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难点透析与考点精练15(湘教版)专题十五 中国的地理差异思维导图难点透析1. 从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规律,了解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的特征;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3. 了解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依据,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理解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考点精炼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3题。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生产生活方式与四大地理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 ①—甲地区 B. ②—乙地区C. ③—丙地区 D. ④—丁地区2. 有关四大地理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湖较多,适合发展林业B. a河和b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C. 丙地区东部牧草生长良好,适合发展畜牧业D. 甲地区雨热同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3. 下列景观图片所对应的地理区域最有可能是( )A. ①西北地区 B. ②北方地区C. ③青藏地区 D. ④南方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乙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热点之一。在地理课上,老师建议:去乙地旅游时间最好是7、8月;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品、羽绒服等;有心、肺、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需携带吸氧用具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4~6题4. 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区自西向东,发现植被越来越茂密B. 乙地区看见牦牛,被称为“沙漠之舟”C. 丙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而丁地区主要种水稻D. 丁地区看见了水乡景观,是有名的鱼米之乡5. 关于材料中老师的建议,主要是因为乙地( )A. 距海遥远,气候干燥 B. 纬度低,气候湿热C. 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 D. 纬度高,气候冷湿6. 读图,能体现乙区域地理环境主要特征的有( )①藏民脸上泛着“高原红” ②森林茂密,山青水碧 ③昼夜温差大 ④雪山连绵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近年来一些电视节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内容蕴含地理知识。读图,完成7~9题。7. 《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以下诗词以“春”为关键词,其中描述区域②景观的是(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不同饮食习惯。下列特色食品与所属地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地区—刀削面 B. ②地区—手抓肉C. ③地区—桂花酒 D. ④地区—酥油茶9. 《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位于图中的( )A. ①地区 B. ②地区C. ③地区 D. ④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三大国家级农作物育种基地、大豆和油菜主产区的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10.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描写的地理区域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11.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海南育种基地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 油菜主产区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C. 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D. “辽阔的高寒草场,成群的牦牛……”是①地区的真实写照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美丽中国。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驴友”真真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12~13题。12. 下列真真所发微博错误的是( )A. 沿路线1领略了天山风光的美丽B. 沿路线2看到了东耕西牧的差异C. 沿路线3感受到了壮族和藏族同胞的热情D. 沿路线4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13. 下列博文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 甲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B. 乙地的采茶戏委婉动听C. 丙地冰川广布牦牛成群D. 丁地的烤全羊味道纯正绿水青山看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台大型演播室益智类文化节目。节目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以山、水、林、田、湖、生命为载体,展现人地关系,感念乡土、乡情、乡愁。节目紧扣时代主题,展现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化中国。其中一个环节是“猜猜我在哪儿”。下面是四位嘉宾的描述,据此完成14~16题。14. 四位嘉宾与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15. 根据四位嘉宾的描述可知( )A. 甲所在省区主要位于中温带B. 乙所在省区为温带季风气候C. 丙所在省区的特色农业为绿洲农业D. 丁所在省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16. 关于丁所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①多山、平原面积小 ②以旱作农业为主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⑤盛产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读“山东青岛地形图”(图1),“青岛某山地植被分布图”(图2),完成17~19题。17. 由图1可知,青岛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平原、高原 B. 平原、丘陵C. 山地、盆地 D. 平原、盆地18. 图2中,山麓植被类型主要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温带常绿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19. 导致山体南北两侧植被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水热 B. 气压C. 土壤 D. 坡度20. 下图是中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B和D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B. A区域中的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这里C. C区域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形态D. 热量充足,降水多,雨热同期,是D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二、 综合题21. 读“中国传统文化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天下面食出山西”,山西地处_________文化区,形成这种饮食文化与当地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有关。(2)东部农业文化区以甲________(山脉)—乙________(河流)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地区,其中①地饮食以“饭稻羹鱼”为主,饮食文化深受气候影响,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西部游牧文化区中,新疆印花棉布是其特色传统手工艺品,该地位于_______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棉花品质优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②省区所处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该省区民族种类最多,其中________族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西南多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游区间流域面积广大,约占68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各支流上游为山丘外,平原面积占较大比重。每年春季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向北输送,区域南部4月甚至更早就开始进入汛期,6~7月梅雨雨区广阔,雨量集中。材料二:“我国南方地区略图”。(1)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界线A是________山脉,该山脉南侧降水量多于北侧,是因为南侧位于夏季季风的________(迎风/背风)坡;有“紫色盆地”之称的B是________盆地,其内部的________平原农业发达,被称为“天府之国”。(2)结合材料读图分析长江中游的水文特征。(3)南方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简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1--20 DABBC CBBCC DCBDA ABAAD(1)东部农业 小麦(2)秦岭 淮河 亚热带季风气候(3) 非季风区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充足(4)云贵 傣 地形较崎岖(闭塞),受外界影响小22.(1)秦岭 迎风 四川成都(2)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大;流速缓慢等。(3)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