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素质评价(word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素质评价(word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3 B.4 C.5 D.6
2.下列各图中,作出△ABC的AC边上的高,正确的是(  )
3.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6 cm,则它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2 cm B.3 cm C.6 cm D.9 cm
4.如图,CE是∠ACD的平分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若∠ABC=32°,∠BAC=118°,则∠ECD的度数是(  )
A.50° B.60° C.70° D.75°
5.如图是作△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  )
A.已知两边及夹角 B.已知三边
C.已知两角及夹边 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
6.如图,在△ABC和△ABD中,若∠CAB=∠DAB,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添加以下条件,仍然不能判定△ABC≌△ABD的是(  )
A.BC=BD B.∠C=∠D
C.∠CBE=∠DBE D.AC=A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图形
B.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
C.两个周长相等的圆是全等图形
D.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图形
8.如图,△OAB≌△OCD,OA=4,∠AOB=35°,∠OCA=62°,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BDO=62° B.∠BOC=21°
C.OC=4 D.CD∥OA
9.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BC=B′C;②AC=A′C;③∠A′CA=∠B′CB;④AB=A′B′.若从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记△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S△BEF,且S△ABC=12,则S△ADF-S△BEF等于(  )
A.1 B.2 C.3 D.4
11.如图,在△ABC中,∠A=50°,∠B=60°,CD平分∠ACB,DE⊥BC于E,则∠CDE的度数为(  )
A.35° B.45° C.55° D.65°
12.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α,直线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OAM=∠OBM;③∠AMB=α,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3.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______________.
14.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线交于一点,这个点正好是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三角形.
15.如图是由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网格,∠2-∠1=________°.
16.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间的距离(AB垂直于河岸BF),先在BF上取两点C,D,使CD=CB,再作出BF的垂线DE,垂足为D,且使A,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ABC,所以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________.
17.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E是AC边上的高,且AD,BE交于点F.若BF=AC,CD=3,BD=8,则线段AF的长度为________.
1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点E,且AE=(AB+AD),若∠D=115°,则∠B=________.
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8分,25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
19.尺规作图:如图,小明在作业本上画的△ABC被墨迹污染了,他想画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A′B′C′,请帮助小明想办法用尺规作图法画出△A′B′C′,并说明你的理由.
20.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4,b=6,设△ABC的周长是x.
(1)直接写出c及x的取值范围.
(2)若x是小于18的偶数.
①求c的长;
②判断△ABC的形状.
21.如图,在△ABC中,CD是高,且∠CAB=∠DCB.
(1)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E是△ABC的角平分线,AE,CD相交于点F.试说明:∠CFE=∠CEF.
22.如图,某市新开发了一个旅游景点,湖心有一个小岛C,现需要在湖心小岛C上修建一个度假村,因此要测量景点A,B与C的距离.设计人员拟出下列方案:画出∠BAM=∠CAB,∠ABN=∠ABC,射线AM与射线BN交于点D,于是只需量出AD,BD的长,就知道AC,BC的长.这个方法可行吗?根据是什么?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吗?
23.如图,△ABC中,AB=BC=CA,∠A=∠ABC=∠ACB,在△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 s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
(1)试说明:△ACD≌△CBE;
(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
24.如图,已知点M是AB的中点,DC是过点M的一条直线,且∠ACM=∠BDM,AE⊥CD,BF⊥CD,垂足分别为点E,F.
(1)试说明:△AME≌△BMF;
(2)猜想MF与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5.已知点P是Rt△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过点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Q为斜边AB的中点.
(1)如图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QE与QF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2)如图②,当点P在线段AB上且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答案
一、1.D 2.C 3.C 4.D 5.C 6.A
7.C 8.D 9.B
10.B 点拨:由题意易得S△ABE=×12=4,S△ABD=×12=6,所以S△ADF-S△BEF=S△ABD-S△ABE=2.
11.C
12.A 点拨:因为∠AOB=∠COD=α,
所以∠AOB+∠BOC=∠COD+∠BOC,
即∠AOC=∠BOD.
在△AOC和△BOD中,
所以△AOC≌△BOD(SAS),
所以∠OAC=∠OBD,AC=BD,
即∠OAM=∠OBM,故①②正确;
易知∠AMB+∠OBD=∠OAC+∠AOB,
所以∠AMB=∠AOB=α,
故③正确.
