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 从俄乌战争谈政治格局演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热点 从俄乌战争谈政治格局演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热点07 从俄乌战争谈政治格局演变
热点链接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3月26日援引乌国防部副部长安娜·马利亚尔的话报道说,乌俄冲突战线长约1800公里,目前俄军的攻势趋缓,但俄军正在动员部队和人员准备发起新的进攻。乌通社援引乌东北部苏梅地区官员的话说,苏梅地区的战事仍在继续。
2022年2月24日,普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承认顿涅斯克,卢甘斯克为俩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时宣布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以保护顿巴斯地区,乌克兰去军事化,重点打击亚速营,绕开平民。俄罗斯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乌克兰发起总攻,瘫痪乌克兰的防空系统,空降兵占领乌克兰首都机场。泽连斯基原本指望美国北约能出兵,但美国和欧洲除了喊加油,拉偏架,实际上并不能做什么改变,战争开始的初期美国总统拜登曾经试探普京的底线,有过北约想直接参战的想法,但是随意普京宣布核导弹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直接杜绝了拜登参战的想法。
乌克兰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直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内,2013年美欧发动的颜色革命将亲俄的总统赶下台,随后乌克兰彻底与俄罗斯交恶倒向西方,2014年,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导演了克里米亚回归,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彻底破裂,同年,乌克兰俩个重要的州顿涅斯克与卢甘斯克宣布独立,此时俄罗斯表面上没有承认,但是暗地里协助顿巴斯地区武装抵抗乌克兰的政府军试图收回顿巴斯的行动,2019年,乌克兰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在大选中战胜波罗申科当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选总统后不断的推进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乌克兰从此开启了喜剧演员的时代。
泽连斯基就任总统初期试图以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顿巴斯克里米亚的问题,但是因为受到美国的干扰和阻挠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在美国的支持和挑唆下泽连斯基对顿巴斯的问题开始启用强硬的态度,不断的试探俄罗斯的底线,同时不断的在顿巴斯地区囤积重兵想以武力解决,俄罗斯多次警告无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泽连斯基批准了一个军事组织叫做亚速营,亚速营接受美国的援助,训练,包括装备全是美式,亚速营成立后队伍迅速夸大同时不断的屠杀顿巴斯的平民,手段极其残忍,这基本上就是普京执意军事打击乌克兰的原因。
考点分析
考点一: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二:世界格局演变
考点三:世界现代重要组织和召开的重要会议
当今世界重要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北约、上海合作组织等。
重要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材料主要表明( )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建立 B.斯大林决定对日本宣战
C.斯大林重视中国抗日战场 D.苏联正在进行两线作战
2.(2021·青海·中考真题)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大国关系的真实写照,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下列哪些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上述言论( )
①美国和苏联 ②美国和日本 ③美国和法国 ④美国和英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在图10所示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该岛上的飞机场。这次偷袭
A.以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战舰为目标,
B.使美国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C.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D.基本摧毁了当时美国的海军主力
4.(2021·新疆·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开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学习,右侧史实属于战争爆发的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5.(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倡议集体安全受到英法破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材料揭示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突发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③英法美的绥靖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恶和暴力。下列选项中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是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三国同盟的建立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7.(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精神的军事行动是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珍珠港事件
8.(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中美两国经历了盟友、敌人、伙伴、对手等多种复杂关系的演变。下面能体理中美“盟友”关系的是
A.《望厦条约》的签订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
9.(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面对德军凌厉的攻势,苏联强烈要求并一再敦促英美盟国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军压力。”此后,美英盟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突袭波兰 B.登陆诺曼底 C.出兵中国东北 D.偷袭珍珠港
10.(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图,图①的历史事件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投降
11.(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当时所处的世界格局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发展
12.(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13.(2021·重庆·中考真题)1999年3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单方面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这表明冷战结束后(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恐怖主义带来世界动荡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复存在
14.(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苏联时期,在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5.(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二、综合题
16.(2021·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中考真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众说纷纭。
评价一 苏联的经济体制对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构筑稳固的国防基础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当时已有所显露。
评价二 二战后,苏联把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的继任者们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半个世纪内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指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2)你赞同上述哪一种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17.(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历史的舞台上,国与国的博弈,风骚各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日关系】
材料一历史图文
图一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图二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事件爆发的年份。导致图二中“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外因是什么?
