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并填写实验记录。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轮轴及支架1套、细线2根、钩码1盒。
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实验记录单  
钩码位置 轴 轮
A轮(小) B轮(大)
钩码数量/个 4
实验结论:
1. 换了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数量(  )。
A. 没有变化   B. 增加了   C. 减少了
2. 在轮上用力省力,还是在轴上用力省力?

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器材(4分) 1.正确组装器材(1分)
2.在轴上钩码放置正确(1分)
3.在A轮上钩码放置正确(1分)
4.在B轮上钩码放置正确(1分)
实验结论(2分) 实验记录正确(2分) 换了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数量( C )。 A. 没有变化   B. 增加了   C. 减少了 在轮上用力省力。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运动和呼吸
实验内容及要求
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平静状态下、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三种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供选器材
秒表1个
运动和呼吸实验记录表
呼吸次数(次数/分钟)
安静状态下
运动后
休息3分钟后
结论 通过测量,我发现运动对呼吸( )(有或没有)影响。
运动和呼吸——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9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测试平静状态下的呼吸(共2分) 1.正确测试安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计时正确。(得2分)
2.计时不正确。(扣2分)
3.呼吸不自然,较刻意。(扣1分)
测试运动结束后的呼吸(共3分) 1.正确测试做高抬腿运动一分钟后的一分钟呼吸次数。(得3分)
2.运动结束后没有立即测试。(扣1分)
3.呼吸不自然,较刻意。(扣1分)
测试休息后的呼吸 (2分) 1.休息3分钟后正确测试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得2分)
2.呼吸不自然,较刻意。(扣1分)
填写记录表(2分) 正确填写记录表,得出结论: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三块不同大小木块在实验室桌面滑行时,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供选器材
大号、中号、小号长方体木块(底面积相同,重量不同)各1个,平板测力计。
研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被拉物体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3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5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和改变的条件。(2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1分) 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1分)
呈现实验过程 (7分) 1.将大号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2.将中号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3.将小号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4.实验对比,得出结论(被拉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被拉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用感官观察物体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感官观察物体,并能正确描述物体。
(1)用闻、摸、尝等方法观察物体。
(2)能用正确的词语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供选器材
闻香盒、塑料杯、小刀(陶瓷材质)、水果或蔬菜、牙签、双面地毯
用感官观察物体——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正确的方法闻、尝盒子里水果或蔬菜的气味和味道 (3分) 1.用正确的方法闻盒子里物品的气味并描述。(1分)
2.打开盒子,尝尝水果或蔬菜的味道并描述。(1分)
3.不混淆气味和味道。(1分)
触摸双面地毯,能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2分) 触摸双面地毯,并用冷、热、光滑、粗糙、柔软、坚硬、有弹性等词语来描述。(2分)
实验后的整理(1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位到原先的样子。(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完成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并填写实验记录。
注意:需要合作协助,可以请求评委老师帮助。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转椅1张、卡纸2张(A4纸一半大小,可以粘贴)。
模拟地球自转实验记录单
1. 实验时要限制 视野,让同伴沿 方向转动转椅。   
2. 椅子转动时,发现 。
模拟地球自转——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操作 (4分) 1.正确限制视野(1分)
2.提出合作(1分)
3.指导合作者正确操作(1分)
4.在逆时针转动中观察(1分)
实验结论 (2分) 实验记录正确(2分) 实验时要限制 左右 视野,让同伴沿 逆时针 方向转动转椅。    椅子转动时,发现周围的物体从左眼帘出现,右眼帘消失,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出接触面光滑程度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木块在实验室桌面和砂纸上滑行时,摩擦力大小比较。
供选器材
带有挂钩的长方体木块1块,平板测力计1把,砂纸1张。
研究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接触面光滑程度和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2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5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和改变的条件。(2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1.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1分) 2.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砂纸,将长方体木块放在砂纸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1分)
呈现实验过程 (5分) 1.将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2.将长方体木块放在砂纸上,用平板测力计勾住木块;拉动木块,在拉动过程中读数(1分);连测3次,计算出平均值(1分)。
3.实验对比,得出结论(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内容及要求
比较水的多少
比较一高一矮两个瓶子里的水,哪个多,哪个少?
