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全国卷)物理参考答案14.【答案】B【解析】一个处于 n=4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的谱线为 n 1 3种,选项 A 错误;从 n=4跃迁到 n=2,两能级差为 2.55eV,则辐射出光子的能量为 2.55eV,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为 1.62eV~3.11eV,则该光属于可见光,选项 B正确;氢原子从 n=4能级向 n=1能级跃迁过程中能级差最大,发出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选项 C错误;氢原子从 n=2能级向 n=1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10.2eV,大于金属钨的逸出功为 4.54eV,所以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 D错误。15.【答案】C【解析】设导线 P在 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则导线 Q在 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3B0,根据安培定则可知两导线在 O点产生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都是垂直于纸面向面向里,所以有 B 3B0 B0 4B0 ,B解得 B0 ,P中的导线方向反向,则导线 P在 O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变为垂直于纸面向面向外,大小4仍为 B0,则此时 O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3B0 B0 2B 2B B0 ,选项 C正确。4 216.【答案】D【解析】弹簧的形变量为 4cm,通过分析可得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mg、杆对小球的弹力 FN和弹簧对小球的弹力 F,根据平衡条件有 FNsin37 mg,F cos37 FN ,两式联立解得 F 10N,F 8NN ,选项 A、C均错误;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则小球对杆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下,选项 B错误;根据胡克定律 F kx,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00N/m,选项 D正确。17.【答案】D【解析】O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 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 37°,根据正电荷电场的分布特点可知点电荷在 OA线上,OA与 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37°,P点为 y轴上所有点中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则正点电荷与 P点的连线与 y轴垂3L直,根据几何关系可得正点电荷距 y轴的距离为 r 4L,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可得tan 37oE Q Q2 k 2 k16ELr L 2 ,解得Q ,选项 D正确。(4 ) k18.【答案】D【解析】上滑过程重力势能为 Ep mgs sin mg sin s2500J,则重力势能图线的斜率为mg sin ,解得10msin 1 ,则坡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o,选项 A错误;物体上滑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2 (mg sin mg cos )s E k E k 0,整理得 Ek (mg sin mg cos )s Ek 0 ,动能图线斜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第 1 页(共 7 页)(mg sin mg cos ) 5625J 1875J 3,代入数据解得动摩擦因数为 ,选项 B错误;上滑过程根据动0 10m 6能定理 (mg sin mg cos )sm 0 E k0 ,解得 sm 15m,上升的高度 h sm sin 7.5m ,选项 C错误;上滑过程根据动量定理 (mg sin mg cos )t 0 ( 2mEk0),解得上滑时间为 2s,则重力的冲量为mgt=1000N·s,选项 D正确。19.【答案】ACD【解析】设“祝融号”火星车的质量为 m,设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1,“祝融号”质量不变,在火星表面G1 mg1 ,g G 1 A Mm R2G解得 1 ,选项 正确;忽略火星的自转,设火星质量为 M,在火星表面上则有G mg ,解得M 1 ,m R2 1 mG选项 B 错误;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M 3G 4 1 ,选项 C 正确;天问一号绕火星运动过程有 R3 4 RGm32 2 2G Mm0 m0 (R h)4 ,解得天问一号距地面的高度为 h G R T2 2 3 1 2 R,选项正确。(R h) T 4 m20.【答案】BD1【解析】物块下滑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g sin mg cos ma,数学变换得 a F g sin g cos ,m1从 a F 的函数关系式可得图线的斜率为 k ,斜率只与物块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斜率越小,选项 A错m1 0 ( 0.4)误,选项 B正确;图线斜率 k ,解得m (2 kg),选项 C错误;从图像乙可得图线与纵轴的截距m 0.8 0为-0.4,即 g sin g cos 0.4 , sin 0.6, cos 0.8 ,解得 0.8,选项 D正确。21.【答案】BC【解析】当金属棒 b固定时,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一直在减小,回路中始终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金属棒a一直受到水平向左的安培力,最终速度变为零,速度不再发生变化,此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W 0 11 mv2 10 mv20 ,当金属棒 b不固定时,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在减小,回路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2 2金属棒 a受到水平向左的安培力做减速运动,金属棒 b受到水平向右的安培力做加速运动,当两棒速度相等时穿过回路的中磁通量不再变化,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两棒不再受安培力作用,则保持相同速度匀速运动,速1度不再发生变化,此过程中两棒系统的合外力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 (m 2m)v,解得 v v3 0,根据W 1 2 1 4W 9动能定理 22 mv1 mv0 mv20 ,则1 ,选项 A错误;设导轨宽度为 L,此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设向2 2 9 W2 8左为正方向,第一次有 I1LBt1 LBq1 0 ( mv0) ,第二次有 I2LBt2 LBqq 32 mv ( mv0),两式联立解得 1 ,选项q2 2B 1正确;两棒串联且电阻相等,则产生的热量相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第一次有 2Q1 mv 20 ,第二次有22Q 1mv 2 12 0 (m 2mQ 3)v2 ,两式联立解得 1 ,选项 C正确;设第一次金属棒 a运动的位移为 x1,电荷量2 2 Q2 2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第 2 页(共 7 页) 1 2q t11 tBLx t BL(x x )1 1 ,设第二次金属棒 a、b运动的位移分别为 x2、x3,电荷量 q 2 2 32R 2R 2 t2R 2 ,两式联立得2Rx1 3 ,x x 33大于零,则 1 ,选项 D错误。