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智林中学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试题(5科5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中学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试题(5科5份)

资源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文理合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其中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其中S为底面面积,h为高 其中R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 ( )
A.(0,) B.[,1] C. D.
2.已知向量a、b均为单位向量,若它们的夹角,则|a+3b|等于 ( )
A. B. C. D.4
3.已知四棱锥P—ABCD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 ( )
A. B.
C. D.
4.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10,则实数m等于( )
A.-1 B. C.2 D.1
5.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是 ( )
A. B.
C. D.
6.阅读下列程序,输出结果为2的是 ( )
7.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公比q≠1,且a2,a3,a1成等差数列,则的值是
A. B. C. D.或
8.已知θ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sinθ、cosθ是关于x的方程2x2+px-1=0的两根,则θ等于
A. B. C. D.
9.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若二面角C-AB-C1的大小为60°,则异面直线A1B1和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10.(理)设函数 在点处连续,则
A. B. C. D.
(文)已知是等差数列,,,则该数列前10项和等于
A.64 B.100 C.110 D.120
11.设函数y=xsinx+cosx的图像上的点(x0,y0)的切线的斜率为k,若k=g(x0),则函数k=g(x0)的图像大致为
12.为了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得到学生视力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率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a;视力在4.6到5.0之间的学生人数为b,则a、b的值分别为
A.0.27,78 B.0.27,83
C.2.7,78 D.2.7,8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理)若n∈N*,n < 100,且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存在常数项,则所有满足条件的n值的和是________.
(文)在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__.
14.与直线x+2y+3=0垂直,且与抛物线y = x2 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
15.已知向量,且,∥,则 。
16.若x≥0,y≥0,且,则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 设命题函数是上的减函数,命题函数,的值域为,若“且”为假命题,“或”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增函数,且对任意的都满足 .
(Ⅰ)求的值; (Ⅱ)若,证明;
(Ⅲ)若,解不等式 .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甲盒内有大小相同的1个红球和3个黑球, 乙盒内有大小相同的2个红球和4个黑球,现从甲、乙两个盒内各任取2个球.
(Ⅰ)求取出的4个球均为黑球的概率;
(Ⅱ)求取出的4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
(Ⅲ)(理)设为取出的4个球中红球的个数,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0、已知是实数,函数。
(Ⅰ)若,求的值及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理科)已知函数f(x)=ln(1+x)-.
(1)求f(x)的极小值; (2)若a、b>0,求证:lna-lnb≥1-.
21、已知点列在直线上,P1为直线轴的交点,等差数列的公差为1 。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试证数列为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理科做:(3).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1+x)2-4a lnx(a∈N﹡).
(Ⅰ)若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求a的值;
(Ⅱ)在(Ⅰ)的条件下,若关于x的方程f(x)=x2-x+b在区间[1,e]上恰有一个实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ABCB A BCD C (理)B(文) AA
二、填空题
13.(理)950
提示:Tr + 1 =
令3n – 5r = 0,得
再令r = 3k,k∈N*,∴n = 5k < 100
∴1≤k≤19,k∈N*
∴所有满足条件的n值的和是5 + 10 + 15 + … + 95 =× 19 = 950.
(文)7
14. 15.13、令,则由题得:,解得;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第17题10分,其余每小题12分,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命题真 ……………………2分
∵,画图象可知:
命题真 ……………………4分
且为假,或为真, 、一真一假 ………6分
若真假得, , 若假真得, . ………9分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或. ……10分
18.解:(Ⅰ)在已知等式中,令得. …3分
(Ⅱ)对任意的,据已知条件有,
即,. ……………6分
(Ⅲ)因为的定义域是,,
由(Ⅱ)的结论可知
所以不等式可化为, ……9分
又因为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上式又可化为,
即,解得,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2分
19. 解: (Ⅰ)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黑球”为事件,
“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黑球”为事件.
由于事件相互独立,且,. ……2分
故取出的4个球均为黑球的概率为.…4分
(Ⅱ) 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为事件,“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黑球”为事件.则
,. ………………………6分
由于事件互斥,故取出的4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为
. ……………………………8分
(Ⅲ)可能的取值为.
由(Ⅰ),(Ⅱ)得,, .
从而.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10分
的数学期望. ………… 12分
20、文科:(1)解:,
因为,
所以.
又当时,,,
所以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2)解:令,解得,.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增,从而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减,从而

当,即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从而
综上所述,
理科:解: (1) f(x)=ln(1+x)-,求导数得
f′(x)=,而f(x)的定义域x>-1,在x>0时,f′(x)>0;在-1∴在x=0时,f(x)取得极小值f(0)=0. 6分
(2)证明:在x=0时,f(x)取得极小值,而且是最小值,于是f(x)≥f(0)=0,从而ln(1+x)≥在x>-1时恒成立.
令1+x=>0,则=1-=1-,
于是lna-lnb=ln≥1-,
因此lna-lnb≥1-在a>0,b>0时成立. 12分
21.解:(1)在直线
∵P1为直线l与y轴的交点,∴P1(0,1) ,
又数列的公差为1
(2)
是以2为公比,4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3)


22.解:⑴由题意,函数的定义域为

知对恒成立,记
由于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故,所以
又,所以为所求. 5分
⑵由题知,整理得
记,则
注意到,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由知,
所以关于的方程在区间上恰有一个实根时
或为所求.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愈远、风速愈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愈小。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是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图,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2.根据风向判定,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 B.南 C.西 D.北
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1998—2007年间,该市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4.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河流下切使河谷底部出现一些不再为特大洪水所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又称河成阶地。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河阶地形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5-7题。
5.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615 米 B. 515 米 C. 595 米 D. 605 米
6. 造成该地区河阶地形的主要河流的流向是
A.北往南流 B.西往东流 C.东北往西南流 D.东往西流
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出现涌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日本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回答8-9题。
8.根据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约2500米处
C.AD坡为阳坡,导致降水量出现变化
D.E点气温高于C点,水汽含量夏季时少于C点
9.关于此山地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此山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
B.降水的水汽来源是日本海
C.此山地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
D.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时森林-荒漠-草原
如下图所示为大陆东岸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a、b、c为等温线,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图示为最冷月等温线分布图,关于P地与其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B.P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P地大陆沿岸一片热带季雨林景观 D.P地气候较对岸湿润
1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图示内容的是
A.该日,大约在1月中旬
B.该日日落时,M、N两地的日影朝向东北
C.该季节,新西兰南岛比马达加斯加岛白昼短
D.该季节法国马赛的海滨浴场游客很少
12.给力的温州2011房价,一路狂飙以28474元/平方米的均价跃居全国房价榜首。小张害怕房价再上涨,马上购买了现房,价格为60万,首付30万,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30万及利息6万。其中的60万房价、30万首付现金及6万利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职能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
C.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藏手段职能
13.某商品的价格(P)与其需求量(Q)存在如图1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会导致其价格上涨
③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会导致其代替商品需求量增加
④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时,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假定某国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00元。如果生产者甲、乙生产一件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分别为1小时和4小时,那么,在一个8小时的工作日内,甲和乙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差额分别为
A.6 300元 600元 B.6 0 0
C.6 0 600元 D.6 300元 0
15.“十一五”期间,四川民营经济年平均增速达到18.9%,对全省GDP增长的总体贡献率为66.4%。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从2005年的43.4%提高到2010年的56.0%,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A.在国民经济中与公有制经济地位相同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代表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
16.成功研制出甲流疫苗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金只有500万元。现在,该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0多个子公司,市值超过200亿的上市公司。下列属于该公司特点的是
①公司的组织机构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②公司的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
③公司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④公司财务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某地全面推广了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创业承诺→监督实施。在农村,无论要办什么事,村民们总会习惯性地问一句:“这事是不是按‘五步法’来做的?”每年春节前后召开“五步法”决策会已成为农村惯例,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村里的人代会”。“五步法”被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是因为它
①有利于保障村民直接行使基层民主权利
②有利于保障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有效运行
③是促进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京市某区政府把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络,为每个网络配备若干工作人员,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络),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了手机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优化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这一举措有助于
①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 ②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③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挪移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 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A.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C.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20.古时有个鲁国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这则寓言告诫我们
A.细节决定成败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善于抓住重点
21.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把油倒入滚烫的水中时油水没有显著变化,若把水倒入滚烫的油中时则会油花四溅。这两种现象说明
①前一种变化是量变,后一种变化是质变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④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丰富了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但是,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添加量,因为食品添加剂超过一定剂量时会显现其对人体的毒害性。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注意把握事物量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次个税法律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解决洪水灾难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
A.支持东周政府专力治理黄河 B.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C.诸侯国能力合作,统一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2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和理念是
A.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维护中世纪神学的世界观
26.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政治稳定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弱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观念进一步成为民族文化深层社会心理的结构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27.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与政治经济中心变化密切相关。图6中三张图片所揭示出的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趋势是
A.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28.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
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近代某个派别的哪一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 D.祖宗之法不能变
29.《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30.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买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
B.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C.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
D.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31.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根本目的是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力
3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此规定说明了美国政体的特点是
A.三权分立原则 B.制约平衡原则
C.议会为上原则 D.联邦主权原则
33.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4.“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3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19世纪60—90年代)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19世纪40—60年代),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第Ⅱ卷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京津及河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天津市宝坻区西北距北京市85千米、南距天津市中心区73千米,东距唐山市105千米,多条高速贯穿全境,地热温泉丰富。国内某知名企业8年间在此投资200多亿元,在一片盐碱荒地上建设了别墅度假村。
材料三:我国三个经济区域产业结构比较
(1)简述材料一所示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并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10分)
(2)从地理学的角度简述材料二中别墅度假村选址宝坻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简述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结构与浦东、深圳的区别,并分析滨海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主要措施可能有哪些。(10分)
37.(20分)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市中心性指数是表示城市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指标之一,其大小取决于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周边城市对其的影响力。周边城市的影响力则取决于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
材料二:一个空间结构稳定的城市群不仅可以反映该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也有利于推进区域的整体发展。城市群的中心性指数为该城市群内所有城市中心性指数之和。图12是2004年中国城市群中心性指数的等级划分示意图。
(1)简述我国城市群中心性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14分)?