进行实验后的反思,认识到科学课上需要遵守的实验规则。
供选器材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色素、量筒、抹布
比较水的多少——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多种方法比较一高一矮两个瓶子里的水的多少 (4分) 1.实验前,能用图文结合或简洁的语言制定简单的计划,说清楚比较的方案,需要用什么材料。(2分)
2.能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2分)
实验后的整理 (1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位到原先的样子。 (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人的呼吸
实验内容及要求
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根据实验现象说出实验结论。
供选器材
保鲜袋2个、澄清石灰水一杯
人的呼吸——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7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测试空气 (共2分) 1.用保鲜袋收集空气,向保鲜袋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石灰水没有变化,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2分)没有摇晃保鲜袋。(扣1分)
测试呼出的气体 (共3分) 1.用保鲜袋收集呼出的气体,向保鲜袋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出现浑浊现象,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2分)没有摇晃保鲜袋。(扣1分)
2.向评委说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遇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1分)实验结论解释不清或没有解释。(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探究电路暗箱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利用探测器探究电路暗箱的奥秘。
(1)制作一个电路探测器。
(2)利用电路探测器,探究暗盒里的秘密。
(3)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供选器材
电路探测器:电池、导线、小灯泡;
暗盒:在电路暗盒外面,标出A、B、C、D四个触点,在暗盒里,触点A、B连一个小灯泡,触点C、D连一节电池。
探究电路暗箱实验记录单
姓名:
小灯泡的变化 接 点
A-B A-C A-D B-A B-C B-D C-A C-B C-D D-A D-B D-C

不亮
更亮
更暗
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
探究电路暗箱——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12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实验装置 (3分) 制作电路探测器:使用导线、开关、小灯泡等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小灯泡亮。(3分)
呈现实验过程 (9分) 1.用探测器两个头,分别连接电路暗盒外面的四个触点,A-B,A-C,A-D;B-A,B-C,B-D;C-A,C-B,C-D;D-A,D-B,D-C。观察并记录小灯泡亮暗情况。(4分)
2.从小灯泡的亮暗情况,分析电路暗盒里电路情况,画出暗盒里的电路图。(5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探究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连接简单电路,研究纯净水和不同浓度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1)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
(2)区分纯净水与浓盐水的导电性能。
供选器材
电池、小灯泡1个,开关,导线,纯净水,盐,勺子,烧杯。
探究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实验记录单
溶液种类 预测小灯泡亮度 实际检测情况
纯净水
加2勺盐
加10勺盐
实验结论
探究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使用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等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小灯泡亮。(2分)
呈现实验过程 (6分) 1.预测纯净水和不同浓度盐水的导电性能。(1分)
2.在简单电路中接入纯净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1分)
3.在纯净水中加入2勺盐,在简单电路中接入盐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1分)
4.在纯净水中加入10勺盐,在简单电路中接入盐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1分)
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浓盐水导电性能好,纯净水导电性能差)。(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解剖种子并观察种子内部构造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运用所给的器材解剖植物种子,并介绍种子内部的结构。
供选器材
浸泡好的蚕豆(浸泡48小时左右),镊子,放大镜,记录纸,铅笔
记录纸
解剖种子并观察种子内部构造实验
——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解剖种子实验 (3分) 1.蚕豆的解剖方法正确(2分)
2.解剖部位有序排列,整齐美观(1分)
种子内部构造观察 (5分) 1. 能够用图示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验观察发现(1分)
2.种子内部子叶、胚芽、胚根结构表述齐全(2分)
3.种子内部结构名称正确(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制作水浮式指南针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制作水浮式指南针,并识别所在位置的“南”方:
(1)选择合适材料制作水浮式指南针,并用条形磁铁判断出指南针的南北极,用蓝色水彩笔在大头针“南”极涂上颜色。
(2)用标签贴在托盘边缘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利用制成的指南针,识别目前所在位置的“南”方,完成后告诉评委。
供选器材
大头针1个、条形磁铁1块、托盘1个、自来水、美工刀1个、泡沫块1个、蓝色水彩笔1支、标签贴4张
制作水浮式指南针——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7分钟 分值:7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水浮式指南针(6分) 1.用条形磁铁沿着一个方向摩擦大头针二三十次,磁化大头针(1分)
2.用美工刀切出合适大小的泡沫块,制成浮块(1分)
3.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水,将磁化后的大头针穿过泡沫块,使大头针水平且泡沫块能在水中自由旋转(1分)
4.用条形磁铁识别磁化后大头针的“南”“北”极(1分)
5.用蓝色水彩笔指出“南”极(1分)
6.用标签贴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分)
识别所在位置的方向(1分) 制成的指南针蓝色方向能正确识别目前所在位置的“南”方(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火山喷发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火山喷发。
(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2)模拟实验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个、石棉网一个、100毫升锥形瓶一个、带有玻璃管的软木塞一个(和100毫升的锥形瓶相匹配)、番茄酱一大瓶(挤压装)、超轻黏土一小袋、火柴一盒、废物缸一个
实验记录单 当“火山”喷发时,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火山喷发——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加热锥形瓶 (共3分) 1.在锥形瓶内倒入适量的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玻璃管口抹上一点超轻黏土,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3分)
2.锥形瓶内倒入过量番茄酱从而导致溢出。(扣0.5分)
3.未在玻璃管口抹上一点超轻黏土。(扣0.5分)
4.未使用石棉网加热。(扣0.5分)
5.未能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扣0.5分)
6.未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灯焰。(扣0.5分)
7.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观察番茄酱的变化 (共2分) 1.当“火山”喷发时请评委观察,并完成记录单。记录单中可填写:①玻璃管上面黏土被顶起来;②有白气冒出;③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从管口或瓶塞缝隙溢出。(2分)
2.未请评委现场观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扣0.5分)
3.实验记录中漏写一种“火山”喷发时的现象。(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神奇的彩虹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彩虹的形成,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供选器材
