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伟大的悲剧(第一课时)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伟大的悲剧(第一课时)课件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22 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
茨威格(奥地利)
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
尽快扩大阅读时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并通过寻找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寻找关键词语
一次性
一 快速阅读
千百年来,南极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以层层冰雪、严寒酷冷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18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在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
1772-1775年英国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了一周,几次进入极圈,但他最终未发现陆地。
1823年2月英国人威德尔南下到南纬74°15′,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
英国的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极磁”——南纬75°30′、东经154°。
1908年英国的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离南极点仅差180千米,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
1909年莫森、戴维斯和麦凯首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24′、东经155°18′的“南极磁”。
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8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在南极点仅差180千米,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
限时1分钟
1分钟挑战:
你能阅读多少字呢?
你读完了吗?
能否抓住主要信息?
18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向南极进发。1957年,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以此来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阿蒙森和斯科特探索南极点的传奇经历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的故事呢?
斯科特
阿蒙森
1.浏览课文,要求10分钟内读完,并随手勾画重要信息。
二 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
01
浏览时“大略地看”,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采用线式阅读和面式阅读。
02
阅读时要精神集中,可以随手勾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03
本文记录的是一场探险活动,需要找出以下几个关键消息:谁在探险?探险的目标是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如何?
提示
谁在探险
探险目标
探险过程
探险结果
队员们没能战胜严寒和饥饿,在暴风雪中先后遇难。
到达终点,发现阿蒙森捷足先登;返回途中,遭遇罕见的恶劣天气。
争夺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荣誉。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在争夺首次到达南极点荣誉失败后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的故事。
二 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
提问:
这场争夺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荣誉的斗争以斯科特一行的悲剧谢幕,请结合文本语句谈谈这出悲剧“悲”在何处。阅读时注意圈点勾画重要信息。
三 再读课文,体会悲剧之“悲”
交流分享
序号 悲剧之“悲” 原文语句 理解
01 梦想破灭之“悲”
02 为人做证之“悲”
03 痛失同伴之“悲”
04 无力生还之“悲”
05 历尽艰险之“悲”
小结
《伟大的悲剧》,“悲”在斯科特一行历尽艰险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悲”在梦想破灭后还要为对手做证;“悲”在返回途中遭遇罕见的暴风雪,饥寒交迫,目睹同伴走向死亡,最后剩下的人也全部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上。
课后作业
1.自主积累词语不少于30个。
2.用“悲”字组词(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运用含有“悲”的词语写一段话,描述《伟大的悲剧》这个故事和你读故事时的感受。
22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指阅读时把两行以上的,或者整段的、整页的文字作为每次眼停时的注视单位。这两种阅读方法视野比较宽阔,眼睛停顿的次数比较少,因为阅读所花的时间会大为缩短,速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快速摄取大量信息。
指在阅读时,以短语或者句子为注视单位,一眼扫过去,可以捕捉到一次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行。
面式阅读
线式阅读
返回
原文:
解读: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及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热切期待的是欢呼着冲向南极极点,而现实是阿蒙森的滑雪杆、黑旗在昭示着他们是第二个到达者的命运。在斯科特看来,“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真切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为悲伤的。
梦想破灭之“悲

返回
原文:
解读: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渴望得到的荣誉与自己失之交臂,还要忠实地为对手做证、献花,无疑是万般伤感的。
为人做证之“悲

返回
原文:
解读:
“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那一天他们刚刚走到‘屠宰场营地’,重新找到了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第一次吃上比较丰盛的一餐。”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丰盛”的一餐上少了埃文斯,已然让队员们伤痛无比;奥茨的诀别更让他们战栗,但最为悲伤的是他们不敢阻拦,不敢向他握别。锥心之痛,痛彻心扉!
痛失同伴之“悲

返回
原文:
解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痛彻心扉地送别同伴,斯科特一行还要面对自己的绝望:饿死还是冻死。人生之悲苦,无过于此。
无力生还之“悲

返回
原文:
解读: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愈来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由于热量不够,他们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
“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他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他们几乎再也没有力气把毡鞋的底翻过来。但他们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风刮得比任何时候都厉害。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逐梦中所经历的一样都在挑战人类极限“寒冷、冰冻、飞雪、风暴、饥饿、伤病……在冷酷无情的自然面前,他们的“胆怯”和“绝望”令人伤悲。
历尽艰险之“悲

返回
示例一:
这真是一场伟大的悲剧!斯科特一行人充满希望地走向目的地,却看见已有人先一步树立路标,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怏怏不乐地离开这块辜负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又是何等的悲楚!悲歌已然奏响: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骑兵上尉奥茨奔向死亡的怀抱,剩下的几位都冻死在帐篷中——连空气中都跳动着悲凄的音符,最后他们悲壮地走进悲惨的结局里。
示例二:
斯科特一行人信心满满地走在通往荣耀的路上,不远处那个黑点却如针一般扎进他们的眼睛,刺得生疼,他们悲伤至极。来到南极点,插上英国国旗,还不得不“屈辱”地带回挪威人留下的信。可怜的勇士啊,回去的路途是那么令人绝望,耳边咆哮的风雪唱着悲歌,眼前的冰天雪地是他们悲伤的舞台,一次又一次走错路,粮食告罄,斯科特他们慢慢预感到这场悲剧即将结束。最后,他们在帐篷里与苦难抗争了八天,带着万般不舍和无奈,悲壮地走向死亡。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