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统编版 八年级下第一节 自由平等的真谛新知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如何实现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目标1、知道自由的重要意义;2、知道平等的含义和意义;3、懂得自由是有限度的,是相对的;4、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5、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教学重点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学难点 无法不自由,法眼看平等。自学导航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98-103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自由有哪些意义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4、平等的含义是什么?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意义?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表现 新知讲解一、无法治不自由请结合他们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阿梅: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小蕊: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怎么还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1)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什么是什么,为所欲为。(2)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运用经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1)追求自由是人之天性,如享受阳光、呼吸空气般与生俱来。(2)“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道出人对自由的赞美与渴望,自由即一个需不懈追求的理想。(3)《蓝莲花》歌唱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宝贵精神。无豪言壮语、跌宕起伏,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你追求自由的心永不磨灭。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在哪些方面?(1)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的活动;(2)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3)渴望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拥有自由的意义是什么?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无力回天”因为风筝线是风筝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保障。风筝有了线的牵引才得以在天空中保持平衡,如果线断了,风筝就会失去依靠,从空中掉落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探究分享(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3)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国家网信办:建立谣言溯源机制,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视频说明了什么?(1)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2)网络世界同样需要遵守法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3)我们在上网时,要有依法行事、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网络言论自由是个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其边界仍是法治。自由的含义(1)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法治自由法治有限制的,相对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标定保障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二、法眼看平等请替换文字内容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请替换文字内容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1)左图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少数民族也不例外;右图表明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我国公民的平等权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3)比如参加班委会选举的时候一人一票是平等的;男生女生同班学习,男女同学平等的享有在学校学习、生活等各项权利;探究分享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警察驾驶警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同样要依法划定责任,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视频说明了什么?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上的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条件平等)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的意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是一个与会者不分尊卑主次围圆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内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地位平等起见,参加各方围圆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摆成圆形。相关链接【习近平为“她”点赞】(1)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2)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80名,代表中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3)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都可以看到相当比例的女代表和女委员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的亮丽风采。视频说明了什么?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女性人大代表步入会场。图片说明了什么?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图片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宪法》第四十八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图片说明了什么?图片探究(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 2022年3月,全市上下齐心抗击疫情之际,峡山居民崔某通过互联网发布虚构的“安丘某地检测出阳性”信息,造成市民恐慌。峡山公安分局依法对崔某作出行政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界限,自由可为所欲为②制造、传播网络谣言一定会受行政处罚③遵守法律,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④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2、浙江省税务部门经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主播薇娅通过隐匿个人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它少缴税款0.6亿元。相关部门对薇娅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薇娅偷税被罚警示我们(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③违法必将会受到刑罚处罚④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课堂练习3、为迎接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对公交车、公交站台、地铁站、停车场等实施整改,初步形成连贯的无障碍出行体系;对老旧小区单元门进行坡化改造,并在楼道内安装扶手;地铁、商超、公园等场所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这体现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③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④平等履行公民义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堂练习4、 2022年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组,对被告张某侵害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名誉、荣誉一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宣判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相关案例充分说明,国法庄严,无论“大V”“小V”,对侮辱亵渎英烈者露头就打,诽谤英烈名誉、亵渎英烈精神必付出应有代价。这告诉我们( )①法治规范自由,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②网络是自由空间,我们可以天马行空③公民行使自由权利,不得以损害他人权利为前提④张某的行为是违背道德的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B课堂练习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自由的限度自由的含义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内涵平等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板书设计 “先生您好,请问您最近有买房或商铺的意向吗?”“先生,请问您最近有贷款需求吗?”宝鸡市民张某最近每天都能接到2多个骚扰电话,对此极为苦恼。经调查了解,张某发现某快递公司有泄露他人信息的嫌疑,于是向法院起诉。法院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判决该快递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并赔偿张某损失2000元。结合材料,运用“自由有边界”的知识说明该快递公司受到处罚的原因。作业布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课题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学习目标 1、知道自由的重要意义;2、知道平等的含义和意义;3、懂得自由是有限度的,是相对的;4、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5、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重点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点 无法不自由,法眼看平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如何实现对自由平等的追求?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 自由平等的真谛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视频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98-103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自由有哪些意义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4、平等的含义是什么?