10×20厘米镜子一面、20×25×8厘米塑料托盘一个、手电筒一个、20×25厘米的白色纸屏一个、水、水槽、小石块一个、抹布一块
实验记录单 我在白色纸屏上观察到了( )、( )、( )、( )等不同颜色。
神奇的彩虹——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造彩虹 (共4分) 1.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水,将镜子斜靠在托盘的一边,用小石块固定一下,将白色纸屏放在镜子的前面。打开手电筒,照射浸在水中的镜子,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色纸屏上,直到看见“彩虹”,请评委观察后完成记录单。记录单中可填写“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任意四种颜色。(4分)
2.未能成功造出彩虹。(扣4分)
3.托盘中放入过量的水从而溢出。(扣0.5分)
4.镜子未斜放入水中。(扣0.5分)
5.未将彩虹投射到白色纸屏上。(扣1分)
6.实验记录有一处不完整。(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多变的光斑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上的白色卡纸,尝试画出不同的光斑。
调整手电筒的位置,使光斑与卡纸上印有的圆圈吻合。
向评委说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供选器材
手电筒、印有不同大小圆圈的卡纸、白色卡纸
多变的光斑——评分标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正确使用手电筒 (1分) 每次实验时手电筒要竖着照射桌面。(1分)
制造不同的光斑 (4分) 1.画出不同的光斑。(1分)
2.按要求制造光斑使其与卡纸上印有的圆圈吻合。(1分)
3.能够发现手电筒离得远,光斑变大,亮度变小的规律。(1分)
4.注意适时停顿,注意及时观察、描述、汇报。(1分)
整理(1分) 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1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金属延展性和导热性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能清楚看出捶打后、加热后铁丝、铜丝和铝丝发生的变化,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注意:用锤子捶打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加热水时,可以请求评委老师帮助。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铁丝2根、铜丝2根、铝丝2根、锤子一只,木板一块(30cm*20cm,厚度1cm),烧杯一只,热水一瓶
研究金属延展性和导热性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捶打后(铁丝□铜丝□铝丝□)最扁;加热后 (铁丝□铜丝□铝丝□)的温度最高;(在对应□内打“√”)
说明金属的延展性从高到低依次是: > > ,金属的导热性从高到低依次是: > > 。
研究金属延展性和导热性——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 (5分) 1.向烧杯内加热水,将铁丝、铜丝和铝丝同时放入热水中(1分)
2.用锤子捶打铁丝、铜丝和铝丝(1分)
3.观察捶打后、加热后金属发生的变化(2分)
4.金属发生的变化现象明显(1分)
实验结论 (3分) 1.捶打后:铝丝最扁,加热后:铜的温度最高。(1分)
2.金属的延展性从高到低依次是: 铝丝 > 铜丝 > 铁丝 ,(1分)
3.金属的导热性从高到低依次是: 铜丝 > 铝丝 > 铁丝 。 (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所给材料,做一个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
供选器材
小口瓶1个、漏斗1个、橡皮泥两块、装有水的烧杯2个、水槽1个、塑料杯1个、纸巾1包、水适量
空气占据空间——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可选择漏斗、橡皮泥、小口瓶、装有水的烧杯做实验(共2分) 1.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漏不下去),向评委展示实验现象(得2分)
2.没有用橡皮泥封住瓶口,水流入瓶子不多(扣1分)
3.水都倒入瓶子(扣2分)
4.未展示实验现象(扣1分)
可选择水槽、纸巾、塑料杯做实验(共2分) 1.水槽内装入约 2/3 的水,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纸要尽可能塞到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水不能进入杯子,杯底的纸没有湿)(得2分)
2.杯子没有竖直,材料选择正确(扣1分)
3.纸未塞到底部,有一点湿(扣1分)
4.未展示实验现象(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磨大米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研钵碾碎大米。
用擀面杖碾碎大米。
用石磨碾碎大米。
供选器材
大米、研钵、擀面杖、石磨、小碗、刷子
研磨大米——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使用不同工具研磨大米 (5分) 1.用一只手拿在研杵恰当的位置,研杵圆头的部分向下按压大米,施加力的同时沿着研钵滚动研杵。另一只手握成杯状,放在研钵和研杵顶部上端。(2分)
2.用擀面杖来回滚动碾碎大米。(1分)
3.用石磨碾碎大米。(1分)
4.不同工具选用适量的大米,会用小刷子把米粉装到小碗里。(1分)
整理 (1分) 将实验器材有序整理。(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液体受热时体积的变化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组装一个装置,能清楚看出液体受热时体积变化,加热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注意:如果使用开水,可以请求评委老师帮助。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玻璃管1根、橡胶塞1个、烧瓶1个、红墨水1瓶、记号笔1支、水槽1个、开水1瓶、自来水
研究液体受热时体积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液体受热时体积会 。
研究液体受热时体积的变化——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器材(5分) 1.正确组装器材(1分)
2.烧瓶中加入红墨水(1分)
3.烧瓶中装满水,使玻璃管中见到少许水柱(1分)
4.用记号笔标记目前水位(1分)
加热后现象明显(1分)
实验结论(1分) 得出正确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会变大(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当拉力大小分别为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码时,小车在相同距离前进的时间,并归纳结论。
供选器材
小车1辆,桌面,勾码3个,滑轮1个,秒表1个,笔,纸,细线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实验报告
姓名: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2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6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2分)和改变的条件(1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1.将小车放在桌面上,用线牵住,线围绕滑轮转动,线的另一端连接勾码,确保小车能自由前进。(1分)
2.确定好小车前进的起点和终点。(1分)
呈现实验过程 (4分) 1.用1个勾码作拉力,记录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连测3次,计算平均值。(1分)
2.用2个勾码作拉力,记录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连测3次,计算平均值。(1分)
3.用3个勾码作拉力,记录小车行进固定路程的时间,连测3次,计算平均值。(1分)
4.得出实验结论(拉力大,小车前进快;拉力小,小车前进慢)。(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测量室温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合适的器材测量室温,用正确的方法读数,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数据。
注意: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读数。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气温计1只、体温计1只、湿度计1只
测量室温实验记录单
我选择的实验器材是: ,通过实验,我测量的室温是 。
测量室温——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实验测量 (4分) 1.正确选择实验器材(1分)
2.用气温计测量室温(1分)
3.正确观察气温计的示数(1分)
4.记录测量数据(1分)
实验结论 (2分) 选择的器材是:我选择的实验器材是:气温计(1分) 测量的温度是: (评委提前测量室温作为评分参考)(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苹果防霉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做到苹果防霉,并且记录防霉的条件和防霉方法,完成后告诉评委。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苹果1个、密封塑料袋1个、冰袋盒1个
苹果防霉实验记录单
序号 防霉条件 实验方法
1
2
3
4
5
6
除上以上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防霉?