(2)A、B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请选择其一,针对该城市群中心性指数的特点,为其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
20 1 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材料二
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要点有: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一方面,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适当扩大最高档税率,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适当增加一些税负。
(1)结合材料一,说明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中公民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4分)国家权力机关为什么必须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个税起征点上调的原因及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1 0分)
(3)请就如何更好的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
2011年在北非中东国家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动荡(西方媒体称之为“阿拉伯之春”)。在政治乱局发展过程中,反政府力量往往借助“脸谱”、“推特”、“谷歌”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联络、策动。西方国家也自觉主动利用新兴媒体引导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变化。
2011年8月初,英国发生严重骚乱,其中许多人被控在骚乱期间利用脸谱、推特和黑莓通信服务煽动暴乱而被司法部门逮捕。
材料二
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教务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材料三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11月5日,新浪政务微博总数已达18694个。有人认为政务微博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新渠道。但也有人认为,政务微博不宜提倡。理由在于:①微博的关注者主要是青少年,社会影响力不如主流媒体。②微博中常有一些过激、虚假言论,难以控制,因此不应作为政府信息的发布渠道。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8分)
(3)你赞同材料三中“政务微博不宜提倡”这种看法吗?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简要说明理由。(12分)
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叨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徒居城市。
——《新中华杂志》,第一卷,第九期(1933年)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三 选自谷延芳《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四 由于历千年而仍其故的农工结合体因在近代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造成了不同区域间传统农业区域和商品化农业专业化区域的同时并存。在小农经济一统天下的传统农业区域,城乡间的联系和互动性差,乡村对城市产生的推幼力小,城市对乡村产生的拉力也弱,故而城市与乡村均发展缓慢。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变迁》
材料五 近代上海开埠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港和工商业、金融中心城市,毗邻的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受此促动,发生结构性的源刻变化。上海的内外贸易和城市经济,推动了苏南浙北农副业的发展,促使棉花、蚕桑、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并相应形成几个生产相对集中的产区;与此同时,原先面向国内市场以丝、棉织造为主的农村传统手工业的生产、经营发生剧烈变动。呈现转向国际市场、依附于进出口贸易的新趋向。这些变化反映了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的历史进程,体现了近代都市和周边农村互动的双向经济关系。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背景。(8分)
(2)对比材料一、二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3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经济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四、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对乡村产生了哪些影响?(12分)
(4)淡淡你对今天中国城市化进程利弊的认识。(4分)
4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三大革命产生了三个划时代的文件:《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20世纪总结文明进展和法西斯肆虐的教训,又出现联合国三大人权文件:《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这六大文件,体现了普世价值的具体内容。
—— 袁伟时《批判普世价值是没文化的表现》
材料二 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美国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扩大有一个过程。例如……由契约佣仆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权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参政权问题上……参政人由少数政治活动家参政到某些中下层代表人物的参政,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妇女。还有经济平等权力的扩大,表现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竞争法规的制定等。
——摘自黄安年《我看美国的崛起》
材料三 美国与中国关系密切而复杂。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蒋家台湾的保护国、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 互联网《奥巴马执政百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体现了哪些普世的思想。(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扩大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哪些特色?(6分)
(3)根据材料三,仿照示例,列举具体史实说明相关结论。(6分)
序号
结论
史实
1
美国是民国立宪的榜样
示例
美国是蒋家台湾的保护国
1950年第七舰队进驻台湾
2
美国是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
3
美国是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请考生在第42、43、44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作,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点涂黑。
42.【旅游地理】(10分)
读钱塘潮(浙江海宁)和杭州湾地形图。
简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一著名水文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欣赏该景观应把握的关键之处。
43.【自然灾害】(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区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米,甚至导致雪灾。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东部和北部地区在今后一周内仍将有冷空气南下,日本海沿岸地区暴雪天气将继续,部分地区积雪甚至会超过5米。日本气象厅已经发出暴雪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日本暴雪的形成原因。
44.【环境保护】(10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汗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 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批评这种欧化风气是一种“轻佻”行为,他担心浅薄地模仿西方会失去“日本人的特性”。著名医学专家森鸥外也反对完全以欧洲为模子来改变日本的习俗、制度和机构。甚至福泽谕吉也改变了腔调,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放弃,应“尽量少抛弃”,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从而提出了“少弃多采主义”。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当时什么政策?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5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材料二 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只受根据国家的意志而建立的立法权的限制而不受任何其他立法权的限制……当立法者竭力掠夺和毁坏人民的财产或竭力把人民变成独裁统治下的奴隶时,他们就使自己处于与人民对抗的局面,因而人民不会进一步屈从而是被迫进入上帝为所有的人提供反抗武力和暴力的普通避难所……人民仍保留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当他们发现立法机关的行为与其职责相违背时,就会将其取消改组。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基本观点。(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思想的历史作用。(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未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仍和以前一样,要在世界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与自私的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话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9分)

(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为一战定性为:一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同同盟国进行战争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斯大林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交谈中,他总是一个少有的、强硬的和毫不留情的人,即使我这样一个在英国议会中有修养的人也不能与之相比……他对人们的影响是无法抗拒的。当他走进雅尔塔会议大厅时,我们所有的人就像根据口令似地全部起立,而且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都挺直身体垂手而立……斯大林是一个世界上无人可与之相比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奋有原手武器的苏联。不,无论我们如何评说斯大林,但一切,历史和人民都是不会忘记的。”——丘吉尔
(1)根据材料概括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对苏联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B
B
A
A
B
C
D
C
D
C
36.
