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节 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重点:树立法治意识难点:学会依法办事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和要求。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课时目标重难点激情导入看视频。思考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自读课本p100-103正文,思考下列问题。自主学习1.什么是法治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3.如何做到依法办事?4.青少年在法治社会里应该怎样做?合作探究一、树立法治意识1.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探究与分享法治意识体现为:一种循法而动的思维习惯;一种依法而行的行为模式;一种敬法畏法的生活态度。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 梭说一说:这句名言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们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立法机关(人大)制定了法律,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执法机关(政府)只有做到执法必严,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司法机关做到违法必究,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2.原因(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思考: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 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只是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②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③有利于全社会成员形成尊从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氛围;④有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进程。探究与分享(4)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探究与分享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旅游法第十三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四款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第一款(5)树立法制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占64.7%。思考: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不违法是一切行为的底线这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小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国家)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人民)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法治)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法律)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二、学会依法办事1.原因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家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立法执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编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打击!司法上海首例妨害传染病防治案宣判:被告人李某平隐瞒行程致55人隔离被判1年3个月。守法全国人民坚持不出门,不串门,不走亲,不聚集,各小区、村庄实行封闭,学校延期开学,全民守法,依法抗疫!2.要求(1)依法办事,就要树立法律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近日,西安一机场一位女乘客在航班延误后,与工作人员沟通协商,表达诉求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其理性维权的方式受到网民的关注与热议。思考:(1)这位女乘客的行为有什么意义?(2)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做?探究与分享(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你认为小宇爸爸的行为是否违法?小宇应该怎样做?为什么?探究与分享1、小宇忍无可忍和妈妈一起将爸爸痛打一顿,将爸爸打成重伤。2、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他很害怕,躲在同学家里不回家。3、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这时他毫不犹豫地拨打了报警电话。打击报复忍气吞声依法维权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 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 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 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中学生晓程在放学路上,被几名男生堵截。他们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他们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往晓程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探究与分享忍气吞声坚决反抗以牙还牙事后报警把钱给他们,息事宁人,默不作声,自认倒霉,委曲求全。顽强抵抗,护住自己财物,决不把钱给他们。集结一部分同学,找他们报仇,把钱要回来。记住他们的相貌特征和去向,等他们走后立即拨打110报警。小结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课堂小结含义: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树立法律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原因: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人对法律的尊崇遵守要求人民的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的权威靠人民维护我们与法律同行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原因法律铭刻于心才会体现价值发挥功能对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在思想道德方面,我打算:课外多读关于法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不触犯法律。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侵犯时,告诉家长和老师,或通过法治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继承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告别不文明行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拓展延伸1.“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下面漫画中的“过马路”现象启示我们( )。A.权利自由不受约束B.群体无需承担责任C.法律有时没用D.要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达标检测D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A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B4.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句话在警示我们公民( )①树立法治意识②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③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④要严格执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5.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不遵守纪律、无心学习的有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有32人,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有32人。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都会发展成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③青少年要树立法律信仰,将法治精神铭刻在心中④青少年要学会明辨是非,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A.6.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D作业:1.建设法治中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因此,未成年人应该(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②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③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④参与制定法律法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个别下调至12岁,明确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规范自身行为,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国家权力机关推进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④青少年要增强自控能力,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生活在法治社会,公民应该( )①坚持依法行政 ②强化规则意识 ③增强守法观念 ④学会依法办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pptx 学会依法维权.mp4 教科书式维权.mp4 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