二、13.三角形的稳定性 14.直角
15.90 16.ASA
17.5 点拨:由已知可得∠ADC=∠BDF=∠BEA=90°.
因为∠AFE=∠BFD,
所以∠DAC=∠DBF.
又因为AC=BF,
所以△ADC≌△BDF.
所以AD=BD=8,DF=DC=3.
所以AF=AD-DF=8-3=5.
18.65° 点拨: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
因为AC平分∠BAD,
所以∠CAF=∠CAE.
又因为CF⊥AF,CE⊥AB,
所以∠AFC=∠AEC=90°.
在△CAF和△CAE中,
所以△CAF≌△CAE(AAS).
所以FC=EC,AF=AE.
又因为AE=(AB+AD),
所以AF=(AE+EB+AD),
即AF=BE+AD.
又因为AF=AD+DF,
所以DF=BE.
在△FDC和△EBC中,
所以△FDC≌△EBC(SAS).
所以∠FDC=∠B.
又因为∠ADC=115°,
所以∠FDC=180°-115°=65°.
所以∠B=65°.
三、19.解:作图如图所示.
理由:在△ABC和△A′B′C′中,
所以△ABC≌△A′B′C′(ASA).
20.解:(1)c的取值范围为2<c<10;
x的取值范围为12<x<20.
(2)①因为x为小于18的偶数,
所以x=16或x=14.
当x=16时,c=6;
当x=14时,c=4.
②当c=6时,b=c,△ABC为等腰三角形;当c=4时,a=c,△ABC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ABC是等腰三角形.
21.解:(1)△ABC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因为在△ABC中,CD是高,
所以∠CDA=90°,
所以∠CAB+∠ACD=90°.
又因为∠CAB=∠DCB,
所以∠DCB+∠ACD=90°,
即∠ACB=90°,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2)因为AE是△ABC的角平分线,
所以∠DAF=∠CAE.
因为CD是高,所以∠CDA=90°,
所以∠DAF+∠AFD=90°.
由(1)知∠ACB=90°,
所以∠CAE+∠CEF=90°,
所以∠AFD=∠CEF.
又因为∠AFD=∠CFE,
所以∠CFE=∠CEF.
22.解:这个方法可行.
根据“ASA”可得△ABC≌△ABD,则AC=AD,BC=BD.其他方案略.
23.解:(1)因为两只小蚂蚁同时从A,C出发,速度相同,
所以t s后两只小蚂蚁爬行的路程AD=CE.
在△ACD和△CBE中,
所以△ACD≌△CBE(SAS).
(2)无变化.理由如下:
因为△ACD≌△CBE,
所以∠EBC=∠ACD.
因为∠BFC=180°-∠EBC-∠BCD,
所以∠BFC=180°-∠ACD-∠BCD=180°-∠ACB.
因为∠A=∠ABC=∠ACB,∠A+∠ABC+∠ACB=180°,
所以∠ACB=60°.
所以∠BFC=180°-60°=120°.
所以∠BFC的大小无变化.
24.解:(1)因为点M是AB的中点,
所以AM=BM.
因为AE⊥CD,BF⊥CD,
所以∠AEM=∠BFM=90°.
在△AME和△BMF中,
所以△AME≌△BMF(AAS).
(2)猜想:2MF=CD.
理由如下:因为AE⊥CD,BF⊥CD,所以∠AEC=∠BFD=90°.
由(1)可知△AME≌△BMF,
所以EM=FM,AE=BF.
在△ACE和△BDF中,
所以△ACE≌△BDF(AAS).
所以DF=CE.
因为DF=CD+CF,CE=EF+CF,
所以CD=EF.
因为EF=EM+FM,EM=FM,
所以2MF=CD.
25.解:(1)AE∥BF;QE=QF
(2)QE=QF.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EQ交BF于点D.
由题意易得AE∥BF,
所以∠AEQ=∠BDQ.
因为点Q为斜边AB的中点,
所以AQ=BQ.
在△AEQ和△BDQ中,
所以△AEQ≌△BDQ(AAS).
所以EQ=DQ.
因为BF⊥CP,所以∠DFE=90°,
所以QE=Q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