x2 x3 2 x2 2d 2 d 222.(6分)【答案】(1)B(2分) (2)( )-( ) gst t (2分) (3)C(2分)Δ 2 Δ 11 1 2【解析】(1)(2)根据此题需要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原理式 Ek mv2 mv1 mgh 可得2 21M d 1 d( )2- M( )2 Mgs d 2 dsin30 ( )-( )2°,即 gs可知只需要测量光电门 A和 B的距离 s即2 Δt2 2 Δt1 Δt2 Δt1可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B项正确。(3)由(2)可知,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误差只与 d有关,d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故 C正确,ABD错误。23.(9分)【答案】(1)2.150(2分) (2)欧姆调零(1分) 120(2分) (4)C(1分)(7)Ub-RA(2分) 相等(1分)【解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由图可知其直径为D 2mm 15.0 0.01mm 2.150mm。(2)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需要将两表笔短接,然后进行欧姆调零,多用电表表盘上的读数为 12.0,用的是“×10”挡,所以电阻丝电阻为 Rx 12.0 10Ω 120Ω。E(3)电源的电动势为 E=3V, 电阻丝电阻为 Rx 120Ω,电路中最大电流约为 Im 0.025A 25mAR ,用x量程 0~0.6A时最大电流不足量程的三分之一,所以应用量程为 0~25mA电流表 A1,即选 C。(7)根据题意有U I (R R R )1 1 R R,整理得 R x AR R,结合图像可知 x Ax A b,解得I U U URx Ub RA ;本实验中选用内阻已知的电流表,可以通过计算消去电流表分压引起的系统误差,所以从系统误差的角度分析用测得电阻丝的电阻与真实值相等,则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的电阻率等于真实值。3mv 2 2mv 2mv24.(13分)【答案】(1) E 0 (2)8L 0 y 032qL qB qB【解析】(1)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轨迹如图所示,x方向上有8L v0t (1分)y方向上有3L 1 at 2 (1分)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qE ma (1分)3mv 2以上各式联立解得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E 0 (1分)32qL(2)设粒子射出电场时 y方向的速度大小为 vy,则有 vy at (1分)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第 3 页(共 7 页)3与上式联立解得 vy v4 0vv x , tan y3设合速度 与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则有 (1分)v0 4解得 =37° (1分)合速度为 vv 05 vcos37o 4 0(1分)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qvB mv (1分)rr 5mv解得 04qB匀强磁场的宽度为 d r r sin 37o (1分)解得 d2mv qB2mv0则磁场右边界的横坐标为 x 8L (1分)qBs 2r cos37o 2mv0粒子返回电场时在磁场边界对应弦长为 (1分)qB2mv0粒子从磁场回到电场时的位置纵坐标为 y (1分)qB25.(19分)【答案】(1)9m / s(5分) (2)60J(6分) (3)2.5m≤L≤3m(8分)【解析】(1)设解除锁定后物块 P的最大速度为 v0 ,弹簧弹开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1m0v0 Ep 324J (1分)2解得 v0 18m/s (1分)物块 P与物块 Q发生弹性碰撞,设碰撞之后物块 P的速度大小为 vp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0v0 m0vP mvQ (1分)1 2 1 2 1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0v0 m0vP mvQ (1分)2 2 2代入数据解得 vQ 9m / s (1分)(2)假设物块 Q滑上平板车后带动平板车向右一直加速运动到 E点过程中,设平板车到达 E点的速度的为 v1,此时物块 Q的速度为 v2,对平板车根据动能定理有 mgd 1 Mv 22 1(1分)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第 4 页(共 7 页)代入数据解得 v1 6m / s (1分)物块 Q与平板车作用过程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Q mv2 Mv1 (1分)代入数据解得 v2 7m / s (1分)v2 v1假设成立,即物块 Q滑上平板车后带动平板车向右一直加速运动到 E点,两者一直发生相对滑动1 2 1 2 1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 mv2 Q ( mv2 Mv ) (1分)2 2 1解得Q 60J (1分)(3)设平板车运动到 E点时物块 Q在平板车上滑动的距离为L1,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Q mgL1 (1分)代入数据解得 L1 2.5m (1分)物块Q要能滑上半圆轨道 FG必须保证平板车滑到 E点之前物块Q不能掉落,则平板车的长度 L≥L1即 L≥2.5m(1 分)设物块 Q刚好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 G时平板车的长度为 L2mg mv2物块 Q恰好过最高点时有 G (1分)R从平板车运动到 E点到物块 Q刚好滑到 G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mg L L ) mg 2R 1mv 2 1 ( 2 1 G mv22 (1分)2 2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L2 3m (1分)物块 Q要通过最高点,则平板车的长度 L≤L2即 L≤3m (1分)综上所述,平板车的长度 2.5m≤L≤3m (1分)(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等其他方法求解正确同样得分)33.