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下第二单元知识点补充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兵):(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调动;将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政治(权):(1)中央:采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2)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3.财政(钱):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消极影响:官僚机构队伍庞大,政府工作效率低下)二.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2.表现:(1)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高于武将,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3.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消极影响: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财政支出。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1.原因: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3)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4)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2.时间:1069年. 在位皇帝:宋神宗3.目的:摆脱同志危机,实现富国强兵.4.措施:经济:1)募役法(限制官僚特权,增加财政收入)2)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财政收入)3)农田水利法(促进农业发展)军事: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加国家的军事力量)作用:变法收到一定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结果: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 族 都城 被何国所灭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东京 金(1127)辽 10世纪初 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 金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蒙古金 1115年 阿骨打 女真族 会宁 蒙古南宋 1127年 赵构 汉族 临安 元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1.辽宋和战――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影响: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宋夏和战:双方议和后,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影响: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3.金与南宋和战:(金先灭辽,后灭北宋,赵构建立南宋)(1)战:金军南下,岳飞抗金(收复许多失地,取得了郾城大捷); (2)和: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二.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方式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三.怎样看待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宋,辽,西夏之间的战争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他们之间以和为主,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四.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各族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五.如何看待"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长期的和平与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六.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目的 用经济损失换取和平.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岳飞是抗金英雄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1)开始南移:唐朝中期;(2)完成:南宋。2.原因:(1)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3)政府鼓励、扶植经济发展。3.表现:(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东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3)棉花的种植,由广东、福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宋朝发明的新工具:秧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盛:(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棉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先进的棉纺工具.(3)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4)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二.南方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有早市和夜市(经商不受时间限制.);草市,商业贸易区.(2)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最近:日本,朝鲜 最远: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发展三.宋朝海外贸业为何发达 1.宋朝经济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2.宋朝制船业发达,配备指南针,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宋朝政府鼓励支持,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4.北方民族政权并立,丝绸之路受阻,政府转而支持海外贸易.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的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南移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二.蒙古草原未统一时的状况 分裂,混战.三.成吉思汗的贡献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四.评价成吉思汗 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五.蒙古政权的战争:蒙古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六.元的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续汗位;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七.忽必烈的统治措施 1.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2.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八.抗元英雄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一.元朝: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王朝2.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3.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回族.二.行省制度:(元朝新创)1.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中书省,在地 方设10个行省(岭北行省最大,云南行省最靠南),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三.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原则:因地制宜)(1)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意义:从元朝起,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2)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3)西域(今新疆):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