政治参考答案
12—16.B C C B B 17—21.B C D D C 22—23. D C
38. 【答案要点】
(1)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4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了民主集中制。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负责。(2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2分)科学、民主决策。决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2分)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2分)
(2)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2分)物价水平上升,基本生活支出增加。(2分)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2分)?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转向包容性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2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分)
(3)①对高端房产开征物业税(或房产税)。②除提高个税起征点外,进一步优化征收结构。例如以家庭为单位扣除、考虑家庭抚养人数进行扣除等。 ③完善对高端奢侈消费品的消费税征收。④征收遗产税
(答出1项得2分,答出任意2项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9. 【答案要点】
(1)网络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作为现代传播媒介,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各种信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2分)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奉行霸权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分)
(2)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答出1项得2分,答出4项可得8分。)
(3)不赞同。矛盾普遍存在,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互联网的作用。一方面政务微博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也存在滥用信息自由的问题。(4分);
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政务微博”促进政府行为变革的积极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4分)
该官员所述理由是“政务微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上述理由夸大了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当然对矛盾次要方面也不应忽视,要积极妥善地予以解决。(4分)
历史答案
24.B 25.C 26.D 27.A 28.A 29.C 30.C 31.C 32.B 33.B 34.C 35.B
40.(37分)
(1)列强的经济侵略;小农经济破产(或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活跃);农村人口的流动;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8分)
(2)特点:起步晚,发展缓馒。(3分)
原因:固守耕经济(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乡间联系和互动性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对城市发展推动力小;受两方工业文明冲击晚(或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工业发展滞后。(10分)
(3)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了与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农村部分人口流向城市:农树经济与国际市场联系加强;带动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答出3点即可,每点4分,共12分)
(4)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弊:带来人口压力、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答出2个方面即可。)(4分)
41.(15分)
(1)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政治民主等。 (3分)
(2)表现:扩大了拥有公民权的人群;扩大了中下阶层代表的参政权;扩大了经济平等权利。(3分)
特色:共和制、联邦制、两院制、两党制、选举制、三权分立等。(3分。任答2项)
(3)
序号
结论
史实
1
美国是民国立宪榜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共和制、议会制。(2分)
2
美国是制衡苏联的新盟友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
3
美国是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u-64 Al-27 Fe-56 C-12 O-16 S-3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乳酸菌、圆褐固氮菌、酵母菌等生物细胞中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②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吸收矿质离子,同时也会明显影响根对水分的吸收
③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④蛙的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⑤胰岛B细胞、B淋巴细胞中都不含有胰高血糖素基因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2.下列为细胞分裂的几种模式图及其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①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CD段
②乙图是有丝分裂中期,正常情况下,乙图与丙图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生物
③丙图可能是雌配子,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对应丁图的BC段
④乙图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丙图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都不正确
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和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4.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C.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5. 美国研究人员在莫诺湖首次发现一种能利用化学元素砷(As)取代所有磷进行生长、繁殖的细菌GFAJ一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s是组成该细菌核酸的元素之一
B.该细菌呼吸作用不会产生ATP
C.若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在该细菌的细胞膜上可能检测到As
D.该细菌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类型个体
6. 有关生物科学发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译法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物理模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7.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苯的硝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
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乙烯
C.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乙烷和氯气制氯乙烷
D.乙醇和氧气制乙醛;苯和氢气制环己烷
8.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上氢氧燃料电池消耗11.2L标准状况下气体,外电路通过电子数为2NA
B.28 g N60单质(见右图)中含有的N—N键键数为3NA
C.17g甲基(—14CH3)所含中子数为9NA
D.1 mol H2O2含有极性共价键键数为NA,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为键数2NA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烷、苯、乙醇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使溴水和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类型相同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是工业制肥皂的原理
D.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均能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10.已知(a、b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互为同分异构体。据此推断一氯丙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环状结构)共有 (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1.将一定体积的稀硝酸平均分成两份,在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铜粉,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1;在另一份中先加入与其体积相等的稀硫酸,再加入足量铜粉同,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2,已知V2=3V1。则稀硝酸和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12.关于反应:RO3—+( )+6H+ 3R2↑+3H2O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VA族元素
B.RO3—中的R元素在该反应中被氧化
C.R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D.上式括号中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13.25℃时,用0.2mol/L HC1溶液滴定25mL
0.1mol/LNaOH溶液,右图是溶液的pH与
加入HC1溶液的体积关系,图中Ⅰ、Ⅱ、
Ⅲ分别代表实验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Ⅰ点对应的纵坐标a=13
B.图中Ⅱ点对应的横坐标b=12.5
C.图中Ⅲ点所示溶液中:c(C1—)=2e(Na+)
D.图中Ⅱ、Ⅲ间的任意一点所示溶液中:
c(Na+)>c(C1—)>c(H+)>c(OH—)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15.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B.两球在t=2s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8s时都回到出发地
D.在2—8s内,两球加速度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16.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同样的道理,要抬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变轨。
如图为“嫦娥一号”卫星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
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其中B、C为上述变轨过
程及“嫦娥一号”在两个轨道上运动的情况,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B.“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C.“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
D.“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
17.对于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式中的m0是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
B.当物体运动速度v>0时,物体的质量m>m0,即物体的质量改变了,故经典力学不适用,是不正确的。
C.当物体以较小的速度运动时,质量变化十分微弱,经典力学理论仍然适用,只有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质量变化才明显,故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运动,而不适用于高速运动。
D.通常由于物体的速度太小,质量的变化引不起我们的感觉,在分析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时,不必考虑质量变化。
18.如图所示的直线是真空中某电场的一条电场线,A、B是这条直线上的两点,一带正电粒子以速度vA经过A点向B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B经过B点,且vB与vA方向相反,不计粒子重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点的场强
B.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的电势
C.粒子在A点的速度可能小于在B点的速度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19.如图甲所示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圆环向右初速度v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速度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 )

20.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伏特表和安培表均为理想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sin100(t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s时,ac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
B.t=s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V
C.滑动变阻器触片向上移,伏特表和安培表的示数均变大
D.单刀双掷开关由a搬向b,伏特表和安培表的示数均变小
21.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没有电场和磁场空间以v0从坐标原点O沿x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空间只存在垂直于xoy平面的匀强磁场时,粒
子通过P点时的动能为Ek;当空间只存在平行于y轴的
匀强电场时,则粒子通过P点时的动能为
A.Ek B.2Ek C.4Ek D.5Ek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
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力F
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
标原点的原因是     。 
23.(9分)某兴趣小组为了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准备先用多用电表粗测出它的阻值,然后再用伏安法精确地测量.实验室里准备了以下器材:
A.多用电表
B.电压表Vl,量程6V,内阻约10kΩ
C.电流表Al,量程0.6A,内阻约0.2Ω
D.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02Ω
E.电源:电动势E=12V
F.滑动变阻器Rl,最大阻值10Ω,最大电流为2A
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0Ω,最大电流为0.1A
H.导线、电键若干
(1)在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时,该兴趣小组首先选用“×10”欧姆挡,其阻值如图甲中指针所示,为了减小多用电表的读数误差,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应换用 欧姆挡;
(2) 按正确的操作程序再一次用多用电表测量该待测电阻的阻值时,其阻值如图乙中指针所示,则Rx的阻值大约是 Ω;

(3)在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阻值时,要求待测电阻的电压从0开始可以连续调节,则在上述器材中应选出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分别是
(填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
(4)在虚线框内画出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
阻值时的实验电路图.
24.(15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一物块(可视为质点)通过轻绳牵拉压紧弹簧.现将轻绳烧断,物块被弹出,与弹簧分离后即进入足够长的N N / 粗糙斜面(虚线下方的摩擦不计),沿斜面上滑达到最远点位置离N距离为S.此后下滑,第一次回到N处,压缩弹簧后又被弹离,第二次上滑最远位置离N距离为S/2.求:(1)物块与粗糙斜面间N N /段的动摩擦因数
(2)若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弹簧第二次被压缩最短时的弹性势能为EP,则第二次物体从弹簧被压缩最短运动到N点的距离L为多少?