(1)【答案】ACE(5分)【解析】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选项 A正确;电冰箱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则热量并不是自发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所以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选项 B错误;空调机的工作原理是空调压缩机转动推动制冷剂循环,通过制冷剂的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室外,消耗的电能是推动空调压缩机转动,并不是电能直接产生热量,所以消耗 1J的电能,而将室内 2J热量传递到室外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是可以制成的,选项 C正确;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反映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并不是从另一个侧面阐述能量守恒定律,选项 D错误;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体现,选项 E正确。p2 0s 1( )【答案】(ⅰ)m (6分) (ⅱ) L(4分)4g 55 5【解析】(ⅰ)初始状态右侧气体的压p强 为 p4 0,设右侧气体升温到 T 时的压强为 p,根据查理定律有4 0p0 p T 5T (2分)04 0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第 5 页(共 7 页)解得 p 5 p0 (1分)4对活塞根据平衡条件可得:5 p0 pmg0 (2分)4 sm p0s解得活塞上增加的砝码的质量 (1分)4g5(ⅱ)初始状态右侧气体的压p强 为 p0 ,设稳定后右侧气体的长度为 L- x,根据玻意耳定律有4p0Ls p(L x)s (2分)1解得活塞下移的距离 x L (2分)534.(1)【答案】ACD(5分)【解析】从图可知波长为 2 m,选项 A正确;简谐横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则图中 x=1m处的质点正向下运动,而各质点开始起振方向都向上,x=1m 处质点不是波最前面的点,图中还有半个波长的波形没有画出,完整的波形如图,可见,t2=0.2s时刻该波刚好传到了 x=2m处,选项 B错误;简谐横波沿 x轴正方向传播,则 t2=0.2s x 2m 时 x=1m处的质点正向下运动,选项 C正确;波速 v 10m/s,选项 D正确;周期T 0.2s, t 0.2s v选项 E错误。2 3L(2)【答案】(ⅰ) 3(4分) (ⅱ) (6分)c【解析】(ⅰ)在三角形 AOE中,根据余弦定理OE 2 AO2 AE 2 2AO AE cos30 ,解得OE L,所以三角形 AOE为等腰三角形,则 AEO 30 , AOE 120 (1分)作出 O点法线,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光线在 O点入射角为 i 60 ,折射角为 r 30 (1分)sin i sin 60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玻璃砖的折射率 n 3 (2分)sin r sin30 1 3(ⅱ)设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C,则 sinC (1分)n 33 3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在 AC面上的入射角为60 ,sin 60 ,所以在 AC面上发生全反射,光不从 AC面2 3射出 (1分)作出 BC面上入射光线 EF 1 3,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在 BC面上的入射角为30 ,sin30 ,所以2 3在 BC面上不发生全反射,光最先从 BC面射出 (1分)2 2 2根据几何关系得EF CE (AC AE) (ABsin 60 AE) L (1分)3 3 3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第 6 页(共 7 页)光从 O→E→F经历的路程为 2L (1 分)3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为 c32L 2 3L所以最短时间 t 3 c (1分)c3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第 7 页(共 7 页)绝密★启用前(全国卷)化学参考答案7.【答案】A【解析】A项,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B项,太阳能电池翼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B项错误;C项,镁合金中的镁是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形成有效的保护膜,镁合金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具有易腐蚀的化学特性,C项错误;D项,反应为 2LiOH+CO2==Li2CO3+H2O,D项错误。8.【答案】C【解析】A项,分子式为 C6H10O4,A项错误;B项,碳碳双键可以与 H2加成,“—COOCH3”不能与 H2加成(虽然可以发生还原反应),1 mol P最多加成 1 mol H2,B项错误;C项,分子中有过氧键,具有氧化性,C项正确;D项,分子中只有“—COOCH3”能够水解消耗 NaOH,所以只能消耗 1 mol NaOH,D项错误。9.【答案】B【解析】A项,A装置是蒸发 NaCl溶液的正确装置,A项正确;B项,取用固体药品应该用药匙或镊子,不能用坩埚钳,B项错误;C项,N2的作用是排除空气,用注射器加入水样不引入空气,C项正确;D项,D装置是分离 CCl4与水的正确装置,D项正确。10.【答案】D【解析】X与 Z之间可形成氢键,可推测 X为 H。Z为双键,可推测为 O。Y为四价结构,可推测为 C。M为带有 1个正电荷的离子,原子序数又最大,可推测为 Na。A项,非金属性顺序 O > C,A项正确;B项,该结构中 O原子都满足 8电子稳定结构,B项正确;C项,Na元素的焰色试验呈黄色,C项正确;D项,通过该物质结构的分子式可知,这是 NaHCO3在水中的二聚,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实际上,是因为 NaHCO3在水中会发生二聚,所以其溶解度才会较小,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A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 2OH + 2H++ SO42 == BaSO4 ↓+ 2H2O;B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Cl + S2 == Ag2S + 2Cl ;C项,无论Mg与 NH4Cl溶液中的 NH4+反应还是 H+反应,该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这样表示;D —△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2H5Br + OH → C2H5OH + Br 。化学参考答案(全国卷) 第 1 页 (共 6 页)12.