【欧美关系】
材料二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决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国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的霸……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未来》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初期美欧的关系如何?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冷战初期“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中美关系】
材料三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程。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材料三的这“公的”是在哪会议签署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归纳该“公约“的签署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四希望美……不要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平统两国正常贸易征来。……台湾、香港、新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行径,并将继续作出坚定回应。中美关系“破冰”以来取得很多成绩,这是两国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
——2021年3月18日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国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4)据材料四和所学的知识。写出20世纪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取得成境的两个史实。依据材料四归纳。美方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综上所述,当前,如何才能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健康发展?(要求从两个角度以上作答)
18.(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赛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当然,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本意。……与会储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
——【英】菲利普。齐格勒著,周旭译,《战争之间1919-1939》
材料二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端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
——《华沙条约》
材料三“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涵。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继续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继续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一边,与各国一道,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摘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年3月8日两会记者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政治家聚集巴黎”的会议名称,为什么说这个会议“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指出此会与后来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构成的国际关系格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由此形成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热点07 从俄乌战争谈政治格局演变
热点链接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3月26日援引乌国防部副部长安娜·马利亚尔的话报道说,乌俄冲突战线长约1800公里,目前俄军的攻势趋缓,但俄军正在动员部队和人员准备发起新的进攻。乌通社援引乌东北部苏梅地区官员的话说,苏梅地区的战事仍在继续。
2022年2月24日,普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承认顿涅斯克,卢甘斯克为俩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同时宣布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以保护顿巴斯地区,乌克兰去军事化,重点打击亚速营,绕开平民。俄罗斯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乌克兰发起总攻,瘫痪乌克兰的防空系统,空降兵占领乌克兰首都机场。泽连斯基原本指望美国北约能出兵,但美国和欧洲除了喊加油,拉偏架,实际上并不能做什么改变,战争开始的初期美国总统拜登曾经试探普京的底线,有过北约想直接参战的想法,但是随意普京宣布核导弹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直接杜绝了拜登参战的想法。
乌克兰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一直被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内,2013年美欧发动的颜色革命将亲俄的总统赶下台,随后乌克兰彻底与俄罗斯交恶倒向西方,2014年,普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导演了克里米亚回归,使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彻底破裂,同年,乌克兰俩个重要的州顿涅斯克与卢甘斯克宣布独立,此时俄罗斯表面上没有承认,但是暗地里协助顿巴斯地区武装抵抗乌克兰的政府军试图收回顿巴斯的行动,2019年,乌克兰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在大选中战胜波罗申科当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选总统后不断的推进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乌克兰从此开启了喜剧演员的时代。
泽连斯基就任总统初期试图以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顿巴斯克里米亚的问题,但是因为受到美国的干扰和阻挠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在美国的支持和挑唆下泽连斯基对顿巴斯的问题开始启用强硬的态度,不断的试探俄罗斯的底线,同时不断的在顿巴斯地区囤积重兵想以武力解决,俄罗斯多次警告无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泽连斯基批准了一个军事组织叫做亚速营,亚速营接受美国的援助,训练,包括装备全是美式,亚速营成立后队伍迅速夸大同时不断的屠杀顿巴斯的平民,手段极其残忍,这基本上就是普京执意军事打击乌克兰的原因。
考点分析
考点一:二次世界大战
考点二:世界格局演变
考点三:世界现代重要组织和召开的重要会议
当今世界重要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北约、上海合作组织等。
重要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真题再现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材料主要表明( )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建立 B.斯大林决定对日本宣战
C.斯大林重视中国抗日战场 D.苏联正在进行两线作战
2.(2021·青海·中考真题)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大国关系的真实写照,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下列哪些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上述言论( )
①美国和苏联 ②美国和日本 ③美国和法国 ④美国和英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在图10所示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该岛上的飞机场。这次偷袭
A.以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战舰为目标,
B.使美国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C.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D.基本摧毁了当时美国的海军主力
4.(2021·新疆·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开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学习,右侧史实属于战争爆发的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5.(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欧战爆发前,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倡议集体安全受到英法破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材料揭示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突发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③英法美的绥靖④纳粹德国对外扩张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恶和暴力。下列选项中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是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三国同盟的建立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7.(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精神的军事行动是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珍珠港事件
8.(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中美两国经历了盟友、敌人、伙伴、对手等多种复杂关系的演变。下面能体理中美“盟友”关系的是
A.《望厦条约》的签订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
9.(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面对德军凌厉的攻势,苏联强烈要求并一再敦促英美盟国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军压力。”此后,美英盟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突袭波兰 B.登陆诺曼底 C.出兵中国东北 D.偷袭珍珠港
10.(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图,图①的历史事件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投降
11.(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当时所处的世界格局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发展
12.(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讲话中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A.美国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当时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美苏关系由激烈对抗走向了缓和 D.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强有力冲击