25.(17分)如图所示,为回旋加速器的俯视示意图(25-1),D形盒的半径为R(R为固定值,两D形盒的间距与半径R相比极小),中间放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正离子源,若磁感应强度为B,求:
(1)D形盒的间所加的高频交流电源的频率。
(2)正离子经过如图(25-2)所示的电压加速后获得的最大动能EKm
(3)如图,正离子在加速电压为u0(大小不变)后,最终在D形盒内被加速的总次数为n,改变u0的数值会得到不同的总加速次数n,根据n、u0值描绘出n—1/ u0图像(25-3),试求图像的斜率K值的大小,并用简练的文字语言叙述该图像反应的物理本质。
(4)试定性画出离子在加速器中的轨道半径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其中T=2πm/qB,只要求定性画出2T时间内的图像,设正离子第一次经过u0全程加速后开始计时)
26.【14分】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为25 g的银元(银和铜的合金)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浓硝酸后生成NO2气体中含有NO的实验装置图,并测定银元中银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时,NO2与N2O4同时存在;在低于0 ℃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的晶体存在。
(1)反应前先打开A中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N2,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装置中缺B,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应结束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银铜合金完全溶解于浓硝酸后生成
的NO2气体中含有NO的现象为:___________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4)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E中a仪器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
(5)若该同学将A中完全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通过生成AgCl沉淀的方法确定该银元中银的质量分数,其实验方案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7.【15分】下列框图表示各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反应物、生成物及溶液中的水均未标出。已知常温下D、E、F、H、L、N均为气体;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1 mol B隔绝空气分解只得到F、G、H三种氧化物,其物质的量均为1 mol;F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G与K中金属元素的价态相同;J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电解A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3)D与E反应可制得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 。
(4)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28.(15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H2(g)、CO(g)和CH3CH2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
-1和1365.5 kJ·mol-1。反应 2CO(g)+4H2(g)CH3CH2OH(l)+H2O(l) 的△H= 。
(2)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两种气体。将体积比为1∶2的NO2、
SO2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NO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3)右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
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式为  。
(4)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
的氧化物(以NO和NO2的混合物为例)。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若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和NO2的混合物,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
29.(8分)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入口,它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失水,
则气孔逐渐关闭,保卫细胞吸水,则气孔逐渐开放。某同学将同一部位的蚕豆叶下表皮制成
临时装片,使表皮分别置于清水、0.3g/mL蔗糖溶液、0.3g/mL KNO3溶液和95%的乙醇溶液
中。图15甲表示实验开始时气孔开放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分别测定四种溶液中气孔的开
放度变化,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四条曲线,分析回答:
(1)形成d曲线的原因是 。
(2)曲线b和曲线c对应的溶液分别是 和 。曲线b表示保卫细胞发生
了 (填“失水”或“吸水”);曲线c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孔的变化情况是 ,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30.(6分)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00和19∶00。请分析回答:
(1) 在此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
(2) 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________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________mg;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________(从“大于、等于、小于”中选填)300mg。
(3) 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________(左/右)移动。
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O2的浓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1、(7分)菜蝴蝶体色雄性中有黄色和白色,而雌性都是白色的。触角有棒形和正常,且雄性和雌性中都有棒形触角和正常触角。已知两对性状都是常染色体控制的遗传.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颜色的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棒形触角与正常触角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回 答下列问题:
(注意:下面(1)、(2)、(3)中的信息均为独立,不互为条件.例如(1)中信息只在(1)小题中有用,对(2)、(3)不为条件,依次类推)
(1)在杂交中出现下列结果:
亲本:黄、棒♂×白、正常♀
子代♂:3/8黄、棒 3/8黄、正常 1/8白、棒 1/8白、正常
子代♀:1/2白、棒 1/2白、正常
根据以上杂交结果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 .
(2)已知亲本白、正常♂×白、正常♀的基因型为bbAa♂×BbAa♀,则子代中雄性和雌性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 .
(3)如果雌性个体产生的含有B的卵细胞死亡.在BbAa ♂×BbAa♀产生的子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是 。
32、(12分)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
(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 神经元的 形成的
(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 ,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 形式传导的。
(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 (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
(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 ,原因是 。
选考题(每科选做1题,共做3题)
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解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物理选考题(15分)
33.[物理选修3-3模块](15分)
(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运动的速度大小都变大
B.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C.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
(2)如图所示,A、B两个气缸中装有体积均为10L、压强均为1atm(标准大气压)、温度均为27oC的空气,中间用细管连接,细管容积不计,管中有一绝热活塞,现将B气缸中的气体升温
到127oC,若要使细管中的活塞仍停在原位置,则A中左边活塞应向右推多少距离?(不计摩擦,A气缸中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A气缸截面
积为50cm2)
34.[物理选修3-4模块](15分)
(1)图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光滑程度
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其表面光滑程度的
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光滑程度的道
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
A.反射和干涉 B.全反射和干涉
C.反射和衍射 D.全反射和衍射
(2)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 s,P点也开始起振,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③若该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 m/s,且波形中由实线变成虚线需要经历0.525 s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35.[物理选修3-5模块](15分)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连续经过三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若最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Y,则新核Y的正确写法是:( )
A. B. C. D.
(2)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 < d。
36.【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⑴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
??? ①欲除去溶液Ⅰ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只填化学式)。
??? ②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所选用的试剂为以上提供试剂中的75%乙醇,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的H2为2 L。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C12______2 L(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装置改进后,可用于制备NaOH溶液,若测定溶液中NaOH的浓度,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装置a口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写出该装置中发生的电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均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C、D化合物分子,都含有18个电子,它们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2、3、4、6。A和C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1:1,B和D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比为1:2。D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燃料。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A、B、C、D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___________ (用元素符号回答)。
??? (2)A与HF相比,其熔、沸点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B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型,该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 (4)C为一种绿色氧化剂,有广泛应用。请写出Cu、稀H2SO4与C反应制备硫酸铜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Cu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铜晶体中铜原子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堆积,下图是铜晶体中一个晶胞的示意图,则晶胞中含______个铜原子。
??? (5)D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由该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中包含_____________个π键,与该单质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常见分子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38.【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1、【15分】有机物A(C10H20O2)具有香味,可用作香皂、洗发香波等。已知:
①B分子中没有支链;
②D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③D、E互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E分子烃基上的氢若被Cl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④F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B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取代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氧化反应
(2)C、F分子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D、E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B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
(5)E可用于生产氨苄青霉素等。已知E的制备方法不同于其常见的同系物,据报道可由2-甲基-1-丙醇和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取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
39.【生物—生物技术实践】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1)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发挥,宜选用_____、_____方法从油料作物中提取。
(2)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选择培养基中的添加的植物油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法。
(3)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数量,可选用_____法直接计数;从微生物M分离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检测______,以确定其应用价值;为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可利用______技术使脂肪酶能够重复使用。
(4)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应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的_____技术。
