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各民主党派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新型政党制度的体现;第二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阐述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职能,以及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系。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只是应该比较熟悉,但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比较陌生,尤其是对于民主党派还不是熟悉,对于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所接触的材料也比较少,所以教师要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理论。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说我国政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为什么坚持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西方政党制度到底有何不同,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既培养学生提高问题的能力,又澄清他们的错误认识。3.目标确定: 政治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政党制度是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 法制意识: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的职能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5.教学活动 环节一:温故知新教师: 对上一课内容设计2-3个问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学生: 回答(略)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重视对学过知识的理解与识记,查缺补漏。 二是引出新内容的探究学习。环节二:导入新课内容教师展示: 总议题:中国政党制度如何体现协商民主? 分议题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分议题2: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学生: 了解本课议题,熟悉内容的逻辑关系及重难点。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介绍,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了解议题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学习重难点。情景设置一:分议题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观看视频,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并自学教材P54-P56,说说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基本内容、特点和优势。 教师引导: 发展历程:这一制度,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地位: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学生:观看视频,自学梳理,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环节三:新课讲授教师引导: 材料:我国八个民主党派的简介表。 思考:各民主党派的特点和性质? 特点: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具有人才和智力的优势。 性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现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注意:不是阶级联盟,不是政党联盟)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表格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探究解决问题。情景设置二: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教师: 探究思考: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那些? 1.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注意:参政 ≠ 参加执政、参与执政,而是拥有参政权。 参政权: 参加国家政权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3.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不是轮流执政、联合执政的关系); 组织上:相互独立; 事业上: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不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反对党的关系,不是兄弟党的关系) 监督上:互相监督(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法律上:地位平等。 4.根本活动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情景设置三: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教师: 展示材料: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西方的政党制度就像拳击赛,一定要把对方打倒;而我们的政党制度则好比“大合唱”,大家齐心协力干成一项事业。大合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大合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说法?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5.特色: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预设回答:我国政党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形式……情景设置四:议题二: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教师:观看《三分钟了解政协》。 探究: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57-58,说说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及职能? 1.人民政协的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人民政协委员会的组成: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3.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4.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及要求: (1)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2)新时代对政协工作的要求: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③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环节四:课堂小结(略)环节五:课堂小练 1. 各民主党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主党派: ①与中国共产党联合执政、共同协商 ②与中国共产党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③可以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④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导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年3月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关于人民政协,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政协是国家监督机关,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 ②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建言不决策、参政不行政 ③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活动准则 ④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和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生: 预设答案:1.C 2.D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练,当堂检验学习效果。6.板书设计7.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新课8.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运用学校多媒体设备,充分做好课前活动布置和预习工作安排。9.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