13.(2021·重庆·中考真题)1999年3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单方面宣布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第53条规定:“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不得依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这表明冷战结束后( )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恐怖主义带来世界动荡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复存在
14.(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苏联时期,在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5.(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二、综合题
16.(2021·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中考真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众说纷纭。
评价一 苏联的经济体制对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构筑稳固的国防基础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当时已有所显露。
评价二 二战后,苏联把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的继任者们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半个世纪内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指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2)你赞同上述哪一种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17.(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历史的舞台上,国与国的博弈,风骚各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日关系】
材料一历史图文
图一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图二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事件爆发的年份。导致图二中“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外因是什么?
【欧美关系】
材料二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决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国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的霸……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未来》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初期美欧的关系如何?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冷战初期“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中美关系】
材料三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程。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材料三的这“公的”是在哪会议签署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归纳该“公约“的签署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四希望美……不要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平统两国正常贸易征来。……台湾、香港、新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行径,并将继续作出坚定回应。中美关系“破冰”以来取得很多成绩,这是两国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
——2021年3月18日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国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4)据材料四和所学的知识。写出20世纪0年代中美关系“破冰”取得成境的两个史实。依据材料四归纳。美方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综上所述,当前,如何才能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健康发展?(要求从两个角度以上作答)
18.(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赛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当然,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本意。……与会储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
——【英】菲利普。齐格勒著,周旭译,《战争之间1919-1939》
材料二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端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
——《华沙条约》
材料三“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涵。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继续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继续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一边,与各国一道,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摘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年3月8日两会记者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政治家聚集巴黎”的会议名称,为什么说这个会议“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指出此会与后来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构成的国际关系格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由此形成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题干“1940年底”“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能集中兵力对付德国,而派崔可夫军事代表团访华,意在构建中苏同盟共同对付法西斯力量。因此,材料主要表明斯大林重视中国抗日战场,故C项正确;1942年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均与题干“1940年底”不符,排除AB项;题干反映的是苏联意图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而派军事代表团访华,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美国和苏联是同盟、合作关系,二战结束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美国和苏联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中,美国和日本是战场上的敌人。二战结束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美国和日本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故①②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美国和法国的关系演变不能印证“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排除③;美国和英国的关系演变不能印证“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排除④。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解析】
1941 年 12 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A符合题意;美国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就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排除B;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并不是因为偷袭珍珠港,排除C;珍珠港事件并没有基本摧毁美国的主力海军,排除D。故选A。
4.A
【解析】
图片中阐述的德、意和日本对外扩张,标志着法西斯开始上台,对外扩张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中属于二战爆发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B、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A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据“中国人民孤军奋战,抗击着日军”可得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②正确;据“而英、法、美却在亚洲和欧洲推行绥靖政策”可得出英法美的绥靖,③正确;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①错误;纳粹德国对外扩张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④错误。故A正确,BCD排除。故选A。
6.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D项正确;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建立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排除AB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是在二战结束之前,此时世界法西斯势力已经败局已定,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解析】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是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成员达成的共同宣言,成员国要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体现了同盟国成员间的协同作战,诺曼底登陆是由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共同进行的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协同作战的精神,B项正确;凡尔登战役发生在一战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主要是苏联一国在抵抗德国法西斯进攻的战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珍珠港事件发生在《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体现的是材料中的“盟友”关系,B项正确;《望厦条约》体现的是“敌人”关系,排除A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成立的,排除C项;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缓和,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B项正确;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开始,A项排除;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快日本法西斯的灭亡,C项排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规模达到最大化,D项排除。故选B。