40.【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分)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约翰·伯恩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2008年4月1日宣布,他们已从人的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然后将其植入几乎被完全剔除了遗传信息的牛卵细胞或兔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半人半兽混合胚胎(如图所示)。该胚胎发育到第三天时已含有32个细胞,研究人员希望它能继续生长到六天,再从胚胎中取出干细胞供医学研究使用。
(1)有人担心此项研究会培育出“牛头人身”式的怪物,而生物学家认为不可能,支持生物学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胚胎的基因组成有99%以上都是人类的,只有不到1%是牛的,这1%的牛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母牛注射_____________激素,可获得更多的牛卵母细胞。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早期胚胎的培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__________等物质。
(4)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以分化成__________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添加_________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则可诱导ES细胞分化。
(6)如果想同时得到多头基因型相同的 “重组动物”,可通过__ _技术得以实现。但应选择发育到 或囊胚时期的早期胚胎进行操作,在对囊胚期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_ ___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生物答案
1
2
3
4
5
6
C
B
D
C
D
D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细胞已经死亡
(2)0.3g/mL蔗糖溶液 0.3g/mL KNO3溶液 失水 先关闭后开放(2分)
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导致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随着K+、NO-被主动运输吸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2分)
30.(6分)
(1)0:00—5:00和20:00—24:00(或20:00—5:00)
(2)588 77 大于
(3)右 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出大量CO2
39.(15分)
(1)压榨;萃取(注:两空顺序无先后)
(2)碳源 高压蒸汽灭菌
(3)显微镜直接计数; 酶活性(或:酶活力); 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
(4)PCR(或:多聚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
40.(15分)
(1)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人的细胞核
(2)卵细胞细胞质中的线粒体(答:“卵细胞细胞质”不得分)
(3)促性腺 胚胎干细胞 囊胚内细胞团 原始性腺 血清 桑椹胚
(4)发育的全能性 成年动物 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5)抑制因子 分化诱导因子(答“诱导因子”不得分)
(6)胚胎分割移植 内细胞团均等
化学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B
A
D
D
26.【答案】(14分)(1)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2分)
??? (2)在C中水蒸气被冷却成液态水,它与NO2或N2O4反应生成NO,干扰NO的验证(2分)
??? (3)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1分);2NO+O2=2NO2(2分)
??? (4)把NO2全部转化为N2O4晶体,避免在D装置中对NO的验证产生干扰(2分);防止倒吸(1分)
??? (5)把烧瓶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洗涤烧瓶2~3次,洗液也倒入烧杯中(1分),然后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1分),过滤、洗涤、烘干、称AgCl(1分),计算Ag的质量及质量分数(1分)
27.【答案】(15分)(1)FeC2O4(3分)??? (3分)
??? (2)2Cl-+2H2OH2↑+Cl2↑+2OH-(3分)
??? (3)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热(3分)
??? (4)FeO+COFe+CO2(3分)
28.(15分)(2分)
(1)②-343.7 kJ·mol-1(3分)
(2)b (2分)  2.67或8/3(3分)
(3)CH3CH2OH+H2O-4e-=CH3COOH+4H+(2分)O2+4e-+4H+=2H2O(2分)
(4)1∶7 (3分)
36.【答案】(15分)
(1)①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3分)
??? ②用其他试剂会引入新的杂质,用75%乙醇既可使固体与溶液充分接触,又不会引入新杂质。(3分)
??? (2)<(2分),电解生成的Cl2与电解生成的NaOH发生了反应,(2分)酸碱中和滴定(1分),H2(1分)
??? 2NaCl+2H2O2NaOH+Cl2↑+H2↑(3分)
37.【答案】(15分)
??? (1)N>O>Cl>S(1分)
??? (2)HF分子间形成氢键(1分)
??? (3)V型(或角型) (1分)? 极性分子(1分)
??? (4)Cu+2H++H2O2=Cu2++2H2O?(2分)? [Ar]3d104s1?(2分)? 4(2分)
??? (5)sp3(2分)??? 2(2分)??? CO(1分)
38.【答案】(15分)
(1)①②④(3分)
??? (2)醛基??? 碳碳双键(3分)
??? (3) (3分)
??? (写出一个给1分)
??? (4)CH3CH2CH2CH2CH2OHCH3CH2CH2CH=CH2+H2O(3分)
??? (5)(CH3)2CHCH2OH+HCOOH(CH3)3CCOOH+H2O(3分)
物理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AC
AC
CD
BD
AD
B
D
22.(1)B (3分)(2) 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3分)
23. (1) “×1”欧姆挡( 2分)
(2) 9Ω( 2分)
(3) CF (2分)
(4) 如图所示(3分)
24.(15分)解:(1)从最高点第一次下滑回到N(设速度为)
①(3分)
第二次上滑,初速度也为,到最高点,有:
②(3分)
联立方程①、②,解得 (3分)
(或直接对动能为零的两个状态及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解得同样给分)
(2)由N点下滑到弹簧再次被压缩到最大过程中弹簧与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设此距离为L,有;
③(3分)
由②、③解得:
(3分)
25.(17分)解:(1)由于D型盒的间距极小,粒子经过的时间可不计,所以交变电场与粒子在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即频率相等,即:
(4分)
(2)正离子在磁场中做圆运动的最大半径出离时,动能最大,由圆运动规律的:
(2分)
得最大动能:(3分)
(3)由图像可知,加速的总次数为n与加速电压u0成反比,即两者乘积不变,所以相同电量粒子的最终获得动能(qnu0)相同,与总加速次数和加速电压无关。(4分)(文字叙述要规范,完整)
(4)如图25-4只要求定性画出两个周期的图线(各图线“高度”差递减,虚线规范即可)(4分)
[物理选修3-4模块](15分)
1.A
2. 解:①由图象可知,=2 m,
波速由,得
②Δt=Δs/v=7.5/10=0.75s
P点到达波峰的时刻为Δt+0.1= 0.85s
由题意可知t=0时刻波刚好传到O点,起振方向向下,即O点振动了t=0.85s
t=4T+T/4
所以y0=-2cm,路程s0=34cm
③当波速v=20 m/s时,经历0.525 s时间,波沿x轴方向传播的距离,即,实线波形变为虚线波形经历了,故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物理选修3-5模块] (15分)
(1).C
(2).解:设子弹射入木块后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设子弹与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根据动能定理,对于子弹射入木块有
-f (s+d)=-
对于木块被子弹射入的过程有:
解得: ﹤1,即s﹤d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满分150分(听力算作参考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Jenny likes music,but she doesn't like spots.
A. 不填; 不填 B. 不填; the C. the; the D. the; 不填
22. —Daddy,will you come home for supper with US today?
— , but I might be a little late.
A. I'm busy B. No problem C. I'm sorry D. It's hard to say
23. Buying clothes a hard job because the clothes a person likes not very often fit him or her.
A. are: d0 B. is; does C. are; does D. is; do
24。—How delicious the noodles are!
—Yes. It would taste with tomatoes.
A. better; many B. best; many C. better; more D. best; more
25. —Sorry for being late for the party.
— earlier next time, will you?
A. Coming B. To come C. Having come D. Come
26. The man was hit the head a alone while traveling in the mountain.
A. on: with B. in; by C. ON; by D. in; with
27. —I dreamed of some animals running on the moon.
—It be. There is no air or water on the moon,you know.
A. can't B. may not C. shouldn't D. mustn’t
28. However hard he tries,the recorder .
A. didn’t work B. won’t work C. isn’t working D. hasn’t worked
29. —I think it’s going to be a11 argument.
—Yes. it could be.
—I wonder we can do about it.
A. what B. how C. when D. whether
30.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problem had been settled without much .
A. affect B. affair C. effect D. effort
31. —The place of interest is really beautiful。
—Yes,Mr White a right place.
A. introduces B. introduced C. had introduced D. was introducing
32. Mary used to listen to music that the 0ld times.
A. called for B. called on C. called up D. called in
33. —I may go to the market this afternoon.
—Could you please buy some fruit for me you are there?
A. since B. if C. while D. fits
34. Generally speaking,prices of daily goods through the Internet are lower than store prices.
A. bought B. are bought C. buying D. to buy
35. At last they climbed up the mountain,on the top of which an old temple dating back to 1,500 BC.
A. is lying B. there lies C. does lie D. 1ie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4?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 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 went to the classroom with great confidence when I gave my first lesson to my English literature class. Since I had taught in America for many years, I had no 36 ______ about my ability to hold their attention and to 37 ______ them my admiration for the literature of my native language.
I was 38 ______ when the monitor shouted,“ Stand up ! ” The whole class 39 ______ as I entered the classroom. I was somewhat 40 ______ how I could get them to sit down again, but once that embarrassment was over, I quickly 41 ______ my calmness and began what I thought was a fact- packed lecture, sure to gain their 42 ______ — perhaps even their admiration. I went back to my office with the rosy glow (满面红光)which came from a sense of 43 ______ .
All ray students 44 ______ diaries. However, as I read their diaries, the rosy glow was gradually 45 ______ by a strong sense of sadness. The first diary said,“ Our literature teacher didn't teach us anything today. Her next lecture will 46 ______ be better. ” Greatly surprised,I read diary after diary, each expressing a 47 ______ theme. “ Didn't I teach them anything? I described the entire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of Western thought and laid the historical 48 ______ for all the works we'll study in class, “ I complained. “ How should they say I didn't 49 ______ them anything?"
After a long term ’ I gradually learned that my ideas about 50 ______ were not the same as those of my students. I thought a teacher's job was to 51 ______ questions and provide enough background so that students could 52 their own conclusions, while my students thought a teacher's job was to provide 53 information as directly and clearly as possible. What a great 54 ______ !
However, I also learned a lot, and my 55 ______ with my Chinese students has made me a better American teacher, knowing how to teach in a different culture.
36.
A.
idea
B.
doubt
C. trouble
D.
difficulty
37.
A.
fix on
B.
hold on
C. focus on
D.
impress on
38.
A.
shocked
B.
amused
C. interested
D.
excited
39.
A.
laughed
B.
shouted
C. rose
D.
whispered
40.
A.
puzzled
B.
confident
C. anxious
D.
curious
41.
A.
covered
B.
hid
C. regained
D.
won
42.
A.
satisfaction
B.
support
C. concern
D.
respect
43.
A.
failure
B.
achievement
C. embarrassment
D.
sadness
44.
A.
liked
B.
kept
C. read
D.
exchanged
45.
A.
replaced
B.
held
C. controlled
D.
caught
46.
A.
surely
B.
naturally
C. obviously
D.
possibly
47.
A.
normal
B.
special
C. similar
D.
disappointing
48.
A.
knowledge
B.
background
C. development
D.
information
49.