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意义?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表现 三、师生合作探究(一) 无法治不自由探究一:运用你的经验 请结合他们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点拨:(1)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什么是什么,为所欲为。(2)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探究二:播放视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探究三:问题探究(1)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体现在哪些方面?(2)拥有自由的意义点拨:(1)(2)探究四:探究与分享(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点拨:探究五:问题探究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点拨:探究六:播放视频《国家网信办:建立谣言溯源机制,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视频说明了什么?点拨:探究七:问题探究自由的含义点拨:探究八:图表探究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探究九:问题探究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点拨:(1)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二) 法眼看平等探究一:P101探究与分享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点拨:(1)左图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少数民族也不例外;右图表明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我国公民的平等权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3)比如参加班委会选举的时候一人一票是平等的;男生女生同班学习,男女同学平等的享有在学校学习、生活等各项权利;探究二:播放视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视频说明了什么?点拨;探究三:问题探究(1)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2)平等的意义点拨:(1)(2)探究四:相关链接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是一个与会者不分尊卑主次围圆桌而坐的会议。在举行国际或国內政治谈判时,为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地位平等起见,参加各方围圆桌而坐,或用方桌但仍摆成圆形。探究五:播放视频《【习近平为“她”点赞】》视频说明了什么?点拨:探究六:图片探究图片说明了什么?点拨:探究七:图片探究图片说明了什么?点拨:探究八:问题探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点拨:(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图表,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思考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自由平等的含义,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自由平等有了新的认识,能够深刻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22年3月,全市上下齐心抗击疫情之际,峡山居民崔某通过互联网发布虚构的“安丘某地检测出阳性”信息,造成市民恐慌。峡山公安分局依法对崔某作出行政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界限,自由可为所欲为 ②制造、传播网络谣言一定会受行政处罚 ③遵守法律,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浙江省税务部门经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主播薇娅通过隐匿个人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它少缴税款0.6亿元。相关部门对薇娅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薇娅偷税被罚警示我们(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违法必将会受到刑罚处罚 ④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这体现了( )A.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同等情况差别对待C.不同情况同等对待 D.我国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4.2022年2月7日,刘某在明知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下,在自己家门口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山东单县公安局决定给予刘某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这启示我们( )①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调和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指出,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等多类考生可享加分或优先录取。这体现了( )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B.自由是法治的保障C.特权是平等的大敌D.不同情况差别对待6.2022年4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依据相关防疫规定和法律条文,对一拒不配合 核酸检测、对民警吐口水的女子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①女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 ②法治标定自由界限,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红线 ③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④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各种社会规则约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对下边漫画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 ②该司机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③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近两年,人肉搜索、造谣攻击、互相拉踩等“饭圈”乱象时有出现,对清朗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2021年8月,中央网信办重拳出击,跟“饭圈”乱象算总账,取消所有涉明星艺人个人或组合的排行榜单;未经授权不得注册明星粉丝团账号;严禁呈现互撕信息……这说明(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粉丝无法享受真正的自由 ②自由是相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 ③部分粉丝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没有做到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④自由标定了法治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9.为迎接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对公交车、公交站台、地铁站、停车场等实施整改,初步形成连贯的无障碍出行体系;对老旧小区单元门进行坡化改造,并在楼道内安装扶手;地铁、商超、公园等场所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这体现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③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④平等履行公民义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2年春节前,一名从高风险地区返乡的村民,拒不接受隔离和核酸检测。面对防疫人员的劝告,该村民说:“隔不隔离是我的事,我有不戴口罩、不隔离的自由!”该村民还谩骂防疫人员,最终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5天。这一事件使我们懂得(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②只有他律,才能保证规则的遵守 ③自觉遵守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1.一个台阶、一个沟坎,对普通人来说仅需一个抬脚的动作,却可能是横亘在残障人士面前的一道鸿沟。2022年初,北京240家公园已完成了770个点位的无障碍设施整治,未来还将改造提升30处全龄友好型公园,逐步实现特殊群体游览公园时的无障碍化。这些做法反映了(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③心怀友善地关爱他人 ④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平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2021年2月21日,广东省某市公安局滨海新区分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微信群中发布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对此,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将嫌疑人田某论查获,并依法进行刑事拘留。这一事件表明( )①我国公民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②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是有条件的 ③法律禁止做的事情不能做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任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2022年1月25日,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任某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万元;对其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此案件说明(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违法行为必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任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国家依法惩治贪污腐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有爱无碍!2021年11月10日,为创造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有需要的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的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庆实际,重庆市政府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规定》。此《规定》( )A.说明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B.可以杜绝对社会成员的歧视和不公C.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D.有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15.2022年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组,对被告张某侵害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名誉、荣誉一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宣判被告张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相关案例充分说明,国法庄严,无论“大V”“小V”,对侮辱亵渎英烈者露头就打,诽谤英烈名誉、亵渎英烈精神必付出应有代价。