苹果防霉实验——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苹果防霉实验操作 (3分) 1.防霉条件和实验方法能对应(1分)
用密封塑料袋装苹果(1分)
用冰袋盒装苹果(1分)
防霉的其他方法 (2分) 除以上方法外,新增一种防霉的方法得1分,最多得2分(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方案。
(2)能利用所给材料,组装出实验装置。
(3)根据实验装置,探究当拉力大小分别为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码,5个勾码时,弹簧拉伸的长度,并归纳结论。
(4)推算出当拉力大小为4个勾码时,弹簧的拉伸长度。
供选器材
勾码5个,相同的弹簧5个,刻度尺,带有5个挂钩的木板(木板可以夹纸),笔。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报告
问题
假设
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8分钟 分值:1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5分)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分)
2.写出实验保持不变和改变的条件。(2分)
3.简单写出实验步骤(1分)
组装实验装置 (2分) 1.将五个弹簧分别挂在木板的挂钩上。(1分)
2.确定好弹簧下端初始刻度。(1分)
呈现实验过程 (8分) 1.用1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2.用2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3.用3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4.用5个勾码作拉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被拉伸的长度。(1分)
5.推算出用4个勾码作拉力,弹簧被拉伸的刻度位置;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2分)
6.得出结论(拉力大,弹簧拉伸长;拉力小,弹簧拉伸短)。(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渗水性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能清楚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渗水性变化,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干沙子一份、干黏土一份、同样大小的烧瓶2个、和烧杯大小配套的过滤器(同样大小)2个、100ml烧杯一只,水槽一只、自来水
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渗水性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干沙子和干黏土的渗水性更好的是 。
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渗水性——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实验观察 (4分) 1.向两个过滤器中加入等量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将过滤器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上(1分)
2.向两个过滤器中加入等量的水(1分)
3.观察两只烧杯中渗出的水量(1分)
4.实验现象明显(1分)
实验结论 (1分) 得出正确结论(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能清楚看出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变化,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注意:使用勺子挤压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勺子一把、仙人掌的茎一只,芦荟的叶一片,塑料菜板一个、抹布一个
研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是 。
研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实验观察 (4分) 1.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1分)
2.用勺子挤压芦荟的叶(1分)
3.观察挤压后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变化(1分)
4.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变化现象明显,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被压扁,析出很多水分。(1分)
实验结论 (2分) 1.观察到的现象: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被压扁,析出很多水分 (1分)
2.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是:储水(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组装一个装置,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并填写实验记录。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斜面实验器材1套、测力计1个、小车1只。
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实验记录单
直接提升小车的拉力(牛)
不同斜面坡度 (书的本数) 1 2 3 4 5 6
不同斜面坡度拉小车的力(牛)
  
实验结论: 。
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器材 (8分) 1.正确搭建斜面装置(1分)
2.先测直接提升小车的拉力,再测沿斜面拉小车的力,操作顺序正确。(1分)
3.根据由低到高次序改变斜面坡度正确(2分)
4.每次用测力计与斜面近似平行匀速拉小车,操作正确。(3分)
5.测力计操作正确(1分)
实验结论 (2分) 实验记录正确(2分) 实验结论: 随着斜面坡度的增大,所需拉力越来越大。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人造霜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霜的形成。
(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人造霜的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2)通过模拟实验,解释霜的形成原因。
供选器材
黑色易拉罐一个、湿毛巾一块、干毛巾一块、电子温度计一个、碎冰若干、盐一包、小勺一个、水、水槽
实验记录单 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时,杯子的外壁有( ),这是模拟( )的形成。
人造霜——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模拟霜的形成 (5分) 1.在易拉罐内加入适量的碎冰、冷水,罐底垫上一块湿毛巾,向罐内加入适量食盐,插入电子温度计,待易拉罐外壁出现白色冰晶时请评委观察,向评委解释霜的形成原因: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些小冰晶就是霜。同时完成实验记录单: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时(温度的数值应低于0℃),杯子的外壁有(白色小冰晶),这是模拟( 霜 )的形成。(5分)
2.在易拉罐底部垫上一块干毛巾。(扣1分)
3.温度计未归零。(扣0.5分)
4.未请评委现场观察易拉罐外壁出现白色冰晶的现象。(扣0.5分)
5.未向评委解释霜的形成原因。(扣0.5分)
6.实验记录中漏写一处空格。(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把盐放到水里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精确量取100毫升水,测量出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2)正确记录过程数据。
供选器材
食盐1包、2g量勺1个、玻璃棒1根、250毫升烧杯两个、水200毫升、150毫升量筒1个、滴管1个
把盐放到水里记录单
根据实验,测得在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克盐。
把盐放到水里——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14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量筒量取100毫升水 (共2分) 1.用量筒和滴管正确量取100毫升水,倒入烧杯,正确使用滴管(得2分)
2.滴管使用未竖直(扣0.5分)
3.滴管倒持(扣0.5分)
4.滴管平放在桌上(扣0.5分)
用量勺量取盐放入水中搅拌 (共6分) 1.用量勺量取盐每次刮平,搅拌的时候不碰到烧杯的底和壁(得6分)
2.搅拌的时候偶尔碰到烧杯的底和壁(扣2分)
3.量勺未刮平(扣1分)
4.直接把盐加入量筒溶解(扣4分)