【答案】C【解析】A项,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X极 H2转化为 H+,失去电子,即 X极为负极(阳极),其电极反应式:H2-2e-==2H+,A项错误;B项,过程②的反应主要有 3 +Li3N==3 +NH3+3Li+,B项错误;C -项,生成 1molNH3需要转移 3mole,C项正确;D项,过程②和过程①是 H+的转移过程,并未出现化合价的变化,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A项,观察曲线可知,CO2被氨水吸附的主要产物为 NH4+和 HCO3 ,可以写出相应的方程式,A项正确;B项,由选项信息可知 n(CO2):n(NH3)=1:5,结合图中粒子组分根据物料守恒列式:c(NH4+)+c(NH3)(aq)=5c(CO32 )+5c(HCO3 )+5c(H2CO3)+4c(NH2COO ),B项错误;C项,SO2的酸性强于 CO2,则 SO2先被 NH3吸附,并且 SO2的存在会降低溶液的碱性,不利于 CO2的吸附,C项正确;D项,由图可知 CO2被氨水吸附后转化为 CO32 、NH2COO 和 HCO3 ,随着横坐标 n(CO2)/n(NH3)的比值增大,CO2增多,吸附量降低。当负载量大于 0.6时,溶液中未反应的 CO2增多,CO2的吸附量更低,D项正确。26.(13分)【答案】(1)除去铝箔中的 CoO,提高 Co的回收率(2分)(2)2LiCoO2+4H2C2O4==2CoC2O4+2CO2↑+Li2C2O4+4H2O(2分)(3)4.9(2分) 1.6×1018(3分)(4)4CoC2O4+2Li2CO3+3O2 4LiCoO2+10CO2(2分。反应条件写“高温”和“加热”均可给分)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少量沉淀(2分。或“取最后一次洗涤液,进行焰色试验”也给分)【解析】(1)结合滤渣 I成分和“酸洗”后物质可知,H2C2O4可与 CoO反应将其转化为 CoC2O4,同时又会溶解少量 Al。H2C2O4主要作用为除去并回收铝箔表面附着的 CoO。(2)“酸浸”中 H2C2O4还原 LiCoO2,并将 Co2+转化为沉淀 CoC2O4。H2O2具有还原性,利于 Co3+还原为Co2+,促进反应生成 CoC2O4。H2O2被氧化为 O2,产生气泡有搅拌作用,可提高反应速率。3(3)计算过程:pH=14-pOH=14+lgc(OH-)=14+lg3 (NH ·H O) sp[Al(OH)3]/ (Al3+)=4.9,K=b 3 2 =1.6×1018。sp[Al(OH)3](4)根据氧化还氧反应价态规律书写反应方程式,由“空气气氛”可知氧化剂为 O2;CO32-可由 Ba2+鉴别,Na+可通过焰色试验鉴别,二种方法皆可。27.(14 分)【答案】(1)①Mg 反应出的Mg2+结合 HCO3 电离的 CO32 ,促使 HCO3 电离平衡正向进行(2分,意思相同即可给分)化学参考答案(全国卷) 第 2 页 (共 6 页)②MgCO3(2分) ③Mg2+与 HCO3 电离的 CO32 结合成微溶物MgCO3,阻止生成致密的Mg(OH) 2固体膜;增大Mg 与溶液接触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分,答出一个原因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2)①排除 Na+对实验的干扰(或探究 Na+是否参与反应,或证明 Na+不参与反应)(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实验 iv中 Na+浓度很大,速率却不快(2分,意思相同即可给分)②NaHCO3溶液中 H+浓度比 Na2CO3溶液大(或 HCO3 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给反应提供 H+)(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③HCO3 消耗Mg2+,促进平衡Mg(OH)2(s) Mg2+(aq) + 2OH (aq)正向移动,溶解Mg(OH)2,从而增大Mg 与溶液接触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由于 ii中 HCO3 浓度较大,Mg2+与 HCO3 的反应快于与 OH 的反应,减少了Mg(OH)2(s)的生成量(2分,答出一个原因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解析】Mg 与水反应产生 H2很慢,与 H+浓度更低的 NaHCO3溶液反应却更快,这是因为前者生成致密Mg(OH)2包裹在Mg表面阻碍反应,而后者生成的MgCO3扩散入溶液中,这也是 Mg与 NaHCO3溶液会得到浑浊的原因。仔细观察 H2O与 NaHCO3溶液会发现,Na+是一个可能影响速率的变量,所以要设计实验 iii以排除其干扰。但是,实验 iv中 Na+浓度很大而速率却很慢,这也证明了 Na+不干扰实验,所以实验 iii可以不必进行。28.(16分)【答案】(1)H2 2e + O2 == H2O CO 2e + O2 == CO2(4分,每个 2分)(2)CO CO2(2分,每个 1分)(3)CO(g) + H2O(g) == H2(g) + CO2(g) H= 41.1 kJ/mol(2分)(4)c(2分)(5)催化剂(或加快反应速率,或降低反应活化能)(2分)(6)a c(2分)(7)进行完全(2分)【解析】(1)(2)甲烷优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O 和 H2,根据题干信息“电池零碳排放”可推测 CO和H2在负极发生反应生成 CO2和 H2O,其产物还可作为甲烷反应的反应物。(3)根据盖斯定律,目标方程可由① ②得到, H = H1 H2。(4)速控步由活化能最大的步骤决定,历程图中 CO* + O* → CO2*步骤的活化能最大,这一过程形成了碳氧键。(5)OH*降低反应活化能,可提高反应速率。(6)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同时有利于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影响平衡移动;c.增大 H2O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参考答案(全国卷) 第 3 页 (共 6 页)(7)平衡时 v1=v2,K = k1/k 1 ≈ 3.0×105> 105,正向反应进行完全。35.(15分)【答案】(1)3d104s1(1分) 稳定性:Zn2+>Cu2+,Zn2+ 价电子式排布为 3d10,Cu2+价电子排布式为 3d9,d轨道全满时较稳定(2 分)(2)O>N>C>H(2分) sp2、sp3(2分)(3)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可氧化金属铜为 Cu2+,氨与 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2 分)(4)NH3分子中 N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 Cu2+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后,原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变成了成键电子间的相互排斥,排斥作用减弱(2 分)1 1 1(5)2(1 分) 2(1 分) ,, (2 分)2 2 2【解析】(1)基态 Cu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4s1,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2)该配合物中所含非金属元素只有 H、C、N、O,烷基中 C显负价,H显正价,所以电负性:O>N>C>H。配位原子是 N和 O,六元环上的 N是 sp2杂化,另外的 N和 O是 sp3杂化。(3)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可氧化金属铜为 Cu2+,氨与 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4)NH3分子中 N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 Cu2+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后,原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变成了成键电子间的相互排斥,排斥作用减弱,所以 NH3形成[Cu(NH3)4]2+后 H-N-H键角变大。