这告诉我们( )①法治规范自由,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 ②网络是自由空间,我们可以天马行空 ③公民行使自由权利,不得以损害他人权利为前提 ④张某的行为是违背道德的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二、分析说明题16.学法用法,依法办事。“叮咚、叮咚……"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李强同学携带的手机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老师走到他身旁,要求他将手机上交保管,李强拒绝上交。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同学甲 我们的手机想带到哪就带到哪,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这是我们的自由。同学乙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可以使用手机,但不能把它带进课堂来呀。我们应该……法律链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网络保护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结合材料,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同学甲的观点进行评析。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极大满足了人们在社交、购物、娱乐、办公等多方面的需求。但这些程序也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威胁,不经意间,人们的隐私信息、“网络足迹”等就被“偷走”甚至滥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共享,APP要求一定权限、收集相关信息也是合理的,但应有边界,不能侵犯个人权益。结合材料,分析APP收集相关信息应有边界的理论依据。参考答案1.D 2.C 3.A 4.A 5.D 6.D 7.C 8.D 9.B 10.B11.B 12.A 13.B 14.D 15.B16.甲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③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④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⑤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⑥在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17.①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APP收集相关信息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APP收集相关信息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APP用户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7.1《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组: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由的重要意义;2、知道平等的含义和意义;3、懂得自由是有限度的,是相对的;4、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5、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习难点:无法不自由,法眼看平等。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1、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______;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_________;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_________。2、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_______,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______,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_________的、_______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________。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自由主要指人们在_________规定的范围内,依照_________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___________的各项权利。4、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__________,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_______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________,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__________。法治既规范自由又________。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5、平等是人类的_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___________,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__________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之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7、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__________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________规定的各项义务。8、我国公民的_________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____________的特权。(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自由有哪些意义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4、平等的含义是什么?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什么意义?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表现 三、合作探究1.【无法治不自由】2022年3月,某居民违反新冠疫情防控制指挥部发布的全市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规定,拒绝向防疫人员出示行程卡、核酸检测证明和通行证,强行翻越栏杆跳入小区。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哈尔滨某物业党支部在做好小区消杀、封闭管控和配送物资的同时,主动向所属街道社区请缨,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当中。为缩短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减少人员交叉逗留,党支部持续增派志愿者赴所属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支援配合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相关工作。(1)自由的含义是什么?(2)自由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规范行为 保障自由】中学生小华想让他的同桌帮他考试作弊,遭拒后,小华便在某网络平台发布了大量丑化同桌的照片,引来了大量恶意中伤同桌的侮辱性跟帖。对此,有网友认为:“网络上发表言论很自由,但我们要谨遵法律,不然可能会违法。”请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角度,对网友的观点进行分析。3.观察漫画运用法律知识回答。(注:202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正式实施,遛狗不牵狗绳将被视为违法行为。)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漫画中养犬者的行为。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背景材料 2021年2月19日,网民“辣笔小球”在微博诋毁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的烈士,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侦查,经审查,仇某某对博取网民关注,在微博上歪曲事实、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南京警方已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1)上述材料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被拘留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请你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对仇某某的行为进行评析。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1月4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后高空抛物首案。(案情简介)“熊孩子”从35楼扔下矿泉水瓶,导致楼下年近7旬的婆婆受惊摔伤,治疗花费数万元。伤者将“熊孩子”及其家长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判决结果)广州越秀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鉴定费合计82512.29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请运用法治和自由的相关知识,评析“熊孩子”的行为。四、当堂达标见课时练习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1)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2)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2.观点正确。网友的观点体现了自由和法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如果做了法律禁做的事情,违反了相关法律,可能失去自由;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不能做违法的事情,既是保障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也是维护自己的自由。3.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②公民有养犬的自由,但要在法律的要求下,努力做到文明养犬,尊重他人权利,不惊扰四邻,遵守养犬规定,遛狗栓绳等。4.(1)仇某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2)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⑤仇某某因为违反了法律,所以失去了自由。5.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证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④熊孩子的行为超越了自由的界限,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受到法律的制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自由平等的真谛》.ppt 7.1《自由平等的真谛》学案.doc 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doc 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训练.doc 【习近平为“她”点赞】.wmv 国家网信办:建立谣言溯源机制,严厉打击网络谣言.wmv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wmv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