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技术环境介绍+情境设计方案【2.0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物理-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技术环境介绍+情境设计方案【2.0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资源简介

高中物理-微能力 2.0 认证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1.情境设计方案
2. 技术环境介绍
撰写:Z J
【获奖作品】
1.情境设计方案:基于工具/软件/平台设计学习方案,突出
学生真实学习体验。方案需包括主题、面向对象、目标、任务、
过程、评价、工具/软件/平台的使用策略等内容;若为文本,请以
PDF 形式提交。
2. 技术环境介绍:介绍一种你认为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学
习体验的技术环境(工具/软件/平台等),包括功能和特点,并结
合实践归纳适用主题和情境,建议结合图文呈现。若为文本,请
以 PDF 形式提交。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情境设计方案
基本信息 学校 XXX 高级中学 姓名 Z J
能力维度 □ 学情分析 √ 教学设计 □ 学法指导 □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 多媒体教学环境 □ 混合学习环境 √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学习主题 火箭发射—动量守恒应用
高二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物理常识,基本学科素养,已经
面向对象
学习过动力学,学习过动量定理,对动量守恒有一定认识
1.分析火箭发射过程
学习目标 2.利用动量守恒解释火箭发射;
3.自己推理动量守恒定律
1 制作简易火箭
2 自行推理动量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
3 利用动量守恒解释火箭发射原理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 mυ
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 mυ 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
记为 p=mv. 单位:kg·m/s 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
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学习过程 师: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
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
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
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Z J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
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
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 p 和 p′,则称:
△p= p′-p 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 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 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 矢量差
【例 1(投影)】
一个质量是 0.1kg 的钢球,以 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
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 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
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
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
2.系统 内力和外力 【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
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
解〗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
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
擦可以不计,所以说 m1 和 m2 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
零。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Z J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
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注意点:
① 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 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 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 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当 F 内>>F 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利用虚拟实验的方法感受火箭升空的过程,体会动量守恒定
学习评价
律,然后自己推理出动量守恒定律 Z J
工具/软件/平
利用希沃平板制作虚拟实验,可以为动量守恒的应用提供

直观的条件
使用策略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技术环境介绍
利用学校实验室相关器材制作火箭
然后演示实验
收集数据,然后应用物理规律解释问题,总结理论利用虚拟实
验的方法感受力的合成的过程,体会力的作用效果,然后根据效果
对力进行分解利用希沃平板制作虚拟实验,可以为学生对力的合成
和分解提供更加直观的理解。Z J
本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 VR),是 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
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
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 VR 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 技术
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同时采用
情景沉浸式体验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场景学习,体
现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不同的实验方法,学会观
察。学生根据语音解说实时记录相关素材,学会收集、整理重点信
息。学生小组合作,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实现了课堂的高效互动,同
时也丰富了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
深度融合。Z 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