A.
explain
B.
tell
C. provide
D.
teach
50.
A.
education
B.
learning
C. culture
D.
literature
51.
A.
discover
B.
consider
C. raise
D.
answer
52.
A.
draw
B.
decide
C. express
D.
share
53.
A.
useful
B.
related
C. exact
D.
standard
54.
A.
concept
B.
situation
C. challenge
D.
difference
55.
A.
discussion
B.
experience
C. argument
D.
growth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 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40分)
(A)
At present time, roller skating (滑旱冰) is easy and fun. But many years ago, it wasn’t easy at all. Before 1750, people never tried skating on wheels. That changed because of a man named Joseph Merlin. Merlin’s work was making instruments (工具). In his free time he liked to play the violin. Merlin was a man with many ideas and many dreams. People called him a dreamer.
One day Merlin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go to an important party. He was very pleased and a little excited. As the day of the party came near, Merlin began to think. He wanted to find a way to make a wonderful entrance at the party. Merlin had an idea. He thought that he would attract much attention if he could skate into the room.
Merlin tried different ways to make himself roll (滚动). Finally, he decided to put two wheels under each shoe. These were the first roller skate shoes. Merlin was very proud of them. He dreamed of arriving at the party and skating into the room while playing the violin. He was sure that everyone would be very surprised.
On the night of the party Merlin rolled into the room, playing his violin. Everyone was really surprised to see him. There was just one problem. Merlin had no way to stop his roller skating. He rolled on, playing the violin. Then, with all eyes on him, Merlin hit into a huge mirror on the wall. The mirror broke into many pieces with a very loud noise.
Nobody forgot Merlin’s wonderful entrance after that.
56. The first paragraph tells us that people began to skate on wheels from 1750 because (of ) _______.
A. it is very easy B. it is very exciting
C. Joseph Merlin’s instruments D. it is very popular
57. People called Merlin a dreamer because ___________.
A. he slept and dreamed a lot
B. he was full of different ideas and dreams
C. he invented the first roller skates
D. he always made people’s dreams come true
58 .___________ made Merlin think of skating on wheels.
A. Merlin’s work B. Merlin’s violin C.A huge mirror D. An important party
59. What was Merlin’s problem after he rolled into the room?
A. He couldn’t stop his roller-skating.
B. He couldn’t attract a lot of attention.
C. Everyone was surprised at him.
D. He couldn’t play the violin while rolling.
60.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Joseph Merlin’s Story B. How Roller Skating Was Invented
C. A Surprising Entrance to the Party D. Violin and roller skating
(B)
Most Chinese people these days know what it is like to have an “English teacher”, since almost all pupils study English from their third year. Usually that first English teacher will be a young and lovely lady in primary school. But 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is no other than my father. Looking back, I can see that, when I was only a little girl, he created an English environment by providing me with flashcards,fun English- language toys and even dolls which can sing English songs! My interest in English had certainly been awakened (唤起) when I began to learn English at school. Just imagine, he went a step further and asked me to learn New Concept English by myself! I was puzzled and even angry. I could not understand why a father could be so strict with his little girl. All the same, he never gave up and he gently insisted that I follow through with his idea. At first, I read stories with tears and I actually hated them because they were too difficult for me. In the end, I came to love the funny stories and, to be honest, my father was always there with a helping hand. I am sure that my English would never have got so far without his support. And that’s why my father is not only my first English teacher but also my lifelong teacher. He is one who awoke my interest, and who gave me much confidence .
61.Most pupils in China begin to learn English________.
A.in primary school B.from parents C.at three years old D.at home
62.The underline part ”no other than my father”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________.
A.like my father B.not my father C.my father himself D.not only my father
63.From the whole passage we can see that________.
A.the girl preferred playing to learning English
B.the girl hates her father because he was strict
C.the girl is very thankful to her father
D.the father gave up after knowing his daughter could not understand
6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The girl’s father is her first English teacher.
B.The girl had been interested in English before going to school.
C.The girl’s father was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with her English.
D.The girl could have learned English well by herself without her father.
65.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How I learned English at school
B.My father---my first and lifelong English teacher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 father and me
D.I’ve made progress in English learning
(C)
On the evening of June 21, 1992, a tall man with brown hair and blue eyes entered the beautiful hall of the Bell Tower Hotel in Xi’an with his bicycle. The hotel workers received him and telephoned the manager, for they had never seen a bicycle in the hotel ball before though they lived in “the kingdom of bicycles.”
Robert Friedlander, an American, arrived in Xi’an on his bicycle trip across Asia which started last December in New Delhi, India.
When he was 11, he read the book Ma-rco Polo and made up his mind to visit the Silk Road. Now, after 44 years , he was on the Silk Road in Xi’an and his early dreams were coming true.
Robert Friedlander’s next destinations (目的地) were Lanzhou, Dunhuang, Urumqi, etc. He will complete his trip in Pakistan.
66. The best headline(标题) for this newspaper article would be________.
A. The Kingdom of Bicycles B. A Beautiful Hotel in Xi’an
C. Marco Polo and the Silk Road D. An American Achieving His Aims
67. The hotel workers told the manager about Friedlander coming to the hotel because
A. he asked to see the manager
B. he entered the hall with a bike
C. the manager had to know about all foreign guests
D. the manager knew about his trip and was expecting him
68. Friedlander is visiting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
A. China, Pakistan, and India B. Pakistan, China, and India
C. India, China, and Pakistan D. China, India, and Pakistan
(D)
O. Henry was a pen name used by an American writer of short stories. His real name was William Sydney Porter. He was born in North Carolina in 1862. As a young boy he lived an exciting life. He did not go to school for very long, but he managed to teach himself everything he needed to know. When he was about 20 years old, O. Henry went to Texas, where he tried different jobs. He first worked on a newspaper, and then had a job in a bank, when some money went missing from the bank O. Henry was believed to have stolen it. Because of that, he was sent to prison. During the three years in prison, he learned to write short stories. After he got out of prison, he went to New York and continued writing. He wrote mostly about New York and the life of the poor there. People liked his stories, because simple as the tales were, they would finish with a sudden change at the end, to the reader’s surprise.
69. In which order did O. Henry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a. Lived in New York. b. Worked in a bank. c. Traveled to Texas.
d. Was put in prison. e. Had a newspaper Job. f. Learned to write stories.
A. c. e. b. d. f. a B. e. c. f. b. d. a
C. e. b. d. c. a. f. D. c. b. e. d. a f.
70. People enjoyed reading O. Henry’s stories because __________.
A. they had surprise endings B. they were easy to understand
C. they showed his love for the poor D. they were about New York City
71. O. Henry went to prison because_____________.
A. people thought he had stolen money that was not his
B. he broke the law by not using his own name
C. he wanted to write stories about prisoners
D. people thought he had taken money from the newspaper
72. What do we know about O. Henry before he began writing?
A. He was well-educated. B. He was not serious about his work.
C. He was devoted to the poor. D. He was very good at learning.
(E)
When I was seven my father gave me a Timex, my first watch. I loved it, wore it for years, and haven’t had another one since it stopped ticking a decade ago. Why? Because I don’t need one. I have a mobile phone and I’m always near someone with an iPod or something like that. All these devices(装置)tell the time—which is why, if you look around, you’ll see lots of empty wrists; sales of watches to young adults have been going down since 2007.
But while the wise have realized that they don’t need them, others—apparently including some distinguished men of our time—are spending total fortunes on them. Brands such as Rolex, Patek Philippe and Breitling command shocking prices, up to £250.000 for a piece.
This is ridiculous. Expensive cars go faster than cheap cars. Expensive clothes hang better than cheap clothes. But these days all watches tell the time as well as all other watches. Expensive watches come with extra functions—but who needs them? How often do you dive to 300 metres into the sea or need to find your direction in the area around the South Pole? So why pay that much of five years’ school fees for watches that allow you to do these things?
If justice were done,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 should have closed down when the Japanese discovered how to make accurate watches for a five-pound note. Instead the Swiss reinvented the watch, with the aid of millions of pounds’ worth of advertising, as a message about the man wearing it. Rolexes are for those who spend their weekends climbing icy mountains; a Patek Philippe is for one from a rich or noble family; a Breitling suggests you like to pilot planes across the world.