(5)用“Cu4O”占据 CsCl晶体(题图 2)中 Cl的位置,每个晶胞含有一个“Cu4O”,Cs所占位置由 O1占据后,每个晶胞中含有 8 =1个 ,所以整个晶胞含有 个 和 个 ,即 个“ ”。根据8 O 4 Cu 2 O 2 Cu2O Cu4O四面体的结构可知,Cu2O晶胞中 1个 O周围有 4个 Cu,即 O的配位数是 4,而 Cu2O晶胞中 Cu和 O的个数比为 2:1,则 1个 Cu周围有 2个 O,即 Cu的配位数是 2。根据图中所给坐标系和已知①处的 Cu 原子3 1 3 1 1 1坐标( ,, ),则 Cu2O晶胞中 Cu4O四面体中 O原子坐标为( ,, )。4 4 4 2 2 236.(15分)【答案】(1)3-氟甲苯或间氟甲苯(1分) 13(2分)(2) (2 分) 取代反应(2分)(3) (2分)化学参考答案(全国卷) 第 4 页 (共 6 页)OF COOH(4) (2分) 14(2分)O2N NO2(5)D(2分)【解析】(1)因氟原子在 3号位所以该物质为 3-氟甲苯,而氟原子在甲基的间位上,所以该物质也称为间氟甲苯。结构中只有甲基的两个氢原子不在分子平面,所以最多有 13个原子共面。(2)通过 的结构,可以得知 C是苯环上有 4个取代基的化合物,从而得知 B和 A均在苯环上有 4个取代基。在硫酸作用下,A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因邻对位被活化,故FNO2硝化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根据已知条件 1,可知 A→ B的反应为H3CNO2FNO2H3CNO2因为 B → C的反应为,所以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3)由于 E分子中有两个六元环,其中一个是苯环,另一个是已知条件 2给出的反应,使氨基取代硝基,形成的六元环结构。OF COOH(4)酯的水解可以得到带有羧酸的化合物和羟基的化合物,该题考查了 在O2N NO2化学参考答案(全国卷) 第 5 页 (共 6 页)满足 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 7种取代基,分别可以处在 2个位置,所以一共有 14个同分异构体,这 7种取代基分别是CH CHOOH(5)酸中毒可用 NaHCO3解毒,NaOH碱性太强,不能服用,BaCO3溶于酸后可能导致重金属中毒,BaSO4不能与酸反应,故选择 NaHCO3。化学参考答案(全国卷) 第 6 页 (共 6 页)绝密★启用前(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素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Ti48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中的物质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合成酶的过程中都需要模板和能量B.仅仅依靠细胞分裂无法完成组织细胞的更新C.癌细胞因糖蛋白减少不再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D.适当降温能使高温导致变性的DNA缓慢恢复活性2.农业生产中,对植株幼苗生长早期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可以获得黄化苗植株,如韭黄或蒜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B.细胞合成类胡萝卜素不需要光照C.土壤缺镁不会引起韭菜苗和蒜苗黄化D.黄化苗在正常光照下的光合效率高于白化苗3在皮肤、肺和肠黏膜等多种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组胺,当这些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和过敏反应时,释放出的组胺能作用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以调节其通透性,引起局部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胺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组胺量可降低免疫系统的防卫能力以减少过敏反应B组胺调节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C.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上存在组胺的特异性受体D施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4以蚊为媒介会传播多种疾病,某地区早期采用喷洒灭蚊剂M来控蚊,后又采用细菌控蚊,取得了理想效果。如图是该蚊成虫数量在控蚊期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细菌控蚁时间年使用灭蚊剂M理科综合试题第1页(共16页)A.曲线AB变化表明,灭蚊剂M控蚊取得了短期防治效果B.与A点相比,C点时对灭蚊剂M有抗性的成虫明显增多C.曲线CD期间,细菌的捕食作用导致该蚊成虫数量下降D.曲线CE变化表明,细菌与该种蚊之间出现了共同进化5.已知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现让一株红果番茄与一株黄果番茄亲本杂交得F1,再让F,自交得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果:黄果=3:5。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红果番茄植株为纯合子B.F1植株中既有红果又有黄果C.F2中黄果植株有两种基因型D.该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6.研究发现,在DNA甲基转移酶作用下甲基能够被加到DNA的胞嘧啶上(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可以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热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据此分析,下列不属于DNA甲基化可能导致的结果是A.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密码子与其反密码子间不能正常配对B.DNA复制形成的子代DNA不能形成双螺旋稳定结构C.DNA中的胞嘧啶与鸟嘌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总数改变D.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能正常高度螺旋成染色体7.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首次完成“天和”核心舱在轨6个月的任务后,于2022年4月16日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处于世界前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核心舱采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核心舱采用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C.核心舱采用的镁合金具有在高温潮湿环境下耐腐蚀的化学特性D.核心舱采用无水氢氧化锂净化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8.