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文帝(杨坚)的统治措施?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 3.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隋文帝(杨坚)最大的功绩?统一全国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激增2、垦田扩大3、良仓丰实四、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中心?南北地点?地位?作用?1.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大运河中心:洛阳3.南北地点: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浙江杭州)4.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四、隋炀帝(杨广)成功开通大运河的原因?1.隋文帝时经济繁荣。 2.南北统一的实现。 3.前几段运河做基础五、大运河分几段?沟通哪五大河流?1.永济渠、通济渠、邗(han)沟、江南河2.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六、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2.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为后世所沿用:秦朝: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都修建李文明世界的伟大工程:秦朝:长城。 隋朝:大运河。4.都因为实行了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成为只经历二世的短命王朝。5、都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使后世的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清明盛世:秦之后的汉朝出现了“文景之治”,隋朝之后的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七、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暴政。(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次征辽东、多次巡游江南、修筑长城和驰道)不恤民力八、评价隋炀帝?“虽然无德(暴政、滥用民力),但是有功(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罪在当代(暴政、滥用民力),利在千秋(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隋文帝:首次采用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看重门第,不重才能)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确立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明经科),增加录取人数,进士科尤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歌作为考试内容宋朝:增加进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隋朝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的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促进了文学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的特点:稳定性、持续性和相对公正公平12.科举制的本质作用?吸收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维护封建统治。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王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知人善任,重用贤才二、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1.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重视吏治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三、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四、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地位?表现?评价?1.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2.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3.表现: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4.评价: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所用贤臣?1.唐太宗:房玄龄、杜如晦、魏征2.武则天:骆宾王、姚崇3.唐玄宗:姚崇、宋璟、六、唐太宗的评价?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比较开明的君主、七、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措施?表现?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八、统治前期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相同之处:(1)任用贤臣. (2)重视地方吏治. (3)重视农业生产.(4)注意节俭. (5)出现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第3课 盛唐气象一唐朝经济的繁荣表现?1、农业:①新式生产工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排涝)。2.手工业: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超,蜀锦冠于全国。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3.商业:①大都市有长安。②长安城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民族交往的方式?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军事(战争):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册封: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渤海郡王)、回纥首领(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云南王)管辖(机构):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庭都护府(武则天)和亲、会盟: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 被尊为“天可汗”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昂扬进取,尚武文学艺术:李白:盛唐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飘逸洒脱杜甫:唐朝中期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诗史” 淳朴厚重白居易:晚唐 现实主义诗人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三位诗人的诗风不同原因是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决定)书法绘画:颜真卿:端庄劲美,雄浑敦厚 《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铭》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孙思邈:“药王”《千金方》3.唐朝 :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五、唐朝灭亡的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国力日渐衰落,爆发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灭亡。第5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开放,双向交流,兼容并蓄二、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三、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鉴真东渡:(走出去)1.六次成功。2.作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主持修建唐招提寺)五、新罗:1.新罗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六、玄奘西行(引进来)1.求取佛经。(目的地:天竺 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影响: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写成《大唐西域记》。(重要性: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七、从玄奘、鉴真身上学到的精神?不畏艰险,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精神。八、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原因:1.国家统一安定。2.经济文化繁荣.3.对外开放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启示:1.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2.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发展经济文化3.善于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时间:755年--763年影响: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北方地区遭遇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2)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进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北方黄河流域)加北汉(北方割据太原)五代十国实质: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特点:中央权力衰微,地方权势加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