Watches are now classified as“investments”(投资). A 1994 Philippe recently sold for nearly £350, 000, while the 1960s Rolexes have gone from £15, 000 to £30, 000 plus in a year. But a watch is not an investment. It's a toy for self-satisfaction, a matter of fashion. Prices may keep going up—they’ve been rising for 15 years. But when fashion moves on, the owner of that £350, 000 beauty will suddenly find his pride and joy is no more a good investment than my childhood Timex.
?73. It seems ridiculous to the writer that_______________.?
?A. people dive 300 meters into the sea
?B. expensive clothes sell better than cheap ones
?C. cheap cars don’t run as fast as expensive ones
?D. expensive watches with unnecessary functions still sell
?74. What can be learned about Swiss watch industry from the passage?
?A. It’s hard for the industry to beat its competitors.?
?B. It targets rich people as its potential customers.?
?C. It wastes a huge amount of money in advertising.?
?D. It’s easy for the industry to reinvent cheap watches.?
?75. Which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Watches? Not for Me! B. My Childhood Timex
?C. Timex or Rolex? D. Watches—a Valuable Collection
第二卷 (共35分)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如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面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着(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 like travel very much. I had been to most 76.___________
of the interested places in Britain already and I just 77.___________
don’t want other cold English summer. So I’ll go 78.___________
abroad for change this year. Where I’d like 79.___________
to is France, Spain, or Italy. Though going abroad 80.___________
has the trouble of changing money abroad. But 81.___________
when I just think of the sun I’d enjoy for, the new 82.___________
places I’d see, the people I’d meet, I get excited. 83.___________
In fact, which I’d really like to do is to practice my 84.___________
French and Spanish. It would do me a lot at work. 85.___________
?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英语之角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假如你是负责人,用英语写一份通知,要点如下:
●活动目的:练习英语口语
●活动地点:市政府广场 (City Square)
●活动时间:2011年4月30日
●参加对象:英语之角成员
●活动形式:骑自行车,放风筝等
注意:1. 格式已给出。
2. 词数100左右;
3. 可适当增加内容,以使行文连贯。
Not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参考答案
1-5 BACAC 6-10 ACBBA 11-15 CCAAB 16 BCBBC 21 ABDCD
26-30 CABAD 31-35 BCBAD 36-40 ADCBC 41-45DBABD 46-50 ACDBA 51-55 CADBC
56-60 CDBCD 61-65ACCDB 66-70 DBCAA 71-75ADDBA
第四部分 写 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答案与解析】
76. had改为have。指到目前为止已经去过英国的大部分有趣的地方,用现在完成时。
77. interested改为interesting。指有趣的地方,而不是指人感到有趣,所以要用interesting。
78. other改为another。因为summer是单数,句意是:我不想再在英国度过一个寒冷的夏天。
79. change前加a。for a change是习语,意为“为了改变常规、为了变化一下”。
80. to后加go。where I’d like to go意为“我想去的地方”。
81. of改为with。表示“某事或做某事让人伤脑筋”用trouble with sth or doing sth。
82. 去掉for。I’d enjoy是定语从句,前面省略了代替先行词the sun的that;enjoy是及物动词,直接说enjoy the sun,所以for是多余的。
83. 此行正确。
84. which改为what。因为用which(哪一)句意不通;what=the thing that…意为“(所)…的”。
85. do改为help。因为用do,意思不通;help me a lot意为“对我帮助很大”。
第二节:书面表达(2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Notice
We will organize an outing for the members of the English Corner. We are going to assemble at City Square. It will take place on April 30, 2011. The outing is intended to help us speak English in a relaxing way.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get refreshed and feel more energetic. Every member will be welcome to the trip, and varieties of activities can be included such as cycling, flying kites, taking photos, and so on. Please take an active part and we will definitely benefit from it.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for details if necessary.
Thank you.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A.中医的“望、闻、问、切”。
B.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B.“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 “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C.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 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就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B.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意味着离开了“体贴”二字,“人我不二”“天人合一”等概念将失去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C.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验。因此也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
D.要想走进中国文化的大门,真正明白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必须领会中国文化中的“身体语言”的内涵。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①,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观潮:观看钱塘江的怒潮。每年秋天八月,钱塘江的海潮奔腾汹涌,极为壮观。
8.上片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江潮的壮观景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9.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弄潮儿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3)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子曰:“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欧阳修《伶官传序》)
乙 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人题内的小题,小得选做,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回家
【美国】彼得·哈米尔
三个小伙子和三个姑娘欢快地准备去佛罗里达·劳得达尔度假。他们的纸袋里装着三明治酒,在第三十四街搭上了长途汽车。当纽约那灰暗阴冷的春天在他们的背后悄然消失的时候,他们心中渴望的是金黄的海滩和滚滚的海潮,
车子经过新泽西时,年轻人注意到车上有个人像被“定身法”定位似的一动不动。这个人就是文戈。他坐在这几个年轻人的面前,风尘仆仆的脸色像张面罩,叫人猜不透他的真实年龄。他身上穿着一套朴素而不合身的褐色衣服,手指被香烟熏得黄黄的,嘴里好像在嚼着什么东西.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
深夜,汽车开到一家名叫霍华德·约翰逊的饭馆门口停下。除了文戈之外,大家都下了车。年轻人对他感到诧异起来,都在试图想象他的生活:说不定他是个船长;说不定他是和妻子吵架了才跑出来的;他也可能是个回家的老兵。
当大家都回到汽车上时,有个女孩坐到了文戈的身边,跟他搭讪起来。
“我们正要到佛罗里达去,”姑娘爽朗地说, “您也去那儿吗?”
“我不知道。”文戈说。
“我从来没有到过那地方,”姑娘说, “听说那儿很关!”
“是的。”他低声说。他脸上的表情让人觉得,他似乎在努力忘记一件他极不愿想起的事情。
“你在那儿住吗?”
“我在杰克逊维尔海军军部那儿住。
“喝点酒吗?”她问.
文戈笑了笑,接过酒瓶猛喝了一口。向她表示谢意之后,他重新又恢复了沉默。过了一会儿,文戈晃着脑袋打起瞌睡来。姑娘回到了原来的那几个年轻人那边去了。
第二天清晨,当他们醒来的时候,汽车已经停在了另外一家霍华德·约翰逊饭店的门前。这次文戈下车进饭店了。先前和文戈谈话的那姑娘一再请他跟他们一起用餐。年轻人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如何在海滩上露营,文戈却显得有些拘谨。他只点了一杯黑咖啡,心神烦乱地抽起烟来。
当他们回到汽车上,姑娘再次坐到了文戈的身旁。过了一会儿,他开始痛苦地、缓缓地对她说起了自己的心事。他在纽约的牢房里度过了四年,现在正要回家去。
“你有妻子吗?”
“不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她吃了一惊。
“唉!我在牢里写信给妻子,对她说: ‘玛莎,如果你不能等我,我理解。”我说我将离家很久。要是她无法忍受,要是孩子们经常问她为什么没有了爸爸——那会刺痛她的心的,那么,她可以把我忘却而另找一个丈夫。真的,她算得上是个好女人。我告诉她不用给我回信,什么都不用,而她后来也的确没有给我写过信。三年半了,一直音信全无。
“那么,你现在回家,她也不知道吗?”