10.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可知,①是战争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德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故选项B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符合题意,故C排除;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故D排除。
1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欧洲不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中心,而美苏两个大国日益崛起,确立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展开了长期的冷战对抗和竞争,C正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列强通过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这一体系已经彻底瓦解,AB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D排除。故选C。
12.D
【解析】
根据“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这就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冲击,故选D;AB项说法错误,排除;根据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美苏关系的变化,排除C。
13.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为首的北约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选A;美国违反《联合国宪章》不能说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D错误。
1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提倡种植玉米”,大力垦荒,故B项正确;斯大林主要集中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方面,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化方面,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在经济方面改革之后再政治方面改革,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D项错误。
15.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苏联模式的弊端,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为改变这种现状,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后,加剧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题,标志着美苏谅解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正确;为应对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A排除;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B排除;经济全球化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题干问题无关,C排除;故选D。
16.(1)十月革命。实行新经济政策。
(2)赞同评价一。理由: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暴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赞同评价二。理由: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等等。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1964年,勃列日湿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解析】
(1)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正确探索:十月革命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危机的情况下,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使列宁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赞同评价一:根据材料“苏联的经济体制对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构筑稳固的国防基础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其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当时已有所显露”,可知,评价一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有利有弊,这种评价辩证科学,所以赞同评价一。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说明理由。如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暴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赞同评价二:根据材料“二战后,苏联把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的继任者们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半个世纪内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东欧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将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虽然初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斯大林的继任者们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其进行的改革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至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受挫。所以赞同评价二。结合所学知识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东欧改革的结果说明理由。如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等等。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1964年,勃列日湿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17.(1)1941年;美国的扶持
(2)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冷战初期美国为称霸世界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
(3)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恢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干扰两国正常贸易往来;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5)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对话、应协商解决矛盾;加强两国互利合作等。
【解析】
(1)根据“遭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其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外因是美国的扶持。
(2)根据“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的霸……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可归纳出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二战沉重打击了欧洲,欧洲百废待兴,冷战初期美国为称霸世界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程。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九国公约》的内容。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造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根据“希望美……不要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干扰两国正常贸易往来”可归纳出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干扰两国正常贸易往来;根据“台湾、香港、新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行径,并将继续作出坚定回应”可归纳出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对话、应协商解决矛盾;加强两国互利合作等。
18.(1)巴黎和会。对战败国德国的宰割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美国,苏联。美苏两极格局
(3)多极化趋势加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解析】
(1)依据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可知与之相关的会议是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列强召开的巴黎和会。结合所学,巴黎和会通过了宰割德国的《凡尔赛条约》,激起了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后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并发动二战埋下了隐患。巴黎和会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等地的秩序凡尔赛体系,与后来华盛顿会议确立的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共同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国联合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约组织,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签署了《华沙条约》,建立了华约组织。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依据材料三“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涵。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和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依据材料三“……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可知中国的应对措施是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材料三“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可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