正确测量出100毫升水中溶解得盐 (共4分) 1.用2g量勺分次把盐放入水中,等溶解到无法溶解,测量出100毫升水中盐可以溶解36克±10克,填写好记录单(得4分)
2.记录单没有填写(扣2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制作昆虫模型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用热熔胶固定,要求能展示昆虫的基本特征,制作完成请告知评委“已制作完成”。
供选器材
无线热熔胶枪1把、带壳花生10颗、牙签10根
制作昆虫模型——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昆虫模型,展示昆虫的基本特征(4分) 花生壳或花生仁拼出昆虫头、胸、腹三部分(1分)
牙签在头部拼出一对触角(1分)
牙签在胸部拼出三对足(1分)
花生壳拼出一对或两对翅膀(1分)
正确使用热熔胶 (2分) 提前预热(1分)
正确使用并连接各部分(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茎的作用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能清楚看出茎内部的变化,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注意:使用刀片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烧瓶1个、红墨水1瓶、漏斗一个、芹菜一把、塑料菜板一个、刀片一个、抹布一个
研究茎的作用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茎的作用是 。
研究茎的作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实验观察 (6分) 向烧瓶中加入红墨水(1分)
将茎横切和纵切后,放入装有红墨水的烧瓶中(2分)
观察茎内部的变化(1分)
茎内部的变化现象明显(2分)
实验结论 (2分) 观察到的现象是:浸入红墨水的一端,茎的内部变成红色(1分)
茎的作用:运输水分(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模拟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组装一个装置,选择合适环境模拟昼夜和昼夜交昼夜替现象,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
注意:若需要选择合适环境,可以请求评委老师帮助。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地球仪1个、手电筒1只。
模拟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实验记录
1.地球仪上的向光面是 ,背光面是 。
2. 方向转动地球仪,让中国从白天进入夜晚 。在地球仪上中国处于清晨时,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这些国家中 国家正处于傍晚。
  
模拟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操作(6分) 1.正确组装器材(1分)
2.选择黑暗的环境(1分)
3.逆时针慢慢转动地球仪(1分)
4.观察向光面、背光面(1分)
5.观察光暗交替线(1分)
6.观察地球仪上中国及其它国家(1分)
实验结论(2分) 实验记录正确(2分) 地球仪上的向光面是 白天 ,背光面是 夜晚 。 逆时针 方向转动地球仪,让中国从白天进入夜晚 。    在地球仪上中国处于清晨时,英国、德国、日本、印度、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这些国家中美国、墨西哥、加拿大 国家正处于傍晚。(三选二即正确)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正确的方法将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2)用正确的方法将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3)用正确的方法将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供选器材
黄豆、绿豆、玉米粉混合物1份、木屑、铁屑混合物1份、红糖、沙子混合物1份、培养皿1个、手持筛子1组(孔径大小不同三个)、条形磁铁一个、水适量、 烧杯2个、细网漏勺1个、搅拌棒1个、10*20塑料盒6个
混合物的分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分离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的混合物 (共2分) 1.用孔径不同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先大孔后小孔,并把筛出的物质放入塑料盒内,向评委展示实验结果。(得2分)
2.未先使用大孔筛后使用小孔筛。(扣1分)
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 (共2分) 1.利用磁铁来分离铁屑,或者使用沉浮法(把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水,铁屑沉木屑浮,再用细网漏勺捞出木屑,放入塑料盒内)来分离,向评委展示实验结果。(得2分)
2.如用浮沉法分离未用漏勺捞出木屑。(扣0.5分)
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共2分) 1.用水溶解的方法来分离:把红糖沙子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水并搅拌,红糖溶解于水,沙子沉于水底,用细网漏勺过滤出沙子,红糖溶解于水中。向评委展示实验结果,并解释红糖在水中,最后可用蒸发结晶的方式得到红糖。(得2分)
2.未用细网漏勺过滤沙子。(扣0.5分)
3.未解释红糖可用结晶的方式得到。(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热传导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
用蜡烛分别在金属片的中央和边缘加热。
仔细观察凡士林的变化情况。
(3)用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火柴一盒、蜡烛一截、木夹两个、10×20厘米金属片两片、凡士林若干、小刷子一把、废物缸一个
热传导记录单
热传导——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10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共1分) 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
2.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涂抹凡士林(共1分) 1.用小刷子分别将凡士林均匀涂抹在两个金属片上,一个涂抹在中央,一个涂抹在边缘。(1分)
2.凡士林未涂抹在金属片的中央或是边缘。(扣0.5分)
加热金属片(共4分) 1.用木夹夹住金属片,分别加热金属片的中央和边缘位置。(4分)
2.未在金属片的中央加热。(扣0.5分)
3.未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扣0.5分)
4.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观察凡士林的变化 (共2分) 1.在记录单中用箭头正确画出热传递的方向。(2分)
2.只画出其中一幅图的热传递方向。(扣1分)
3.热传递的方向未用箭头标示。(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液体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组装一个装置,能清楚看出液体遇冷时体积变化,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注意:如果使用开水,可以请求评委老师帮助。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玻璃管1根、橡胶塞1个、烧瓶1个、红墨水1瓶、记号笔1支、水槽1个、热水1瓶、隔热手套1副、自来水
研究液体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液体遇冷时体积会 。
研究液体遇冷时体积的变化——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器材(5分) 1.正确组装器材(1分)
2.烧瓶中加入红墨水(1分)
3.烧瓶中加满水,使玻璃管中见到少许水柱(1分)
4.用记号笔标记目前水位(1分)
5.放入装冷水的水槽后现象明显(1分)
实验结论(1分) 得出正确结论:液体遇冷时体积会变小(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研究杠杆的秘密,并填写实验记录。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平衡尺及支架1套、钩码1盒。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记录单
  
钩码 支点左边 支点右边
位置/厘米 10 5 10 20
数量/个 2
实验结论: 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 ,即越 。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器材 (4分) 1.正确组装器材(1分)
2.调节平衡尺水平位置平衡(1分)
3.支点左边、右边钩码放置正确(2分)