某有机合成中间体P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化合物P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H1oO4B.1molP最多加成2molH2OOHC.有氧化性D.1molP水解最多消耗2 mol NaOH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示意图有错误的是蒸发m跑A.蒸发NaCI溶液B.取大理石C.向无氧环境加水样D.分离CC14与水理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16页)绝密★启用前(全国卷)生物学参考答案1.【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酶的本质、DNA 分子特性、组织细胞的更新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了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解析】对于酶的化学本质,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 RNA,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需要 mRNA 作为模板,RNA 的合成需要以 DNA 作为模板,两者合成都需要能量,A 项正确;组织细胞的更新包含了新细胞的来源和老细胞的凋亡,故仅仅依靠细胞分裂无法完成组织细胞的更新,B 项正确;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可降低细胞间的黏着性,但仍然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C 项错误;DNA 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变性,其互补的两条链分开,当温度降低时 DNA 两条链又缓慢地恢复双螺旋结构,逐渐恢复活性,D项正确。2.【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光合色素的类型和合成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解析】遮光处理使幼苗黄化的直接原因是黄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但可以合成类胡萝卜素,说明光照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必要条件,A 项、B 项正确;镁元素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营养元素,土壤缺镁会导致叶绿素的合成不足,而使植株幼苗黄化,C项错误;同等正常光照条件下,黄化苗因含有类胡萝卜素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其光合效率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白化苗的高,D项正确。3.【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解析】组胺不是免疫抑制剂,不能降低免疫系统的防卫能力,不能减少过敏反应,但组胺减少可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A 项错误;组织细胞释放出的组胺,经组织液运输作用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调节其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B 项正确;据题干可知,释放出的组胺能作用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以调节其通透性,说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上存在组胺的特异性受体,C项正确;如施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减少组胺调节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通透性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D项正确。4.【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解析】由图可知,在使用灭蚊剂 M之后,该蚊成虫数量大幅减少,说明灭蚊剂 M 控蚊取得了短期防治效果,A项正确;曲线 A到 C过程,使用灭蚊剂 M 后,在灭蚊剂 M选择作用下,该蚊的成虫中对灭蚊剂无抗性或抗性弱的个体就被淘汰,B点时的个体均具有较高抗性,BC 段增加的均是抗性高的成虫,与 A 点相比,C 点时对灭蚊剂 M有抗性的成虫明显增多,B项正确;曲线 CD 期间,该蚊成虫数量逐渐下降,这是细菌控蚊的作用结果,细菌与该蚊之间没有捕食关系,而是寄生关系,C 项错误;曲线 CE 变化表明,从该蚊成虫数量从较多水平逐渐下降到较低水平,并在该水平上维持动态平衡,说明细菌与该种蚊之间相互发展和进化,出现了共同进化,D项正确。5.【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解析】题干显示,番茄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若用 A/a 来表示相关控制基因,则黄果基因型为 aa,亲本中红果为 A_(AA 或 Aa),假设亲本红果基因型为 AA,与黄果(aa)杂交所得的 F1基因型为 Aa,再让其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果∶黄果=3∶1,与题干 F2结果不符,故亲本红果基因型应为 Aa,与黄果(aa)杂交所得的 F1基因型(或表现型)有两种且比例均为 Aa∶aa=1∶1,再让 F1自交,则 1/2Aa 自交可得 F2中 1/2×(3/4A_+1/4aa)=3/8A_+1/8aa,1/2aa 自交得 F2中仍然是 1/2,故 F2中红果(A_)∶黄果(aa)=3/8∶(1/8+1/2)=3∶5,因此亲本红果植株为杂合子,F1既有红果又有黄果植株,F2中红果植株有两种基因型(AA 或 Aa),黄果植株只有一种基因型 aa,该对性状的遗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故答案 B 项正确,A项、C 项、D 项错误。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5 页)6.【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DNA 复制、DNA 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基因表达,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等核心素养。【解析】DNA 甲基化可以引起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如 RNA 聚合酶与 DNA 之间的作用关系,而DNA 甲基化不会影响蛋白质翻译过程中 mRNA 的密码子与其 tRNA 的反密码子间正常配对,A 项符合题意;DNA甲基化还可以引起 DNA 构象改变,可能导致 DNA 复制形成的子代 DNA 不能形成双螺旋稳定结构,B项不符合题意;DNA 甲基化还可以引起 DNA 热稳定性改变,DNA 分子的热稳定主要与 G-C 碱基对的数量呈正相关,则可能DNA 中的 G-C 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量改变,C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显示,DNA 甲基化可以引起染色质结构改变,可能导致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能正常高度螺旋成染色体,D项不符合题意。