“是的,”他难为情地说, “上星期,当我得知我将提前出狱时,我写信告诉她:如果她已改嫁,我能原谅她,不过要是她仍然独身一人,要是她还不厌弃我,那她应该让我知道。我们一直住在布朗斯威克镇。等一会进了镇子,你们就可以看到一棵大橡树。我告诉她:如果她要我回家,就可以在树上挂一条黄手绢,我看到了就下车回家。假如她不要我去,那她完全可以忘记此时,手绢也不要挂,而我也将继续往前走。”
“喔唷,”女孩叫了起来,“喔唷。”
姑娘感到十分惊奇,并把事情告诉了伙伴们。文戈拿出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照片给他们看。距布朗斯威克镇只有二十里了,年轻人赶忙坐到右边靠窗的位置上,等待着那大橡树扑入眼帘。文戈心怯地不敢再向窗外观望。他重新板起了一张木然的脸,似乎正努力使自己在又一次的失望中昂起头。只差十里了、五里了,车上一片静悄悄。
突然,所有的年轻人都从他们的座位上站起来,高呼着,喝彩着和叫喊着,还跳起舞来,最后在胜利和欢腾中挥舞着紧握的拳头。人人都这样高兴,唯独文戈坐在那儿,不知所措,凝望着那棵橡树。橡树上挂满了黄手绢,二十条、三十条,也许有几百条。那些美丽的黄手绢好像微风中飘扬着的一面面欢迎他的旗帜。
在年轻人的呼喊声中,老囚犯慢慢从座位上站起身,走下汽车,径直往家里走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老囚犯文戈回家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平淡无奇,但是在作家的精心安排之下却情节曲折、紧张,极富幽默意味。
B.小说先写三个小伙子与三个姑娘乘公共汽车去海边,对他们的情况写得相当细致;接下去才开始注意到主要人物文戈,还在妄加猜测,慢慢吞吞,这使情节有些拖沓。
C.小说中多处写到文戈的外在表情常常是冷漠的,一言不发的,有时是平静的,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波涛汹涌,起伏激荡。
D.女孩听了文戈的话后,接连两次发出“喔喔”的叫声,主要是旅途无聊,女孩才去找文戈搭讪,此时听了故事觉得意外而惊讶。
E.文中并没有多写文戈的过去,尽管他的犯罪事件可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作家还是把着眼点放在了未来。文戈能否被家人接受呢?这是整个故事中矛盾的焦点。
(2)车上的那群年轻人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小说塑造他们有什么意义?(6分)
(3)小说安排了数百条黄手绢迎风飘扬的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小说以“在年轻人的呼喊声中,老囚犯慢慢从座位上站起身,走下汽车,径直往家里走去”结尾,可是有人认为结尾应该再加上一段关于文戈回家后与妻子团聚的描写。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 “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一一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爰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泽慧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过研究工作,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B.何泽慧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在中国有着鼎鼎大名的钱三强,另一个原因是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
C.1943年,因为身在德国无法与家人联系,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让他代自己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他们也从这封短信开始了自己美好的姻缘。
D.何泽慧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些歌词当初就是写来赞颂何泽慧的。
E.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何泽慧在求学、家庭、工作、生活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绝代风范。
(2)何泽慧在科学上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列举。(6分)
(3)何泽慧的一生是朴素的,她的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有人认为,“对国家的挚爱”是何泽慧这代人成名成家、令后人仰慕的重要原因。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此次利比亚战争,美国虽看似被英法拖进了战争,实则暗度陈仓,谋求实现其地中海大战略。而“别人打头,我收场”恰好是美国“巧实力”战略的重要特征。
B近年来,从抗击印度洋海啸到抗击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应对日本核泄露危机,亚洲人民感同身受、患难与共。
C某些官办会议上,相机、手机甚至是手提电脑都被当做纪念品进出。其实这是会议承办者自己想得到这些物品,或者为了讨好领导而借花献佛。
D.事实告诉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经济调控政策必须根据形势灵活多变,如果胶柱鼓瑟·只注意克服一个倾向而忽视另一个倾向,这对经挤健康运行无疑是不利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针对棱物质是否会随著大气环流向东经由太平洋影响到我国东部沿海,有关专家表示,由于核物质浓度甚檄,对我国不会造成影响.
B.百度文库版权纠纷涉及资源分享阿站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对建立和完善行业规范和行业秩序有若非常积极的意义。
C.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高等法院再次做出了不允许把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的顶级赛事的转播权全部卖给付费电视台的判决,以免经济窘迫的球迷届时无法看到这样的赛事。
D.一些震后发生泄漏的化工厂由于存在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或气体,这款机器人就可以代替人进入现场,通过视频发回现场环境的图像,为指挥人员制定救援方案提供支持。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窗临湖开着,满眼波光, 。 , 。 ,
, 。这一切构成了一帧夏晚的佳作,充满了幽闲与静穆的味儿。
①残夏时节近处水浅的地方长着浓密的芦苇
②这时常有三两归巢的水鸟展着乌黑的翅膀从水面剪过
③远处可以望见琼岛上的白塔和湖里的倒影
④村得隔岸的晚云分外绯红
⑤芦苇深处时有青蛙出没,在水面打着一个个水圈儿
⑥近黄昏,四周的暮色深了
A.⑥②④①⑤③ B.⑥④②③①⑤
C.③⑤①②⑥④ D.③①⑤⑥④②
16.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抢购碘盐防止校辐射的风潮,许多超市的碘盐被抢购一空,个别商家也趁机提价。请你针对这一现象,从下面的材料中概括出五条劝阻民众抢购碘盐的理由,每条理由不超过l5字。(5分)
据专家介绍,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在发生较严重的棱污染时,可以服用一定量的碘片进行预防。权威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的核辐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我国构成威胁,没必要任凭个人主观德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碘片。其实,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辐射的影响,其中包括来自宇宙、地面的辐射以及乘坐飞机、接受X光检查等吸收的辐射,但这些日常剂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针对公众抢购碘盐的现象,专家表示,碘盐和碘片的化学成分不一样,况且碘盐内的碘含量很低,对防辐射无济于事,而过量的吃碘盐则对身体有害无益。据统计,我国每年的食盐总消费量基本稳定在700万吨,而食盐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况且我国供应的食盐品种80%以上为井矿盐,主要来自江西、安徽、湖北、江苏、河南等她的地层深处,不会有任何污染。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平凡是一弯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要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六.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座小庙,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
小和尚沮丧地说:“我们这样的小庙,知道的人少,来烧香的人更少,想要广度众生,怎么可能呢?”
当时正是天寒地冻,老和尚让小和尚钻进冰凉的棉被里,问:“你说是棉被把人暖了,还是人把棉被暖了?”小和尚说:“当然是人把棉被暖热的”。
老和尚笑了:“芸芸众生何尝不是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佛,冰冷的棉被会被我们暖热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热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诗文阅读:
4、C 5、D 6、B
7、(10分)(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对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11.答案:(1)A,“对这种奔波颠沛生活的厌倦和无奈。”错误。
D.“ 辞藻丰富华丽”错应是“朴素平易”
(2).变化:①步行时代,翻山越岭②乘车时代:窄而陡的山路——柏油马路——高速公路——铁路。(3分)
对比手法,以从棣花到西安过去落后的交通、经济状况与现在发达的交通、经济状况作对比,突出改革开放后从棣花到西安的交通、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讴歌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3分)
(3).①抒发了棣花人因家乡迅速发展而自信、自豪的情怀。(1分)②表达了棣花人民要改造家乡的理想与决心。(2分)③只有好的政府、好的政策,才有发展的机遇。(2分),引用这诗句升华了主旨。(1分)
(4)贾平凹的散文极少写重大的政治题材和社会生活题材,即使写也往往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2分)这篇《从棣花到西安》,从作者的创作意旨来说,是写给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然而贾平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文章里,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诸如“改革开放”、“新农村”、“党的政策”等政治性语言,但却不显山、不露水、发自内心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自己家乡棣花到省城西安距离的不断缩小,反映了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2分)文章中的“步行———公路———铁路———高速”的发展与变迁.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线索和文眼“从从棣花到西安,从西安到棣花”,正是这个时代发展与变迁的最好见证。(2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委婉含蓄,浓郁深厚的 恋乡情结,使本文极具情趣美,表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2分)
12.实用类
(1)答案:AD( B. “是因为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错,原文是因为它们一样能给人带来美感。C. 体现了钱学森粗犷而而任性的一面。E. “完美无瑕”错,作者也写了钱学森不近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用错对象,“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14.C[A项成分残缺,“针对”缺少宾语(“的情况”“的问题”等);B项两面与一面照应不周;D项关联词语序不当,应把“由于”放到句首。]
15.D(根据空间和时间顺序排序。③①⑤句是写窗外由远及近的景色,其中①⑤两句的衔接点是“芦苇”。⑥④②句写临近黄昏时的景象,其中⑥句“暮色深了”与④句“晚云显得分外绯红”紧密衔接。)
16.(5分;理由答出一条给1分,超过2字以上不给分)
①日本核辐射目前对我国未构成威胁
②碘盐中碘含量很低,不能防辐射
③过量食用碘盐对身体有害无益
④我国食盐产量供大于求,不会短缺
⑤我国食盐多为井矿盐,不会被污染
17.(6分;内容贴切2分,语意对比2分,句式与示例相同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