实验结论 (1分) 实验记录正确(1分) 实验结论: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 越少,即越 省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小孔成像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会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2)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15×15厘米的半透明塑料膜一张、纸杯一个、橡皮筋一根、蜡烛一根、火柴一盒、大头钉一个、废物缸一个
实验记录单 在塑料膜上画出你所观察到的烛焰图像。
小孔成像——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小孔成像 实验装置 (共6分) 1.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用大头钉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塑料膜上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倒立图像,请评委观察,同时完成实验记录单。(6分)
2.塑料薄膜未能紧致地蒙在纸杯口上。(扣0.5分)
3.蜡烛未固定在桌上。(扣0.5分)
4.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5.未请评委现场观察清晰的烛焰倒立图像。(扣0.5分)
6.实验记录单不正确。(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制作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滚小球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探究滚小球,并能正确记录小球的位置。
让小球从斜坡的不同位置上滚下来,记录小球停止时的位置
改变斜坡的高度,再次进行滚小球的实验,比较它们的远近
将自己做的实验与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供选器材
带有凹槽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塑料球)、有刻度标志的绒布
滚小球——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让小球从斜坡的不同位置上滚下来 (3分) 1.能选择小球不同的斜坡起始位置(1分)
2.能熟练地把小球摆放到相应位置,让其顺利滚下(1分)
3.能如实记录下小球停止时的位置(1分)
改变斜坡的高度,再次进行滚小球实验,比较它们的远近 (3分) 1.在改变了高度的斜坡上分别进行滚小球实验,并记录下小球停止时的位置(2分)
2.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伽利略如何滚小球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位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用工具观察物体
实验内容及要求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使用放大镜、手持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收集信息。
用三种方法观察(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显微镜观察)大拇指指纹,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凹凸感。
用耳朵直接听和用听诊器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
在比较观察中,知道用工具观察事物的益处。
供选器材
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听诊器
用工具观察物体——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的指纹 (1分) 重点观察大拇指指纹的纹路,并描述。(1分)
用耳朵直接听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 (1分) 重点听心跳的声音,并描述。(1分)
学会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8分) 1.将放大镜对准大拇指指纹,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并描述。(3分)
2.用手持简易显微镜(镜头紧贴观察物,眼睛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直到清晰)观察大拇指指纹,并描述。(3分)
3.用听诊器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并描述。(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解暗箱
实验内容及要求
解暗箱,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思考用怎样的方法让小球在盒子里滚起来。
运用合适的方法解暗箱。
供选器材
暗盒、小球、木块、双面胶
解暗箱——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6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解暗箱前先思考用什么方法知道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3分) 1.在不能打开盒子的情况下,用滚动玻璃球的方法,通过听觉、触觉收集信息判断。(2分)
2.能清晰表述拟操作的顺序。(1分)
用思考后的方法解暗盒 (3分) 1.用滚动玻璃球的方法,通过听觉、触觉搜集证据。(1分)
2.依据收集的信息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结果(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浮力(一)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出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物体的沉浮状态。
(1)设计实验。
(2)探究出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重的物体可能下沉,轻的物体可能上浮。
供选器材
体积相同的空心可开合塑料球3个,橡皮泥3块,一盆水,标签。
研究浮力实验记录单
体积相同 预测 结果
1号球
2号球
3号球
实验结论:
研究浮力(一)——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7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2分) 简单写出实验步骤(2分)
呈现实验过程 (5分) 1.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贴上标签1、2、3。(1分)
2.在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号球内装一点点橡皮泥。(2分)
3.将三个装有橡皮泥的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得出结论(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越轻,越容易上浮)。(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连接简单电路,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1)利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
(2)画出点亮小灯泡的电路图。
(3)点亮小灯泡。
(4)围绕“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供选器材
电池、小灯泡1个,开关,导线,铜丝、铝丝、铁丝、塑料片、纸片、木片。
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实验记录单
让小灯泡亮的电路图
物品名称 预测 检测结果
小灯泡亮 小灯泡不亮 小灯泡亮 小灯泡不亮
铜丝
铝丝
铁丝
塑料片
纸片
木片
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12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实验装置 (3分) 使用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等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小灯泡亮。(3分)
呈现实验过程 (9分) 1.画出让小灯泡亮的电路图。(2分)
2.预测:拿掉一根铜导线,可以用哪些材料替代,小灯泡依然会亮?(1分)
3.分别用铜丝、铝丝、铁丝、塑料片、纸片、木片替代,观察哪些材料可以点亮小灯泡。(6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体会“轮子”的作用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通过推重物的对比实验,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分别在三种情况下拉动同样的重物,比较用力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利用橡皮筋直接拉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
