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表格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表格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的方式,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课题的导入由实例创设情境,激起学生进行思考;实验探究由学生主动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镁、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知道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并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通过化学方程式学会判断置换反应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体验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增强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2.教学难点
学会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微课导课、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镊子、砂纸、火柴、酒精灯、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铝片、锌片、铁钉、铜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微课视频: 《国宝探秘》雷峰塔下的舍利塔。 过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自然明白其中的原理了。 观看视频: 雷峰塔地宫下尘封千年的大铁函铁锈斑,为何舍利塔却熠熠闪光 学生思考 通过微课导课,设疑激思,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面教学。 自然过渡,进入课题的学习,明确学习本节课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活动2【讲授】探究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究一 金 属 与 氧 气 的 反 应 实物再现: 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镁条、铝箔 讲解: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中Mg、Al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同学们能不能描述他们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呢 讲解: 铁、铜在常温下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学以致用: 课件展示铝制的炊具 (1)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没有见到铝被锈蚀 (2)许多人喜欢用钢丝刷来擦洗铝制餐具,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 课件展示: 高温炼金的图片 问:“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讲解: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提出问题: Fe、Mg、Cu、Al、Au活泼性即活动性怎样 归纳总结:【板书】 金属活动性判断方法一: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学生观察和比较颜色的不同 动笔完成 2Mg+O2=2MgO 4Al+3O2=2Al2O3 学生实验演示: 镁条的燃烧 铝箔的燃烧 铁丝的燃烧 铜片的燃烧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思考、讨论、回答: 回答:即使高温下金也不会变化。 Au + O2 →不反应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Mg、Al比较活泼,Fe、Cu次之,Au最不活泼。 书写笔记 实物展示,增加新知。 1.温故知新,得出金属的化学性质。 2.增加新知,体验科学的方法。 3.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学自生活,为生活而学”。 4.认真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学以致用,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结合在一起,顺利得到新知。 通过对比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

活动3【讲授】探究二 金属与酸的反应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探 究 二 金 属 与 酸 的 反 应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山东省潍坊浓硫酸泄漏爆炸事件 【板书】金属与酸的反应 引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Mg+2HCl==H2↑+MgCl2 追问:能不能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了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呢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报告(附表) 【强调】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 收集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展示2-3组,并交流实验情况。 【板书】置换反应 回忆: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置换反应 (附学案) 学生倾听 学生回答、书写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1.探究问题 2.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 4.交流分析 5.得出结论 完成实验探究报告,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归纳总结: 1.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学生归纳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 学生已学习过金属镁与盐酸、锌与稀硫酸反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新知。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一齐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对比实验。 3.培养学生用对比、分类思想学习化学。 巩固新知
活动4【练习】反馈练习
【当堂训练】
1.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不与酸、碱反应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2.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这三种金属均投入到稀硫酸中,X、Y表面均无明显现象,Z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若将X、Y这两种金属放在氧气中加热,X表面无明显现象,Y表面发黑。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
A.X>Y>Z B.Z>Y>X C.Y>X>Z D.Z>X>Y
3.为适应火车提速,一些铁路线上原有的短轨需要连接为超长轨。
工人常用2Al+Fe2O3=Al2O3+2Fe,这一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酸菜鲜鱼汤”是某家饭店的招菜,店老板反应盛汤的的铁锅很不耐用,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主要是为什么
5.不法商贩常常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黄金首饰坑害消费者,史阿姨在市场上买了一条假冒金项链。请你用化学方法帮她鉴别。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能与O2反应;
(2)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2)金属与酸能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 = 单质+化合物
活动6【作业】巩固新知
1.《课本》P13第3、4题
2.家庭作业:(家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 (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活动7【活动】学以致用
罐头过期会出现“胖听”现象 (内部有大量气体,底和盖向外膨胀)
1.化学性“胖听”:一般是铁皮和罐内的酸性物质反应,产生气体。
2.生物性“胖听”:一般是罐内物质腐败所致。
学生学以致用,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让学生认识到探究无止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