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与《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与《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共2份)

资源简介

章节名称 统编语文八下第四单元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与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学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要求“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探究、演讲、写作。”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丁肇中先生于1991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发表的演讲和王选院士于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发表的演讲。我们将这两篇演讲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旨在通过对比,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在讲演中根据演讲的对象、场合选择合适的演讲主题、风格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比较两篇演讲词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思考影响表达差异的主要因素。
学习难点 找到两篇演讲词的差异点,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后,学生对演讲词和演讲词特点有了基本的概念,但对于具体如何成功举办一次演讲,如何有效表达观点并不清楚。两篇演讲词观点明确,阅读难度较小,从文体特点上较容易找到两篇演讲词的差异,从而掌握影响演讲表达的主要因素,加深对演讲活动的认识。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演讲词的背景; 2.把握两篇演讲词的观点,理清其思路; 3.感受两篇演讲词语言风格,判断影响表达的观点和场景因素。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演讲词,做到有感情地朗诵。 2.收集整理两文的资料,包括作者生平,演讲背景,听众构成等内容。
学习策略 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勾连文本,理解演讲词内容,学习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请同学讲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等)引出两篇演讲词。 请同学们展示在课前预习时的成果,并请同学讲述两篇演讲词的写作背景。 1.思考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讲一讲自己的解决方法。 2.小组推选,展示演讲词写作背景。 3.默读演讲词,做到动嘴动眼不出声,快速浏览。 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演讲词的内容。
活动一 问题导学 1.两篇演讲词各自谈了什么观点? 2.这两篇演讲词的观点有什么差异? 3.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探究两篇演讲词的主要观点: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学生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自然科学;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应该大力扶持年轻人。 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针对的人群是中国学生,针对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自然科学的正确办法。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针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者和学生,谈扶持青年科学家领导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3.造成两文观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有:目的因素,场景因素,个人因素。 通过对两文观点的比较,了解影响演讲表达的主要因素,使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下,使用不同技巧表达个人观点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 问题导学 1.划分两篇演讲词结构 2.比较两篇演讲词的结构,思考两篇演讲词在创作上的相同点。 1.结构划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层(1-2)针对问题,提出观点; 第二层(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例举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强调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三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四层(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自己举例; 第五层(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中国年轻一代提出希望。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第一层(1)谦虚讲述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引出下文; 第二层(2)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第三层(3-5)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例,谈培养青年人的重要性; 第四层(6-8)总结文章,谈对青年人的期盼。 2.两篇演讲词采用了相同的写作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演讲是一种非典型的议论文,不重论证,但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印证观点。 通过比较阅读,寻找两篇演讲词在写作思路上的相同点,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演讲稿的写作思路。
达标 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抉择(  )    堕落(  )    丰硕(  )    轮廓(  )    不懈(  ) 疙瘩(  )(  ) 开辟(  ) 时髦(  ) 可乘之机(  ) 忧心忡忡(  )(  ) 2.用下列两个成语各造一个句子。 (1)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熟读课文,思考一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 三、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然后说说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四、对于王选所说的名人效应,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五、习作训练,仿照本课学习的写作思路,写一篇演讲词《我的学习生活》,字数300字。
板书 设计
章节名称 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学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要求“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探究、演讲、写作。”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两篇演讲词有一定共性,但区别也很明显,所以在教学中应设置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思考,找到这些不同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要点。
学习重点 比较两篇演讲词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思考影响表达差异的主要因素。
学习难点 探究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演讲者关注哪些方面。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演讲词与一般文艺性作品的不同,本课旨在通过比较探寻演讲活动中需要关注的要素,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诵读演讲词,划分结构,理清行文思路,比较这两篇演讲词的结构特点,体会写作意图。 2.小组探究,品味语言,体会两篇演讲词的表达效果,学习掌握演讲词针对不同环境和听众,表达个人观点时的技巧。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完成课前演讲,组内评比,选出参加班级演讲的人选
学习策略 教师引导,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课前演讲活动 小组推选一名演讲者,讲演上一课自己喜欢的片段,各组评比。教师总评。 根据自己所写的演讲词,代表小组参加全班演讲比赛,评选超级演说家,潜质演说家,成熟演说家称号。 激发学习演讲词兴趣,感受公开场合表达观点的乐趣和成就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定评分标准的重要性,为任务三的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一 1.比较两文结构特点,找到两篇演讲词写作思路的相同点。 2.为什么这样处理演讲词的写作顺序。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开头处——提出观点;中间部分——举例说理,具体论述;结尾部分——总结观点,深化主题 这样演讲时,符合听众的接受心理,适合表达个人观点的需要。 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写作的一般思路,学习根据听讲者的感受,安排演讲内容的演讲技巧。
活动二 1.品读两文选段,《应有格物致知精神》6-10段,《我一生的重要抉择》3-5段。 2.小组探究,圈画批注,找到选段的中心句,重点句,以及选文中具有个人风格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是什么造成了两篇演讲词表达的差异。 比较分析两文的表达效果: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述准确,态度严谨,前后衔接紧密,逻辑性强;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言语幽默,感染力强,个人的经验认识,在作者口中变得具体感性。 2.造成差异的原因,演讲面对的人群差异,表达的观点差异(前者是学术问题,后者是个人经验),演讲场景差异。 比较演讲词的用词用语风格,分析演讲词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场合下表达个人观点,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突出演讲词的艺术性特点。
活动三 课堂小结 比较两篇演讲词的差异,谈谈一次成功的演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总结不同点: 场景不同: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学礼堂; 听众不同:各行业尖端人才-青年学生; 观点不同:专业问题-人生感想; 风格不同:严肃周密-轻松幽默; 1.从比较阅读获得的文体知识。 演讲的基本特点,针对性、逻辑性和艺术性 回顾本课内容,学习演讲词的文体知识,把握演讲词特点。
达标 检测 1.开头用比尔 盖茨的事例有何作用? 2.王选把人生的不同阶段比作不同的太阳,有什么好处? 3.第④段中作者用“狗皮膏药”作比,是否妥当?
板书 设计 比较演讲词风格,学习演讲词特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观点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六个抉择,退居二线,扶持年轻人工作场景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学礼堂听众国家领导、组委会及获奖人员青年学生 语言客观理性、严谨求实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总结针对性 逻辑性 艺术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