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六角形铅笔。
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圆柱形铅笔。
供选器材
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六角形铅笔、圆柱形铅笔、橡皮筋
体会“轮子”的作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6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分别在三种情况下拉动同样的重物,比较用力大小(6分) 1.用橡皮筋直接拉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体会用力大小。(2分)
2.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六角形铅笔,体会是否省力。(2分)
3.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圆柱形铅笔,体会是否省力。(2分)
实验结论(2分) 实验发现:越接近圆的轮子越能够省力。(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探究小葱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合适材料组装实验器材,探究小葱每天“喝”多少水。制作完成,告诉评委已完成。
供选器材
试管架1个、带根的小葱1根、试管1根、滴管1根、记号笔1支、食用油少许、自来水。
探究小葱每天“喝”多少水——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实验器材(4分) 1.小葱根部插入试管,注入的水高于根部(1分)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少量食用油(1分)
3.试管竖直置于试管架(1分)
4.在试管水面处,用记号笔做标记(1分)
工具使用(1分) 正确使用滴管(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简易材料做一个铅笔加长器,并使用有加长器的铅笔写“科学”二字。
(1)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吸管、冰棍棒等)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
(2)能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供选器材
白纸、吸管、剪刀、胶带、铅笔头
做一个铅笔加长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铅笔加长器(4分) 1.能选择不同的材料,想办法固定在铅笔的一端,加长铅笔,使铅笔更好使用(3分)
2.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测试(1分)
能改进自己的作品,使之更好(4分) 1.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如有不足,能针对性改进自己的作品(3分)
2.制作的铅笔加长器,实用、环保、美观(1分)
用笔写字(2分) 用笔在白纸上写字,展示给评委。(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浮力(二)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探究出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态。
(1)设计实验。
(2)探究出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体积小的物体可能下沉,体积大的物体可能上浮。
供选器材
大小不同空心可开合塑料球3个,橡皮泥3块,一盆水,天平,标签。
研究浮力实验记录单
姓名:
质量相同 预测 结果
1号球
2号球
3号球
实验结论:
研究浮力(二)——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7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 (2分) 简单写出实验步骤(2分)
呈现实验过程 (5分) 1.给三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塑料球贴上标签1、2、3。(1分)
2.用天平称出质量相同的三块橡皮泥。(1分)
3.将质量相同的三块橡皮泥分别装入三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塑料球内。(1分)
4.将三个装有橡皮泥的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观察岩石
实验内容及要求
选择一种岩石,进行观察。
观察岩石的颜色、颗粒、吸水性、气孔或条纹、敲击的声音、有无动物的痕迹等。
供选器材
花岗岩,石灰岩,放大镜,滴管,水,小锤子,烧杯。
观察岩石实验记录单
岩石名称 颜色 颗粒大小 敲击的声音 吸水性 条纹、气孔 动植物痕迹
结论
观察岩石——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5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呈现实验过程 (8分) 1.选择一种岩石。
2.观察岩石的颜色。(1分)
3.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颗粒。(1分)
4.用小锤子敲击岩石,分辨敲击声。(1分)
5.用滴管滴几滴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的吸水性。(1分)
6.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条纹和气孔。(1分)
7.用放大镜观察岩石上有没有动植物的痕迹。(1分)
8.得出结论。(2分) 花岗岩:肉红、灰白、黑色的不规则颗粒;粗粒、中粒;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和条纹;不容易吸水;无动植物痕迹。 石灰岩:灰白、浅灰、深灰、灰黑;细粒;声音沉闷;没有气孔,有条纹;吸水慢;可能有动植物痕迹。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人造雨
实验内容及要求
模拟雨的形成。
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人造雨的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单。
★注意实验安全。
供选器材
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个、石棉网一个、200毫升烧杯一个、培养皿一个、保温杯内装300毫升75℃的温水、小冰块若干、夹子一个、火柴一盒、废物缸一个
实验记录单 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 ),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 ) 。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 ),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 ) ,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就是模拟雨的形成。
人造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检查器材(1分) 1.检查器材是否完好(1分)未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扣0.5分)
加热烧杯中的温水 (共2分) 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温水,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2分)
2.未使用石棉网加热。(扣0.5分)
3.未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扣0.5分)
4.未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灯焰。(扣0.5分)
5.火柴梗未放入废物缸内。(扣0.5分)
模拟雨的形成 (共5分) 1.水沸腾后,将培养皿盖在烧杯口,认真观察培养皿底部的变化。用夹子取冰,将冰块轻轻放入培养皿中,当培养皿底部出现较多小水珠时,请评委观察后及时完成记录单。记录单中可填写: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就是模拟雨的形成。(5分)
2.用手将冰块轻轻放入培养皿中。(扣0.5分)
3.未请评委现场观察培养皿底部出现较多小水珠的现象。(扣0.5分)
4.实验记录中漏写一处空格。(扣0.5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完成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观察大拇指
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不同的工具观察大拇指。
(1)用肉眼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
