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课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课导学案

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六单元第三课导学案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导语:工业革命后,中国遭受侵略,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斗争;面对危机中国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走上了寻找救国救民的艰难道路。这就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第一课时:屈辱的岁月
自主学习
1、观察图6-32和文字说明,说说鸦片的大量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1)中国人的身体 ,精神
(2)军队战斗力
(3)使中国的白银 ,财政负担
2、林则徐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时间: 年(2)人物: (3)地点: 海滩
【合作探究:虎门销烟的雕像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巨型浮雕,它揭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篇章。你是如何评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的?”
意义: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 的尊严;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 的坚强决心。】
【合作探究:阅读书本65页小字说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鸦片战争目的:为了打开中国 ,获取 ,以武力来保护肮脏的 贸易。】
知识链接
3、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中国的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自主学习
5、列强対中国发动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发动者


结果(战败签约)



6、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列强在中国强占 ,划分势力范围
(2)美国“ ”政策
7、列强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




签订者



中国 八国
内容
割地



在北京划定使馆吤,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赔款

万两白银
白银
白银 亿两
通商口岸输出商品、资本
开放
等五处通商口岸
增开 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
----------
其他
关税:
--------
-----------
严禁
其他
会审公廨
--------
-------
解除防御武装
影响(殖民化程度)

--------
合作探究
8、探讨不平等条约的危害:
割地: 主权破坏
赔款:使财政 ,加重了
输出商品和资本:使中国的 难以发展
关税:必须和 ――关税主权破坏
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 主权、
禁止反对列强: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作业:作业本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悲壮的抗争
自主学习
1、中国军民的抗争:
(1)鸦片战争:
 虎门: 奋勇抵抗
(2)甲午战争:
黄海海战中, 舰队奋勇作战, 与舰上官兵二百多人壮烈牺牲。
领导的义军,英勇抗击了日军.
2、农民阶级的抗争和探索——太平天国
(1)原因: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严重的自然灾害等。
(2)领导人:
(3)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 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4)性质: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 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6)意义:在反 的同时,又担负起反 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7)教训: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 反 的任务,不能解救中国
作业:作业本相关内容
第三课时: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的探索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68页小字说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西方各国先后建立 主义制度,进行 革命,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 ,仍沉浸在古代的辉煌中,朝廷 、国家经济实力贫弱,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相比,自然处于 的地位。
自主学习
1、开眼看世界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提出“ ”,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合作探究: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不同之处:闭关锁国时期 、 西方国家;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先进的 。
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 ”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 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自主学习
2、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 年代―― 年代
(2)代表人物: 、 、 ――地主阶级洋务派
(4)口号: 、
(3)内容:
A、以“ ”为口号,创办 工业,训练 。建立 、 、 三只海军。
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 工业。
1872年, 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 新式航运企业
C、兴办新式 ,派遣 ,培养洋务人才
1862年在北京设立 ,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1861年设立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
(4)破产: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合作探究
洋务派是否实现了他们的目标?洋务运动发挥了什么作用?

作用:经济上:
人才上:
作业:作业本相关内容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三课时)
【导语】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 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学习任务】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2.对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原因的理解。
【自主学习】
1.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是 ,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光绪。
2.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规定:改革 制度,废除 ,开办开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等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3.190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联合各地的革命者,成立了 ,提出“ ”的革命纲领。
4.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 制制度,使 思想深入人心。
【合作探究】
一、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的背景
《 》签订,康有为等公车上书,要求 、 、 等
2.维新变法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
(1)时间: 年 月11日――9月21日
(2)人物: 、 、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3.变法的主要措施
①政治:
②经济:
③军事:
④文化教育:
4.结合书本P71材料,思考:同洋务运动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除了从 、 、 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 制。
5.课本图6—48,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称什么?是哪次运动的成果?成立于哪一年?
6.教师介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经过,然后提问:
①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②戊戌变法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中国行不通,革命人士认识到只有推翻 ,才能建立资产阶级 国。
二、辛亥革命
1.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提出的革命纲领、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1)时间:
(2)革命纲领:
(3)意义:是中国每一个统一的全国性 政党,它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在建立中华民国后辞职让位?
革命力量 、革命派不团结、帝国主义的 、袁世凯的 。
3.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意义?有什么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建立了 ,颁布了《 》,是辛亥革命的辉煌功绩。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告诉后人,“ 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4.阅读卡《北洋政府》
北洋军阀以谁为首?它执政时期的政府称为什么? 该政府统治时期社会状况怎样?
6.课本图6—5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及相关内容
关于课文中的两种说法,你认为各有什么道理?
【课堂巩固】
1.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保国会的成立D.《定国是诏》的颁布
2.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 )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时务学堂D.万木草堂
3.三民主义是指( )
①民族②民主③民权④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5、5、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目标各是什么?各采用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
维新派的目标有提倡西学,兴民权,希望通过 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 政体等;采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来实现,寄希望于 。
革命派的目标有推翻 ,争取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 国,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采用资产阶级 运动来实现,采取暴力手段。
【给有余力的同学】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什么人?

(2)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年成立了由谁领导的什么政府?在哪里成立?

中国反抗失败一再失败,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反抗西方列强一再失败的原因有:清朝政府的 、中国国力的贫弱、资本主义列强军事上占有 、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等。
○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有: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 ; 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 ;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等。
【作业布置】
作业本P37—40第5、6、12、17、18题;
【我的收获】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三课时)
【导语】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 学习西方并不是引进“坚船利炮”那么简单,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道。
【学习任务】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2.对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原因的理解。
【自主学习】
1.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是康有为,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光绪。
2.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规定: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开办开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等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3.190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联合各地的革命者,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4.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合作探究】
一、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的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等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等
2.维新变法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3.变法的主要措施
①政治: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②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军事: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
④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开办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北京大学)
4.结合书本P71材料,思考:同洋务运动相比,你认为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观点有什么明显不同?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除了从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5.课本图6—48,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称什么?是哪次运动的成果?成立于哪一年?
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 1902
6.教师介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经过,然后提问:
①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②戊戌变法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
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革命人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辛亥革命
1.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提出的革命纲领、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1)时间:1905年
(2)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3)意义:是中国每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在建立中华民国后辞职让位?
a革命力量不够强大、革命派不团结;b帝国主义的压力;c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骗术。
3.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意义?有什么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辉煌功绩。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告诉后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4.阅读卡《北洋政府》
①北洋军阀以谁为首?它执政时期的政府称为什么?该政府统治时期社会状况怎样?
6.课本图6—5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及相关内容
关于课文中的两种说法,你认为各有什么道理?
两种说法都不全面,要全面客观地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课堂巩固】
1.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C.保国会的成立D.《定国是诏》的颁布
2.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 B )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时务学堂D.万木草堂
3.三民主义是指( D )
①民族②民主③民权④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 C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5、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目标各是什么?各采用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
维新派的目标有提倡西学,兴民权,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等;采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来实现,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
革命派的目标有推翻清政府,争取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采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来实现,采取暴力手段。
【给有余力的同学】
1、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什么人?
武昌起义 1911 革命党人
(2)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年成立了由谁领导的什么政府?在哪里成立?
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
中国反抗失败一再失败,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反抗西方列强一再失败的原因有: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国力的贫弱、资本主义列强军事上占有优势、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等。
○中国向西方学习屡受挫折的原因有: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等。
【作业布置】
作业本P37—40第5、6、12、17、18题;
【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