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1科学立法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一框“科学立法”,讲述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以及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包括两目。“探究与分享”通过介绍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历程,引导学生为科学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探究实现科学立法的途径和方法。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阐述科学立法的含义,分析科学立法的原则,即要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国情和实际,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立法工作规律、立法程序,要注重立法技术y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的述要现科学立法,必须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立法的基本内涵;2.理解科学立法的原则;3.理解怎样坚持科学立法。【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法律制定的严谨性,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科学精神: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立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在科学的法律体系下健康成长。4、公共参与: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对科学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学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科学立法的标准;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教学难点】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材料导入《良法从何来?》自古以来,中华历代志士仁人所追求的是一种"良法善治"。宋人王安石说∶"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良法概念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法治包含两重意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学生思考:良法从何而来?教师:良法的实现,最终取决于立法环节,只有科学、民主的立法才能促使良法的出台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和目录——科学立法总议题:科学立法为善治立良法——从《民法典》说起议题1:什么是科学立法 ——《民法典》是不是良法?议题2:怎样推进科学立法?——从《民法典》的编撰过程体会怎样科学立法第一幕:科学立法的内涵议题一:什么是科学立法 ——《民法典》是不是良法?探究活动一:观看视频《民法典:聚焦婚姻家庭》探究问题:观看视频,提取视频的关键信息,你认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是不是一部良法?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 分析回答探究问题1、科学立法的内涵1、为什么科学立法?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2 、什么是科学立法?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3、科学立法的标准(1)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立法方向: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立法方向(2)要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合理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立法实效:要立良善之法(3)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立法的方法:立法过程要科学化探究活动二:回答问题——《民法典》是谁通过的?学生回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阅读材料: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可以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则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且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国有些地方男20岁、女18岁也可以结婚,甚至可以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还是合法的!!探究问题:为什么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是合法的呢?请看视频《西藏的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整理分析回答探究问题结果西藏有些地区可以实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的法律依据: 1981年4月18日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4年6月9日西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结合西藏自治区各少数民族婚姻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有关条款作如下变通∶第一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第二条 废除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封建婚姻,对执行本条例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第三条 对各少数民族传统的婚嫁仪式,在不妨害婚姻自由原则的前提下,应予尊重。根据上面法律条文思考:“西藏有些地区可以实行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也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吗?学生答:不是,是由西藏自治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通过的那么,我国有立法机权的国家机关还有哪些?可以制定什么类型的法律?3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第二幕:推进科学立法议题二:怎样推进科学立法?——从《民法典》的编撰过程体会怎样科学立法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打开《民法典》草案,诠释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探究问题:《民法典》编纂历经哪些过程,这对推进科学立法有何启示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 分析回答探究问题二.推进科学立法1、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法律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2、充分发扬民主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①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②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知识拓展:比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小试牛刀:编筹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民法典编篆工作。2017年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 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要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 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10余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专家指出∶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答案: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确保了民法典的正确方向;②全国人大依据法定程序编篡民法典,坚持了依法立法;③民法典的编篡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了民主,坚持民主立法;④民法典的编算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本课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