(3)用手持简易显微镜观察大拇指,告诉评委自己的发现 。
供选器材
一个放大镜、一个手持简易显微镜
观察大拇指——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1分) 用肉眼观察大拇指,说出自己的发现(1分)
用放大镜观察大拇指 (1分) 保持大拇指的位置不动,在大拇指和人眼之间移动放大镜,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或者也可以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动,移动大拇指,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描述自己的发现。(1分)
用手持简易显微镜观察大拇指(3分) 1.将显微镜的物镜紧贴大拇指(1分)
2.眼睛紧贴显微镜的观察孔(1分)
3.慢慢调节旋钮,直至图像清晰,描述自己的发现(1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是否省力的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研究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是否省力,并填写实验记录。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定滑轮、动滑轮及支架1套、测力计1个、细线2根、钩码1盒。
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是否省力实验记录单
  
钩码质量/ 克 测力计读数/ 牛
直接垂直提升 用定滑轮提升 用动滑轮提升
50
100
150
实验结论: 。
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是否省力——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分钟 分值:10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器材(7分) 1.正确组装定滑轮、动滑轮(2分)
2.用定滑轮向下、匀速提升重物,操作正确(2分)
3.用动滑轮向上、匀速提升重物,操作正确(2分)
4.测力计操作正确(1分)
实验结论(3分) 实验记录正确(3分) 实验结论:拉动同一个物体,动滑轮比定滑轮更省力。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食物与营养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2)正确填写实验记录。
供选器材
切开的土豆1个、切开的萝卜1段、花生三粒、碘酒1瓶(滴瓶)、A4纸1张
食物与营养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发现:( )里含有淀粉,( )里含有脂肪。
食物与营养——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 分值:7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测量淀粉 (共3分) 1.能用碘酒测量出土豆中含有淀粉,(碘酒滴到土豆和萝卜上,碘酒滴到土豆上会变蓝,说明土豆含有淀粉,碘酒滴到上萝卜没有变化)记录填写正确。(得3分)
2.滴碘酒时滴管没有竖直。(扣0.5分)滴碘酒时接触到食物。(扣0.5分)吸了碘酒后倒持滴管。(扣0.5分)滴管吸了碘酒后平放在桌子上。(扣0.5分)
3.记录填写错误。(扣1分)
测量脂肪 (共2分) 1.能用纸压出花生中含有脂肪(纸上会留下明显的油渍),记录填写正确。(得2分)
2.油渍不明显。(扣0.5分)
3.记录填写错误。(扣1分)
实验后的整理 (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模拟“环形山”形成和“环形山”阴影的变化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过程,并用实验器材比较环形山大小的形成原因,用模拟实验解释环形山阴影的变化及原因。
供选器材
大小石块4块、细沙若干、手电筒、电池、一次性泡沫饭盒1个
模拟“环形山”形成和“环形山”阴影的变化——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7分钟 分值:10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环形山形成原因模拟(2分) 1.实验演示方法正确(1分)
2.环形山形成原因解释正确(1分)
环形山大小原因解释(4分) 1.对比实验方法正确(1分)
2.能够从石块大小、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分别作出解释,各得1分(3分)
环形山阴影变化原因解释(4分) 能够会用手电筒演示月球阴影形成过程(2分)
能够通过直射、斜射变化演示阴影变化,解释评委提问变化原因结论正确。(2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制作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
供选器材
圆形塑料筒1个、剪掉瓶底的圆形塑料瓶1个、石子适量、沙子适量、勺子1个,剪刀1把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2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制作水井模型(共3分) 1.能正确制作水井模型。(参考图一到图四)(得3分)
2.圆形塑料筒的上半部未剪掉。(参考图一)(扣0.5分)
3.沙子铺在碎石上约1厘米,太少。(参考图三)(扣0.5分)
4.先铺沙子再铺碎石。(扣1分)
演示井水的形成(共3分) 1.演示:往沙子上慢慢倒水,圆筒里水位慢慢升高。(2分)
2.结合地下水示意图向评委解释地下水的成因:主要是雨水或积雪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形成地下水。(1分)
实验后的整理(2分) 实验后及时收拾好材料,有序归到原先的样子。(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
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
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可渗透层
地下水
不可渗透层
岩层
大自然中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溶解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能清楚比较盐、红糖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盐一份、干沙子一份、红糖一份、烧瓶3个、药匙1只、玻璃棒1只、水槽一只、自来水
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溶解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盐 在水中溶解,红糖 在水中溶解,沙子 在水中溶解。(填写:“能”/“不能”)
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溶解——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8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实验观察 (5分) 向3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分别将等量的盐、红糖、沙子加入不同的烧杯中。(1分)
正确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1分)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盐、红糖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1分)
4.实验现象明显(2分)
实验结论 (3分) 得出正确结论(3分)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操作题库 2022.4
研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组装一个装置,能研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光照时间至少3分钟。
注意:若需要选择合适环境,可以请求评委老师帮助。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电子温度计2支、信封2个、加温灯1个,秒表或计时器1个
研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实验记录单
通过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强光照到平放的信封上是直射,强光照到竖放的信封上是斜射,发现直射 ,斜射 。
研究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实验——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8分钟 分值:5分
评分内容 参考评分标准
组装器材(3分) 1.正确组装器材(1分)
2.信封平放、竖放正确(1分)
3.温度计放置正确(1分)
实验结论(1分) 实验记录正确(2分) 加温灯光同时照到平放的信封和竖放的信封上,每隔30秒或一定时间记录温度,发现直射温度高,斜射温度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