增加了亲切感;在导入环节,通过猜人物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课堂追问“监察委员会有了法律授权之后,将会如何开展监察工作”,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进行角色情境的体验活动,学生的答案虽然会存在知识偏离,但暴露了学生的认知盲区,给予了课堂澄清的机会,学生能够得到知识增长。“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应该比较倾向于喜欢变着法子带着学生学习的老师,这样也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二、情是好素材的熏陶人们都会用高雅的文化、经典的书籍去净化内心,沉浸自我。同样的,在本课选材上,我们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一开始,我选用了过多的负面素材,有的老师觉得,监察机关天天和反腐败打交道,素材自然都是负面的,这该怎么选?本组程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选的素材一定要能给孩子以正能量的引导,呵护好学生对国家的热情之情,即便是贪污腐败案例,也应该是经过官方认证的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否则会给学生以社会问题过多的印象,不利于中国自信的形成,有违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的素质要求,所以本课在组员的一致讨论和甄选下,选择了《国家监察》纪录片中的张国志案件,本案件中,张国志贪污腐败案件具有典型性,能够突出说明监察委员会的使命与职责,同时张国志本人认罪悔罪态度诚恳,用作课堂素材比较合适。最后“致敬,当代监察官”的升华环节,通过观看当代杰出的监察官的事迹给学生树立职业榜样,通过另外一个视角,形成正能量磁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三、情是带给学生成长生涯的指导关怀《道德与法治》这一套书充满着人性关怀,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从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如何激发与传递情感、如何进行男女生交往、如何融入集体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引领,我想应该给予了很多学生很多帮助,走出情绪低谷、避免步入迷途。其实在八年级的宪法专册学习中,也理所当然要有类似的关怀,法律不是冰冷的存在,就好似本课中国家监察机关的初心与使命就是帮助人民群众纾困解难,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地位。除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行使好监督权,成为一名具有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日后做一名不贪不腐的公职人员。核心素养除了是公民品格外,也是学生日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与选择,从而拓宽了监察委员会设立的意义维度。四、情是以一课的学习思路传导一类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习如果有了自身动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方法,学习其他知识也能够做到自如迁移。本课探究国家监察机关的过程遵循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一般逻辑过程,并且落脚在初中生该如何支持国家机关工作等问题探讨上。监察机关不是孤立存在的的机关,是国家机构中的重要一环,探究国家机关的关系是共性的话题。还有蒋同兰老师建议:可以从国际视野的对比,反贪腐工作是全球课题,中国成就是斐然的,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因为篇幅和环节安排本课没有具体呈现。这些方法和角度都可以用来类比学习“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等机关。学生学习轻松起来,会自发生成对学科的学习热情。周校说“本课是理性而温暖的一节课”,我们很荣幸得到这样的赞扬。“一人不成众,一木难成林”,在本次公开课筹备中,得到了第四小组:黄伟、程萍、邵琪、黄萌萌、蒋同兰、张徽、顾慧琴、黄时兴、刘威、何琴、曹婷、何后琴等老师的支持,还有组外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达感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