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难点透析与考点精练7(湘教版)专题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难点透析1. 位置对气候的影响(1)纬度位置:11°S~81°N之间,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地跨热、温、寒三带,南北气温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2)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广→东西降水量差异大。(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季风气候显著(如图所示)。2. 地形地势、气候对河流的影响1)地形地势决定河流流向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2)气候影响河流水量①亚洲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水量呈季节性变化。②亚洲不同区域气候不同→河流数量多少及流量不同。3. 季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夏季风带来的影响,多易引起洪涝和干旱,单独只说一种是不完整的。考点精炼单项选择题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完成1~2题。1. ①为甲、乙两大洲分界线,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A. 乌拉尔山 B. 阿尔卑斯山C. 阿尔泰山 D. 喜马拉雅山2. 有关甲洲地形、地势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C. 地势中部低,四周高D. 拥有世界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下图示意东半球、北半球区域。读图完成第3题。3. ①②③三处是甲大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其分别是( )A. 乌拉尔山脉、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B. 大高加索山脉、白令海峡、乌拉尔河C. 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巴拿马运河D. 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4. 读“东西半球图”,下列有关亚洲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 B. 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C. 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D. 全部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当你徜徉在亚洲甲地古城的街头巷尾,吸引目光的是浓郁的宗教文化。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完成5~7题。5.甲地位于( )A. 东南亚地区 B. 南亚地区C. 西亚地区 D. 中亚地区6. 甲地所属国家主要的出口产品是( )A. 茶叶 B. 锡矿C. 石油 D. 咖啡7. 甲地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天主教右图是亚洲沿80°E经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8~9题。8. 右图反映出亚洲( )A. 地势低平,起伏和缓B. 地势中部高,南北低C. 南北临海,气候湿润D. 温带面积广,无寒带9. 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相比,甲地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优势是( )A. 地势更平坦 B. 面积更广阔C. 热量更充足 D. 洪涝灾害多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完成10~11题。10 .下列有关亚洲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气候复杂多样 B. 赤道穿过热带沙漠气候C. 季风气候显著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11. 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南北跨纬度大B. 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C. 植被种类多,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D. 地形复杂,起伏大,增加了气候的多样性下图是某岛屿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 该岛屿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C. 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13. 该岛地势( )A. 十分平坦 B. 中部低,四周高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东南高,西北低读甲、乙两大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14. 目前乙大洲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粮食短缺③矿产资源贫乏 ④经济结构单一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15. 下列关于两大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大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最显著B. 乙大洲气候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C. 甲大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 乙大洲有高原大陆之称,这里有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下图所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读图完成16~18题。16. 探险考察时,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 D. ①②④17. 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18. 在①地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 排列整齐的橡胶林B. 随风摇曳的椰子树C. 一望无际的水稻田D. 硕果累累的枣树读“中亚地区地理简图”和“中亚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19. 中亚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B. 东北高、西南低C. 北高南低 D. 东南高、西北低20. 下列关于该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B. 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发达的地区C. 主要分布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D. 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水源较充足的河流沿岸综合题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亚洲地势特点是________高_______低。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A、B、C三地的气候特征与图乙相吻合的是___地,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甲中①②两地的降水有较大差异,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4)图甲中B、C两地不受季风影响的是_________。22. 读“亚洲简图”和“非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亚洲简图中①~⑧河流分别注入太平洋、_________和北冰洋,形成_________状水系,由此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2)非洲简图中A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 _________运河,作为大洲分界线的运河还有著名的_________运河。B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是_________(人种)的故乡。(3)与亚洲相比,非洲缺少温带、寒带气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请从以下两种民居中任选一种,分析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高脚屋是东南亚原住居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1--20 ABDDC CBBCB CACBC CADDD21(1)中部 四周 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四周海洋(2)B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降水分旱雨两季(3)海陆位置(4)C(1) 印度洋 放射 中部高,四周低(2)苏伊士 巴拿马 黑种人(3)非洲纬度位置低(4)茅草屋: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总体气候炎热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茅草屋有利于通风散热。[或高脚屋:东南亚主要是热带季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潮湿多蚊虫,竹子是当地常见植被,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高脚屋有利于通风防潮散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