29.【答案】(共 9 分)(1)淀粉酶添加量(1 分)温度会影响淀粉酶活性,从而影响燕麦麸中的淀粉水解速率,进而影响β-葡聚糖的提取率(2 分)(2)料液比 1∶10、水溶温度为 75℃、水溶加热 4 h 和淀粉酶添加量为 1.5%(2 分)(3)实验思路:设置一系列 pH 梯度的缓冲(溶)液(1 分),在料液比 1∶10、水溶温度为 75℃、淀粉酶添加量为 1.5%的条件下,水溶加热 4h(1分),检测各组β-葡聚糖的提取率。(1 点 1 分,共 2 分)最适 pH 确定方法:以测得的β-葡聚糖提取率最大值所对应的 pH 值为基准,在其附近缩小浓度梯度再进行实验,直至出现提取率最大峰值,即为最适 pH(合理即可)(2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解析】(1)图中显示,4 个曲线图的横坐标依次为料液比、水溶温度、水溶加热时间和淀粉酶添加量,则该 4 项因素对燕麦麸中β-葡聚糖提取率的都有影响,其中温度会影响淀粉酶活性,从而影响燕麦麸中的淀粉水解速率,进而影响β-葡聚糖的提取率。(2)据提取率随水溶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分析,水溶加热时间在 1~5 小时内,β-葡聚糖提取率的变化先增加后下降,在 4 小时水溶加热下提取率最高。从 4 个曲线图变化来看,每条曲线都有峰值,峰值所对应的条件即为最优化条件,则在料液比 1∶10、水溶温度为 75℃、水溶加热 4 h 和淀粉酶添加量为 1.5%条件下的β-葡聚糖提取率最高。(3)研究人员要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探究耐热α-淀粉酶的最适 pH 值范围,需要设置一系列 pH 梯度的缓冲(溶)液,在料液比 1∶10、水溶温度为 75℃、和淀粉酶添加量为 1.5%的条件下,水溶加热 4 h,检测各组的β-葡聚糖的提取率。以测得的β-葡聚糖提取率最大值所对应的 pH 值为中心,上下各延伸一个 pH 梯度,即为最适 pH 值范围。30.【答案】(共 10 分)(1)MeJA 能在植物体内产生(1 分)(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1 分)ATP[和[H](NADPH)](只答 ATP 也给分,1分)(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萱草植株置于黑暗条件下测定呼吸速率,再与表中相对应的净光合速率相加计算和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2 分)拮抗(1 分)(4)萱草在干旱条件下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同时气孔导度减小,CO2吸收量减少(2分)在及时进行合理灌溉的同时,向萱草喷施适量的 MeJA,不使用激素 S(2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定义、激素作用关系、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解析】(1)MeJA 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不容易被提取分离。根据植物激素定义,要确认 MeJA 是一种植物激素,需要满足 2 个条件:一是 MeJA 能在植物体内产生,二是 MeJA 能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2)萱草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其功能是在光反应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 ATP 和[H](NADPH)中的化学能,为暗反应做好能量准备。(3)在获得上表净光合速率后,研究人员要获得不同处理条件下萱草植株适时的实际光合速率,就需要保持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5 页)其他条件不变,将萱草植株置于黑暗条件下测定呼吸速率,再与表中相对应的净光合速率相加计算和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结合上表分析,与干旱条件下施用 MeJA 相比,加入激素 S后,导致萱草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说明二者作用相反,存在拮抗关系。(4)表中显示,与对照相比,萱草在干旱条件下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同时气孔导度减小,CO2吸收量减少,说明干旱会导致萱草光合速率下降。若要在常年降水偏少的地区提高萱草产量,结合MeJA 和激素 S 的作用分析,在及时进行合理灌溉的同时,向萱草喷施适量的 MeJA,不使用激素 S,就可以提高萱草产量。31.【答案】(9 分)(1)大多数草地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2 分)(2)先增强后减弱(1 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分)2(3)高山草地在中等放牧强度(3.24 只羊/hm )下的多样性指数最高(2 分)(4)盲目地开发利用(或掠夺式地开发利用)(1 分)3. 24~4. 30(2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样方调查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与利用关系相关内容,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素养。【解析】(1)为获得原始数据,研究小组需要使用样方法来调查高寒草地植被丰富度,常采用五点法或等距法来取样,这样做目的是保证随机取样,由于大多数草地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样方法只能获得植被丰富度而不能获得草地动物的丰富度。(2)结合上图分析,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该高寒草地植被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总体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正相关,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体变化趋势仍然是先增强后减弱。多年观察发现,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甚至出现土壤沙化,高山沙化土壤上很难再长出植被,这种现象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干扰强度超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走向崩溃。(3)生态学中的中度干扰学说认为,处在中等程度干扰强度下的生态系统能够拥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据图分析,2高山草地在中等放牧强度(3.24只羊/hm)下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该项研究结果能够支持中度干扰学说。(4)加强高寒草地的保护,提倡合理开发利用,反对的是盲目地开发利用或掠夺式地开发利用。综合考虑高2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据图分析该高寒草地合理放牧强度范围应为 3. 24~4. 30 只羊/hm ,在该放牧强度范围内,高寒草地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草地综合生态效益最好。