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说课课件统编版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第三单元目录单元教学主题一学习者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反思五1.课标分析一、单元教学主题(一)提出依据义务教育2011年版 世界现代史课标导论(总述) 义务教育2022年版世界现代史课标导论(总述)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展现典型史事,引导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并在曲折中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国际体系的变迁等几条主要线索……教学提示:进行中外历史相联系的学习活动,将世界史的学习内容与中国史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建立起联系,形成整体认识。强调以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现代史注重世界史与中国史的联动关系1.课标分析一、单元教学主题(一)提出依据版本 初中(2011年版) 初中(2022年版) 高中课程内容标准 1.知道“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3.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4.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5.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 1.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3.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4.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5.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托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1.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内容有所增加,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新增的内容要求与高中衔接关系加强一、单元教学主题(一)提出依据2.教材内容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九下《世界历史》目录3、学术依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完整意义的世界史在20世纪终于形成。“世界历史虽然从近代已经开始,但到了20世纪世界才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联系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本书以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一战推动了帝国主义力量的消长,也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之一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战后兴起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使得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3.学术依据一、单元教学主题(一)提出依据3、学术依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欧洲霸权的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欧洲霸权的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控制日益减弱。”3.学术依据一、单元教学主题(一)提出依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革命和欧洲的衰落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从1914年到1939年,在1917年俄国革命的刺激下,形成了第一次全球革命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基督徒们为了捍卫国家和上帝的尊严而相互屠戮,这严重地削弱了殖民帝国的威望,亚非人民再也不把他们视为神圣的统治者。”“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所做的一番宣言,清楚地揭示了这一转变:‘如果中国人民想要自由,那么,他们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盟友和兄弟就是红军中的俄国工人和农民’。”3、学术依据3.学术依据一、单元教学主题(一)提出依据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武汉大学学报2004年1月一战给中国社会造成了灾难,同时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潮带来了巨变,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政治时机,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帝国主义在大战期间奉行的分裂剥削中国的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中国政治混乱和黑暗到极点。”“战前中国工人阶级在各阶级中的比重所占极小……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则一跃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开始实践无产阶级的政治使命。”“当巴黎和会失败的噩耗传来时,从此中国人开始从幻梦中回到现实……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本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飞跃,给五四运动赋予了彻底反帝的革命性质。”“五四运动前,大多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把人民看做是无知、落后的一群……在五四运动中,这种轻视群众的思想则有很大的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爆发。从整体来看,战后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但稳定中蕴含矛盾与危机,埋藏着下一场大战的种子。从个体来看,一战还改变了不同国际势力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开始走向衰落,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并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三者形成了紧密的联动关系。而当时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也在蓬勃发展,并与世界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故将单元主题定为“秩序的动荡、调整和全球初步重组”,在这一大标题之下设“纵向看世界——秩序的动荡和调整”、“横向看世界——三股力量的消长”、“世界与中国的对望——联动与折射”三个子目。一、单元教学主题(二)单元教学主题设定及解读本课是九年级内容的单元复习课,九年级学生在前不久的新授课中已将基本知识全部学过,印象较深,因此在知识的细节上不需占用太多时间。但是在单元时代特征以及单元子目联系方面,在新授课时没有特别帮助学生梳理,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普遍反馈,觉得这一单元内容比较零散,对单元线索的认知比较模糊,而且在中考备考阶段,应该适当将同一时期的世界史与中国史结合起来复习,故将构建联系(世界史三股力量的联动、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动)作为本单元复习的重点。二、学习者分析(一)必备知识能够梳理一战前后重大事件的时序并构建联系,理解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全面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史料研读、图表分析、对比综合,认识一战后帝国主义、社会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三股力量的消长。综合一战后中外历史发展进程,构建帝国主义势力、社会主义力量、民族民主运动之间的联系。三、教学目标分析获取历史信息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历史探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献史料、观察图表,提取、整合历史信息,培养获取历史信息能力。通过陈述一战前后大事件之间的联系、一战后三股国际力量之间的联动关系(提取观点并加以论述),培养历史阐释能力(二)单元目标分解Ⅰ(二)关键能力能够通过比较一战前后中国人民探索与抗争的不同,探究中国革命出现的新特点,再以中国为例,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特点。能够运用唯物史观(从整体出发、历史因素相互作用性),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用整体性认识纵向间先后大事件之间的联系,与横向间三股国际力量的联系。三、教学目标分析(三)核心价值通过本单元复习,学生能够认识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增强国际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教学目标分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基础夯实-学案-课前完成四、教学过程设计(二)能力提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关键问题1:请结合时间轴内容,说说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间的逻辑联系。结合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客观辩证地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四、教学过程设计(二)能力提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1914-1927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局势对中国的影响,在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的紧密联系。关键问题2:请结合九下和八上课本内容,列举中国在1914-1927年间与国际相关的重大事件,并据此分析一战和战后的国际形势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二)能力提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关键问题3:总览1914-1927年中外历史重大事件,请从一战后三种力量(帝国主义势力、社会主义力量、民族民主运动)中任选其二,就两者关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梳理的线索、呈现的中外史实,构建同一时空下三股力量的联动关系,并通过“观点论述题”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最后得出结论“在20世纪初秩序的动荡和调整之下,世界主要三股力量此消彼长,并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四、教学过程设计(三)材料运用说明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西方衰落”的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理解一战后欧洲在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对殖民地的控制力方面走向衰落,为探究帝国主义力量衰落与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关系做铺垫四、教学过程设计出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参与群众广泛出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参与群众广泛设计意图:先从中国的个例入手,分析出一战后的中国革命运动“出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参与群众广泛”等新特点,再从中国的特殊性回归世界的普遍性,观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信息,得出相似的结论。落实2022版新课标中“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的要求,也为初高中的衔接做铺垫。(三)材料运用说明子目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一)纵向看世界——秩序的动荡与调整(二)横向看世界——三股力量的消长(三)世界与中国的对望——联动与折射本课结合教材内容及课标,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但是本单元内容太多,一些细节知识的没有落实(比如一战的进程、战争的破坏性、十月革命的进程和影响),一些问题设计对于初中生而言偏难,课堂生成并未达到预期,今后需要在材料选取、问题设计方面多做改进。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