32.【答案】(共 11 分)(1)茎秆更矮、茎秆更粗(抗倒伏)、叶片更宽、茎秆细胞更致密(任答 2 点即可,2 分)突变体(1分)(2)A(1分)隐性(1 分)(3)若子代全是(矮杆)突变型水稻,则基因 WLD1 与基因 SD-1 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代全是野生型水稻,基因 WLD1 与基因 SD-1 互为非等位基因(共 2分)(4)WLD1 基因内部的碱基对可能发生了缺失或增添,使转录出的 mRNA 中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2 分)(5)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基因可以控制着多个性状(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解析】(1)图 A 和 C、D 显示,突变体比野生型水稻矮,茎秆更粗,茎秆细胞更致密,具有抗倒伏优点;图 B 显示,突变体叶片更宽,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依据叶片更宽信息推测,在同等条件下,突变体的光合速率更高。(2)表中显示,亲本 wld1(♀)×WT(♂)与 wld1(♂)×WT(♀)互为正反交,由于水稻无性染色体,故其目的判断该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表中数据表明,亲本 wld1(♀)×WT(♂)所得 F2中,野生型∶突变型=1264∶427≈3∶1,亲本 wld1(♂)×WT(♀)所得 F2中,野生型∶突变型=986∶318≈3∶1,说明突变型为隐性性状,则突变体相关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5 页)(3)题干信息显示,突变基因 WLD1 与 SD-1 的突变基因都位于 5 号染色体上,其位置关系可能有两种:若在同一位点,即互为等位基因;若不在同一位点,即互为非等位基因。让突变体 wld1 和突变体 sd-1 进行杂交,若用 A/a 表示等位基因,则两种突变体的基因型均为 aa,即隐性纯合子杂交子代仍然是隐性纯合子 aa,表现为突变型(矮杆);若互为非等位基因,若用 a表示突变基因 WLD1,A 表示其未突变基因,b 表示 SD-1 的突变基因,B表示 SD-1 基因,则突变体 wld1 的基因型为 aaBB(该突变体的 SD-1 基因未发生突变),突变体 sd-1的基因型为 AAbb(该突变体是 WLD1 基因对应的正常基因纯合子),故子代全基因型全部为 AaBb,均表现为野生型。(4)经突变基因 WLD1 表达检测发现,与正常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比,该突变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从其组成的 193 个氨基酸开始至后续氨基酸全部改变,并且由原来的 314 个氨基酸变为 232 个氨基酸。从基因结构及表达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WLD1 基因内部的碱基对可能发生了缺失或增添,使转录出的 mRNA 中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5)上述信息显示,突变基因 WLD1 控制的突变体 wld1 性状包含矮杆粗茎、宽叶、茎秆细胞致密等性状,说明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基因可以控制着多个性状。37.【答案】(共 15 分)(1)果胶酯酶(1 分)凝胶色谱(2 分)(2)果汁浑浊或果汁粘稠度高或出汁率不高(任答 2 点即可,2 分)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2分)(3)0.06(1 分)过多的果胶酶在果汁中产生了酶蛋白沉淀,降低了果汁的透光率(2分)40(2分)(4)相对于细胞而言,分子较小的果胶酶易于吸附和结合到固定材料上,也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果胶(大分子)也不易透过包埋材料与包埋材料中的果胶酶充分接触和反应(3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相关知识,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量,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解析】(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多种酶。若要在保持酶活性的前提下将其从众多的杂蛋白中提纯,可采用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2)在不添加果胶酶的前提下,若直接将库尔勒香梨榨成梨汁,会产生的实际问题有果汁浑浊、果汁粘稠度高和出汁率不高;在梨汁中加入果胶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3)据图分析,果胶酶在添加量为 0.06%时梨汁的透光率最高,则果胶酶的最适添加量为 0.06%,超过最佳添加量后,过多的果胶酶在果汁中会产生酶蛋白沉淀,降低了果汁的透光率;果胶酶在 40℃时梨汁透光率最高,故果胶酶酶解的最适温度是 40℃。(4)在果汁的生产中,往往需要反复使用果胶酶,需要对果胶酶进行固定化处理。相对于细胞而言,分子较小的果胶酶易于吸附和结合到固定材料上,也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果胶(大分子)也不易透过包埋材料与包埋材料中的果胶酶充分接触和反应,故生产中常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不采用包埋法进行固定。38.【答案】(共 15 分)(1)使小鼠产生大量活化的 B 淋巴细胞(2分)胰蛋白酶(或胶质蛋白酶)(2 分)(2)离心、振荡、电刺激(任答 2 点即可,2 分)灭活的病毒(2分)(3)无菌、无毒(2分)维持培养液的 pH(2 分)(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3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考查了科学思维、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解析】(1)对小鼠多次注射 TetC 的目的是使小鼠产生大量的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制备细胞悬液的过程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5 页)中需要使用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质蛋白酶,胰蛋白酶或胶质蛋白酶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2)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方法(离心、振荡、电刺激等)、化学方法(聚乙二醇,即 PEG)和灭活的病毒。(3)体外培养纯化的杂交瘤细胞,即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具备无菌、无毒的环境,同时要满足营养、温度、pH和气体环境适宜,其中通入 5%的 CO2是为了维持培养液的 pH。(4)与传统方法获得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届安徽省江淮名校高三5月联考理科综合试题.pdf 化学参考答案--全国卷.pdf 物理参考答案--全国卷.pdf 生物参考答案--全国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